发现Higgs粒子的历史是这样的:最开始是欧洲的LEP对撞机在找Higgs粒子,积累了好几年的实验数据最终在2001年给出了Higgs的质量下限——115GeV。同一年,LEP对撞机关闭,开始升级为LHC对撞机。然后美国的Tevatron对撞机开始找,积累了好几年的实验数据最终在2007年给出了Higgs的质量上限——153GeV。2007年以后虽然Tevatron仍在运行,但它获得的数据太少以至于一直到它2011年关闭都没找到有关Higgs的信号。在这期间LHC对撞机建设完成,积累数据的能力比Tevatron提高了一两个数量级。最终在2012年,LHC的两个实验组分别宣布在125GeV附近发现了置信度接近5个σ的质量峰,次年确认其为Higgs粒子。
所以你可以看到,能不能发现新粒子不仅取决于对撞机能量高不高,还取决于对撞机积累数据的能力。这是因为对撞机实验找的都是粒子的统计信号,如果你产生的事例少了,或者对撞背景不太干净,信号就有可能埋没在背景里面看不出来了。现在讨论的要不要建CEPC FCC ILC这些电子对撞机也是出于这个原因,LHC的质子对撞的背景不干净,能看到Higgs粒子但不能仔细研究它的性质以及和它相关的新物理。而电子对撞机的背景干净,虽然能量不如质子对撞机高,但它能积累更多有效的数据,从而通过统计效应找到新物理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