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语文课本里「已删节」的原文有多厉害? 第1页

  

user avatar   xi-bie-3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名为《装在套子里的人》。

课文的开头是:“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

注意,这是开头,不觉得突兀吗?

“我”和“您”是谁?为什么会谈到别里科夫的死?为什么“一定听说过他”?更诡异的是,后面也没有进行说明。

想要弄明白这些问题,就要看原文。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小三部曲”第一篇,主要讲述了中学教师布尔金和兽医伊凡 。 伊凡因打猎误了时间在乡村借宿,布尔金由村长老婆玛芙拉的古怪行为联想到了行为举止更加古怪的同事别里科夫,并将别里科夫的故事讲给伊凡。

这篇文章删掉了借宿聊天的起因,同时也删去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也正是这些删减使得课文的开篇非常突兀。

不仅如此,这篇课文在叙述的时候,还有对人物形象的删减。

课文中就几乎没有对华连卡的介绍。人物出场后就是:“由于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华连卡开始对我们的别里科夫明白地表示好感了。”

但是在原文中,作者花了很多的笔墨进行描写。

……她呢,年纪已经不轻, 大约有三十岁了,可是身材也高,而且苗条,黑眉毛,红脸膛, 一句话,她简直不能说是姑娘,而是蜜饯水果,活泼极了,谈笑风生,老是唱小俄罗斯的抒怀歌曲,扬声大笑。她动不动就发出 一连串响亮的笑声:哈哈哈!……在那些死板板的、烦闷得要命的、把赴命名日宴会也看作应公差的教师中间,我们突然看见一 个新的阿佛洛狄忒从浪花里钻出来了:她走来走去,双手叉着腰, 扬声大笑,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她带着感情歌唱《风在吹》, 后来又唱一支抒情歌曲,随后再唱一支,把我们大家都迷住了, 甚至别里科夫也包括在内。

加上这段描写,就能感受到瓦连卡是别里科夫的黑暗生活中窥探到的一缕阳光,明媚耀眼,所以,黑暗中的别里科夫也会被光芒所吸引。他们俩后面想要结婚不单单是因为外人撮合。

课文中还将瓦连卡在别里科夫葬礼上的描写删掉了。

瓦连卡也去送丧,等到棺材放进墓穴里,她就哭了。我发现小俄罗斯女人只会哭或者笑,对她们来说中间的心情是没有的。

就这样东删删西减减,瓦连卡的人物形象就变得异常单薄。但加上这些描写,我们能看到一个情绪饱满、情感丰富的瓦连卡,感受到这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生活激情的女人。


还有一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课文开头就是:“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

但原文故事的起因是因为“我” 的同伴约瑟夫给了一个行乞的白胡子老头一枚面值不菲的银币, “我”对他的举动感到十分诧异,因而约瑟夫向“我”解释了事情的缘由,是“这个可怜的老头,使我(约瑟夫)想起了一件叫我念念难忘的往事……”接下来自然是约瑟夫对童年时期这一段往事的回忆。故事展开得自然且有根据。

讲述者约瑟夫此时已是成年人,他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回忆童年时期的一件往事;而课文对原著进行删节后,故事的叙述者“我”则是以孩子的口吻去讲述这一切。

原文的开篇只比课文的开篇多两句话。但却把小说的结构改的完全不一样了。之后分析。

而在约瑟夫小时候的生活细节上,课文还进行了删减。

我母亲因为我们生活得不宽裕很感痛苦,时常 找着好些尖刻的话,好些遮遮掩掩的和不顾信义的闲话去对付我 的父亲。这位可怜的丈夫当时有一个教我伤心的手势。他每每张 开手掌搁在额头上,俨然是去擦汗一般,可是汗呢,并没有,而且他绝不答辩。我感到他的懦弱的痛苦了。

删减之后,他家穷的情况就显得特别干巴巴。


叙事学理论认为,小说的美学价值往往并不在小说故事本身, 而在小说的叙事技巧。这两篇小说的原文都是大故事(背景)套小故事(对话内容)。两篇小说都具有双层叙事结构。

原文《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两层叙事结构中,在内部层面,布尔金作为讲述者向伊凡讲述同事别里科夫的故事;在外部层面,由契诃夫作为叙事者讲述布尔金讲的关于别里科夫的故事。

原文《我的叔叔于勒》 中也可以看到,在内部层面,约瑟夫作为叙事者讲述自己一家和叔叔于勒间的故事;在外部层面,由“我”代作家莫泊桑作为叙事者讲述约瑟夫讲述的故事。

因而我们可以说,不管是在《装在套子中的人》中还是在《我的叔叔于勒》中,布尔金和约瑟夫两 个人物都可以被看作故事主人公和作者之间的“中介者”,他们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同时又是他所讲述的故事的直接参与者。

然而课文中,因为“套式结构”被删节,我们无法体会到作 者这种叙事技巧的精妙所在,学生根本无法学习小说的结构美, 自然也无从体会大师精心设计的艺术留白,小说的艺术魅力被极大削弱。

想来也非常的可惜,有兴趣还是推荐看一下原文。

感谢看到最后。


评论区提醒了我一件事情。课文《我的于勒叔叔》的主旨,网上查到的:

《教师教学用书》上这样写道: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有以下看法:
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之前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论述,这是定位这篇课文主旨的一个依据)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主宰了人的灵魂和生活。货币竟然能使相互对立的人亲密无间,同样也能使非常亲近的人分道扬镳。菲利普为什么不和亲弟弟相认?就是因为金钱的作用。这样残酷的情景,是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社会的现实概括。这篇小说对这样普遍的社会问题,做了真实的艺术反映。
不可否认,菲利普夫妇之所以不认自己的亲弟弟,就是因为金钱的关系。这反映那个社会世态炎凉、人情淡薄。大到菲利普和于勒不能相认,小到女婿“下定决心”同意这门亲事,都和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里无不充斥着自私、冷酷、无情。

原文的开篇却是约瑟夫给一个乞丐钱,而且钱还不少,让“我”感到惊讶是的金额。确实只有删掉开头,确实能体现出参考书的主旨。


评论区说,曾在课后看过《我的叔叔于勒》原文的开头和结尾。这是很久之前的语文书了。

看左上角,2002年通过的教科书,课后确实有:

电子版太难找了,画质不太好。前几年教科书也更新了一次。


看左上角,过审是2017年的。


没想到这个回答这么多人看,比我预期的要多的多。

这两篇删减并不是我独立发现的,很久之前看的一篇文章,有介绍过这两篇课文,还记得大致的内容,就写了这个回答。

这篇回答的价值倾向就是认为不应该删除,因为这样破坏了一种结构。这个要注意一下,是有价值判断蕴含在这个回答里面的。

但是,这样删减的好处,审编课本的人并没有写出来。我也不知道这样做的好处。不是这样做没有好处,是我没注意到这样做的好处。

评论区有些人的观点挺好的,给出了这样删减的好处,都是些我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如果我是要学习这篇课文的人,我大概会支持删减,不为别的,就是想少学点东西。

感谢你能看到最后,也很感谢你能留下你的看法。


user avatar   xingmo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墨子·公输》那个止楚救宋的故事结尾还有一句,“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墨子从楚国归来,经过宋国,天下着雨,他到城门下去避雨,守城门的人却不接纳他。


user avatar   wu-he-19-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他演的是胤禛啊

在他20来岁的时候,被康师傅批评喜怒不定,并且在《康熙起居注册》三十七年三月的记录中存档

他30来岁的时候,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十一月,他央求康师傅:“今臣年逾三十,居心行事大概已定”,请“将谕旨内此四字恩免记载”。得康师傅旨谕允:“十余年来实未见四阿哥有‘喜怒不定’之处”,“此语不必记载”

胤禛花费了十多年改了自己脾气暴躁的毛病,也可以说没改,但是起码他学会了喜怒不形于色

康师傅临终前还给了胤禛四个字“戒急用忍”

这几点加起来,能大体上得出胤禛的形象

一个多疑的帝王也不会喜欢下边的人靠猜他表情得知他爱憎

说回陈建斌演绎的胤禛,还是演的非常到位的

《甄嬛传》适合多看两遍,演员细微的表情很值得琢磨,尤其是题主说的几乎没什么表情的陈建斌,我甚至觉得在剧中他的表情可谓是最出彩的

面对胤䄉挑衅的时候,面对年羹尧让苏妃伺候吃饭的时候,面对皇后劝他不要再喝汤要懂节制的时候,非常多的细节,他的神色表情是很到位的,很符合正史中描述的胤禛的性格

一个随时挤眉弄眼,吹胡子瞪眼睛,大声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的皇帝只有紫薇他爹




  

相关话题

  想了解世界历史,特别是欧洲的历史,有什么推荐的书籍? 
  有哪些作家谈阅读、谈写作的书? 
  为什么上班玩手机可以,看书不行?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青年漫画? 
  你看过哪段文字让你瞬间流泪? 
  有没有看似普通平淡的句子,读起来却虐到骨子里? 
  5G 时代,视频消费是否终会抹杀文字阅读? 
  有哪些建议和值得学习的好书推荐? 
  文学门槛是怎样的? 
  作为读者,你怎么看待阅文推广“免费阅读”的做法?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最近在很多平台流行的“感恩”式评论?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百度网盘这么慢还有很多用户?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