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知乎上极力推崇读书的人为什么不把上知乎的时间都用来读书? 第1页

  

user avatar   Orz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读书却提不出自己的观点,有自己观点却不接受别人的批判,这样读书就是消遣,是没有意义的,和看韩剧没有本质区别。只有发现自己思维(观点)的薄弱项,有方向的提高和补充自己的不足,这样读书才有进步。

与发表学术论文会接受审稿人意见类似,在知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会得到他人的批判,这对自己是有利的,能开拓自己的眼界,弥补自己的不足。

不是每个人读书都为了走学术的,何况在中国搞学术,不是大咖,也没多少油水,而且我们发表的观点往往是自己并不那么熟悉的领域,往往会犯些常识性错误,不需要特别专业的审稿人意见。

因此如果只是想丰富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修养,那么在知乎发表观点,接受专业大V的点评,不失为一种进步的方法。知乎上有很多大神,只要你态度诚恳,不神经质,虚怀纳谏,那么自己水平很快就会进步。

所以在知乎发表见解和推崇读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互补的,前提是你明白在这里不是接受学术训练,而且你能听得进去专业人士客观的批评。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正理解知乎传递的精神的用户,也许是那些能够自主地和知乎保持友善距离的用户。

知乎的出现,揭露了一个事实:一个普通用户在互联网上有效率地筛选出高质量信息到底有多么难。在知乎之前,微博等网站的信息筛选方式是关注一个个独立的作为信息节点的用户,而这种方式无法实现针对单一问题的信息筛选的精确操作。普通用户筛选信息的方式就是关注或者取关。这种方式对于不那么执着于高质量信息的普通用户来说无所谓,但让执着于高质量信息的普通用户非常不满。而知乎传递了一种精准和执着的高质量信息筛选精神。它在关注的基础上加入了问题作为信息坐标导向,用户投票作为关注之外的筛选机制,最初效果非常不错。但如今哪怕是在知乎上,这种筛选机制的效率也在不断下降,时间和精力成本越来越高,更别提其他网站了。

认识到这一点,这就认识到了书籍,特别是经典书籍存在的价值。经典书籍传递的信息很多时候远不如互联网友善通俗,但它们信息的质量却(平均来看)高得多。因此真正追求信息质量的用户,反而会因为认识到筛选互联网信息的低效率和高成本而回归经典书籍。知乎最初吸引了这些人的到来,但他们在发现了知乎的变化后,又再次选择保持友善的距离。

这里的友善是指,知乎仍然是中国互联网上难得的高质量信息聚集地,特别是那些具有时效性的书籍无法提供的信息。而这些人之所以能够进退自如,因他们从一开始都就没有被知乎这个网站所羁绊,而是始终在秉承着知乎网站背后的那种筛选高质量信息的精准和执着精神。换言之,谁能满足这些人的这种精准和执着,谁就是他们心中的知乎。


user avatar   songcw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推崇xx” = “把时间都用在xx上” ? 这个逻辑不对。


user avatar   ind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分享一下个人的感受。

对我而言,知乎渐渐成了一个督促自己读书的地方,让我在非学术科研工作中,继续写与我专业紧密相关的内容,而且,不受那么多的拘束。

在大学的煎熬中发现,在动笔写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的那个瞬间,你才会知道自己究竟有没有把书读通;而无数个痛苦的纠结“写什么”的时刻,恰好是一个不断反复深化并且升华读过的书的过程。

我不知道其他人的高质量答案是如何写的,就我自己的答案与专栏文章而言,基本上与我专业相关的内容,我都会专门回顾读过的书和文献,有时候还需要读点新的内容,然后才会动笔。

在没有学术写作任务的日子里,知乎有时是我读书的动因——我读理论书籍的原因通常是:导师的威胁、论文的压力、小说读完了。

当然,还可能是,遇到一个好问题,或者,每周更新一次专栏的 flag 不能倒。


user avatar   banfoxian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学而不装则罔,装而不学则殆


user avatar   cycyril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sxc

邀请。非常非常感谢。

为了防止邀请我的sxc老师撤销邀请,我不得不截图。


@朱峰女士,你的答案,为了防止你进行修改,我已经截图了。没错,如你问题当中所说,礼貌是不是软弱?

当然不是。

我自问是一个普通人,在知乎得到关注多,也只是因为我勤勤恳恳,一个字一个字写得多,仅此而已。

我去咕咚网之前,当过记者,做过公关,我也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我深深知道,原创是品德,是节操。做记者,报道要如实,要客观,要中立,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我为什么要在微信群“红包体育”里面和你抬杠,为什么要质问你,想必你已经不记得了,然而我记得清清楚楚。


我不关注你的微信号,那是有非常重要的原因的。朱峰女士,你说你没做过亏心事,那么想必在你看来,未经他人许可引用、转载他人原创的内容,不算是亏心事了。


你不记得的事情,我一点一点帮你回忆起来吧。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当你加入“红包体育”的时候,我对群主说了一句话。【我很高兴,我有不删除任何聊天软件当中聊天记录的好习惯。】


这里截图当中的日期是一直就存在的。至今我的iPhone 4S也一直在用呢,不可能改掉。


你为什么和我说抱歉,你忘了?2015年3月3日你所说的,是真的都不记得了?


当时我的反应,算是很克制的了,毕竟当着“红包体育”群里这么多人的面。

为什么我过了这么久,才再次在“红包体育”群里质问你,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知道每个人做自媒体不容易,想靠着才华变现,更加不容易,当时你肯道歉,说你会改,那么我也就得过且过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改了吗?如果你改了,你就不会不经过

@式微

同意,转载她的答案,而且还将她列为“第二作者”。

你的所谓声明,夹杂在你的正文内容当中,而不是正式开辟一个子栏目道歉,被诸多的信息噪声遮盖着,这就是你的诚意?

上述三张截图,是2015年6月17日早上8:43时截的。我现在还很怕诸多水军说我图片造假呢。下面两张图,是2015年3月3日晚上20:49时截的。那个时候,你的微信ID还没有“太阳表情”。

这个总不能说我作假了吧?



而你在面对我的质疑的时候,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记得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截图的原因。

二次编辑加了些东西,就可以等同于你自己的原创,是吗?


事实证明我当初心一软得过且过,才是真的错误。


你说了“最初开时,格式内容混乱,但转载内容标明了作者”——我还是那句话:用了我的东西,问过我吗?

你说了“微信对于转载格式有了新要求后,我们也跟着学习,把之前来源不明的全部删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不合规的转载“——来源不明?请看看截图,你自己说过的话,怎么就这么快忘了呢?”是从虎扑、知乎、直播吧很多来源的文章“,这还算是来源不明?

你说了“暴力行为冠以道德名义,缺又恰恰选择了一个认真做事的自媒体下手,无论是出于要稿费,还是炒作涨粉,都不会实现的”——暴力冠以道德的名义?我质问你,就是暴力,你不告而拿,拿了我的答案,也拿了知乎上别人的答案,这种偷窃行为,就是道德的?


另外,请弄清楚,到底谁在炒作?我只是把原文作者式微老师带到了“体育红包”群,让她自己和你说清楚,这就是炒作?式微维护自己正当权益没有成功,自己写了篇专栏,以正视听,这叫炒作?

你说了“另外。。。您在背后诽谤我的许多聊天截图我已经给了律师。我们没做亏心事,我们礼貌但不软弱,真的,用法律途径解决,只对我们单方面有利啊。但您若真的要这样苦苦相逼,请也不吝给我一个您的地址,给您去一封律师函”。


我在背后诽谤你?请把截图放出来,让知乎用户都看看,我到底怎么诽谤你了。


你没做亏心事?没做亏心事我会质问你为什么不经过我允许转载了我的内容?


说我苦苦相逼?到底谁逼谁?“咕咚-李旸”是我在“红包体育”群里的ID,那是因为之前说过要标清楚所在的企业、媒体和姓名,所以我这样写。


我再说一次: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我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我的内容;我质问你,是因为你在知乎未经式微老师的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了式微老师的内容。


知乎上的回答问题,是我业余时间所为,工作忙的时候我只能下班回答问题,晚上写公众号内容,或者把知乎的答案放到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去。关于足球篮球的内容,和咕咚网没有一点关系,全部是我自己的业余创作。


而你,直接找到了咕咚创始人、CEO申波先生,也就是我的最高领导,去质问我的行为是代表咕咚,还是代表个人。


我在知乎的ID和个人说明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和咕咚有任何的关联。你没有经过我个人的允许,转载引用我在知乎的内容,被我质疑你转载了别人的内容,居然好意思说是“法律层面的诽谤”?居然还去和我供职的企业对质?


到底是谁苦苦相逼?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把知乎用户的文字答案,变成自己的声音和话语,放到视频当中去,是吗?


所谓认真做事的自媒体,是未经他人许可,擅自转载、引用他人在知乎的原创答案,是吗?



最后我很想问一句:你既然深知自媒体人的成长有多么不易,为什么你还要去做“未经许可,擅自转载和引用其他自媒体人的内容”这样的事情?


最后,是我放出的所有截图的具体信息。



我在这里声明:我是知乎用户李暘,在知乎的每一个答案,在知乎的每一篇专栏文章,不敢保证完美无缺,逻辑严密,没有错别字,但全部是我自己的原创内容,任何人未经我许可,转载、引用、抄袭我的答案,即为侵权行为。


user avatar   PKU_Dr.Y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知道“太阳附近没有氧气”,“人是怎么死的”还用说么,不考虑太阳,人也会窒息而死呀。

NASA研究认为,暴露在太空中的人约能存活90秒,最初9~11秒里可以保持清醒,在30秒内获救基本不会受到永久伤害。主要死因是减压导致的缺氧损伤,而不会“身体爆裂”或“血液沸腾”或“冻死”。

  • 人体不会因为这点压力差而爆裂,不过要是试图憋气,肺可能被气体充爆而致命。
  • 血管里的血液仍然受到身体给予的压力,不会沸腾。
  • 体表的水(如唾液、眼泪、汗)低压沸腾不会造成实际伤害。
  • 人的身体在太空中散热其实非常缓慢,如果有加压充气的宇航服保护,还需要安装散热系统来避免中暑。

如果你将人送到水星轨道附近、套着宇航服扔出舱外,在呼吸有保障的情况下,现有宇航服的散热系统无法抵抗那里强烈的太阳辐射,人会因体温过高、多项生理功能障碍而热死。如果距离太阳更近一些,宇航服和人体会在高温下熔化、沸腾、汽化、分解。即使不考虑维持人的呼吸所需的氧气,人体也不会在太阳“附近”持续存在。

如果你将这个倒霉的人放在距离太阳有够近的地方,在失压杀死他之前,他就被太阳烤得外焦里柴了。




  

相关话题

  可以推荐几本政治、地理、正史野史、近代杰出女性代表作的书籍吗? 
  TED 哪个演讲最打动你? 
  有哪些让你浑身颤抖、无法自拔,庆幸读到的好书? 
  为什么知乎的某些问题让人看起来觉得程序员是想干就能干得好的职业呢? 
  因为无法确定历史书中内容是真是假,所以选择不看历史,怎样理解这种观点? 
  易经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如何看待高校挂科现象越来越多?暑假怎样高效学习通过补考? 
  如何评价孔子这个人? 
  如何评价《三体》第三部中的程心? 
  如何评价知乎内测的男生种草社区 CHAO ? 

前一个讨论
当拜仁慕尼黑球迷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砍掉重练」的这一言论?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