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体制内的家长。也不匿名了。现在还敢收学生上课的老师都是挑家长的。
体制内的家长一般不敢举报,毕竟一个单位长期工作。自己孩子求着老师上课,毕业后反手举报,那真是社死了。
大部分普通人补不到课了。体制内能找到好老师开小灶的就非常有竞争力了。而且很多互惠互利根本就不是钱的事情。谁不想医生警察公务员欠自己人情呢?
评论和点赞都很多,我受宠若惊。对于反驳的评论,有些是根本没看懂我要表达什么,还有部分是直接扣帽子,请你们给出反驳的论据和论点。比较有价值、让我有思考和吸收的是一些人对于“传播知识”这个点的反驳。怎么说呢,看你们怎么定义知识了,如果你们认为,知识是“真正能创造价值的认知,而不是仅仅为了内卷的信息”。那确实,教培几乎没有传播知识。但是泛定义的知识,或者说认知,那还真的有传播。教培确实也能提高一些学生的成绩。
以下为原答案 ﹌﹌﹌﹌﹌﹌﹌﹌﹌﹌﹌﹌﹌
直接回答问题,受益者就是指定这项政策的人。
看了大家的回答,尤其是众多高赞的回答,都没有回答到点子上,我不知道是知道答案的人不屑于回答,还是答案太残酷不肯说,那就由我来就说说吧。
说什么益于制造业,益于大专院校,或者益于体制内教师家长,怎么说呢,这都是想象,说难听点,是韭菜的意淫。我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毛泽东思想,我告诉大家,全世界范围内,自古以来,政策制定者所做所有决策,都是为了维持其统治的稳定和权威。为了经济发展,为了国家强盛,为了民族未来,那都是韭菜的幻想和意淫。
有人会说,我这是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是笼统的反对一切政府。我很明确的说,不是。问题关键在哪?问题关键在于,政策制定者,他们从哪里来,他们代表了谁的利益。如果他们就是从人民群众中来,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那我当然支持,而且会用生命去捍卫他。这就是为什么教员一直说,一直强调“一刻也不要脱离群众”。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中国成立以来,奇迹般的完成工业化,从一个弱国变成一个举足轻重的强国,这就是因为,虽然天下的统治阶级都一样,只为了维持稳定和权威出台政策,但是中国共产党是从群众中来,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那么当然,他们的政策,都是利于经济发展、国家强盛和民族未来,这和人民群众的期望一致。
说了这么多,是为了论证所有政治政策,他们制定的初衷是什么。现在回到最初的问题,答案就很明显了,我来多举几个例子,看看近十几年以来,国家政策都大力扶持哪些领域,打击哪些领域,大家做个对比,答案就清楚了。
国家政策支持主流意识的宣传教育行业,抑制和打击一切外来意识形态宣传。
国家政策支持基建和新通信技术发展,抑制和打击游戏等行业发展。
国家政策支持房地产相关行业发展,抑制和打击教培等行业发展。
看出来了吗?政策支持的行业都有什么特点?对了,那就是资源垄断型的,或者根源是垄断的(比如房地产,所有的土地本质是国家),或者经营者是垄断的(比如主流宣传,笔杆子在官方手里),打击行业都是什么样?那就不是垄断型,比如游戏无版号不让上线,那么一切小的工作室,创业型公司几乎无法生存,但是大的垄断型企业,受到的影响就有限。教培也是类似,它发展的太好,还传播知识,尤其是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化知识,当然在打击之类。
这里特别说一下房地产,这是广大老百姓的切肤之痛,贫富差距扩大,生育率下降,社会矛盾激化,很多问题的根源都和它关系,但是政策制定仍然爱之深,望之切。所有回答益于制造业,或者益于大专院校生源的答主告诉我,房地产吸血之问题国家看不到吗?如果真的为了这些,为什么直至今天,降息降准,百般呵护?国家为什么这么支持房地产?说什么当初为了刺激经济的,那是幼稚,说土地财政的,那是表象。其实本质原因特别干净直接,因为所有的土地终究属于国家,房地产行业发达,房价高,那么国家就拥有近乎无穷尽的资金资源,可以控制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就这么简单。
扣一下题,打击教培,就是因为它不是垄断型行业,而且传播知识。受益人就是政策制定者。这个收益的链条细节,我就不写了。受益人还是不是从群众中来的,请读者自己判断。
制造业.
因为教培机构的大多数老师, 都来自于制造业.
可以设想一下: 如果一个刚毕业工作于制造业的年轻人, 实在无法忍受制造业的恶劣决定跑路, 那么他会去哪?
全职考研考公意味着没有收入, 但是很多学生毕业之后, 家里很难再提供经济上的支援;
做别的行业的工作, 自己又应为专业和技能方面的限制, 不是想去就能去的. 即使去IT培训班学习准备转行, 也存在着经济上的问题;
而流水线操作工, 送外卖,打零工这些工作, 既有辱大学生的身份, 又是大学毕业生本身并不擅长的体力劳动;
而他们上了这么多年学, 似乎唯一掌握的技能, 并且工作起来感受至少还不算痛苦, 收入也还不错, 甚至一部分人收入还会很高的行业, 那就只有去培训机构当老师了.
当然了, 这种行业本来就应该取缔, 因为所有学生都补课, 就等于都没补.这类行业除了加剧内卷, 没有任何意义.
前些天我查了一下, 仅我这边一个区, 注销的教育培训机构就有70多家, 全市估计算下来,注销300家没问题.那么这些补习班老师要去哪?
一大部分都将回归制造业.
那么, 他们愿意去制造业吗? 他们爱去不去, 天上不下钱, 地上不长钱, 也不是所有父母都能挣钱. 他们弄到钱的渠道不会很多, 生活永远不是争取的产物, 而是妥协的产物.
这样, 不仅一大批人员要回流制造业, 制造业从业人员想跑路, 也将越来越难.
当然, 打击教培行业, 肯定是一个大快民心的好事.省的那帮自己不学习的家长们, 拼了命让孩子学习.
我可以先做个预告, 我的下一步小说《学难》,就会讲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个自己学习很差的家长, 却拼命让孩子学习。深刻反映农村两代做题家的悲惨人生, 以及学业给家庭带来的宏大灾难。
预计将于明年三月份陆续发布, 当前先把《回工厂记》曲折的道路和光明的前途写完。
看到太多错误的高票——实在是忍不住了。
国家层面上——严厉打击教培是有明确的目标,和预期的收益。最重要的预期目标之一是——有利于职业学院,既大专和中专的生源质量。如果连这个都看不懂,或者答案都没有提到,只能证明自己对教育行业不了解,对国家政策不关心,对政府文件不关注,对整个中国上层的发展方向理解偏差。
职业教育的建设是为国家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做准备的,是国家发展战略重要的一步,对职业教育的规划和布局已经筹划了很多年了,从2016年就开始,教育部部长,副部长,职成司司长等领导班子开始换血——明确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2017,2018年不断的规划,最后在2019年年初推出职教20条,在全国范围内扩招100万大专中专学生——既为了推动中国的产业化改革与升级。但是,基层(学校),中层(市教育局)与高层(省教育厅)和中央都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其中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1职业学校生源较差;2.部分可以送孩子去职业院校的家长,通过参加社会教育培训的方式——会送学生去三本,或者民办本科。
因为这次的发展职业教育并不是教育部单方面在做,而是由国务院牵头——属于国家重点工作任务与目标,所以国务院开始联合多个部门,展开工作,其中几个比较重要的手段是:
1.强制性使得部分三本和职业院校的大专结合——成为职业技术大学,带动人才转型。
2.升级部分职业技术学院——转为职业技术大学,发本科学历,增加对优质生源和学苗的吸引力。
3.把专硕发展进一步明确化,对接职业本科,形成:中职-大专-职业本科-专硕;教育路径。
4.进一步打击校外辅导,教育培训市场,使得部分学生放弃高考,回归职业院校。
5.限制部分本科专业的招生人数——精简普通高等教育。
整个政策的导向型,非常的清晰——非常的明确——非常的系统。打击教培行业并不是上层拍脑子想出来的,而是服务于国家的发展计划的。
好了,这是宏观角度。如果从市场角度来分析,可以遇见的后果也很显而易见。会使得原先100每小时的课程,变成以后的1-2000一小时。因为教育培训的本质是高分的需求。需求在,就无法暂短。用个色情行业的市场做例子。以前的站街女是100每次,经过多年的打击和整顿;卖淫行业并没有消失,而是变成了更加高端的,网红,模特,外围,变成了2千至3万每次。服务质量增加(比如现在的模特都会去整容,穿黑丝,讲究搭配,化妆的钱也很贵),但是服务的人员变少。
推测以后教育培训也会如此,价格会大幅度上升。对于教师行业,或者是利好消息。但是最利好的,应该是职业教育,代表自己的生源会有部分晋升。因为本来努力可以去一本的学生,尤其是偏僻地域,家庭不富裕的学生,会更有可能进入职业院校。
前几个月买了套房子。很意外,那个小区里除了这套房子其他单价都在一万六七的样子,我看那套单价只有12,000多。
上家17年购入这套房,当时是价格高点,因为那是一个位于小区小操场和草地旁边的一楼,决定用来办培训班。
18年开始做小区内托管,一开始略有亏损,后来逐渐持平,开始盈利的时候遇到了疫情,咬牙坚持了大半年,又重新开始。
重新开始之后,因为非常努力而且确实环境也不错,招生还可以,逐渐又开始持平甚至盈利了。然后又遇到了疫情。
因为其他的借款也到期,所以真的支撑不下去了,就将这一套房子挂出来卖。听起来真是个真是闻者伤心,听者流泪的故事。
我让她再少一点儿价,我可以全款给她,先办证,让她渡过难关,我等她把目前的学生课时消耗完再接房。
交易过程中打出产调,发现她居然还有很多套房子,培训班亏损影响不大,我表错情了。
然而好人好报来得贼快。
卖完之后,旁边的初中被八中接管(就是什么七龙珠六小强之类的学校),合同已经签订办证进行中,涨价也来不及了。我喜提学区房,或成双减实际收益第一人。
行业更迭,总会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受益者。
身边有不少同学同事的孩子上学,也有做教育行业的朋友。
对学生来说,补课费一般一节一两百,贵的五六百,名师上千。
对教培的老师来说,月收入最少的六七千,基本都上万,多的四五万甚至更高。
说句实话,哪怕月薪3万,苏锡常宁的教师也不是人人心动的。
外面是血肉厮杀场,压力大,竞争激烈,社会地位也不如从前。
原先的待遇已经足够小康,没必要再为钱去冒险了。
何况大部分人是拿不到3万的。
但是小城市呢?
我在老家的同学们普遍对教培很不满意,不仅是贵,更重要是教学质量很平庸,教师素质不高。
毕竟名校+负责任的年轻毕业生都留在大城市了,返乡的大多愿意先进学校再说,在体制外做教培的确实不够优秀。
大家倾向于选择从公立跳槽出来的教师,经验丰富,能力强,责任心强。
大概七八年前,一些公立教师开始下海,那简直是降维打击,生源不断,赚的盆满钵满。
积累了半辈子的声誉,加上公立学校履历的加成,一周多的能有20多节课,收入吓人。
我高中时的老师,好几个都离职了。
学校门槛高,压力大,工作量大,待遇一年十几万,跳槽出去待遇高的离奇,谁不走?
我本科毕业的时候,老家高中招的人一般是南理工/南师大硕士,现在都是普通院校硕士了。
高年资教师流失得更厉害,有名气的都跑路了,以至于学校对教师补课问题都不敢管了。
教培行业反倒拉高了补课的市场价,当年一节课30块,后来一节课300,不想补赶紧走,外面也是这个价,老师水平还低。
这还是好的,毕竟王牌高中,很多老师不想折腾。
下面的县城更糟糕,一个月就给三四千,有点名气的老师全都跑了。
你说怎么办?加钱?
请问你知道一个区财政预算才多少吗?你知道什么叫吃饭财政吗?知道谁吃饭吃得最多吗?
教师虽然人人吃得都不多,架不住教师总量大啊。
我老家那点经济总量,那点财政,公务员都不舍得加薪,你给教师加?怎么加?
市里王牌高中能维持住一个月一万出头的收入,有时候还要从学生手上搞点外快打擦边球,二三流高中怎么办?县里怎么办?
我老家还不是财政最紧张的,有的地方更惨,年年招人,招进来很少能待5年的,有人赔钱都要走。
以前学校喜欢用代课老师,教培兴起以后,代课老师也不好招了——反正都是临时工,哪里工资高去哪里。
教培行业,实际上是用中产的焦虑搞军备竞赛,倒逼政府加大教育投入。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要打击了?
受益者是谁我不知道,但是我很清楚的知道受害者是谁。
讲个故事:我高中时候上了本市一个二流高中,数学老师被我们亲切地称为“大番薯”,不是说他和蔼可亲,而是说他每次讲不清楚题后强词夺理的样子很可笑。高中前两年,我的数学成绩只有不到60分,次次不及格,不是我不想学,是这数学老师实在是教不明白,不会的题,提问学生:“谁会,来讲一下。”讲不出来的题,他尴尬的站在黑板上说:“不是所有的题老师都会。”
高三那年,我开始意识到,我一定要把数学学好,天助自助者,我网上找了一个非常有能力的数学老师的网课,我记得价格 880 块钱,是一个寒假提高班的价格,老师是北京的老师。
听完第一节课,醍醐灌顶。原来数学这么简单,这么有趣。我第一次意识到了一个好老师原来这么的重要。高考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是108分,一个高中数学成绩从来不及格的我,考了108分,我妈都感到震惊。
我想说的不是我有多么幸运,而是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极大的教育不均现象。我二线城市二线学校所受的教育,和一线城市一线学校的学生差距往往就是这么大。我没机会收到好的教育,但是通过网课,补习课,我至少能够补齐一点点差距。而现在的孩子和家长呢? 我想在双减政策一片叫好的话语声中,真正的牺牲品还不自知吧。
中国大学是没有教培专业的,师范类毕业生在教培业也谈不上特别对口。
现在这几百万从业者中大多数都是从其它行业转过来的,特别是一流大学的工匠专业。
这下子这些从业者原专业的老板们赢麻了,一下子输送了这么多人才过来:你不干有的是人干。而且新毕业生这下子可就不能挑挑拣拣,营商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
我以一个父母双教师,以及本人这么多年读到研究生的经历来看,当前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筛选智商的过程。
所以打击教培行业,真正收益者是家境稍差、智商稍高的人。
那些说打击教培过后,就是把权贵家的平庸子弟和平民家的优异子弟放在同一起跑线的人,醒醒吧,真正的权贵的孩子早就在起跑线上把我们这种平民家的子弟甩到八百米外了,压根不会进入这个赛道。
只要还在这个教育体系内挣扎的,都是普通人家,没有任何差别,最后孩子还是靠智商和这些所谓的辅导。
对于国家而言,当然想要的是值得培养的人才,而不是通过所谓的“辅导”来弥补差距后筛选出来了一些“人才”,对于国家这个集体而言,后面的这批“人才”其实是抢掉了真正家境稍差、智商稍高的人的机会。所以打击“辅导”过后,普通的这批学生,只能靠智商咯,不就达到选拔真正人才的目的。
我为什么用“稍”这个字,就是家境过差和智商过高的人,压根不会出现在这个赛道上,前一个没机会踏入,后一个已经进入了另一个天才的赛道。
我父亲高中教师、母亲初中教师,他们俩从教20余年,他俩的观点就是,初中可以通过辅导、花更多的时间学习来弥补智商之间的差距,高中真的很难。我本人也从来没有享受过所谓的父母双教师的“辅导福利”,他俩在学校的时间,我也在(三人都不在同一所学校),我作业都是在学校晚自习搞完,而且我是理科生,我父亲是历史教师,压根就没啥好处。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可以看看你们孩子的学校那些优班的学生,那真的是一点就通,一个问题他们做错了,只要你点出问题在哪,他就知道正确的方式,都不需要再次讲解整个题目。而且这些学生更多的是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那种相互促进的氛围也远不是一个辅导机构能给的。
再看看有一部分普通学生,那种学习知识点的痛苦,看着都难受,更何况他本人,这真的是辅导就能改变的吗?
举一个有点极端的例子,A的学习效率是B的1.5倍,A每天在校从早6:30至晚10:30(我的高中),合计16h,去掉午饭、午睡、晚饭总的大概2h,晚上回家就休息,保证良好的作息,最终A一天学了14h*1.5=21;B每天在学校学了14h,晚上回家接着学到凌晨1点,最终休息也不够充分,第二天学习效率可能降低,最终B一天学了14+2.5=16.5;
B比A差4.5,接近20%,但是B在现实中不会那么极端,可能只有10%、5%,但是他们家境稍好、父母焦虑、生怕阶级掉落,咬咬牙愿意掏这个钱,愿意去掏钱去弥补这不大的差距,甚至超越那些家境稍差的人,抢走他们的机会。
我就是受益者,教培被砍,我举双手赞成,放鞭炮欢庆。
坐标上海,女儿目前7岁,一年级,小班开始学英语,报了3年,学了一年碰到2019年教育机构倒闭潮,机构卷款跑路,官司打了两年半,从此再也没有报过任何学科培训,自己教。
两年半期间,也尝试报班,因为有了前一家的亏,每次报班开始认真看合同,任何一家教育机构的合同,全!部!是!坑!
全部!!!!!
首先教育机构的合同规定可以变更时间,变更地点,变更前要通知,(有的机构写了经过协商,有的没有),所有机构都有写请假有限制,只能请两次或者三次。(但是老师会私下说,请假可以补课,打起官司来法院不认,合同为准。)
这两点合起来,导致我报的英语机构原来是6人小班,周二周六一周两节,倒闭的时候,30个人一个班级,周六一节课,周日一节课,以最快速度疯狂淘江湖消耗课时,你不来课时照扣,因为合同谢了允许改时间地点,只允许请假两次,超过的算正常上课了。
学而思,精锐教育,昂立,全部试听过看过他们的合同,全部是这样。
这一点,迪士尼英语真的老卵,背靠迪士尼,财大气粗,关门就全退钱,其他机构关门就是跑路,坑钱。
关键号称一年让你和老外自由交流,学了一年P也没学到,只会whats your name how are you等简单对话
几乎所有的教培老师都一个劲的贬低我们家对口小学,反正进去就废了的意思,然后就疯狂暗示有关系,你报名,能帮你托关系进门口的民办小学。
有段时间焦虑的不行,其实全是放P。
后来看开了,自己教。和老婆都是本科还就不信,初中的教不了,当年我也是上海市重点高中出来,初中物理满分,还就不信自己教不了了。
我们有信心教的比其他家账好,但是肯定教不过培训机构的,所以教培死了,节约我钱还没这么焦虑了。
现在也挺好,没有考试成绩了,但也有试卷,有各种苗苗章,表扬信,试卷保持是全优,现在是英语课代表,我们已经问同学拿来了全套一年级下的课本自己教。
青少年活动中心免费报名了跳舞,钢琴,唱歌。外面花钱学了画画,准备下学期报名硬笔书法。
另外也真是笑了,为教培说话的要么利益相关,要么还没生孩子。
我身边反正家长圈子都觉得双减得好,
本来就不愿补的,现在不焦虑了,叫好
想补的自己私下去补(真要补能找到私下补),别人都不能补就自己去补,占便宜了,开心。
还有我这种自己能教的,原来焦虑了要报的现在不报了,双减以后别人都不能补,爽死。
请问有为教培说话的家长么?为教培说话的家长什么逻辑?笑死了哈哈哈
更新下************
学科教培除了解决就业,没有任何价值,就是一坨**,就是贩卖焦虑。
首先:教培不增加名额。
100个人本来就30个名额,教培可以让80个人报名去抢30个名额,还对剩余20个人说“你看,你不报名我就培养你的竞争。”
最终还是录取30个
其次:教培不培养人才
小初高就是基础教育,筛选人才的一道坎。不教微积分,也不教流体力学,量子力学,大部分人到大学就是一张白纸,专业课程从头学起。
教培说,你看,100个人30个名额,你刚好 35名,我们可以拯救你。同样的话对钱35名全部说一遍,收进补课,35名除了花了大把的钱和精力,依旧是35名,依旧淘汰掉。要知道我国的中高考都是按照比例招生的,而不是按照分数招生的。
少数人补确实有优势,你35名,其他人都不补,你找私教挤进前30名,虽然说国家损失了比你优秀的人才,但是对于你来说确实是好事。
问题就在于,资本进场,全民补课!! 你35名还是35名。
请问,教培除了卷有任何价值么?
更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