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医黑认为西医是现代医学,那么是否认为西方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 第1页

  

user avatar   xu-qi-zhi-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道题的题干显示出在某些中医粉中存在的两个普遍问题:

1、乱用类比推理,和中医一脉相承。

2、搞不清中医的历史,基本上两眼一抹黑。西医指现代医学不是中医黑的创造,而是一直就是这么称呼的。

不能乱用类比推理

先科普一下类比推理的基本形式

A具有x、y属性
B具有x属性
所以B也有y属性

类比推理非常不可靠,比归纳推理更不可靠,和演绎推理就没法比了。但中医就是喜欢用类比推理,也就是常说的取象比类。例如芹菜象骨头,所以吃芹菜补骨头。核桃补脑什么的就不用多说了。甚至阴阳五行在中医里的用法也主要是类比推理。例如,A药物有一个属性属阳,病人阳虚,则A药物可治。咋不想想A药物还有很多属阴的属性呢?

居然还有中医粉和我讨论的时候把取象比类当作高阶思维来吹嘘,那洋洋得意的样子,让我一度觉得这些中医粉和我儿子一样可爱,在小朋友面前吹嘘自己知道的勾股定理的达芬奇证法多么高级。

我推测这是因为类比推理简单易懂,用起来也不需要什么知识储备,等于是依靠直觉或模式识别就行。这不就有现成的题主送案例上门,西医是现代医学,怎么能推导出西方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那你咋不把西方科技史推出现代科技史?

好歹你得先了解下“西医”这个称呼的来历吧?所以我今天科普一下“西医”这个称呼的历史,免得中医粉们以后再望文生义。

“西医”这个名词从清末诞生开始就是指现代医学

在清朝之前,中国历史上没有“中医”“西医”这两个称谓,甚至“中”和“西”也非对立的词汇。而“中医”“西医”两称谓二元对立从清朝末期开始,在那时“西医”这一词就已经是指现代医学,而非知乎中医黑的创造。下面的内容改写自一篇中西医学二元对立的史论[1],特此声明,并非抄袭。

第一次西方医学传入:若严格地以地域划分医学的中西,西方医学传入中国,恐怕要追溯到古代印度医学、阿拉伯医学的传入。但因为影响力不大,并未成为和中国医学相平等对立的“西医”。

第二次西方医学传入:以欧洲各国为主的西方医药知识大约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开始输入中国的。西方医药知识的输入,一直持续到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耶稣会于1763年解散,此后较长一段时间,来华教士中断。当时的西方医学比较落后,没能在中国产生什么影响。至鸦片战争之前,民间对西方的医药知识虽偶有接触,但也未形成一个与中国传统医学对立的概念。

第三次西方医学传入:清末牛痘术传入,传教士医师陆续来华。初时老百姓对西方国家的医师也不认可,民间流传着不少错误的认识和猜疑,如传教士医生诱拐残害婴孩,挖眼、剖心等不经的说法。很多医生只能赠医,免费治疗很多患者后才得到患者的认可。

此时“西医”并未成为西方医学的统称,国人接触的外国医生,欧美各国以及各教会都有,且各自独立。故在国人的认知中,西人医生尚未成一整体的形象,也就不可能有统一的称呼。清末较早谈到外国医生的是王大海,王大海直称荷兰医生为“和兰医”。而伯驾、合信、嘉约翰等均为美医。

1840年左右,林则徐所译《澳门月报·论禁烟》一文中出现“西医”一词。文章也认识到西来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有不同之处,如说:“中国药材,多是草木,外国药材,草木仅居十之一二。西洋医不诊脉,而中国及回回医皆信脉理。”可以看出当时已稍有西洋医、中国医的概念,只是中西对立远未形成,回回医也处于西洋医的对立面。并且“西医”这一概念或是偶然称呼,尚不普遍,1840年的《澳门新闻纸》仍将“西医”称作“欧罗巴各国医道之妙手”。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才是“西医”称谓开始逐渐流行的年代。1869年,清大臣志刚在出使西方时,参观了西人的医院,并记载了一次“西医开刀”的详细过程,他在文中就使用了“西医”一词。19 世纪 60 年代创刊的《上海新报》关于医学医事的报道中,“西医”一词开始频频出现,反映了“西医”称谓渐趋流行。另外,《上海新报》是《申报》创刊之前所出,在民间有一定影响,反过来也促进了“西医”观念的传播。

在西方医学未来之时,中国民间并无“中医”的认知,基本直称“医”,或赞誉为“歧黄妙手”“杏林圣手”。这一情形随着西方医学的到来发生了变化。只不过,直到在19 世纪中叶,中西医学的对立认同还未形成。合信《全体新论》《西医略论·中西医学论》提到中国传统医学时通常使用的是“中国医士”“中土医学”这样的词汇。1872 年,《申报》创刊,上面刊登了一些用中国传统医法治病的医生的广告,并无一例冠以“中医”之称,仅是称“儒医”“世医”等。该报发表的《医论》一文,也是有“西医”的说法,无“中医”的称呼。与“西医”相提比较时,用的均是较笼统的说法,如“中国自岐黄以来……西医则不然”,“西医之药较中国为更善”,“至于痈疽疮疡等症,西医之奏效,较中国外科为捷速”等等。

19世纪 80 年代之后,在西方医学的冲击之下,中国原有的医学和医生逐渐获得了“中医”(华医)的认同。1873 年,《申报》上《论西国医药》一文出现“华医”一词,其谓“医亦无神技也,又何必疑西医而信华医,轻西药而重华药,固执此一偏之见哉?”将“西医”与“华医”,“西药”与“华药”并列而论。1875 年,《申报》上《论设局翻译西国医书以便服用西国医药事》一文,也将“西医”与“华医”相提并论,曰:“每见上海各处,遇有疑难重症,华医为之束手者,一延西医用西药即能霍然而愈者,指不胜屈。”

1881 年 10 月《申报》上《中西医术不同说》一文开始使用“中医”一词。不过“华医”的说法并未废弃,文中常是“中医”“华医”混用。之后,“中医”一词渐渐取代“华医”。翻阅当时谈论医学的文章,大都称中国原有的医学为“中医”,外来的医学为“西医”,当然对于中国传统医学,有时仍会冠以“华医”的称呼。《申报》《万国公报》等报纸上的文章最能体现这一趋势。至此,“中医”认同可以说是明确形成了。

总结一下:从清末有了中医西医这样的对立称呼开始,西医就一直指现代医学。所以,虽然西医=现代医学,也不能妄自猜测西方经济学=现代经济学,西方科技史更不可能是现代科技史。

嗯,还有,西瓜也不是现代瓜。

参考

  1. ^ 鲁萍. 晚清“西医”“中医”称谓及二元格局的形成. 中华文化论坛. 2020,(5):39-46

user avatar   zhao-gang-53-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以说是吧。

但是我对现代经济学还是有点意见的。


最大的问题是:现代经济学把“博弈结果”说成了“价值”本身。从一般人的常识来说博弈结果有可能公正也有可能不公正,因为它会偏离价值。西方经济学直接取消了价值这个概念,直接把“博弈结果”念成价值,结果就是市场中的一切剥削与压迫都成了“你弱你活该”。

你能通过力学计算算出谁的钱包会被抢走,你确实很牛。但你说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抢劫”这回事,一切只是力的相互作用,这我就很难同意了。马主义者可能不懂力学,但他们至少知道确实发生了抢劫。


鉴于某些人的阅读能力我要补充一下:

我从头到尾没有说现代经济学在科学意义上有任何错误。相反我认为它牛顿力学一样正确,有着相当的预言能力。但是他在给“博弈结果”这个变量起名时偷偷夹带了私货,只要这个名称定义前后一致这并不影响理论的正确性。但是一旦进入日常语境就会混淆价值判断,因为在判断一桩交易是否公正时,日常情景中的“价值”和现代经济学定义的“价值”可不是同一种东西。


user avatar   liu-meng-73-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经济学是有意识形态的 不知道我这么说你明白吗




  

相关话题

  从人均预期寿命和2020世界主要国家抗疫表现看,纯西医比中医西医协同并用,强在哪里呢? 
  如何评价neoanderson的经济学水平? 
  中医和现代医学谁对人体的了解更正确? 
  中医最终会取代西医成为中国的主流医学么? 
  街头巷尾的神药算中医,那么什么“量子共振治疗仪”算不算西医? 
  如何评价neoanderson的经济学水平? 
  肺癌看中医费用贵还是看西医费用贵? 
  经济学里有哪些理论,听起来很有道理,符合直觉和日常经验,但实证检验的结果就是不支持? 
  我们如何复兴中医? 
  西医是否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前一个讨论
腾讯面试题,如何寻找一个数组里面唯一不重复的元素?要求时间复杂度o(n)和空间复杂度o(1)?
下一个讨论
为啥音质差的蓝牙耳机大行其道,玩 HiFi 耳机的人屈指可数?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