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最常见的话术莫过于:
女性拒绝任何男性的凝视和审美标准,人类历史长期以来女性就是被男性凝视的客体而失去了主体性。
所以,塔利班这是在支持女权呀。你想想,男女生用窗帘隔开,那男性就没机会凝视女性了,女性也就不会变成被物化的客体了,不就是争取到了女性的主体性了吗?
总结:阿富汗塔利班的女权领先中国一百年,想要摆脱男性凝视获得主体性的女权斗士们欢迎去阿富汗
————分割线——————
没想到这么快就破千了,知乎小白受宠若惊,感谢各位的支持!
如果这发生在越南,我觉得是在保护男大学生。
建议引进。
这个新闻前两天看到了,当时不知真假,现在看来是真的了。
我觉得单从这一件事情来说,还是体现了阿塔现在当权者有较高的政治智慧的,和奥马尔时代真是不一样,愿意并且也有能力想出来这么折衷调和的办法。
一边是传统的原教旨势力,一边是国际社会的压力和内部的开明人士,如何才能做到让双方都有一个台阶下?现在很多双眼睛都盯着阿塔如何对女性工作、教育等方面权利进行处理。
人类社会的很多争议最后发展的无法转圜,其实并不在于争个你对我错,而是没有找到一条「让其他人觉得我没有输」的道路,这一点往往比真实情况应该如何更重要。
如果一件事情做完之后,观点不同的双方分别宣布自己获胜,其实是很理想的状态。
对原教旨势力而言,自己取得了胜利,因为相比政府军时代,塔利班的政策更严格,更符合原本的教义,并且男女确实分开了,算是正本清源了;
对国际社会而言,也取得了胜利,认为塔利班在自己的压力下,让女性取得了受教育的权利;
对本来处在弱势的女性而言,也取得了胜利,可以继续受教育的,并且可能比政府军时代受教育的普及面会广一些;
对阿塔掌权者而言,也胜利了,离政权获得广泛承认也近了一步。
还有一点,塔利班利用了自己「外邦人」的优势。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丹麦,瑞典,荷兰这样的西方国家,国际社会,包括我们还会用乐观赞许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吗?恐怕会一致谴责和嘲讽对方人权的大退步。
但是塔利班来做,就可以。因为大家对阿塔的心理底线就很低,大家觉得「你和我不一路人,你到这样就挺好了」。 这就是外邦人的优势。同样的事情,比如开科举,宋朝明朝的皇帝做天经地义,做不好还要被抱怨,但是元朝的皇帝做,那就是就是尊重儒学了。
阿修
阿富汗特色伊斯兰主义(滑稽)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建立起来现当代第一个伊斯兰政教合一政权。但是尽管伊朗严格要求女性遵循《古兰经》与沙里亚法,包头巾穿长袍,男尊女卑男女有别等,但是工业化建设需要,伊朗允许女孩上学接受义务教育,女生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女性走出家门工作,从事军人,公务员,科学家等工作;虽然没有口红比基尼摇滚等花花世界,伊朗女人服装可以鲜艳颜色,而不是其他中东国家那样黑袍甚至面罩。(丑的一批)
由于伊朗被美国封锁制裁,要发展工业化现代化,只能充分开发本国劳动力资源,允许女性读书工作。 而且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伊朗出现家庭离婚率上升等现代化矛盾(女人可以和丈夫打官司申请离婚,而不是传统上女性无权离婚,男人只需要连续说三句“离婚”就能休了妻子。参考伊朗电影《一次别离》。)伊朗还为了控制人口爆炸采取了几十年计划生育政策(每对夫妻提倡生二胎,不得超过三胎,而其他伊斯兰国家普遍一家生六七个甚至十几个)。到了逐渐控制住人口增长才逐渐放开。(新中国直呼内行)。
结果,伊朗现在是伊斯兰世界里工业化建设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同水平如土耳其)。而且由于伊朗是伊斯兰政教合一,给了其他有浓厚伊斯兰宗教色彩的地区组织学习对象参考目标。
阿富汗以后大概率学习借鉴伊朗模式,在打着伊斯兰政治正确前提下进行工业化现代化建设与有限世俗化举措。
不过2021年真是活久见,宗教原教旨的阿富汗塔利班想采取某些世俗化政策,世俗化自由民主人权的美国通过反堕胎法案。
阿富汗这种情况,只能让塔利班掌权。
伊斯兰教思想根深蒂固。只有塔利班能控制住这个国家。
苏联折腾了十年,带来了社会主义,最后被这帮人折腾走。
美国折腾了二十年,带来了资本主义,最后被这帮人折腾走。
事实证明了,这个国家,只能走伊斯兰教执政的道路。
最终的结果就是,塔利班执政,人民能忍受就忍受。外人也说不上什么,这是他们自己选的。
只能寄希望于顺应历史的潮流,塔利班自己变革。
对一个穷国来说,越是穷,思想越落后,你非要给他塞一些现代观念,他反而觉得你离经叛道。如果塔利班能让这个国家富裕,走向工业化,可能会好。毕竟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最后想起了闻一多一首诗,最后有几句。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不好说……
【受教育权】主要是在于,妇女要接受教育才能更好的参与社会劳动。
单纯的受教育权,并没有什么意义……
还是要看其他因素,而不仅仅是一个帘子……
——————————————————————————————
怎么会有人觉得【受教育】就会【有思想】,
【有思想】就会【有行动】,
【有行动】就会【成功】呢?
这么想的人不如去读读鲁迅的《娜拉出走后》
我还见过很多“反女权”用《娜拉出走后》来反对女权的……
好家伙……
抛开别的因素,单论这件事,不仅可以说做得对,甚至可以说做得相当精彩。
在保证了核心诉求(女性的受教育权)的前提下,采用成本尽可能最低的方式(拉帘子+提前下课错开人流)照顾到了原教旨保守反动派的脸面,堪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办事的典范。
我甚至有理由怀疑,这种熟悉的办事风格,是受到了某些境外势力的暗中指点。
预设认为男性都是流氓。塔利班果然非常女权。msl果然和女权一家亲。
是对阿富汗男性的有力保护,背后的原因令人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