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矮星是中小质量恒星死亡后残留的核心,就像动物死后遗留的骨骼一样,主要由聚变反应灰烬组成,小质量恒星遗留的白矮星以氦为主,中小质量的则是碳氧为主,中等质量的是氖碳为主。
以往的白矮星演化模型只考虑形成后的逐步冷却,根据其亮度、温度来判断年龄。但是最新的研究发现不少白矮星除了残留的热量外表面还吸了薄薄的一层氢包层在核聚变,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就让白矮星获得了能量补充就延缓了衰老,看起来比实际年轻,起到续命的作用让冷却成黑矮星所需时间更长。
另外白矮星还能通过吸取伴星物质在表层来一次爆燃性氢聚变,搞个明亮的大闪光,那就是新星。从伴星吸积到表层氢爆燃新星不会炸毁白矮星,还可能依旧继续吸积累到一点程度再闪新星。
如果吸的更多更快,则核心温度压力足以点燃核心的碳聚变,碳聚变点燃产生冲击波压缩白矮星其他地方物质一起聚变,就失控大爆炸。这就是Ia型超新星,和大质量恒星坍缩引发的II型超新星不同,Ia型超新星暴发不会留下中子星(包括脉冲星)或者黑洞,是完全炸飞了。Ia型超新星可以说是终极核爆炸,真正的重元素聚变爆炸。
II型超新星则不是核爆,而主要是来自引力势能。超新星爆炸后暂时持续发光阶段除了还没冷却的物质外还来自合成的大量短寿命放射性核素的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