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有点意思哎——
主要不止一次被问过类似问题了,也有日子没回答写作类的题目了,这就随机答一发。
要弄清除了伸手不见五指,还有什么可以描写黑暗,就要搞清楚伸手不见五指是怎么描写黑暗的。(介不是绕口令)
伸手不见五指其实是在用【视觉】这个条件来描写黑暗的程度。也是咱们平日里最容易想到的一种描写黑暗的方式。同类型的还有:
黑黢黢、漆黑一片、目不能视物、仅能看清物品的轮廓等等。
为什么我们一提到黑暗首先想到的就是视觉的剥夺呢?因为黑暗本身让人更容易联想到视觉方面的丧失,黑和白,亮和暗,脱离的视觉是没有办法阐述的。所以题主不需要排斥提到黑暗的时候说‘伸手不见五指’,它毕竟很直观的展现了‘黑暗’的程度。
我也不是没见过一些小朋友大朋友为了不使用他们认为‘俗套’的某些描写或者约定俗成的说法,强行用一些“屋子黑到宛如灭迹的极夜一般”等奇葩描述的,但我觉得阅读的感受还不如‘伸手不见五指’,除非你写个科幻文,不然忽然跟我扯永夜我觉得这文章瞬间就废土气质了。还有诡异的例如“这间房黑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走一步都不知道自己迈得是左脚还是右脚”,我看完直呼不可思议,这到底是想说屋子黑呢?还是单纯在黑主角脑子有坑呢?
所以,请答应某驼,看完这篇答案后,不要再为了规避‘俗套’描写而使用‘奇葩’描写好吗?俗套描写之所以这么多年还没被消灭,就是因为它简明扼要直白晓畅通俗易懂。我们都不是词汇大师,不要标新立异,求求了。
====================我是认真下一论点的分割线=====================
如果题主写完伸手不见五指,觉得还差点意思,想再描写的具体一点,我建议还是‘五感大法’好。
【听觉】
(这里伸手不见五指)只能听到水声滴答,只能听到风声呼啸,只能听到羊驼咆哮(什么鬼!)。
我们要补充听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极端黑暗下,视觉被剥夺以后,听觉就上升到了描写的一个重要地位。好比我现在用蹄子蒙上题主的眼睛,然后在题主耳边说猜猜我是谁。那么题主调动的第一感官应该是听觉和触觉。
对应到环境我想说加入听觉方面的描写(多为拟声词)在营造紧张气氛的同时,还能让读者觉得更加身临其境。比如武侠小说常用的松涛阵阵,包括暗器飞过来的“咻啪”的声音啊,什么刀剑碰撞的声音啊,这种手法不但能加强环境的真实度,还能在黑暗中推动剧情,避免造成一堆人在黑屋子里戳在原地说废话的尴尬局面。
【触觉】
(这里伸手不见五指)只能听见水声滴答,小明伸手摸了摸身旁的土堆,似乎有一洼积水,说是积水却比水的触感要粘腻些——
这里的例子主要是挥发了触觉的作用,一般也是用来加强环境真实度,更重要一个点是触觉一般涉及互动,黑暗中要想让人物之间产生一些有趣的互动,触觉描写是很有意思的。比如什么黑暗中疗伤啊,什么黑暗中寻找彼此啊,什么黑暗中咬死饲养员啊(什么鬼!)。
【嗅觉、味觉】
(这里伸手不见五指)只能听见水声滴答,小明伸手摸了摸旁边的土堆,似乎有一洼积水。说是积水却比水的触感要粘腻些,小明将手指放在鼻子下面嗅了嗅,那“水”带有一种特殊的铁锈味。他壮着胆子用舌头舔了一下那液体,血腥味直接蹿上的脑门儿,又涩又腥的味道让他止不住干呕起来。
是血!!他们可能都死了。
小明惊觉,捂着嘴巴,腾地一下站起身。
→_→你看刚才死掉的饲养员(不不不).......就是吧,加上嗅觉味觉以后感觉是不是更真实一点了呢?其实五感大法就是这么用的。
掌握这个方法之后吧,伸手不见五指是不是就看着还不赖了?
私以为‘伸手不见五指’是描写黑暗非常省心省力的一种描述,推荐想不到的朋友直接‘伸手不见五指’,这样您好我好读者也幸福。想得到其他感官描写的朋友可视情况自行添加一些其他感官描写,有助于缓解单一使用伸手不见五指的干涩感。
祝好,加油ヾ(◍°∇°◍)ノ゙
还有不明白的先戳底部链接,实在还不懂的可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