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 8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2.5%,预估为 7%,前值为 8.5%」,这是什么概念? 第2页

           

user avatar   amirtemu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比较想看今年双十一的数据。


user avatar   vinneso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谢大家的邀请。简单点说大家都知道数据不好,但没想到这么不好。


经济同步指标不好还是之前那个简单的逻辑,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自己经济派生信用的能力是不足的。大部分时候靠间接融资,所以只要社融,信贷脉冲,M1,M2这些东西趋势是往下的,那么经济同步指标大概率也不会太好

可以看到最新的先行指标读数依然在往下,之前那个反弹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先周期的东西可能要见底了,2018年秋天也是如此(有趣的是2018年秋天也是一个油价上行的时间点)。但似乎我们距离逆周期还需要一些距离。我们依然在等待一个信贷指标的触底。不管这个触底是财政刺激,新的信用宽松手段,还是任何其他的东西。


或者我们这么理解先行指标和同步指标之间的勾稽关系

总需求 = 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产形成+存货变动+出口 = 总产出 - 中间投入 + 进口 = 总供给

其中总产出-中间投入的概念类似要素投入,我们可以把上面这个公式改写成

居民消费 ≈ 要素投入 - (出口-进口)- 政府消费 - 固定资产形成 - 存货变动

这个东西的直观意思是,如果要居民部门消费好,那么应该尽可能增加要素投入(先行指标往上,要加钱!),减少出口顺差(内循环),降低政府消费,降低投资,同时尽可能不要积累库存。

我们来看看当下的情况,首先要素投入是往下的(社融还没有掉头),顺差还在扩大(但增速在放缓),存货在增加,固定资产形成在房地产投资依然趋稳的情况下也不糟糕。工业企业存货还在增加。唯一对居民消费比较利好的地方在政府消费还没发力。所以消费不好是可以想到的,但确实数字比较低。

或者简单点来说,如果将来我们不继续增加产能,保持M2与名义GDP相匹配,那么我们的要素投入不会大涨大跌。那么国内供给会是非常稳定的。假定物价平稳之后进口价格回落到一个均值。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们看到的经济现象都是

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产形成+存货变动+出口顺差 = 一个稳定值

那么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将来信贷脉冲不会继续大幅增加,在存量经济的环境里面,以下几个部门会分享同一块存量蛋糕:居民消费部门,财政刺激,民间投资,出口顺差,(存货是个周期项,拉长时间周期当他不存在吧)

这也很好理解,国内需求+出口=国内供给+进口。供给侧改革如果是常态,那么国内需求=一个稳定增长的常数 - 出口顺差。所以理论上,供给侧改革+内循环,是一个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举措,因为虽然总供给增速放缓,但出口顺差降低了。这个逻辑上是没错的。今年出口顺差特别大的同时,信贷增速很慢,导致这个公式的左边这四个东西加总的有点压力大。

民间投资暂时放下不表。假定说民间投资非常稳定,存货是个周期,我们不去看他,用更长的ROC参数去研究经济lol

我们可以把未来的可能性分成以下几种,考虑到出口的高增速不可持续,我们可以少一个变量。双循环理论上也会降低中国的出口占比。

  • 技术爆炸,同样的要素投入创造出更高的GDP,那么你会看到TFP的激增
  • 没有技术爆炸,要素投入增加创造出更高的GDP增速,那么你会看到信贷脉冲的激增
  • 没有技术爆炸,也没有大水浸漫,出口顺差降低,居民消费增加,财政刺激不达预期
  • 没有技术爆炸,也没有大水浸漫,出口顺差降低,居民消费降低,财政刺激超预期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之前我们大家投资,都是看着M1,看着信贷脉冲决定。之后我们投资,我们可能要牢记的恒等式是

居民消费+财政刺激+民间投资+库存周期+出口顺差 = 信贷货币纪律 x 科学技术(这东西很长期,短期就是个常数,顶了天每年增长3%)

如果你觉得右边是个常数,左边就是个赛马场

2021年8月,居民消费输了,财政刺激输了,民间投资输了,库存周期赢了,出口顺差赢麻了。

就这么简单的一个事情。

而至于未来谁赢谁胜出那就真的天知晓了....库存周期是个周期它不可能一直赢,出口顺差继续赢的可能性也不大。剩下三个风水轮流转吧。


user avatar   cao-hao-peng-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也不能全悲观地看。

就我观察完一圈回答后,忽然就能理解为什么现在从美联储开始各国货币政策制订者都开始含糊其辞、个个变成了装糊涂的高手了。

没办法,解读这玩意太容易出共性了。

把数据这么一摆,把逻辑往这一列,人均都是大分析家,然后得出来了个啥结论呢?

经济迟早药丸。

但现实真有这么糟糕吗?

这个真没有。

在上半年经济那数据出来会儿的时候,我感觉这个势头不对头,弱弱地提了两句就被喷成了狗,结果这还没跑到年底,这就直接开始衰弱起来了。

就算是开窗先砸门,这也有点些过了。

其实就跟猪肉这玩意一样,在经济没有走出大趋势的时候,没必要过分紧张的。

很简单一个逻辑,现在你看到的状况是消费、投资疲软,但出口旺盛。

然后你想的是出口不可能一直旺盛,如果后续疫情状况好转的时候这个出口也就难以为继了,这个逻辑看上去似乎没有问题。

但这样看就忽略了一点:

你认为投资和消费真的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嘛,当然消费这块不好说,投资这块你认为是真的不能站出来吗?

不是投资不能站出来,而是投资现在没必要必要站出来。

就很多人都知道我们现在是在做积极的去杠杆,但很少人去关注为什么我们只有我们能去杠杆,练内功。

难道美国和其他各国就是养了一群不懂经济的门客在哪里一味就知道放水吗?

真不是。

就疫情刚来的状况,大家谁也别笑话谁,咱也是大水漫灌、饱和性救援拉了个不停。

谁不想着去杠杆降低点宏观风险啊,奈何条件不允许啊。

因为这个去杠杆、搞处理是需要成本的,是有阵痛的。

去年疫情的时候就有很有不少企业撑不住了,但咱也没办法,为了避免系统性风险也只能想办法去救。

跟现在的美国基本一个样,只要你敢拉紧闸门,人资本瞬间就跑路,带着股市崩盘,然后让你看着宏观经济崩盘欲哭无泪。

没有外贸现在撑着底,现在能做这么多去杠杆的工作吗?

没有外贸拉着经济增长,现在有底气去对房地产、基建这俩庞然大物上进行整改吗?

真没有,别想了。

咱要不是靠着制造业的底子在这边全球疫情下以供应端身份维持住了个不错的局面,咱现在真没啥底气去做这些个东西。

你对房地产设三道红线,这没问题,但你要同样要忍受房地产负债下降到来投资减弱对经济的损耗。

干什么事都有个代价,只不过说代价能不能承受,而现在我们的代价部分就是旺盛的外贸给间接承担了。

换句话说,就是因为旺盛的外贸存在我们才有底气抓住这个时间赶紧处理些内务,把这些个过去遗留下来烂摊子给整理整理。

等整理完之后,外贸增长没现在这么强烈的,自然考虑就是再慢慢地将这些产业给扭回正道。

这就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不管你愿意接受,无法忍受也罢,改革的阵痛期就在这里,有机会能改就是好事,疫情防控也是不能落下的。

每个国家都会算一笔账。

一些国家,放开疫情,有消费,但产能必然出问题。

再说我国,管控疫情,消费受阻,但产能可以保障,出口不是问题。

当然对于所有国家来说,有时候路也不是自己能选的,就像部分发达国家想控制住疫情,但没那么能力也不成,于是他们就只能选择第一条路。

但我们恰恰是那种可以选择的国家

于是我们算了账,觉得看小账糊涂,但算大账合算,所以我们选择了做大账。

还是那句话吧,与其担忧经济,但不如担忧自己,理理自家的财政,太多负债必然不好过,但太少负债可能也会出问题。

总归要把握好个度。


user avatar   xie-dan-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机构报告:儿童占家庭总支出近半。

全国14亿人,假设5亿家庭。
中国今年是1000万出生,即1000万家庭。

比两年前少500万孩子家庭。就是1%减少。比20年前可能少2%。

将来基本上就是每年至少1%的消费减少。这是累计结果。


非常不乐观。


user avatar   whiteheart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之前在公众号说过很多次了,消费异常萎靡,罪魁祸首是“K型复苏”——富人率先复苏,穷人苦苦挣扎。

K型复苏的最大表现是收入分配结构持续恶化。反映在数据上,今年以来宏观经济指标出现两个明显交叉。

第一个交叉,是可支配收入增速

收入越高人数越少,所以少数高收入人群增长会拉高平均数,大量中低收入人群增长则会拉高中位数。长期以来,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增速基本稳定高于平均数,表明中下层群众收入增速高于顶层富人。

但从今年开始两条线交叉逆转,收入平均数增速高于中位数。富人收入增速高于穷人,贫富收入差距正在扩大

第二个交叉,是城镇失业率

一般而言,31个大城市城镇失业率应该低于总体城镇失业率,大城市工作机会肯定比小城镇要多,所以才会有无数人背井离乡去一二线打工。但也是从今年开始两条线交叉逆转,31个大城市失业率反而比总体城镇失业率更高。

大城市就业更难,一二线城市用工需求开始下降;但同时失业率总体依旧稳定,疫情以来上下波动不超过1%。大量劳动力人口正在从一二线撤回到三四线就业。这里面既包括放弃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也包括放弃北漂沪漂各种漂回老家就业的毕业生青年。这几类群体虽然依旧能就业,但收入水平会下降,必然要在K型复苏中往下走。

不仅如此,K型复苏的表现还在于行业差距正在拉大

按照统计局最新数据,全行业工资增长是7.7%。但看细分项,最高的信息业增长高达18.7%,最低的教育业只有-4.6%,两者增速差距甚至超过二十个百分点。行业差距收入增长极度不平衡,且这种不平衡还在持续(例如今年的双减)。

除了“K型复苏”之外,抑制居民消费还有老生常谈的高负债

居民杠杆率与国民储蓄率在16年(神奇的16年)出现交叉,杠杆率首次超过储蓄率,且两者差距还在持续扩大中。老百姓的钱都取出来背贷款了,哪还有能力消费呢?

另外,我在之前7月的回答如何看待 2021 年 7 月份中国经济数据全面不及市场预期?中说过,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可以看两个剪刀差:一个是CPI和PPI剪刀差,差距越大说明价格传导越不畅,消费就不会起来。一个是M2和M1剪刀差,差距越大说明企业越倾向靠钱生钱,而不是靠扩大生产赚钱。

而这两个剪刀差8月表现如何?

CPI和PPI,7月差距是8%,8月差距扩大到8.7%

M2和M1,7月差距是3.4%,8月差距扩大到4%

两个剪刀差还在继续走阔,宏观经济目前还远未触底。

8月数据一出,各种分析都强调短期疫情因素,但疫情之外的长期收入结构失衡居民高负债更需要重视。毕竟要从长期宏观尺度上修正这两点,比控制疫情还要难得多得多。


节选自文章:重要指标出现交叉(有删节)。公众号:摸鱼摸石头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大点事啊,我有办法。

1,猪独自扛起所有。猪肉涨价。

2,达则献祭中产,穷则农村接盘。提高北上广深杭五大城市内卷度,逼迫次尖端产业外溢与次高端人才回流家乡。农村建设用地及宅基地有条件入市。TOP10%的小资和上中产一家一座远郊土别野,新市民在近郊得到低租金保障房,农村得到现金流注入与基础设施改善,全面拉动内需,一桌麻将四个人都赢了。

3,普大喜奔。停止新台币流通并兑换人民币。启动台湾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4,普大喜奔plus。采取数字货币对月收入低于一千元的居民进行定向帮扶,确保中国没有月可支配收入低于一千元的人。通过数字货币发放,确保款项用于购买基本生活物资,定期清零。

5,普大喜奔pro。将养老育幼“两不愁”、住房、教育、医疗“三保障”的保障范围扩大至全民,提高全民获得的各类公共服务的水平,确保公共服务均质化。

依次实施,够用二十年。


user avatar   huai-yi-zi-ji-zuo-liao-jia-lu-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社会消费品价格上涨×

社会消费券零售总额增长✓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年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5%;比2019年7月份增长7.2%。

今年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1%;比2019年6月份增长10.0%。

所以给了8月消费增长速度预估7%还不算离谱。只不过放缓的趋势太过猛烈了。

而且这个放缓的猛烈趋势在城镇和乡村是同时出现的,这也就排除了有些人猜想的“教培行业被打击造成的”(因为乡村几乎没有教培行业)。

再细看发现,下跌最大的是餐饮行业,今年7月餐饮行业还增长14.3%了欣欣向好,而8月就成了下降4.5%的哀鸿遍野。

而且虽然8月有南京扬州的疫情尾声和郑州的两次大灾,但这情况全国今年有多次发生过并没有影响到消费市场增长。

所以8月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是这是为支持社区餐饮街边店的放水铺路呢?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一眼统计口径,这是没有扣除通胀的增长。

计入通胀就基本没有增长了。

之前夜壶用了太多次,现在真该用的时候是不是里面已经装满了?

我觉得就算降息降准的用处也不大。

还要刺激生育率,建议定向降房贷利率吧,与民休息。

同时大规模提高1000元以下退休金老人的退休金,这些人是真会拿去消费的,别再给资本家放水了。


user avatar   zhao-gang-53-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不肯给底层发钱,虽然钱最后都会被资本赚走,但这钱首先交到谁手里对消费影响很大。

先到普通人手里这钱必须得先用于消费才能到资本家手里。你直接给资本家,都去钱生钱了,指望这些黄世仁给杨白劳发工资再去消费,你是想瞎了心!但是不要紧,有钱人躺着吃利息天经地义。穷人要是被养懒了,那是天塌地陷的事。不养懒汉,是我国社会福利体系最重要的目标。




           

相关话题

  如何理解查理·芒格所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十分愚蠢,只会损害穷人利益」? 
  如果当初没有计划生育,中国会变成怎样? 
  如何理解利率平价理论(uncovered)中利率和汇率的关系? 
  如何评价夏尔•贝特兰? 
  2018 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将会持续多久? 
  台湾对大陆的价值有哪些? 
  如何看待印度财政部长表示印度将在2019年成为第五大经济体,并在2040年前跻身全球三大经济体之列? 
  大众和美团合并违反反垄断法吗? 
  湖南湖北的经济在全国算什么水平? 
  工人阶级抵制996,但竞争力上不去,中国如何在各行业领先? 

前一个讨论
美媒爆料美军高层向中国透露,「若美军发起进攻,我会提前电话警告中方」,此事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外卖平台要求外卖员注册个体工商户,不注册就不让接单?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