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倒置了
不是搞艺术就容易抑郁
而是容易抑郁的人才会去搞艺术
搞艺术的出发点什么?
首先就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一个整天酒色财气的人会去搞艺术么?
有个调侃式的说法是一个艺术家的基本条件就是一个悲惨的童年。话糙理不糙。当你有痛苦,有愤怒,而无法在现实生活里宣泄出去的时候,艺术就成了最好的方式。
有时候你会不会特别想听某首歌?
有时候你会不会特别想在游戏里大杀四方?
有时候你会不会有特别想看某本书或者某部电影?
这种精神需求其实就是你在通过艺术来消化自己的情绪。而当这个情绪强烈到没法通过别人的作品表达的时候,就会萌生创作的冲动。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书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你可能会觉得这些都不是艺术创作,其实它们都属于广义的艺术创作,art的原意其实就是技巧。《孙子兵法》的英文译名就叫《The art of war》,现代语境下狭义的艺术,可以理解为获得成就的技术)
这,就是创作欲的源头。
因为你个人掌握艺术技能的不同,艺术的表达形式就会五花八门了。
如果你懂得音乐,它会变成一首歌
如果你懂美术,它会变成一幅画
如果你懂摄影,它会变成一张照片……
就算你什么都不会,你是否曾在自己的空间记录下一段发自肺腑的感想?是否曾偷偷在评论区这写下一些真情流露的评论?
其实每个人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艺术创作的欲望。毕竟娑婆世界里没有任何人是完全顺心如意的。
艺术创作的过程必然是带着刺痛的。因为艺术本因刺痛而生,一如珍珠的产生过程。
你知道珍珠是怎么形成的么?
蚌的血液里有一种叫珍珠质的东西,当一颗沙石扎进了它的身体,刺破它的血肉,血液里的珍珠质就会慢慢包裹住那颗沙石,就那么一层一层得包裹之后就形成了珍珠。
艺术创作亦复如是
投我以沙石,报之以珍珠。
投我以痛苦,报之以艺术。
一颗越是敏锐的心,就越是容易产生灵感,但同时也越容易受伤,受的伤多了,就容易抑郁。如果受的刺激过大,人很可能会崩溃。就像你往蚌壳里赛一块砖头,并不会得到一颗砖头大的珍珠,只会把蚌壳整死。
而那些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大多数人在自我解剖和解剖世界的无限循环中会陷入执拗和绝望。
艺术强迫你必须敏感,你也希望自己敏感。但是你最后发现自己只是一个有阴阳眼的小孩,看得见却打不过。
我是对的吗?我思考了如此多,如此用力,我得到的是极端还是真理?我或许应该先成为哲学家在成为艺术家?或者成为科学家在成为艺术家?
大多数艺术家是陷入理想主义和悲观主义的极端者,你可以想象为你在奔腾处理器上玩2077。因为艺术家们有的是丰沛的表达能力,却不拥有最智慧的灵魂。
艺术是很崇尚个人表达的东西,超载的自我意识和宏观的智慧落差是最让艺术家精神恍惚的。
就算这样,横向对比也有很多人比你更擅长驾驭痛苦。对,你深陷痛苦却依然是里面的弱者。
这时候你就和自我怀疑疯狂的搏斗去了。你会觉得,我在干什么,我为什么要知道这些,笑叹一声,难得糊涂。
老家流传了一个故事,大意是这样的。有个人是当地练武最厉害的,就想去考武状元。当然,武状元得进京考。那时候赶路就是带大饼作为干粮,这人一顿要吃十块大饼(直径至少超过20厘米)。一路走到山东,在一处店家吃饭,只见隔壁桌的大汉掏出30块大饼。这人吃完饭以后就往回家的路走了,京城不去了。
为什么呢?连吃都吃不过人家,是打不过的。别人的饭量是你的三倍,力气就一定比你大很多。
有人说力气大就了不起嘛,拳击、柔道、摔跤为什么按重量分级,在技术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重量大的就是有优势。可是,武状元是不分重量级的哦。
顺便说,一个人的饭量是跟运动量有相当大关系的。我家的小学生锻炼完可以吃多少呢,小点的鸡一只。这只是荤菜,还是要吃饭和蔬菜的,尽管少一点。如果今天做一天作业吃多少呢,两三块带鱼足矣。
鸡就是这样的一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