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央视六公主疑似内涵小潘潘改编的流行歌曲《黄梅戏》? 第1页

     

user avatar   colianiu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新曲子的路眼看要堵死,老曲子又被供成了老虎屁股……


user avatar   chen-xin-35-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批评,谁都能批评。

但我希望的批评是:哎呀,小潘这个改的不行啊,小赵这个改的就不错,小李这个改的更好。顺便广告一番,欢迎大家就黄梅戏女驸马进行改编投稿,然后进行评奖,第一名上春晚。

而不是:黄梅戏是民族瑰宝,禁止改编,戏说不是胡说这样子。

中国的这些文化产物确实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不错,但老祖宗们是怎么做的呢?天天在玩,日日在盘,这才把顽石盘成了美玉,并留给后世子孙。

而后世子孙拿到这块美玉后,如果只是供起来,那就完了。玉要有人佩戴才会越来越漂亮,放在哪里只会落灰,时间长了可能就忘了,然后丢了,或者给不肖子孙给卖掉了。

所以后世子孙拿到美玉后,也要去时时盘它,才会越来越美。

都说文化自信,而禁止亵渎经典,恰恰是文化不自信。

我理解的文化自信是随便玩,玩坏了算我输。要让人,甚至是鼓励人魔改经典,随便玩,然后在经过千山万水后,再回头去听原版唱段,哇,真美。


user avatar   wu-zhi-zhe-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没有人能贴一个央视批评的链接出来?我只知道是cctv6放了一个原版的女驸马,都没点名,最多就算是内涵了一下。

而且小潘潘本身也不是改编黄梅戏,她只是翻唱了慕容晓晓的一首歌,慕容晓晓才是改编黄梅戏的那个人。小潘潘被骂单纯就是唱的太难听了,可没人批评慕容晓晓的改编不好。事实上由于小潘潘的事情,慕容晓晓的原曲热度还上去了hhh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道为啥我国在文化宣传上面一直占据不了高地么?

知道为啥我们的文化在对外输出这方面这么拉胯么?

知道为啥国际友人一提起中国就是旗袍辫子娃娃头么?

还不是你们这帮官方搞的鬼

我就一直纳闷一件事情,上面究竟有没有理解对外文化宣传究竟要宣传什么东西?

对外输出一定是大众喜欢的文化中夹带私货

而不是硬把私货喂到大众嘴里不管他喜不喜欢

那些领导一说对外输出就搞什么京剧传统文化啥的

拜托,先不说传统文化在国内都已经什么样了,就说京剧现在还是主流么?我不否认京剧的艺术价值,但是你拿着在自己家都没啥人玩的东西带出去你说人家能看懂吗?

这么多年了,一到什么什么动画艺术节啊交流会啊,拿出来的还是以前的黑猫警长大闹天空葫芦娃等老片子,这几年还行还多了个哪吒,然后说咱们多么多么牛逼产值多少多少万

有意义吗?

国外动画艺术这一块几乎年年都有品质上乘的作品出来,人家鱼目混珠的作品也不少,但起码还有鱼啊!

国内这都是一帮什么玩意?质量好的比如罗小黑,伍六七那一类的还能打打,剩下的呢?说句实在话两国假若因此骂战骂起来我都不好意思提剩下的作品,丢脸啊,几十年了说来说去还是那么几个老作品拿出来反复利用

人家国外起步是比咱们早,商业体系比咱们完善,但这都多少年了啊,2021年了都还在提这个我不知道是我脑子坏了还是你脑子坏了

最好的文化输出是价值观的输出,而不是表现形式的输出

看到这你以为我偏题了?

没有

这里面央视在扮演一个什么形象?

用自己的权威身份试图改变大众的娱乐喜好

人家改编黄梅戏这件事,做错什么了?错了自然该打!但关键是,我没看出来哪里有问题?

没带坏群众吧?

也没有什么人搞控评吧?

也没有像那边追星的无脑冲塔吧?

说到底不过是娱乐化改编罢了,人家唱的不好唱的不对,说句不好听的关你毛事?

那传统文化当挡箭牌,这玩意说到底往上翻个百八十年的,也是当时的流行文化,也是消遣娱乐的东西

按照这个说法,百八十年以后有个人改编了一下周董的青花瓷,那央视您老到时候是不是也得出来批评一下啊?

这件事情就充分的说明了前几十年我们的对外宣传系统烂成什么样了

文化宣传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一定要选择大众喜欢的,而不是自己喜欢的

你以为我看日漫是喜欢人家日本文化啊?

错了,我只是喜欢奶子腿子,跟谁出的没关系

我喜欢王冰冰是因为她是王冰冰

不是因为你央视懂伐?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央视能不能先回答一下,为什么像乌兰图雅那种低水平歌手,也能次次上央视,还能当代表上春晚呢?

对了,请了几个妹子上去用《有点甜》(忘了是不是这首了,反正对我来说这种甜歌差不多)的曲子唱红色歌词的,不也是央视?怎么不说嬉皮笑脸了?怎么不亵渎了?

视频这不就来了:

【歌曲《TG有点甜》-中国中央电视台-2018年央视节目【唱支山歌给党听】演唱者:徐静-张烨-哔哩哔哩】b23.tv/NrCyMg







我觉得有些人是误会了,我其实根本不是站队小潘潘什么的,我反对的是央视什么都想掺一脚,还要管别人怎么唱,就好像自己的问题解决了一样

有人也说了这是央六,央六在网民里以内涵和敢说话出名,你发个视频当然会有一大堆人解读,就造成了如今节奏满天飞的后果,就算主观不是故意的,那小潘潘被众人以央视的名义骂了也不出来说个话,也不想负责,话可是都给你说完了。我记得肖战之前不是还被说不管粉丝呢?央视怎么也不管管自己的粉丝啊?

我看还有人把这个和电视上演戏的相提并论,说什么批烂剧行,批这个就不行。首先,批的演艺圈都是那种上电视而且特别火的那种,一次拍戏怎么着也能赚不少钱吧?小潘潘她一个小网红能有多大流量啊?要没央六内涵这件事,我还真不知道什么小潘潘翻唱。其次,要是现在网络风向是反对粗制滥造的歌曲捞钱快又多、需要培养大众审美的、呼吁小潘潘提高唱歌水平的,我也许也不会说什么,可惜了现在网络风向更多的是小潘潘这么唱就是青楼、就是勾引、就是侮辱,这能一样?再者,小潘潘要是上电视这么唱,我觉得确实不妥,唱腔不妥,水平更不妥,但是实际上她也就是在抖音发了个视频的网红而已。这也是我质问乌兰图雅为什么在央视的原因。把歌换成拍戏,如果央六批的是抖音民间翻拍的西游记红楼梦,或者网上那个伏黛CP(伏地魔和林黛玉配对),你觉得合适吗?

用现在网络上的逻辑说一下那什么伏黛CP,就是:不许给传统名著人物乱组CP,写什么狗屁同人文,这是玷污林黛玉!(可能还有更难听的我就不说了,参见对小潘潘的评论)对方还是个外国怪物,崇洋媚外的50万!!

然后伏黛CP被网络批得正嗨的时候,此时著名的以敢批敢内涵闻名的央六出来,分享了一条林黛玉和贾宝玉的视频,得了,网络上批你CP的可就更有理了,毕竟有官方站台了


这些都什么啊?一个都别跑!嫉恶如仇的孙悟空孙大圣怎么被你们弄成恋爱脑了?这是魔改,这是亵渎!




致评论区某些:你要说小潘潘唱得难听、唱的太水太敷衍了,我也许会同意,但是你要说黄梅戏必须怎么怎么唱,怎么怎么样就是亵渎、不尊重,那我可就不同意了。

评论里竟然还有吹涂鸦老师的,是我鄙陋了,我还以为涂鸦女王火到大家都听过她的著名躲汉子呢

名场面放送

【青年歌唱家乌兰图雅真唱原key《套马杆》神级拉麦惊艳全场-哔哩哔哩】

听听涂鸦老师这电音属实吊打吴亦凡了

【乌兰图雅 唱支山歌给党听 央视新闻联播20210624 央视频-哔哩哔哩】

评论里还有拿我和涂鸦老师比的,不好意思听了这个我觉得我上我也行,属实是KTV水平

【【乌兰图雅榜上榜】北京你也敢躲?还躲三次?-哔哩哔哩】



通过对评论区以及其他回答的观察,我发现很多人嘴上说着“反对违背传统本意的魔改”,实际上他们看别的传统的魔改看的可开心了,只不过小潘潘错就错在改得太俗了,俗得还很明显,直接把所谓高雅艺术的黄梅戏拉低了档次,不喷你喷谁?看来俗才是原罪啊。


user avatar   kuangq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事别批来批去,搞清楚自己政府喉舌的地位,以及自己一切的地位的来源是什么。

那个视频没看之前我还以为她当众脱衣服撩裙子,一看也没啥啊。觉得她唱的不好可以骂她,但是没必要扣帽子。

其他人也没必要太幸灾乐祸,今天黄梅戏是传统文化,明天三国演义老版电视剧也是传统文化,你们亲爱的王司徒就没啦!

现在整个风向是文艺人士对自己吃饭的玩意儿大肆保护,说难听点叫敝帚自珍。我个人是学电影的,前一段时间打击电影剪辑解说我就很看不惯,但是还好最后没有演变成Cultural revolution。有人把一部电影全拆成三五分钟的片段,攒起来还是一部电影,这叫卖盗版,打击他没有问题,但是你不能阻止别人二创啊!况且归根结底再往上追溯,你所有的编剧手段以及借鉴的其他桥段,是不是人家也得告一遍抄袭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的是泾水,我们欢迎,来的是渭水,我们也不怕,这叫激浊扬清。

2021.9.20晚 评论太多看不过来了,随机回应三点:1.小潘潘这个ID怎么样我没了解,也不评价,单论那一个视频。如果这个ID有色情擦边球问题,那么请批评这个ID,不要批评改编;2.央视是否批评我没考证,问题这么问了我就采信,毕竟我是网上冲浪图个乐嘛,不是网上侦探来找茬;3.永不支持扣帽子上纲上线,要打击必须有严谨刻板的法规,不能是弹性灵活参杂个人判断的某某不尊重文化不尊重传统,某则这就是口袋罪。

9.21早再回应:1.喉舌是央视和一切地方卫视的自我定位,懂得都懂,这词不是我发明的,也不是骂央视二流媒体。之所以是喉舌,是因为脑子指挥嘴不是嘴指挥脑子,他们每句话背后都有含义有导向,所以不能像社会媒体或者个人一样随意说话。这次也能看出来,六爷啥下场这个网红啥下场;2.还是那句话:网上冲浪不是网络侦探,我自身无任何代言作用,一切言论只代表个人看法,没有举证求真的义务,贵乎也没这个规定。此外,如果贵乎真的是以求真为导向,那么先问是不是完全是把平台义务转化为用户责任,我这喷子不受这委屈,还请评论区呼吁回归知乎荣光的老爷代替平台履职;3.今天搞黄色、不尊重传统文化没硬性标准,明天任何人都能因此被喷出网络,;4.评论区呼吁和平交流,看别人不惯可以举报拉黑;5.一切评论不回复,但是评论区的刘项们我直接拉黑,有要喷的一次喷完我怕你没机会。喷我是你的权利拉黑是我的权利。

9.22:觉得戏曲是严肃神圣不可侵犯的麻烦去看看《闲情偶寄》


user avatar   wu-ming-9-65-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把抖音快手哔哩哔哩全都下架了我都不会去看丁真的!死了这条心吧!

有人不懂什么意思?

这就是央视行为。



刚才突然想起来一个事情

b站有个up主叫浑元,他是吹唢呐的,唢呐这个乐器大家都知道的,有头七属性。粉丝还把这个属性和浑元锁了,浑元也接受了这个标签。

然后他就有了以下作品

比如

《哀 河》(爱河)

《冥侦探柯南》

《桃源葬歌》

《威风灵堂》

《喀秋杀》

等等



我的话说完了,我觉得这个现象可以乱入到这个提问里面。

对于这个事情我不发表任何观点(不是没有)

我对浑元本人没有任何意见,经常三连。


我对创作自由的下限是非常非常低的。

低到什么程度呢?

只要不会造成切实的人身伤害就行了。

举个例子,某个作品如果传授了无痛苦自杀的方式,我觉得审核的时候把这个方式切掉就行了。

如果觉得有的创新很烂,那就表扬好的创新,让它们出圈。

如果有人单纯跟风,那就无视跟风的,从一开始就剥夺它们被表扬的权利。

把一部分内容赶尽杀绝没有问题,但应该赶尽杀绝的不应该是烂的,而是越线的。

赶尽杀绝应该不是打压有热度的内容和创作者的意思吧?



user avatar   risolut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我已是个中年人,我们社会里新的轰轰烈烈的文化事件也很少发生了,但我发现人们的论战方式并没有大的改变,还是要争谁好谁坏。很难听的话是不说了,但是骂人也可以不带脏字。现在最大规模的文化事件就是上演了一部新的电视剧或是电影,到底该为此表示悲哀,还是为之庆幸,我还拿不准,但是围绕着这种文化事件发生的争论之中,还有让人大吃一惊的言论。举例来说,前不久上演了一部电视剧《唐明皇》,有一部分人说不好看,剧组的成员和一部分记者就开了个研讨会,会议纪要登在《中国电视报》上。我记得制片人的发言探讨了反对《唐》剧者的民族精神、国学修为、道德水准诸方面,甚至认为那些朋友的智商都不高;唯一令人庆幸的是,还没有探讨那些朋友的先人祖宗。从此之后,我再不敢去看任何一部国产电视剧,我怕我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忽然知道自己生了个傻儿子而伤心——因为学习成绩好,我妈一直以为我很聪明。去看电影,尤其是国产电影,也有类似的危险。这种危险表现在两个方面:看了好电影不觉得好,你就不够好;看了坏电影不觉得坏,你就成了坏蛋。有一些电影在国际上得了奖,我看了以后也觉得不坏,但有些评论者说,这些电影简直是在卖国,如此说来,我也有背叛祖国的情绪了——谁敢拿自己的人品去冒这种风险?

——王小波


——————————原 答——————————


user avatar   huang-se-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题目描述央视没评。

但是有人说了,因为这个啥唱歌太难听,所以要网暴她……

那要不咱们把卡拉OK全部改毒气室?进去唱歌评分不到六十分的话就放死啦死啦滴?

还有人说,因为这个啥打色情擦边球,所以要声讨她……

赶紧的把街上那些情趣店全查封了,那都是直球了,谁跟你擦边啊?

又有人说,这个啥亵渎传统文化,所以要封杀她……

我靠这个说太对了,要不今后不会用文言文说“今儿您吃了没?”的,全部押送【文化肃正司】拘留十五天起步啊?

这就是【文艺复兴】啊!都复到宗教裁判所去了!


user avatar   wang-vivian-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论《光明日报》不能看合订本之

李谷一和《乡恋》之争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早在1979年底,1980年初,中央电视台制作并播放了一部旅游风光片电视剧《三峡传说》,剧中有一首插曲名叫《乡恋》,以拟人格的手法,表达了长江在流到秭归,来到“生长明妃的当有村”这个奇妙地方,不免发出对我国一位奇绝女子王昭君的思念,从艺术角度上反映出王昭君在离开故乡、远去长安时对于乡土的依依恋情。记得画面上是一个古装美人,在山青树茂、水碧花红的峡江上广舒长袖,独抒胸怀。《乡恋》,就是这时配唱的一支曲子。按说,这是情景交融、山水和人物结合在一起时必然产生的感念和情思。

  导演马靖华原来填了一首词,让作曲家张丕基谱曲。词曲完成后,交给歌唱家李谷一演唱。虽然三人的功底都是一流的,创作上也都用尽了心力,但是演出的效果却并不理想,以至配唱刚一结束,录音棚里就发生了互不相让的争吵。导演嫌曲调过于激昂,没有一点抒情的味道。作曲家当然也有自己的理由,埋怨歌曲写得不顺。李谷一凭着一个歌唱家的直觉,也感到歌曲有些不妥,便回过头来劝张丕基让他修改,并向他保证一定要把这首歌唱好。

  在李谷一的劝说下,双方达成协议:都对原词曲作修改,确切地说,都进行重新创作。因为抒发这种思乡怀故之情,不细腻深沉舒缓,还真不能充分表达。

  两天之后,词曲都已改好,再送到李谷一手上时,完全是另一番情景,另一种境界了。李谷一本人已受到了感动,因此在演唱时充满了深情,那缠绵悱恻、不绝如缕的乡思,那低回凄婉、如泣如诉的离愁,感人肺腑,撼人心弦。没等曲终,她已经是泪流满面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歌曲,拿到社会上去之后,竟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播出后,虽然很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街头巷尾到处听到人们哼唱的声音;但是也有一片强烈的斥责、非议甚至是声讨征伐之声。在报纸杂志上,经常看到批判的文章。有的说:“这首歌趣味不高,格调很低,在气质、情趣、人物的品德和性格等方面都不够健康”;有的说:“这首歌是灰暗的、颓废的、低沉缠绵的靡靡之音”,非议最多的,是李谷一所采用的轻、气声唱法。

  原来,早在为获奖电影《小花》配唱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和为电影《泪痕》配唱插曲《我心中的玫瑰》、《擦掉吧,伤心的泪》时,李谷一就大胆创新地尝试将西洋歌剧和我国古典戏曲中曾经使用过的轻声和气声唱法,巧妙地运用到现代歌曲上来。这一突破,使我国的歌坛立即为之耳目一新,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荡着人们束缚已久的心扉,那舒缓的轻声和颤动的气声让人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艺术享受和感情共鸣。就因为有了这一小小的创新,便使得李谷一的歌声沁入到广大群众的心底,李谷一已经成为家喻户晓、人人乐道的一个名字。电影百花奖评选时,《妹妹找哥泪花流》和《绒花》被评为最佳配唱歌曲。但与之同时,也招引来一片窃窃私语和各种非议之声。有不少的人都认为这种唱法不正经、走了板,离经叛道,不符合社会主义艺术规律。于是,有不少好心的人出来向她发出警告:“应当止步了,再往前走就危险了!”

  但是,当时她配唱的一些歌曲,都是反映革命战争和反对“四人帮”迫害的政治性很强的题材,虽然歌曲的唱法有些创新,反感者却不好说出更多的话来。等到《乡恋》一出来,那郁积已久的李谷一唱法问题就彻底地爆发了。新旧观念、新旧隔阂、新旧矛盾、新旧分歧,统统在这首歌曲上爆发了。什么“娇声嗲气呀,矫揉造作呀”,什么“完全是毫无价值地模仿外来的流行歌曲”,“很像目前海外歌星们演唱流行歌曲的路子”,“同那里的咖啡馆、酒吧间、歌舞厅、夜总会等等资本主义社会的娱乐生活是一个味道”。有的说:“让一位古代的巾帼英雄唱这样靡靡之音,有损于人物的形象”;有的说:“用电吉他去配长袖曼舞的王昭君,不伦不类”。还有人写打油诗借以讽喻说:“昭君丽君都是君,不抱琵琶抱电子琴!”除了这些限于艺术范围之内的争论外,有些人更是广泛地延伸,把社会上出现的嗽叭裤,港式头和青少年犯罪等等,都与李谷一的歌声连到一起。有人甚至搞形式逻辑的三段论证,把轻音乐、港台音乐和靡靡之音无间奏地连到一起;把抒情歌曲、流行歌曲和黄色歌曲无间奏地连到一起;把李香兰、邓丽君和李君无间奏地连到一起。甚至,连过去曾经说过“什么时候我都替李谷一讲话”的人,现在也觉得她走得太远了,“我们为李谷一同志现在选择了这样一条路子而感到惋惜。”至于过去就对李谷一唱法嫌弃和看不惯的人,就更是怒不可遏了。于是一时间,电闪雷鸣,冰雹雪霰,一齐向她袭击过来。音乐界里,重新奏起《扬子江暴风雨》。

  1980年4月间,她收到了中央乐团一位领导同志的信,警告她如果再走下去,这里便没有适合她表现艺术才华的土壤了,只好请她另谋高就。这是一道很残酷的逐客令。因为在当时的体制下,一个人一旦被某个单位开除,其他任何单位都不愿意再收这位革员。试问,在这样情况下她还能到哪里去寻找适合表现自己才华的土壤呢?也就是在这个月份里,音乐界人士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会上,音乐界一位负责人点名批判《乡恋》,而且说得很具体:词和曲的问题都不大,毛病就出在唱法上。他还告诉作曲家,如果找人重唱,可以开放绿灯,同意在电台和电视台上播出。看来一切都明朗了,跌落在《扬子江暴风雨》中的,只有李谷一一个人了。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无印良品回应 3·15 晚会的曝光? 
  9 月 13 日,网红小潘潘翻唱黄梅戏,你觉得是创新弘扬文化还是糟蹋经典呢? 
  如何评价中央电视台春节期间推出的《典籍里的中国》综艺节目? 
  如何看待央视六公主疑似内涵小潘潘改编的流行歌曲《黄梅戏》? 
  央视做过哪些有趣或者尴尬的事? 
  如何看待维他奶入选CCTV·民族匠心品牌? 
  如何评价央视评货拉拉女用户坠亡案? 
  如何评价《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二集「香」? 
  很多人在争黄梅戏到底是湖北的还是安徽的,黄梅戏应该算哪个省的? 
  央视的《大国工匠》使你想到了什么? 

前一个讨论
一个人要长到多高才可以让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看到他?
下一个讨论
班超直接用2000人打败了贵霜帝国陈汤也用两千人打败康居战斗力如此不堪为啥不一击灭国,而后改封宗室?





© 2024-06-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