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波战争发生于1920年代,相较于1940年代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尤其在哪个军事飞速发展的时代,每过五年都堪称天翻地覆,更何况20年。打个比方就好比站在海湾战争前夕讨论越战,虽然并不是完全没有价值,但并不能作为一个有力的参考。
苏芬战争的结局是苏联达成了自己的战略目,摄取了自己想要的领土。虽然战斗期间战技术水平低劣导致交换比等数据很难看,但苏联在苏芬战争的胜利是肯定的。所以其实并不存在“打不过芬兰人”的问题。
苏军的学会打仗很大程度上是军官学会打仗而非士兵学会打仗。也就是说苏军在战争中进步最大的,可能是中层及以上的军官。
实际上有相当部分回忆录和对应著作都有反应称45年苏军士兵对比42年苏军士兵在战技术上其实有所退步。比如我记得有一个例子是对比斯摩棱斯克战役和右岸第聂伯河战役期间苏军士兵夜间渡河抢夺阵地,斯摩棱斯克战役期间苏军士兵行动敏捷性等方面要优于右岸第聂伯河时期。还有一些比如迫击炮打击效率等战术基本功也有类似的趋势。
但军官对战斗时机的把握和对敌情的判断有了重大的进步。不至于出现当年基辅保卫战,斯摩棱斯克战役和火星行动中那种常见盲目鲁莽发起进攻白白浪费人力物力的境况,也不会出现早期苏军布置防御时单薄且臃肿的情况。而在之后十次突击时期更是表现了出色的运动进攻能力,各个部队的协同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另外还有一个方面是德国整体对资源调配处理的能力始终比不过苏联。苏联可以通过调集全国铁路运力来处理工厂迁移的工作,足以证明苏联方面组织性的优秀。而德国常见的问题就是后方资源运输组织调配一直以来都是一塌糊涂。
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中,苏联和盟军面对德国及其仆从稳住了阵脚,将整个水桶最短板的一块补充了上来,进而取得了优势。并最后稳定住这一优势转化为了胜势。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冬季战争和继续战争的胜利者都是苏联,导致冷战期间芬兰跪得比华约小弟还要板正。
答主提问专业户啊,不推销你的全面战争不罢休啊,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