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连一级单位有个职务(1924-1935期间有相应的职务等级)就是连队大士(连士官长),负责连队的纪律,训练,武器装备保管等工作,职务性质和其他国家的连士官长基本差不多。
后来的大士军衔实际就是专为这级职务设立的军衔。
补充:50年代翻译成准尉不能算误译,谁也不能预料苏联会在70年代把旧俄军的准尉Прапорщик搬回来。一般应该以大士(旧译准尉)较妥。原因就在于这个军衔和解放军50年代授的准尉是完全对应的。
附,关于中国五五式军衔等级设置的详细变化过程:
50年代苏联军衔(仅以陆军军衔为例)
Генералиссимус(1)、Маршал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2)、Главный маршал рода войск/Маршал рода войск(3);(注:苏联的兵种主帅和兵种元帅,相当于大将军衔的两个半级)
Генерал армии(3)、Генерал-полковник(4)、Генерал-лейтенант(5)、Генерал-майор(6);
Полковник(7)、Подполковник(8)、Майор(9);
Капитан(10)、Старший лейтенант(11)、Лейтенант(12)、Младший лейтенант(13);
Старшина(14)、Старший сержант(15)、Сержант(16)、Младший сержант(17);
Ефрейтор(18)、Рядовой(19)。
1952年总干部部和苏联顾问方案(完全照搬苏联军衔,同时兼顾中国的旧军衔,仍以上将、上校、上尉为每级最高衔称)
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1)、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2)、兵种元帅(3);
将官——上将(3)、准上将(4)、中将(5)、少将(6);
校官——上校(7)、中校(8)、少校(9);
尉官——上尉(10)、一级中尉(11)、二级中尉(12)、少尉(13);
军士——准尉(14)、上士(15)、中士(16)、下士(17);
兵士——上等兵/上等水兵(18)、列兵/水兵(19)。
1952年总干部部与苏联顾问有争议方案(总干部部建议设准将)
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1)、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2)、兵种元帅(3);
将官——上将(3)、准上将(4)、中将(5)、少将(6)、准将(7);
校官——上校(8)、中校(9)、少校(10);
尉官——上尉(11)、一级中尉(12)、二级中尉(13)、少尉(14);
军士——准尉(15)、上士(16)、中士(17)、下士(18);
兵士——上等兵/上等水兵(19)、列兵/水兵(20)。
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准将改成大校,上将、准上将改称大将、上将,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依次改称大尉、上尉、中尉)
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1)、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2)、兵种元帅(3);
将官——大将(3)、上将(4)、中将(5)、少将(6);
校官——大校(7)、上校(8)、中校(9)、少校(10);
尉官——大尉(11)、上尉(12)、中尉(13)、少尉(14);
军士——准尉(15)、上士(16)、中士(17)、下士(18);
兵士——上等兵/上等水兵(19)、列兵/水兵(20)。
最终方案(1955年《军官服役条例》、《关于军士和兵评定军衔的指示》),不设准尉,6等19级
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1)、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2);
将官——大将(3)、上将(4)、中将(5)、少将(6);
校官——大校(7)、上校(8)、中校(9)、少校(10);
尉官——大尉(11)、上尉(12)、中尉(13)、少尉(14);
军士——上士(15)、中士(16)、下士(17);
兵士——上等兵/上等水兵(18)、列兵/水兵(19)。
实际授予
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2);
将官——大将(3)、上将(4)、中将(5)、少将(6);
校官——大校(7)、上校(8)、中校(9)、少校(10);
尉官——大尉(11)、上尉(12)、中尉(13)、少尉(14);
准尉(算干部不算军官)
军士——上士(15)、中士(16)、下士(17);
兵士——上等兵/上等水兵(18)、列兵/水兵(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