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抛砖引玉吧。事故细节可能只有内部人士了解,我只是猜测一下。
先向英雄致敬!
超大有网友发了央广军事关于此事的一系列报道,但是我发现好像都被删了,奇怪啊。。。(超大链接:
海军舰载航空兵飞行员张超少校在陆基模拟着舰训练中壮烈牺牲)
其中提到的一篇报道,页面打不开,百度之:
点开百度快照:
舰载机降落是个受控坠落过程,对飞机的姿态要进行非常准确的控制。猜测在这一过程中飞机传动系统出了问题,飞机进入了大迎角状态,飞行员推杆压平机头,结果无效; 迎角继续增加,飞机在跑道上翻起失控。飞行员在飞机接近竖直状态时弹出,可能来不及开伞,或者直接撞在跑道附近。
当时的情形可能类似这样(引自空翼网):截取自一个很著名的Su33着舰失败复飞视频
视频在这里,飞机从达到斜角跑道到复飞,全过程仅约2秒!留给飞行员处置的时间非常短暂。
碉堡!看我战斗种族舰载机着舰失败复飞姿势(注意,飞机已放下了尾钩,显示其是准备降落的)
我想到一起类似的事故,引自空翼网(
失速之谜- 空翼网|afwing.com):
这就要从导致迎角增加的原因说起,从飞机的操纵原理上讲,飞行员的操纵并不是直接改变飞机的轨迹,而是改变飞机的姿态,只要飞机具有足够的飞行速度,足以产生一定的舵面效应,飞机的姿态就会改变,飞机姿态的改变就会改变迎角,但要记住的是,飞行员的操控并不会使迎角无限制地增加,因为,随着迎角的增加,导致飞机向上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也会增加,这种向心力改变了飞机的轨迹,飞机姿态角增加值和飞机轨迹角增加值的差值,就是迎角的增量,在一定飞行速度范围内,这种迎角增量并不足以使飞机迎角超过失速迎角,因此一般情况下,飞行员通过拉杆操控飞机是相对安全的。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会导致迎角超过失速迎角呢,其实,通过以上分析,大家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答案:关键在于速度,如果飞行速度减小到一定值,或者飞行员的操纵量超过一定值,当轨迹角的增加已经不能跟随姿态角的增加时,就会导致迎角的急剧增加,从而出现迎角超过失速迎角的情况。
迎角越大,使迎角增加的趋势越大,越难救回来。
虽然现在的弹射座椅号称0-0弹射(零高度零速度弹射),但是飞机在坠落过程中是有速度和姿态的,由于高度较低、速度较大,甚至可能因为姿态问题,导致弹射的速度分量指向地面,导致飞行员很容易受伤。
地面弹射座椅测试,零高度零速度:
弹射过程的慢镜头:
超级超级慢镜头告诉你零零弹射座椅是怎么回事理想的弹射状态:
但是,如果这种姿态进行弹射,就很危险了(空翼网):
2011年10月14日,试飞院一架编号814的“飞豹”战机在陕西蒲城飞行表演时坠毁,前舱飞行员牺牲,后舱飞行员在触地前一刻弹射逃生。这种姿态下,弹射跳伞也是在赌运气。弹射时存在指向地面的速度分量,如果高度不够的话,很容易受伤。
这次事故发生在飞机模拟着舰阶段,高度肯定很低,如果遇到大迎角状态,甚至可能发生弹射向地面的情况。报道中就提到了“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总体来看,这应该是一起由于飞机故障导致的飞行事故。军事训练总会存在一定的事故率,随着我们军队的训练强度增加,飞行时间延长,事故数量肯定会增加的。
舰载机由于起降条件和环境十分严苛和复杂,对飞行员的技术要求高,飞行员冒的风险大,其飞行员一向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
2008年美海军就因事故损失飞机16架,35人死亡。而在喷气式舰载机刚刚投入军队应用的20世纪50年代,美海军舰载机事故数量更是高得离谱:1953年,美国海军发生A级飞行事故2266起,损失飞机超过700架,损失423名优秀飞行员;1954年,美国海军航空兵损失776架飞机和535名舰载机飞行员。这个规模放到现在,相当于每年美国空军现役舰载机轮番摔过一回。
1969 年 1 月 14 日,美国海军“企业”号航空母舰从夏威夷前往越南海域。途中,停放在甲板上的一架 F-4“鬼怪”式战斗轰炸机挂载的“祖尼”火箭弹意外爆炸,引起甲板上的大火和其他飞机的连锁爆炸,尽管舰上人员全力扑救,依然造成15 架飞机损毁,27 人丧生,120 人受伤。这样的事故还不是孤例。越战中美国海军“福莱斯特”号航母也发生过规模更大的爆炸事故,造成134人死亡,161人受伤。
(引自观察者网:
做好兵器,再做大国仪仗)
为了建设强大的军队,掌握先进的武器,本来就要承受非常高的风险。这都是国家强大所必须付出的成本。今后应该鼓励飞行员遇到这种情况尽可能早的果断跳伞,歼15虽然价格昂贵,但是相比于无比宝贵的舰载机飞行员,简直不值一提。更何况,我们现在严重缺乏有经验的舰载机飞行员,现有的每个飞行员都是国家宝贵的财富,飞机造起来快,培养优秀的飞行员太难了。虽然在人民需要的时刻,我们的军人都能无惧牺牲,但是我们的设计和制造部门也应该尽可能提升装备性能和可靠性,避免军人的无谓牺牲。
也希望以后能提高军队待遇并做好安抚工作,国家给的那点钱跟军人冒的生命危险相比,实在是太低廉了。 尤其是,不要再发生军人在军人窗口优先买个票就引发部分人叽叽歪歪讨论半天这些破事。
=============================
0728 补充一下: 很多时候,如果能尝试排除技术故障,使飞机正常着陆的话,其实对飞行员来说可能是更好更安全的选择。跳伞其实也有很大风险,而像舰载机这样强调低空低速性能的飞机,陆地降落还是相对安全的。比如这次发生事故时,飞机已经在跑道上了,推杆如果能有效的话,肯定是最好。但另一方面,这些处置都会占用宝贵的逃生时间。所以,在强调飞行员生命优于装备的基础上,应该充分信任飞行员的临场判断。毕竟他们经过长期的训练,经验丰富,也是身处故障一线,对现场情形最了解的人。
0731 补充:最近看了此事件的进一步报道:(引自观察者网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张超训练中英勇牺牲 )
当天,在连续完成两架次海上30米超低空飞行后,张超驾驶战机执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着陆后,已经接地滑跑的飞机突报“电传故障”,机头急速大幅上仰,瞬间离地。在飞机超过80度仰角情况下,张超被迫跳伞,坠地后受重伤,经抢救无效英勇牺牲。
现场视频和飞参数据显示,从12时59分11.6秒发现故障到59分16秒跳伞,在生命最后的4.4秒,张超为尽最大可能保住战机,奋力拉下制动杆,阻止机头上扬,却因此错过了最佳跳伞时机。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在模拟着舰这一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控制飞行姿态的阶段,突然发生这样的故障,一般人可能都完全反应不过来,而我们的舰载机飞行员区区在4.4秒之内,就完成了发现故障,推杆补救,发现无效后弹射跳伞的步骤,可见我们的舰载机飞行员确实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无奈这次的事故比较特殊,供飞行员处置的时间实在太短,太可惜了。
再转一段观察者网上施洋写的评论,大家感受一下我们的舰载机种子飞行员是多么的珍贵:
对于草创不久的中国海军舰载机部队而言,这样的损失不可谓不沉重。如果说当年的旧日本海军舰载航空兵是精英培训的话,中国目前的这支舰载航空兵部队可谓是精英中的精英。当初这些飞行员入选该部队的标准是要求飞过至少5个机种,飞行时间超过1000小时,三代战机飞行时间超过500小时,因此基本都是海军航空兵各飞行部队的骨干飞行员。尽管新一批歼-15战机的投产要等数年以后,目前损失一架舰载机同样是损失巨大,但相比之下,作为一支割了全海军航空兵韭菜才组织起来的种子部队,每一名飞行员的经验和技术都极其宝贵,飞行员的损失也更加令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