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到底什么才是波拿巴主义?除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外,还有没有别国家运用这种制度进行统治? 第1页

  

user avatar   nay-gong-chu-m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主义”这个词本来就是形而上学的东西,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不同的样子,而在风云激荡的19世纪,随着各国政治局势的不断变化,“主义”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动。


拿破仑在位的时候他是没有什么主义的,他的统治时期大部分时间在打仗,政府最需要关心的是怎样筹集更多的军需来供应军队继续在欧洲各地作战,他的国内统治思路差不多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确认大革命期间的财产变动,并且确保它得以延续”,贵族和教会被剥夺的地产有了新主人,新建立的法兰西银行也让资产阶级有了他们的圣殿,哪怕拿破仑的帝国毁灭了,这一切也真的延续下来了,可以说现代法兰西的基础是在1799年雾月政变之后确立的。


到了他的侄子拿破仑三世时代,终于有了“波拿巴主义”的影子,众所周知拿破仑一世的帝国1815年被毁灭,路易波拿巴1848年成为法国第二共和国总统,中间隔了33年。


这33年期间欧洲太平无事,虽然有很多君王死了也有很多未来的君王出生,但只有一件事情真正重要——工业革命开始改造整个欧洲乃至世界了。


1805年的拿破仑大军团还在靠着双腿机动,但到了1848年欧洲各国都在兴建铁路网,蒸汽船畅游七海,后来欧洲人还建了覆盖全球的电报网,当然,除了这些美好而又振奋人心的东西之外,工业革命也必然会带来“田园牧歌”的解体。


后人们会认为这是必要的阵痛和牺牲,但是当时的底层人却越来越难以忍受土地收入微薄、城市也在变得日益拥挤和无序,于是欧洲的阶级矛盾开始变得尤其尖锐了起来,并且进一步催生了1848年席卷全欧的革命浪潮——曾经不名一文的路易波拿巴,就是趁着这股浪潮重新登上权力之巅的。


路易波拿巴虽然打仗不如伯父,但是他的政治眼光却相当敏锐,还在流亡的时候他就发现了阶级矛盾是可以利用的政治符号,所以他写了一本《论消灭贫困》,公开宣称自己要为穷人解决时代的弊病,总之就是一句话“只要让我路易波拿巴当皇帝,人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虽然这只是政治宣传而已,但他治下的国家确实是一个“政治扩大化”的国家,他之前的国王路易菲利普公开宣称“我们要走中道路线”,但是这位国王充其量只是在调和十几万选民(也就是上层人士)之间的矛盾而已,普通阶层被排除在了政治之外;而路易波拿巴的国家却实行了普选制并且拥有了一千万选民。


他开的药方就是“阶级调和”,以国家的形式来进行经济调节,后来上台之后他也确实这么努力去做了——具体的措施挺多,总的来说也算是维持住了政府的存续。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波拿巴主义,其内核就是“阶级调和”,以政府作为强势介入方来缓解社会矛盾,并且将这种“缓和阶级矛盾”当成了自己存在的理由和合法性的来源。


虽然它的种种措施最终纷纷失效并且激起民众普遍不满,并且帝国以一种滑稽可笑的姿态在普法战争当中灭亡了,但是路易-波拿巴作为法国第一个不假借上帝名义统治国家的君王(拿破仑自己登基的时候还是找教皇捧场了),确实先人一步地适应了时代的变化。


至于后面哪国学习了……很难界定,因为时代完全不一样,各国国情也不一样,如果说哪国有点像的话……我觉得纳赛尔之后的埃及比较像?


而在自视为大革命继承者的布尔什维克(以及其后续衍生党派)眼里,“波拿巴主义”就是军队内部的野心家,妄图以枪指挥党,篡夺国家领导权进行军事独裁


朱可夫被赫鲁晓夫撤职查办的时候,罪名之一就是“波拿巴主义”。


user avatar   gao-lin-54-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波拿巴主义有两种含义,一个是拿破仑三世从拿破仑一世这个楷模身上总结出来的,作为波拿巴派和第二帝国的政治理想的波拿巴主义。另一个则是十九世纪以来的人们从第二帝国的历史现实里总结出来的波拿巴主义。这两个其实是完全不同的。

拿破仑三世的那版波拿巴主义当然只有一个国家自诩曾经追求过。但从第二帝国里总结出来的那个波拿巴主义虽然很多国家不承认,但确实被不少人拿过去用了。

现实版波拿巴主义的涵义就是“一个得不到任何阶级的无条件支持,却依靠社会的分裂和矛盾来维持自己存在的zz主义。”

比如说第二帝国自己,理论上法国农民是帝国的无条件支持者。但事实上农民却并没有无条件支持帝国,因为很多农民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他们是支持正统王朝的。

金融资产阶级支持奥尔良王朝、地主支持波旁王朝、产业工人是社会主义者、资产阶级里温和派是自由主义者,激进派是共和主义者,连帝国寄予厚望的小资产阶级也不支持帝国。

波拿巴派原以为帝国比王朝革命、比共和国保守可以满足所有人,但结果却是所有人都反对帝国。所以从1852年帝国建立到1870年帝国垮台,波拿巴主义最大的任务不是追求波拿巴主义的理想而是千方百计阻止自己的敌人联合起来维护帝国的生存。

这种维持生存的努力,在顺境下意味着拼凑一个必要的立法团多数以让政府正常运转,在逆境下则意味着阻止一个足以颠覆帝国的反对派多数来防止王朝复辟或者建立共和国。

那从这个角度观察我们就会发现,随着传统社会的瓦解。现代生活逐渐摧毁传统乡村生活,贵族对农民的家长作风的管住消失,乡村小共同体的崩溃,一切专制主义客观上都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壤。

失去了农业社会和贵族统治之后,每个专制国家都是波拿巴主义的。最典型的就是另一个第二帝国。

这个帝国的权力还不如拿破仑三世的第二帝国。它是一个用人民吓唬各邦,用各邦威慑皇帝,最终保障“宰相统治”的更加扭曲的怪物。而它居然维持了四十七年,真是一个奇迹。


user avatar   shen-long-tian-l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佬们 @高林 @匂宫出梦 答的很好,我自知学识不及诸位大佬,那就只能在塔下表现一番了,以下引用的内容都来自某位死于冰斧者的《再论波拿巴主义》一文。


首先是对于波拿巴主义的定义:

所谓波拿巴主义,我们的意思是指这么的一种政体:在其间,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原是具有行民主政府的方法所必需的各种素质,但它为了保存本阶级的所有,不得不容忍一个冠以“救主”之名的军方和警察机器不受控制的指令骑在自己头上。
这种局面由阶级矛盾变得愈发尖锐的时期所开创;波拿巴主义之目的是为了阻止冲突的爆发。资产阶级社会不止一次经历过这种时期,但那些时期,打个譬喻来说,不过是彩排而已。资本主义在当前的衰落肯定地损害了民主,并且还不止此,它更揭示出旧有形态的波拿巴主义的完全不足之处;在波拿巴主义原有的位置上,遂有了法西斯主义的到来
让我们回顾马和恩吧,他们不仅对拿破仑三世的政权定性,并且也给卑斯麦的政权定性,把两者都界定为波拿巴主义者。恩在1890年4月12日致佐尔格的信写道:“不管愿不愿意,今天每个政府皆变成为波拿巴主义者。”在农业陷入危机而工业一蹶不振的时候,这句话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具有或多或少的真实性。

即统治阶级需要一个军警拥护的政治强人,在社会出现危机时,来保护他们的资产和地位,为此他们愿意忍受他骑在自己头上。

我个人比较认同,除了拿破仑三世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同时期俾斯麦的普鲁士-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具有一定的波拿巴主义色彩:

德意志1848年革命前后的几十年,容克由封建庄园主转向农业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市场竞争下,他们的资产和地位受到了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冲击,于是他们容忍了俾斯麦这位政治强人登上总理宝座。

与拿破仑三世非常相似的是,俾斯麦虽然中断了德意志转向议会制的民主化进程,但也极大推行了普选制,而更加“议会制”、更加“民主”的英格兰等辉格国家反而更晚才实现了普选制。

这似乎说明政治强人也知道,统治阶级只是容忍他骑在他们的头上,所以政治强人会向被统治阶级寻求支持,而不是完全为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服务。

但政治强人的立足之本还是军队、警察等暴力机器的拥护,后续的法西斯主义也是如此。


拿破仑三世和俾斯麦的波拿巴主义是来保护资产阶级的,那么有没有保护无产阶级的波拿巴主义呢?

毫无疑问的是,马、恩或列从不曾对工人国家用上波拿巴主义这个名词;这是不足为奇的,因为他们没有这个机遇。对于老本子上没有作出指示的事,我们该拿它怎么办?尝试运用一下自己的头脑吧!
然而,作为民主和法西斯主义的桥梁(在1917年的俄罗斯,则是作为民主和布尔什维克主义之间的“桥梁”),便出现了升高到民主之上和钉在两个阵营之间的“个人政体”。
斯的“个人政体”意味到什么?这个政体源出自哪里?分析到最后,这个政体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尖锐的阶级斗争下的产物。在官僚和警察机器的协助下作为统治阶层的人民的“救主”的权力及官僚的仲裁者升高到苏民主之上,把苏民主矮化为它的阴影。
这个“救主”的客观功能是守卫新生的财产形式,其方法是通过篡夺统治阶级的政治功能




  

相关话题

  我们现在的饮食比拿破仑强很多吗? 
  为什么 1968 年前后,中法美日捷等多国年轻人都陷入了狂热、造反、激进当中? 
  从语言和民族上划分,欧洲版图将会是怎么样的? 
  欧洲国王们和教皇的夺权时,为什么不直接杀死教皇? 
  法国有金属乐队么? 
  为什么拿破仑死后他的子孙还能当上法国的领袖? 
  如何评价罗莎·卢森堡? 
  为什么伊比利亚半岛没有统一? 
  如何看待欧洲法院裁定欧美数据传输协议无效,会带来什么后果? 
  欧洲的花押是什么东西?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前一个讨论
诸位认为各自读西幻文时的雷点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拜登与约翰逊两人会谈时,拜登疑似窜稀后清场?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