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什么事情都扯到“战斗精神”上面去,我就不信你的连队动不动就死得七七八八的、连队里就留不下几个“老人”,你还能有什么战斗精神。活人才有精神,死人要是死得值也有精神,莫名其妙就白白死了,你能有精神?
事实上主攻就是个美差,连队主官要是连个主攻都不知道抢,拖出去枪毙了得了。主攻这个事情听起来吓人,实际上谁抢到都说香,伤亡固然有可能很大,但是保障必然最充分,战功也最大,而且作战计划里的主攻不一定到了时候就真的是“主攻”。
这要不知道抢,连长指导员是傻子吗?
你就别说打仗了,就我们连队以前拆个旧阵地,都抢着要拆最难砸最坚固的弹药库,这跟什么战斗精神扯不上关系,拆弹药库的连队头盔风炮劳保一应俱全还有专家现场盯着,搞完高高兴兴滚去修整去;别的拆战壕掩蔽所什么的,活儿累不说,劳保用品就要次一等,也没专家盯着,完事儿还落不着修整。
换你你选哪个?
至于拆完了弹药库,看见别的连队惨兮兮的还在埋头苦干,发扬风格跑去帮忙,这才叫“战斗精神”。
我的连队是“标兵连队”,我脑子里想都没想过最重要的活儿还能该是别人的,那肯定是我们的啊!实际上任务根本没有分配,我带着自己的连队就去了弹药库,现场专家也被我薅过去了,抡起膀子就开砸。
没一会儿五连长带着他的人也跑过来了,他是个小机灵鬼儿,我一直对他的智商由衷佩服,但是对他的执行力颇有微词。他也看出来砸弹药库是真香,谁抢到谁美滋滋,就是下手速度差点意思,到了现场一看黄花菜都凉了,这小子开始耍赖皮,经典招数:“找营长评理去!”
营长:老子任务部署会9点才开,你们他娘的咋都干上活儿了!
我说我管你开啥会呢,我标兵连队这活儿不给我你觉得合理吗?当然后来干完活也去把五连剩下的活儿一起干了,没有看着兄弟们干活自己旁边凉快的道理。只有五连长不乐意,他回去跟他弟兄们没法交待,好活儿没抢到就没有头功,还落下个“被支援”的口实。
所以你看,就这个道理。
打仗这玩意儿很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先拿干活儿打比方,实际上打仗当主攻就是个美差,任何士气还没有崩溃的军队都是要抢的。只要军队还没到“一触即溃、一溃千里”的绝境,没有谁会不去抢主攻。
第一,给你的支援最强。情报支援、火力支援,肯定都是给主攻的最多,情况你掌握最多,大炮哐哐哐往你前面砸,能拿出来的东西都是优先保障给你,你有啥不开心的呢?
第二,给你的配置最强。这一点对于缺吃少穿没弹药的部队最明显,你是主攻,怎么也要给你配到尽可能的最强,主攻一个人能有十发子弹,助攻的可能就五发,佯攻?佯攻的那是人吗?给你发几个鞭炮哄一哄鬼子算了。实际上担任主攻任务的连队一般都会加强,会高配一个领导负责越级沟通协调,直接与上级火力单位沟通。比如说连队里高配一个副团长,你要炮兵营给你拔火力点就不需要逐级上报,副团长直接就喊了。有时候还会配属保障兵力,比如直接把炮兵、工兵、通信兵配属给你,步兵连秒变“合成连”,岂不美哉?
步兵连长过一把指挥炮兵的瘾,你跟我说你不想?
第三,头功是你的。一支有士气的部队怎么会不想要头功?现实里的军队不是好莱坞里那种废物点心,动不动伤春悲秋的,绝大多数军人想的还是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富贵险中求”,不拿命博哪来的封妻荫子?对于人民军队来说,你背后就是人民,你不去拼命难道让你老父老母娇妻幼子去拼命?没有这个道理。当主攻那当然是头功,到哪儿一说我是主攻,那都牛气,你说我佯攻,放了几颗二踢脚吓得鬼子满山跑,多少缺点意思。回家媳妇儿问起来,老公你打仗都干嘛了啊?你说我主攻,跳进战壕活啃了几个鬼子,多给力?你说我助攻,跑上阵地一看隔壁村大强子汗水都干了,搁那儿抠脚呢,你媳妇儿在大强子媳妇儿面前就得抬不起头。
第四,战场上的事情说不清楚。你以为的主攻只是你以为,实际上是不是,还得看情况。有主攻部队冲上去其实没啥硬仗,也有助攻的跑上去一看日你X咋老子这边才是主攻?更有“没有助攻佯攻,全他妈是主攻”的情况,战场瞬息万变,所谓“主攻”只是相对的说法,大家都得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助攻佯攻伤亡比主攻部队大的情况多了去了。
所以三个连长抢主攻太正常了,脑子正常都要抢,都不用志愿军这种地表最强,只要部队里还有几个不是娘炮,都得抢。
伤亡?死人?
贪生怕死请往他处,升官发财莫入此门。
小知识分子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什么知识。
读了几本反战小说,就以为看透了世界的真相。看了几部反战电影,就以为参透了人性的真谛。
但他们不知道,战争和战争是不一样的。他们也不知道,反战和反战也是不一样的。这个不一样在于,中国有史以来的对外战争,从来不是自己的选择。
一战堑壕里的炮灰,二战大西洋上的炮灰,朝鲜雪原上的炮灰,越战丛林里的炮灰,阿富汗山沟里的炮灰,伊拉克沙漠里的炮灰,他们最终只是成为了跨国财阀豪华壁炉里的余烬,所以他们会麻木,会厌倦,他们的反战,是放下武器的反战,因为他们不想成为财报损益表上的数字。
我们的牺牲,换来的是拒绝鸦片的自由,拒绝慰安妇的自由,拒绝治外法权的自由,拒绝工业倾销的自由,拒绝异国军队在我们的土地上横行霸道的自由。我们的反战,是拿起武器的反战,是用胸膛迎接子弹的反战,是在烈火中永生的反战。
此一战后,中国的土地上再也没有过战火流离,家园破碎。
我们的战士清楚这一点。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战士们清楚这一点。
他们不是数字。
你这种思想是非常典型的旧军阀思维,大决战系列里面已经被明确批判过了。
连长不是士兵的上司,士兵也不是连长的士兵,连长和士兵绝大多数情况只有职责不同,以及作为代表参加一些不方便全体参加的事务。自己连的战士死了会痛心,为什么其他连的战士就不那么痛心了,因为你觉得全连是连长的私兵,或者认为自己亲近的人不该死,要让别人当炮灰。正因如此,军队建设才一直是重中之重,要让战士明白,战友乃至自己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是等同的,用自己的命换别人的命是最高尚的行为;要让战士始终相信,自己就是最强的那个士兵,自己上阵可以最大的减少牺牲。这就是很多人一直看不起的思想教育的意义。
辽沈里面,很多连长、团长部队打光了也要上,但是同样会在看大决战电影的时候痛哭;淮海战役粟裕喊出哪怕部队打光了,也能给其他野战军铺平道路。反观光头,没人愿意当炮灰,整体军阀林立都保存实力,这是他们输掉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年的教训难道现在就不记得了?
当每个连长都觉得不能让队友牺牲,也坚信自己才是最强的那个集体,同样为了一个目标服务,争着打主攻恰恰是他们认为伤亡不是数字,而是活生生的人的表现。而且,如果上级一定要完成一个目标,那么连长是没有任何权力(注意是权力)退缩的,你凭什么不让战士们打主攻?你凭什么因为不想亲近的人死而不想上战场?这是战争,没有人有这个权力,任何一个有这个想法的连长依法都应该上军法处,战场不允许有任何私情。
补充修改:本人因为不了解某些词语的隐藏含义,因此导致数个词汇可能带有政治立场 问题,现在已经修改。本人对此类词语仅从电影中得知,不知道与其近义词的含义区别,在此向所有指正的评论表示感谢
要是我的连长有这想法,我一定骂他
你有什么资格阻止我去牺牲
谁给你阻止我们去牺牲的权利
你凭什么不让我去
这个问题充满了新自由主义的味道。
社会主义国家,战士舍生忘死。会被问,士兵就是个数字吗?
西方国家的士兵英勇向前会被说是为了自由、理想、信念。
如果题主有在军队的经验,就会知道连长和士兵的亲密关系绝不是数字,他们一般都知道彼此的名字,朝夕相处,吃睡都在一起。他们对士兵的感情绝对比敲敲键盘说自己关心生命的后人强的多。
那么为什么要抢着打主攻?
我来问三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打仗?
为了保家卫国,为了让后方的亲人们过更好的生活,为了让后世敲键盘的人可以坐在空调房、电脑桌前舒服的指点江山。他们为了这个目标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既然已经做好的牺牲准备,找到了拼命的意义,为什么不打主攻要龟缩在后面?
第二、我不打主攻谁打?
主攻是要有牺牲的。副攻也不见得没有。主攻是会有牺牲,但一定是能力越强,牺牲越少,如果我自认为我的连队是最强的,我不去做最少的牺牲,让别的连做更多牺牲吗?三位连长争主攻,恰恰表示三位连长都觉得自己的连队最强,且不希望别的连队牺牲多。
第三、主攻的荣誉不值得考虑吗?
每个士兵上了战场,除了保家卫国,也还想着自己作为士兵的荣誉。既然上了战场,做好了牺牲准备,那么打主攻牺牲了是英雄。还让人骄傲的。你不打,我不打,最后失败了,做了俘虏、亡国奴。性命不一定保得住,最后还很屈辱。那如此为什么不打主攻?
综上,
争着打主攻,是战斗意志的体现,是人民志愿军指战员舍身忘死、保家卫国的情怀的体现,是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大无畏精神的体现,是为了人民奋战的军人荣誉的体现。
竟然被问是不是把人当数字是不是有些过分恶意了?
专业问题,就不要非专业人士来问。
比如:主攻会伤亡惨重。
其实这个就是拼速度。
进攻部队要赶在敌人援军到来之前,占领敌人主阵地。
如果伤亡惨重,就不是进攻了而是防守,因为伤亡惨重结果就是失败。
进攻是一个技术问题,是考验部队平均体能,相互配合,与友军配合,以及技战术水平。
用的是如何以最快时间,最低伤亡代价换取最大战果
所以在进攻之前,争主攻就是一个技术能力的考验。谁能获得主攻资格,就说明谁的部队作战技术最好。战斗力最强。
反而打掩护,打佯攻的部队,伤亡却一定不小。
这些部队使命就是拖住敌军,吸引敌军火力。所以这些部队都是以暴露自己为代价掩护,主攻部队进攻。也就是有些答主说的,主攻方向恰恰是防守薄弱的地方,而这些薄弱地点都是用战士生命换出来的。
在开战之初,通过一些列侦查,武装侦察,小股部队进攻确定敌人火力点分布,按照火力分布,地理情况,大概确定主攻地点
通常进攻,都是掩护部队,佯攻部队首先发起在所有地域开始进攻。
在进攻过程中找到薄弱点,这时候主攻部队进入进攻阵地,各掩护部队加大进攻力度,让敌人在相应地区加大兵力火力投入。
一旦这些地区火力投入不再增加,就意味着敌人已经黔驴技穷了。
这时候主攻部队,就开始以生力军形式投入战斗,他们会先用炮兵,摧毁之前标定好的火力点。
然后在战士体力全满时候,快速通过战场,抵近第一道铁丝网,爆破手炸毁铁丝网,用爆破桶,打开雷区通道。
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的火力点,或是指挥炮兵摧毁,或是爆破手炸毁。
所有战士,按照战斗小组编制,快速进入敌人战壕,与敌人短兵相接。
战斗到这时候,除了倒霉蛋之外,整个部队不会太大伤亡。也可能就是几十个情伤员。
而出现伤亡地方,往往都是在之后作战中,也就是敌人援兵到了相互争夺战壕时候。
因为士兵们也不知道,敌人到底来了多少人。一旦恐惧压倒战意,士兵就会溃败。
而一旦溃败,被敌人追着打最后赶出阵地,没有掩护,那死的人就多了。
第二种情况就是,占领前沿阵地之后,敌人在后方布置坚固堡垒。后面的炮兵打不到,而士兵也无法突击炸掉堡垒。
所有士兵都被压制在阵地前。等着敌人援军到了,就有可能会被赶出阵地。
基本上主攻部队,在进攻过程中伤亡不大。
而伤亡出现在占领主阵地之后,面对敌人反扑时候。
只要他们守得住。友军会很快支援过来。而敌人在腹背受敌时候,只能选择突围撤退。
这时候就是拼速度,拼时间。
因为进攻一方,不可能携带很多弹药。如果时间一长,进攻一方没有足够弹药,阵地也守不住。
所以主攻伤亡惨重,只是个别例子。
通常主攻部队伤亡比掩护部队还低。
那么由此引申出不顾士兵生命的思路,这就是别有用心。
如果都顾及战士生命,那还打仗干什么?世界大和平呀!
可是敌人不爱惜士兵生命,远跨一个太平洋,到中国家门口找乐子。
我们能怎么办?只有去打垮敌人,消灭他们。
怎么消灭?
用最快速度,最低伤亡,占领他们阵地,并且守住阵地。只有这样,掩护部队战友的牺牲才有意义。
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死去的战友,等我们也去阴间时候,战友问,战地夺下来吗?我会自豪的说,我们夺下来了,他们才能含笑九泉。
不然你和他们说什么?我们最后没有夺下阵地,你们白死了。你有这脸说吗?
所以士兵的牺牲,既然无法避免,就要拼劲全力获得最后胜利,只有这样才对得起,死去战友。
如果不讲胜利的意义,就一个劲问为啥死人。那么这就不是一场战斗,不是一场战争,仅仅只是屠杀比赛。
我希望西方人民认同这个主张,这样我们一个士兵都不会死,大家都可以活着,看到胜利那一天。
战争是敌人强加给我们的,他们希望通过,杀戮,死亡,让我们恐惧屈服,任由他们宰割。
而我们一旦反抗,不顾及牺牲的反抗,他们又会说你们是残忍的完全不顾及战士生命。才获得胜利
这种话鬼谁信呀!敌人要是仁慈他发动战争干什么?
所以我们要反对战争,要求发达国家实现仁慈,解散部队。
不要被费拉不堪的美国好莱坞电影洗脑了,“抢主攻”不仅是我军特色,是全世界有过陆军骨气传统强国的共同点。
并且,这种风气不是“自下而上”的,而是“自上而下”形成的传统。
二战的例子太多,我就说下一战的时候,那些冲着机枪阵地搞密集冲锋的英法德俄,哪怕是最费拉不堪的奥匈,这些传统陆军强国的条例吧。
图里可以看出各国的一些关键词:
千方百计地进攻、只有进攻、不惜一切代价、只有进攻才能胜利、只有进攻才是不可抵抗的、进攻是最好的办法。
甚至白皮们在武德充沛的时代,也认为“刺刀见红”是最关键的战术。
什么日本武士道崇尚白刃战,往后稍稍吧,有你啥事啊?
索姆河战役的英军。
奥索维茨堡垒防卫战,俄军第226步兵团第13连不到100名军人,虽然中毒但并未马上死去,他们在弗拉基米尔·科特林斯基中尉的率领下,口鼻冒血、裹着绷带、肺部咳出的碎肉挂在身上、端着上刺刀的步枪,喉咙嘶哑地喊着“俄国人宁死不降”,向原本自信满满的德军发起冲锋。
德军士兵被这些不人不鬼的俄军战士吓得魂飞魄散,立马扔了武器拼命跑路。后方的德军以为俄军发起了反扑,也手忙脚乱的朝自己人开火,造成了大量的伤亡。
最终,德军被俄军的不死精神震撼,直到8月18日俄军有序的撤出之前,德军都未曾敢再冒进一步。
这场战斗被誉为“死者的进攻”。
排队枪毙时代
1759年9月13日,新法兰西的魁北克城围攻战,英军詹姆斯·沃尔夫少将指挥英格兰第43、第47步兵团,苏格兰第78高地团,约3,300人,在魁北克城外的亚伯拉罕平原排成长约1,000米的两排线式队形。
沃尔夫少将命令手下:“每支步枪装填两颗弹丸,在没看清法军的眼白之前不许开枪。”
法军统帅蒙特卡姆侯爵留下7,200人守城,率领约3,500人排成三排队形,出城迎战英军。法军在距离英军300米时,稍微调整了队形后发动进攻,在前进过程中,向英军齐射了两轮。英军伤亡了约20%,但并不还击,只是静静的站在原地盯着法军。
当丝毫无损的法军推进到仅30米远时,英军下达了射击命令,第一轮齐射就打倒了法军1,000多人,同时敲响战鼓、吹奏风笛,向前推进。英军前进了约10米后,打了第二轮齐射,法军又倒下了800多人,短时间内的大量伤亡使法军瞬间崩溃。
英军死伤不到600人,法军死伤约2,000人,英法两军的主帅全部阵亡。
5天后,法军开城投降,加拿大从此隶属英国。
再看下费拉不堪的美军。
二战中,第四次卡西诺战役,美军靠非常死板的一线平推的策略打德军,反而是传统的陆军强国的自由法国的法军和流亡的波军更有脑子,采取大胆的攀岩战术侧翼突破。
美军中最擅长攻坚和机动穿插的游骑兵,在二战后被解散,朝鲜战争开始后又被临时重建,战争结束后又被解散。
回到正题,事实上,“抢主攻”是传统陆军强国的共同点而已。
在上世纪70年代,冷战对抗的时期,你甚至能从1977年的电影《遥远的桥》中看到,流亡的波兰第1伞兵旅,一样会抢最艰苦的任务。
然而从《兄弟连》里的描述,任务最轻松的101师被描述的“艰苦不堪”,82师完全没出现,出力最大损失最大的英国人被抹黑,波兰人连面都没出现。
你瞅瞅现在还在的那些传统强国。
英国已经被自己的大侄子阉割了,大侄子说啥就是啥;
法国被植入刻板印象,提到法国就是“乳法小鬼”;
德国,武德早在1945年就被集体阉割了,他们自己都不敢提普鲁士的历史了;
俄国和中国一样,敢出现什么“抢主攻”就马上抹黑“没人性”。
喇叭在别人手上,吹喇叭的人费拉不堪,你指望他们敢宣传“抢主攻”?那不是打自己的脸么?
你这问题颇有钓鱼的嫌疑,说句难听的,哪怕是组建敢死队,在我军这里,你不是个党员,连去送死的资格都没有。
战场上只有勇敢者才配死伤惨重。
懦弱者的死伤主要发生在战俘营里。
政治思想工作是重中之重啊。
和功勋电视剧上映的时间差不多,那个电影叫做长津湖。
我带老婆去看,老婆起初不太爱看。她地道佛山人,自小家里做生意,她一直认为赚钱花钱是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情。从我的水准来看她,她压根不知道中国近现代史,其实古代史也不知道。她甚至于问过我一个问题,唐伯虎是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然后我当天买机票,周末和她去了苏州。
她并不想看这个电影,她觉得这东西和上历史课差不多。我说,看看四字弟弟被训也不错。她才去的。
去的时候,我问了她一个问题,韩国这个国家怎么样?她说,过去比咱们发达,现在不行。不过文化深厚,是个发达国家。我说,那咱们先看电影。
开场的画面,她说像是个武侠电影,要去这个取景地玩。我说其实我过很多地方都很漂亮,只不过缺个摄影师。
去朝鲜的路上,她说这地方能不能去?我告诉她在东北,春天那边很好看。
扔棉被的时候,我说,当年有黑心资本家运送假冒伪劣产品过去。她说哪些人该凌迟。
看到教员的时候,我说当年确实是没回来。她说舍不得儿子当兵。
看到麦克阿瑟的时候我说,感恩节变圣诞节,圣诞节之后,他回去了,兵没有。
长津湖总攻的时候,她哭的稀里哗啦,这些人不要命么?我说,你去你也一样。
胡军死的时候,她说打完了么?我说,其实一直在打仗,你看不见而已。
出电影院的时候,我问她,为啥不见韩国?他问我为啥。我说那个时候没啥韩国,说的更可恶一点,韩国人不过是美国人用来占领朝鲜的历史遗留问题。更本质一点,数典忘祖的走狗而已。
她说她要是上了战场,肯定不会冲。
我说,我再解释一下,你看你冲不冲。
你努力十年,枪林弹雨,风餐露宿。赶走了日本人和国民党。回家准备盖房子尽孝哄儿子,现在突然有人要打仗,你去不去?
她说可能会去。
我说,和你一起战斗的战友去了,你亲自带出来的兵去了,你放心么?
她说我会去。
我说,战场上你杀敌无数立了战功,部队里你们连是尖刀连,这场战是场恶战。你不冲,死的就是你的战友你的朋友,你冲不冲?
她说我可能会冲。
我说,你一定冲。因为那个时候那个情况,你不上谁上?
她说是啊,被逼的。
题主,你好好想想,如果不是被侵略者逼着,谁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问题是,那个时候我不上,我儿子就要上,不然就啥也没了。我不上我兄弟就要上,我怎么会去给他们交代?
而我上,我有信心。我能完成这个任务,我能保护我的家人和朋友。我能把伤亡降到最低。
要知道,伤亡是敌人造成的,我不打,可能就啥也没了。我打,我还有希望。
我不想,成为希望的你,不理解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