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今年互联网行业的应届生薪资是制造业薪资的四倍(甚至十倍),请问将来从事制造业的我们该怎么办? 第1页

  

user avatar   zai-hui-shou-wo-xin-yi-jiu-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还能怎么办, 能找到什么工作算什么工作呗.

生活永远都不是争取的产物, 而是妥协的产物.

别人挣多少钱那是别人的本事, 和我们自己没关系.就算这个世界上没有互联网行业, 机械人也不会多挣一分钱.

科普一个经济学常识: 凡是雇佣制的工作, 一个人能挣多少钱, 是取决于公司花多少钱能雇的到干这个活的人来决定的.

如果你能够干得了互联网那个活, 你也能挣到那个钱.

我见过很多在机械行业工作多年的人, 依然拿着很低的工资, 然后说:"我们除了干机械, 别的行业什么也不会, 也就只能干这个了."

当然这个事情也很奇怪, 如果说他们别的行业什么也不会, 那么为什么当初就能学会机械的工作呢?

另一方面,可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 给你多少钱, 你能扣篮?

我觉得, 无论给我多少钱, 我都不能扣篮.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又不肯转码考公,那我们能有什么办法?

也许你可以生三胎?


user avatar   mei-xiang-hao-9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该咋办就咋办

要么逃,要么继续干,

逃也不一定能成功,

但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是肯定的,

但一定会有结果吗?

不一定,甚至大多数人肯定失败的。

可能会有几个人逃出去,

但逃出去了就柳暗花明了?

被体制化的人没了体制一样活不下去。

所以问怎么办是没有用的,

即使过来人将方法倾囊相授也无济于事,

因为你和过来人是不一样的,

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而且大部分人并没有持续探究,持续思考,持续实践的时间、精力和智商。

所以你会看到大部分人就是会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逐渐得过且过。

这就是一件很讽刺的事,岁月这把杀猪刀就是会把你变成自己讨厌的模样。

自媒体行业入门很难吗?

很简单,只要你有网,有手机或者电脑,好了你可以做视频写文章。

但是你看看能通过互联网赚钱的有几个?

自媒体赚钱无非就是积累粉丝,接广告或者卖咨询服务。

关键就在积累粉丝,积累粉丝就是要有干货,

有持续的输出。

不用多,累计100万字,你肯定能有几万的粉丝。

100万字,如果一天写1000字,需要写1000天,三年。

前提是你一天能写1000字,注意不能是流水账。

这就是要诀,积少成多,水滴石穿。

这容易吗?其实也不容易,尤其是前期,

你会发现一个现象,你每日绞尽脑汁写的文字还不如一些大V随便转发的赞同多。

这时候往往会让人有很强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逼着人放弃。其实这是心态问题,毕竟大V也是媳妇熬成婆,孙子熬成爷爷。

只是人家熬的时候,你还在哪撒尿和泥玩呢。

所以甭想那么多,搞自己的就行。

我已经把方法放到这了,

我现在就在实践,当然我一天写不了1000字。

现在500多粉丝,等我破千破万甚至破十万了就是你们眼中的大V了。

有人说太苦了,当然了,

当年有前辈就说自媒体是留给苦逼穷人的赚钱方法,正是因为苦,有钱人才懒得来赚这个钱。

大多数人就是想不劳而获,本质上就是对自己认知不清,

不劳而获能轮到你?

请问你爸爸是谁?


其实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

未来就是没得选。

会有一双无形的大手推着你,

让你一次次的妥协,

最终变成自己讨厌的模样。

但是因为不是突变是渐变所以绝大部分人觉察不到

觉察不到的还算幸运,

就仿佛一个没有拆穿的谎言。

最怕是能看出破绽,

却又不知道如何做来改变现状的。

劝退大佬的粉丝大多属于这个人群,

他们想从大佬那里获得答案。

但其实大佬也没有办法,

那么大佬为什么是大佬呢?

因为他们最早把这些抱怨呈现在自媒体上,

逐渐积累了大量的粉丝。

因此可以推出,体制内没有解决办法,

反倒是自媒体可以尝试一下。

但是一定成吗?

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

如果有回报,你应该感谢你的运气。


user avatar   zhis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里有个很明显的对比。

在台湾省,如果你问哪家公司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高,估计大家都会脱口而出:台积电。

台积电2020年营业收入455亿美元,净利润176亿美元,净利润率超过30%,这个净利润额是华为的2倍左右,净利润率是华为的4倍,夸张吧?

所以,台积电员工薪资也很高,2020年平均薪资高达60.5万人民币(按汇率换算)。

那么,台积电是台湾薪资最高的?

当然不是!

排在台积电前面的半导体公司有好几家,分别是:

祥硕科技(90.74万元)、联发科(85.44万元)、瑞昱(80.65万元)、联咏(80.54万元)、威盛(66.02万元)、爱普科技(62.88万元)、日月光投控(61.42万元)

排在前面的祥硕科技、联发科、瑞昱、联咏、威盛,几乎都是从事半导体设计的公司。

日月光投控则属于封装测试服务公司。

而全球顶级制造业公司台积电,平均薪资和联发科有25万元的差距。

作为卖方市场的台积电,集资本和顶尖技术于一身,但员工收入仍然不如那些并不是全球顶级的半导体设计和服务公司,更何况那些竞争激烈的行业呢!

比如服装、玩具、电子组装代工、家电制造等全球竞争白热化的行业,大部分员工就是当螺丝钉使唤,工资能高起来才有鬼!

台湾制造业的现实说明一个根本性问题:制造业工资普遍不如设计和服务性公司,根本原因就是重复可替代性的工作岗位太多了。工资要求过高,企业就解雇员工,招聘新员工替代,或者研发工业机器人来替代,所谓产业升级。

半导体设计、互联网公司,技术密集型岗位占比特别高,而且很多瓶颈岗位,待遇低就招不到人才。企业之间相互竞争人才,就会让薪资水涨船高。

举个例子,比如一家小型电商公司,需要运营、设计、主播、客服、仓管等工种,每个岗位都是瓶颈,缺人就很难正常运转。

老板也会计算的,一个月多几千能招聘到一流的人才,其实还是赚的,毕竟一个厉害的运营、主播、设计、美工、客服,会成为业务发展的倍增器。但如果找的人不行,还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减速器。

互联网公司普遍如此,基本就是由运营、设计、码农、客服组成的一个个小团队,每个岗位都很重要,专业能力和执行力都必须强大,否则业务就会垮掉,滥竽充数是混不下去的。

制造业就不同,大部分工种其实很简单。别看一部iPhone手机很复杂,但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工作一点都不复杂,大部分工人长年累月就是一个简单动作而已,都不需要动脑子。

iPhone的复杂性,体现在设计端、管理端、营销端和系统端,和制造业流水线上的工人没多少关系。而中国大陆员工,大多数都是一线工人,设计端、管理端和系统端的工作,基本被美国人、中国台湾人占据。

全球产业价值链,基本是按照设计、品牌、制造、营销、物流、售后的价值链模式来运转的。

发达国家普遍是占据设计、品牌、营销、物流和售后端的工作岗位,将附加价值最低的制造业工作岗位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为什么制造业附加价值最低?

因为制造业是六大价值链中重复性最高的,技术含量最低,是最容易被机器和更便宜的人力成本所取代的环节。制造业竞争过大,可替代性强,依赖低人力成本获得竞争力,员工工资就增长不起来,也没理由增长起来。

因为工业机器人和大量第三世界贫困人口的存在,制造业工资就必然始终维持在一个社会的金字塔底层,这是每个国家的普适规律,包括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都是如此。

不过呢,富士康也有技术密集型工作岗位,比如各部门的工程师、技术员、管理层,每天要解决各种异常,保证产量和品质,这些人其实每天很焦虑,所以收入也不错,一般是普工的好几倍月薪,年终奖也会是普通员工的好几倍。

我2000年以前在深圳打工,科技制造业。第一年进厂,狗屁不懂,就在路边摊买了一本品管的书,花了一天看完了,比如搞清楚了各种QC是干嘛的,各种图表是干什么的,然后到人才市场面试QC,面试三家就面试上了一家。

工资多少钱?500元一个月,28天工作制,不过五天八小时以外有加班费。

普通员工400一个月,还要找关系花钱进厂呢!

我用第一个月的工资报了绘图班,学AutoCAD,还是autocad R14,那时候这个东西还是比较稀缺的。

因为做品管,夜班比较自由,然后我就将工厂的每一个角落都逛遍了,每一张图纸、每一份作业标准、每一种仪器和制造设备,我都会认真去学习和研究。

上夜班也会主动帮统计员输报表数据,条件是她教我office。

这三个月我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每天睡眠只有6小时,但我每天都跟打鸡血一样有精神,因为每天都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三个月后,感觉学不到什么东西了,又去人才市碰运气了。一个星期后,我跳槽了,面试上某厂品质工程师,试用期月薪2500元,满试用期后3000元,每年最少2个月工资的年终奖,且包吃包住。

待遇一下子是以前的好几倍,不过工作压力也大了好几倍。

毕竟是关键岗位,需要制定检验标准、制程品质异常和客诉,需要真材实料的能力,摸鱼是行不通的,绝对活不过试用期。因为工作岗位人数少,也比较关键,所以公司也舍得开高工资。

后来又做到经理、副总,工程师就是我的阶梯,因为我确实解决了很多关键性问题,也很容易进入工厂老板的视野,升职加薪也比较容易。

后来,我厌恶了打工,自己出来创业。不过最关键的原因,是制造业收入增长速度慢,在人工越来越贵、人民币汇率升值、行业竞争度加剧的大背景,很多工厂的利润越来越薄,所以,给管理层的工资增幅也没有以前那么快了。

我现在创业,居然做的是互联网行业之一-电商,俗称开网店的。

打工的时候,我自己办过论坛和营销网站,也接过公司的网站代建,也做过独立淘宝客。

做淘宝客时很有意思。我的主战场在百度知道,回答问题后贴淘客链接,然后引导用户去淘宝购买。最开始,一个月能赚五六千,兼职搞的,但我觉得这太慢了。当时猪八戒网很火,于是,我在猪八戒网发任务,2元一个链接。提问和答案都是我提供,他们只需要用账号复制粘贴就行了。答案的链接全部引导进我的博客成交。

就这一招,做到月纯利2万,且不需要投入什么钱。

所以,后来我搞项目,首先都会思考如何借力打力。

为何我的职业跳跃这么大呢?

其实淘宝2005年刚推出来时,我就利用深圳的电子优势,兼职做了充电宝生意,一个月纯利润也有好几千。

后来充电宝行业竞争白热化了,不行了,我就改行做了服装、化妆品等行业,都是广东省的优势产业。

我将自己的这20年的职业生涯复盘了一下,发现我没有被时代打垮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会根据时代变化来发展自己的谋生技能。

对了,我现在除了做电商之外,还会做自媒体,全网差不多52万精准粉丝,99%都是看我的文章后关注我的。

希望没有跑题,大家勉强看看吧!


user avatar   lu-dong-gua-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不是很绝望?这还没完呢,当你发现,你所在的制造业,也开始招程序员,在同一个屋檐下,拿着你几倍的薪资的时候,你会更绝望。

互联网薪资高不假,但技术每年都在高速迭代,很多传统制造业,却是守着几十年的老工艺老技术。某一天风向可能真的会吹回制造业,但这个风是什么风呢?你是会被吹到天上,还是会被当落叶扫掉呢?

要知道历史的进程虽然影响了个人的命运,但影响的过程往往很有戏剧性,车轮滚滚向前,你又怎能原地踏步呢?

设想一下,你是一个金属加工厂的车间小组长,管着几台压机,几号工人,在厂子里呆了很多年的你熟悉这些压机的每一个参数,了解工件加工的每一个流程,厂子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自己的日子过得平平淡淡,虽然天天看编乎人均年薪百万眼馋,回到眼下看看周围又觉得自己过得还行。

某一天,老板接了个大单,发了一笔横财,厂子要扩建了。然后来了一波人,隔三差五的问你各种工艺参数,操作流程,管理流程。再然后老板搞了几台进口数控压机过来,全厂上了MES系统(制造信息化),移动机器人搬运,机械臂上下料,工人走了一大半。老板又招了俩年轻人,每天感觉也没干啥,就拿着电脑,有时在办公室,有时连在机器上,敲着一些自己看不懂的代码。你现在手下无人可管,但多年经验,老板就让你配合点这俩年轻人,在实施过程多给点意见。

公司越做越好,你却发现自己能干的事越来越少,某天你忍不住问了相熟的财务大姐,才发现这俩毛头小子,工资是自己两倍。

再举一个实际点的例子。

我曾因工作原因了解过一些小电机厂。电机出厂时会有一道声学检测流程,具体说来就是通上电转一转,让工人听听有没有异响,光这道工序就需要很多工人来完成,培训周期也很长。

后来有一个小公司帮他们搞了一套声纹检测设备,说玄乎点也是人工智能,用机器来学习电机的声纹,然后来判断有没有故障,效果比得上5年以上的老师傅。结果就是这道工序从此不再需要专门的质检人员,老板笑哈哈,良率提升了几个点,同时砍掉了大把的人员工资。

现实就是这样,你所处的制造业,和未来风口上的制造业,很可能不是一个制造业。销售们无所谓,很多老板们也无所谓,但对于技术人员,能不能跟上时代,那就真的有所谓。

但反过来,机械出来的去自学嵌入式和一些软件开发,比软件出来的去自学金属成型什么的,还是容易很多。

未来大多数行业需要的都是复合人才,往哪个方向复合,是自己能够决定的。

还是得一起进步,等浪潮来了,才不至于被打翻。


user avatar   xu-jian-63-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user avatar   gofactory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啊,我的建议是看今年年会的摘要集:

中国化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 - 论文检索系统 - 中国化学会

可以看到有很多分会,不过计算化学分布得比较散,夹杂在各个分会中。各分会的主题可以从这里找到,可能相关的包括:

有一些主题是理论计算夹杂着实验的,还需要仔细辨别。回到摘要集,以第一分会为例:

中国化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一分会:物理化学前沿 - 论文检索系统 - 中国化学会

可以看到题目和单位全都标出来了,而且还可以下载。

显然,能找到相关方向的摘要的单位,就是开设了相关方向的院校,甚至还能精确到具体的某个课题组。




  

相关话题

  工作不开心,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到底该不该裸辞呢?焦虑? 
  25岁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美国博士毕业回国,年龄马上就 35 了,该去 211 做特聘副教授还是走人才引进去一本二本算了? 
  太原这种级别的城市,30万的年薪是什么水平? 
  如何看待黑龙江省农机研究院以 5200 元月薪招聘机械专业博士? 
  如何看待 2017 年 12 月 10 日中兴网信 42 岁研发负责人坠楼事件? 
  怎么做才算得上是有格调的互联网产品? 
  学软件开发有出路吗? 
  吸引人才要靠经济待遇吗? 
  如何评价程序员月薪 7 万可落户北京?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美国的盟友那么多?
下一个讨论
拜登签下基建法案后称「明年美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 20 年来首次超过中国」,该法案实际成效将如何?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