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从一名普通的医学生成长为顶尖的医学专家?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hao-5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见过的“顶尖”医学专家还是不少的,据我的观察,不一定准确,我觉得还是要“立志”。

一定要有成为“顶尖”专家的志向。

因为这条路非常困难,有各种艰难险阻,没有坚定地志向,几乎不可能成功。

如果成名的心不那么迫切,就几乎不会走到“顶尖”

即使极其想成名,真能走到顶尖的百中无一,何况不去争取的人。

至于聪明与否、努力与否,反而显得不太重要。


user avatar   liang-da-fu-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顶尖的医学专家不敢当,只能说成为了一个还不错的高年资医生。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这不是一句虚话,是我的精神支柱,也是我最大的前进动力。

当年农林医师的分数不高,虽然能考上工科,但由于热爱医学事业,于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学医。我是78级的大学生,那个年代大学生很少,毕业后我在工作后发现,还是有很多不知道的地方,需要充实自己,于是就又读了研究生。在研究生做课题的时候,我又发现科学研究对未来医学的发展也非常重要,不光是临床管理,善于从临床的普遍问题到科学问题,从科学问题再进行深入研究,这是往复循环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生毕业几年后又觉得临床技能、眼界还是不够,于是又读了博士。

学医真的很累,一生都需要学习,不学习就跟不上形势。比如肿瘤学,要学习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瘤苗等等,新东西太多,层出不穷,虽然我已年过花甲,但对新知识渴望与追求依然没变。近几年来,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很高,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早发现、早治疗,挽救患者生命,这种责任也催促着更加努力,当然自己努力还不够,我带了近百名硕士生、博士生,他们才是未来医学发展的中流砥柱,要把这份责任传承下去。

一个医生的成长是千回百转的,其实我的成长中也有很多困惑、不解,尤其肿瘤专业面对的往往多数的晚期患者,面对患者的离世、面对亲人的离别,心里也很难过,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但也让我更清醒的思考人生,看淡了名利,不断提醒自己回归学医的初衷:做个好大夫,给病人看好病、治好病,病人康复出院,一家人高高兴兴的时候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但为了这一刻、这一场景的实现,我们要作出很多努力,医学技术、医学知识傍身,要教学相长,还要把握医学人文,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更要有好的医德,确实没那么容易,但医生的成长就是如此,没有捷径。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通常而言,只要你上学的时候不是在睡大觉、有把医学基础打得牢一点,

那你基本在进医院呆临床两年左右,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具人(指对本科室的常见病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写出住院医阶段的合格病历和做好收入院的基本处理);

如果你持之不懈地全身心投入临床学习,而不是天天追剧谈恋爱玩游戏做事情得过且过,那你一般会在十年左右成为市级骨干医生(掌握本科室常见病治病规律,基本可以独立完成一系列诊疗行为);

在这个时候,如果你还不满意,卯足了劲说劳资我就是要勇争第一、坚决不在地市级三甲躺平或者去省立医院当素食主义者,那么你请听好:

做好十年的学习,

然后做好十年的临床,

接着再通过十年,把你前二十年的经验融会贯通,形成你自己的体系(基本上,这个时间段才是你出成果出真正论文的时候,前面的二十年你不过是在摸行业规则罢了)。


“足足有这样三十年的刻苦钻研,你才可以勉勉强强称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医生。”

当然,虽然说是“合格”,但对我说过类似话的前辈,他们无一不是省级或是国家级的名医。


其实这也反映出一个有趣的点:其实,国家级和省级名医,至少在个人努力上,他们没有本质区别。

真正决定他们地位高低或者眼界大小的,是命运。


有没有明师收你做内门弟子,你自己关键时刻的卡位有没有成功,当年选择了什么样的平台、接触到什么层级的研究,和你长期交流的伙伴和对手的真正水平,甚至城市的发展,医界或政坛伯乐的出现与否,

影响你命运的因素,实在太多。


所以,不要强求。

尤其是在当下。


从本科(医疗工具人),到硕士(行业中坚),再到博士(省级名医),并不单纯是学历的晋升。

你可以通过读书来提早接触一些理论上的东西,但是从理论到临床、从临床到理论,这条路,只有你自己走。


医学的路没有捷径。


比起“如何成为一个顶级专家”,

从:

“以医生这个职业为荣”,

“以掌握具体的医疗技术为荣”,

再到

“为人民服务”为荣。

其实我更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你能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达成这样的蜕变。


工作嘛,开心最重要。

虽然现在很多东西未必公平,但毕竟也不是饿死人的年代了。

所以“社会排位赛”这种东西,该扔的时候,就扔吧。

临床躺学没什么不好,但要记得,躺的是“好胜心”,而不是对医学的钻研、不是对病人的同情、不是对探索未知世界的享受。


去探索吧,去享受吧,

保持最初的求知欲和同情心,

祝大家,活得开心。


user avatar   hu-cheng-2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个很现实的问题,就现在的环境,现在要想成为顶尖医学专家,就像公务员想混到省部级一样,没点背景、不来个破格提拔是基本没戏

绝大部分还比较努力的一般人,混到副厅退休已经到头了;

就像绝大部分比较优秀的医生,能到副主任医师已经是很努力+有点天赋了;医院里的万年老主治才是常态。

我们对于顶尖医学专家的定位,一般认为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上的级别,包括:主委一人,候任主委一人,副主委五六个人左右,所以每个学科也就不到10个人,医学有多少学科?也没多少,所以这个竞争激烈程度,比省部级领导只大不小

那如何达到呢?

首先,医学很看派系和背景,你得是全国第一梯队的医学院本硕博毕业才有基本资格,如协和、北医、上交、复旦等,范围最大放到前十左右

然后以现在的标准,必须再加2~3年博后,这时候你需要卷赢一堆卷王,博后期间不发个几篇高分文章再拿个国青(国自然青年基金)就别想着能留院了。能留院这还是第一步,后面没有主任院长大佬照着你,上头没关系没人,站队错了,那各种学习、交流、开会的机会很难轮得到你,没有知名度,就算你是医术顶尖的医生也就你自己知道。

然后跟同你一样能留院的那些人中龙凤们,评主治卷一次,评副高pk一次,评正高再干掉一批。

35岁前副教授硕导,40岁前正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是标配

期间你需要要pk掉的人可能包括某院长的儿子、某院士的得意门生、老主任的大弟子、某省领导的外甥、某些手握cns的科研怪才

这时候,你才算是个小有名气的专家

然后再跟全国其他同级别医院里卷出来的,和你一样的天选之子再竞争一次

这时候才能被称为顶尖专家。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user avatar   zhouqian20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一个医学生都有差不多的培养路线要走,成为顶尖医学专家的比例也因医学院本科质量、临床教学、科研力量有密切关系,当然,家庭助力也必不可少。

顶尖医学专家的标签可能包括:

  1. 医术精湛;
  2. 科研突出;
  3. 德高望重;
  4. 人脉众多;
  5. 媒体宣传事迹广... ...

我认识的长辈或者同事中算得上是“专家”的寥寥无几,就算是主任,也不一定能成为院里的专家,更谈不上是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只能说经过多年临床经验累积,大家能够做到比起其他同事更熟练、更完善和更周到地处理疑难重症,守护一方百姓的健康。

像这样数以百万计的普普通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医生,正是扎根在群众中维护我们健康的螺丝钉,是我们普通人挂号就能见到,住院期间每天查房的医生。

一些科室的奠基人能够被誉为“医学专家”确实是做到了医术精湛、德高望重、科研突出,他们培养的学生桃李满天下,一些拔尖的学生也已经接手导师的工作,留在院里或其他医学院,继承导师的衣钵,继续在医学岗位发光发热。比如妇产科专家林巧稚院士、梁毅文教授、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吴孟超院士。

图源www.gushiciku.cn。林巧稚院士(中间)一生接生了上万婴儿,中间包括袁隆平院士和钟南山院士。
图源wiki. 梁毅文教授(中间)在和同事讨论患者病情。梁毅文教授在妇科肿瘤学发展中是中流砥柱。
图源build. 吴孟超院士,因为常年持器械,他的关节已经变形。

还有更多的医学生,他们抱着一颗救死扶伤的志愿进入医学院,无论以后在哪个城市工作,哪个科室从业,都能够帮助很多人,他们也是他们救助患者的“小专家”。

另外,我们一定要感谢为了医学进步无私奉献自己的前辈、朋友、同学,是他们的付出,让我们的医学有了传承和实践的机会,他们每一位都值得铭记和纪念。

我们的师妹,吴思,2019年7月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了,她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和遗体,重新回到了大学校园;

我们曾经的老师,谢长松教授,逝世前留言“我身体病理还可以用的话,就给病理;病理如果觉得不好用的话,留给解剖;解剖也觉得不好用的话,我的骨骼还好,至少还可以做个骨骼标本。”

我们的名师,著名代谢内分泌学专家 伍汉文教授去世前也签署了遗体捐赠书。我曾多次在湘雅二医院见到老教授,拄着拐杖往内科楼慢慢前行,白大褂衣袂飘飘,九十高龄依然精神抖擞。印象很深的是伍教授著作等身的照片,非常震撼!

图源xiangya。伍汉文教授背后是湘雅的院训。

感谢所有支持医疗教学和研究发展的老师们无私无畏无言的奉献是你们培育了祖国的医疗事业后继人!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明星贺军翔因「不想女儿当处女座宝宝」,让妻子提前两周剖腹产一事? 
  如何看待四川一女子轻生跳江,经历 6 小时漂流 81 公里后最终被救起一事? 
  中医黑黑的是中医的理论还是中医的疗效? 
  如何看待「肿瘤门」事件当事医生陆巍发文:一路为医,为医不易,且行且坚守? 
  你曾榨出过最好喝的果蔬汁的搭配是怎样的? 
  白色药片中的白色物质是什么? 
  女生养宠物致睫毛滋生千只螨虫,对眼睛的伤害性有多大?和宠物亲密接触有哪些事项要注意? 
  楼顶上有手机发射塔,对健康的危害大吗? 
  青岛医疗水平怎么样?有哪些有名的医院? 
  如何看待那些学了护理却自称学医的人? 

前一个讨论
朋克养生是智商税吗?
下一个讨论
湖南一教授在美遭持枪抢劫,用中国功夫击退劫匪,从武术角度而言这一操作难度有多大?是怎么做到的?





© 2025-01-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