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入殓师》有哪些戳中你的细节? 第1页

  

user avatar   feng-kuang-shen-shi-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悟本是一个大提琴表演家,但因乐团解散,为了谋生而回到乡下,之后成为入殓师的起因也是因为工作的高薪。

当大悟从事入殓师,随着时间的进行,让大悟感受到了入殓师这一职业的珍贵之处,入殓入殓,不仅仅是为了让逝世的人能够体面安详地离开,更是为了能够安抚失去亲人的家属的心,让他们得以慢慢缓解悲伤...

大悟在重新认识理解了入殓师这一职业后,在田野演奏起大提琴来,这时的曲声是坚定的,温暖的,是与天地自然融合弹奏,大悟此时已放下了对入殓师的偏见,对这份职业有着敬仰。

本剧中很戳中人的一个情节是鹅卵石部分:

大悟父亲去世,为他入殓时从他手中抠出鹅卵石,此次成为了《入殓师》的泪点。原来几十年不曾相见的父亲一直思念着自己,为过去的事惭愧自责,而再见面时已是阴阳相隔的入殓时候。



user avatar   threeshi-r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处处表现死亡,却又表现生命的可贵。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影片里面几处:

男主在乐团失业,羞于跟妻子启齿,然而妻子却坦然和温馨地同意随男主回到乡下,男主卖掉昂贵的大提琴,虽说不是安贫乐道,但是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鲑鱼洄游至桥下,男主和火葬场老人在桥上交流鲑鱼拼死洄游的场景。其实鲑鱼洄游,何尝不是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又是狐死首丘的意味,结合许多人总是想着回到家乡,这岂不是落叶归根的意味,又好像记起李斯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死亡隔绝不了爱情,特为震惊的是,男主妻子拿出黑胶唱片播放的时候,所体味出的男主已亡母亲对男主父亲的思念——是啊,倘若对丈夫不思念,又何必精心保护好这些音乐唱片呢?

妻子无法接受男主作为入殓师的职业,所以赌气说下“我回娘家了,等你辞职后再来接我”。然而从影片未曾看到男主对此有什么探望,男主不可谓不自私,最后还是妻子发现自己怀孕了主动回家。或许基于东亚的亲情观念,我总觉得男主天性凉薄。

死亡隔绝不了亲情,男主儿时与父亲在河滩上交换石头,最后在得知父亲死讯的时候为其入殓,最终发现那一块白色石头,之前跟妻子口口声声说的“不记得父亲的面容了”,最终回想起曾经,是属于自己跟父亲的和解,也是自己跟自己的和解。


user avatar   zhang-ai-f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视频版↓

我们都经历过死别,每个人也都会死去,都知道,但不愿提起,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情感。今天咱们就从《入殓师》的8个细节分析,走进日本人的生死观......


问题1:《入殓师》的前身是什么?

《入殓师》其实是改编自小说的电影,原作是日本作家青木新门的《纳棺夫日记》。这是一本具有强烈自传性质的作品,因为作者本身,就是日本著名的纳棺夫,也就是我们说的入殓师。

《纳棺夫日记》写到,他在早稻田大学辍学后,因为经营不善餐馆倒闭,巧合之下接触日本葬仪,之后一只从事纳棺夫职业,可以说《入殓师》这部电影的剧情就是他的亲身经历。


问题2:日本的丧葬文化和咱们有什么不同?

在电影中,出现过”忌中“字样,是指死者在冥土(めいど)旅行的期间。也就是指亲属怀念死者、服丧的时间段。日本分为「忌中」和「喪中」,「忌中」一般是四十九日,「喪中」一般是一年。「忌中」又包含通夜,告别式,出棺仪式,一般分为两到三天完成。

日本的丧仪顺序和中国略有不同。在家里去世就放在家里,在医院或者机构去世的就放到安置室,而不是送到医院太平间冻起来。直到守夜当天为止,死者都会在自家或安置室休息。纳棺就是入殓师参与的过程,在将逝者遗容整理后,会进行通夜。


问题3:日本死亡文化的仪式感和小细节?

《入殓师》主要参与的丧仪环节是纳棺,其实纳棺就是入殓的意思,是指将逝者放入棺中。不仅仅是放入,还要负责清洗逝者的身体,目的是清洗这个世界的痛苦和烦恼。之后换衣和化妆,整个过程大约一个小时。日本的棺木里通常放鲜花,但也有将故人爱用物和家人想给的东西一起装进去,这一点和中国文化很相像。

影片中有很多佛教仪式的纳棺现场,如果你留心发现逝者旁边有一方小桌子,上面摆了一些道具,除了我们熟悉的香炉菊花外,还有些日本独特的事物。其实这一套统称「枕飾り」,是用作临时祭坛的目的。内容物为「香炉」「線香」「燭台」「鈴」「水」「一膳飯」「花瓶」。其中一膳饭,是在饭中直立插一双筷子,寓意逝者在这个世界上吃的最后一顿饭。

通夜会在和尚(宗教者)的领导下,带领大家诵经,烧香,献花等......之后到指定时间后,会到火葬场进行火葬。因为火葬的时间比较长,日本人通常会用这段时间,或火葬之后,家族进行聚餐,被称为——精進落とし。另外,日本佛教思想盛行,为了在去世后的第四十九天死者能到达净土,遗属一般在四十九日之前只吃素。


问题4:电影里的那些钱是什么概念?

影片开始男主小林大悟的乐团解散后,有一个细节是他对着大提琴沉思,后来妻子跟他说100万也没什么的,他才说是1800万贷款买的琴,那么我们对于日元可能没什么概念,只知道这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那1800万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

日本人年收入集中在400-500万这个区间,相当于人民币30万,如果能挣到1000万以上,那就是当之无愧的高收入人群了。1800万日元,就是一个普通日本人工作整整4年的收入,可想而知大悟是下了多大的决心才买了这把大提琴,也能看得出他是真的热爱音乐。

另外在找工作受挫之后,可怜的大悟误打误撞的就进了殡葬公司。对于这份跟死人打交道的工作,看得出他浑身上下都写满了拒绝,就在他想跑的时候,老板给了他两万日元,说是他一天的工资,大悟一下子就软了。两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300块。按东京时薪水平1000日元来算,临时工打工8小时下来一天也就8000,所以两万日元其实真的不是一笔小数目。


问题5:日本社会是怎么看待入殓师的?

虽然是高薪,但入殓师的工作对日本人来说还是讳莫如深。就像周围人对男主前后不同的态度对比就能看出来,在东京做大提琴手就是光线亮丽的美差,哪怕做一份普通的工作妻子也能接受,但是当知道大悟做入殓师后,善解人意的妻子大吵一架回了娘家,朋友也说:

”做什么都行!去找个正经的活干!“

影片最后的结局很理想,妻子理解了大悟,朋友也向他道歉。但日本真实社会中,可就没这么乐观了。他们对于死亡的态度是很复杂的,一方面日本鬼神文化文化盛行,大家也会在盂兰盆节(日本清明节)开开心心的回老家扫墓。但另一方面日本人对于死亡却也是很忌讳的。比如影片开始,死在家里很长时间的独居老奶奶,这种死法在日本叫「孤独死」或者「无缘死」。

日本社会认为于死者坐电梯是不吉利的,所以只能找外人帮忙背下去,也就衍生出日本的背尸工,特殊清扫员。和入殓师一样,他们的薪资虽然丰厚,但是日本人自己并不愿意干,所以往往从业者都是一些着急用钱,社会边缘人士,或是留学生。


问题6:章鱼和日本人有什么关系?

影片中出现的章鱼很有意思,章鱼在日文里写作「タコ」,在日本有2000年的历史,弥生时代的历史遗迹中出土了多个章鱼壶形的陶器,日本的很多艺术作品中都出现过章鱼的形象,它也是日本人重要的食材之一,比如我们喜欢的章鱼小丸子。

影片里,章鱼作为食物来讲它生龙活虎,但是放生了以后又好像死了一样。章鱼本身,其实具有很强的深意。在外国认知中,章鱼被堪称是恶魔之鱼,会袭击渔船和潜水员,可在日本文化中,章鱼却跟日本人的关系极近,可以说章鱼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日本人。文艺作品里经常出现以额头缠着钵卷的形象出现的章鱼,被看成是傻瓜的代名词。


问题7:有什么只有日本人才看得懂的梗?

至于片中工作后,疯狂吃炸鸡的场景,其实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指,在完成纳棺这样庄重肃穆的工作后,一般人都会感到恐惧,心里难受(参见男主首次工作后的反应)。但是经过了工作的历练后,他已经非常自如,甚至是享受起美食,这是一个重要的心态转化,说明他已经接受了这份工作。情理之中是因为,日本人圣诞节,就是有吃炸鸡的传统,而且往往是KFC(这一点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专门介绍)。

大悟从东京搬回山形县老家之后,画面一下变得冷清开阔。但是小村庄里的人情气息让人动容,尤其是经营着钱汤的婆婆,相信让很多人都想到了自己的妈妈或奶奶,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大悟带老婆来泡澡的时候,老婆婆穿的漂漂亮亮地坐在一个小角落,这个地方叫「番台」。

日本大浴场的布局很有特色,大小虽然不同,分区却基本相似,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燃料室,换衣区和浴室。一进门的时候会有等候休闲区,摆放着售票处一样的小番台,很有年代感。钱汤深受普通百姓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价格亲民,是典型的日本下町文化。老街坊们洗完了澡,一边聊家常再喝杯冰牛奶,太惬意了。


问题8:到底什么是结束,什么是开始?

《入殓师》这部电影里,每一次大悟和老板进行纳棺仪式,都会将逝者的手关节活动后摆成固定姿势,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日本的死亡文化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相信死后会像僧侣一样进入净土修行,所以会身着白色「経帷子」服装,双手合十握在胸前,手持一串念珠,开启生命新的旅程。这也是为什么入殓师的英文名称被翻译为“Departure”,是离开,是出发,更是启程......

最后我想说影片的海报,因为我本身就是设计师,所以我一向对于海报再设计这件事是很抵触的,总觉得是沦为过度炫技,而破坏了作品的原汁原味。但是《入殓师》的新海报,却让我觉得眼前一亮,颜色淡雅含蓄,同时带有日本传统浮世绘和中国工笔画的神韵。而原本是竖屏的比例海报,当你横屏放置,就是一位入殓师在为逝者上妆,女性表情安详,就像睡着了一样。

生死之间,阴阳交融,就是日本入殓师的处境。这大概是世界上最严肃的职业。因为他面对“客人”的时候,永远都要保持肃穆。但入殓师,也是世界上最温柔的职业,无论面对怎样的“客人”,他们都会尽全力为逝者焕发最美的容颜。因为体面的离开,是对生命最大的敬畏。我想起火葬场那位老人说的话:

“死亡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

走下一程,正如门一样。

我作为看门人,在这里送走了很多人。

说着路上小心,总会再见的。”





附电影中涉及到的部分日本文化↓

日本美学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感觉让人又害怕又喜欢? - 张艾菲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2100

日本的澡堂子文化是怎样的? - 张艾菲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2829

为什么日本近代史上很多著名作家都自杀身亡?与社会文化有关吗? - 张艾菲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3815

"小"日本,小文化 - 张艾菲的文章 - 知乎 zhuanlan.zhihu.com/p/35

吃炸鸡,去告白,来把日式圣诞节? - 张艾菲的文章 - 知乎 zhuanlan.zhihu.com/p/33

不只物哀,读日本人深藏的美意识 - 张艾菲的文章 - 知乎 zhuanlan.zhihu.com/p/29

日本无缘社会 - 张艾菲的文章 - 知乎 zhuanlan.zhihu.com/p/16


user avatar   long-tian-yang-er-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好,我是《入殓师》导演泷田洋二郎,今天也很开心可以来回答知乎的问题和中国影迷沟通,感谢中国的团队将我的回答翻译成中文,希望我的回答能让大家感受我们在制作影片时的快乐和用心。

我第一次读剧本的时候,感觉内容非常亲切,虽然题材很少见,但我的直觉告诉我,这部电影一定会很有趣。

我认为在别人不想碰的主题中能够找到吸引人的地方,这可能是所有导演的习惯。我们最初的剧本不是这种风格的,在和编剧小山薰堂的不断交流中,我们改变了角色和角色对死亡的认识。死亡不是一个黑暗的事件,所以我们特意融合了很多喜剧元素在里面,比如求职面试、录制教学录影带,还有在圣诞夜吃炸鸡,这些都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片段。

久石让为这部电影写的音乐相信大家也非常喜欢。为了表演那些优美的大提琴曲,本木真的曾经非常刻苦地学习了大提琴。当时在外景的拍摄地,我们都住在酒店,每天晚上到后半夜都能听到大提琴的声音。虽然我们有提出到12点以后就不要再拉了,但是无济于事。本木为了拉提琴的戏份真的非常努力,减少了很多休息时间来练习。后来我们剧组干脆就把那一层整个包了下来,跟他说随便你练到什么时候,练到早上都无所谓。得益于本木的认真,电影中的拉琴场景都尽很真实地展现出来了。

听说已经有很多人去看了电影的4K修复版,希望你们在影院感受到了它的治愈和美好,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支持这部电影,感谢大家。




  

相关话题

  有什么好的电影推荐吗? 
  日本电影市场很特殊吗? 
  你认为哪些华语电影是被严重低估的? 
  如何评价电影《人体蜈蚣》? 
  有哪些百看不厌的经典电影? 
  如何评价《欢乐颂》中的赵启平? 
  如果这辈子只能和别人推荐三部电影,请问您会选哪三部? 
  电影《星球大战》中的哪个反派比较酷? 
  如何评价汤姆·赫兰德在电影《蜘蛛侠:英雄无归》中的表现? 
  2015 年你心目中的十大佳片有哪些? 

前一个讨论
如果唐朝初年没有李世民,隋末谁能统一呢?
下一个讨论
成龙为了自己的事业能有多拼?你的人生中有这么拼过吗?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