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唐朝初年没有李世民,隋末谁能统一呢? 第1页

  

user avatar   da-tang-jun-shen-li-yao-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唐初没有李世民会怎么样?”;而这又需要与“李世民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做了什么?”相结合。

第一,李世民在晋阳起兵前“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使得“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旧唐书•太宗纪上》)。起兵时,他“与刘文静及门下客长孙顺德、刘弘基各募兵,旬日间众且一万”。李世民又“密严兵于外,以备非常”(《旧唐书•高祖纪》),帮助李渊杀掉杨广派来监视他们的王威和高君雅,为起兵彻底扫除了障碍。

平心而论,这些工作并不是非李世民不可,换了李渊及其他人也能做到。《资治通鉴•唐纪六》说:“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类似于此的史书记载大都由贞观史臣修改国史所致,应该谨慎看待。个人认为刘炬先生在《谁是大唐王朝的真正缔造者》一文中说的较为公允:


第二,在李渊入主关中战役期间,李世民与李建成一起攻下西河,打赢了起兵后的第一战,指挥义军取得渭北之战的胜利,与平阳公主会师,完成了北、西、南三个方向上对长安的包围,在霍邑之战和长安之战中也起到了一些作用;同时,他于贾胡堡和河东纠正义军的战略失误,这一点犹为重要,进入关中前,他又提出“请进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旧唐书•太宗纪上》)的计划。

客观来说,取得西河、霍邑、渭北、长安四次战斗的胜利并非难事,李世民在此时亦不具备不可替代性,只能说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保证了战役的顺利进行。但是,李世民在战略上的纠正是不可或缺的。贾胡堡之时,若李渊执意返回太原,将来再度南下,速度必将慢于薛举集团,这时能否夺取关中就难说了。贾胡堡之事争议较多,下文再论。同理,如果李渊在河东采取裴寂“未若攻蒲州,下之而后入关”(《旧唐书•裴寂传》)的计策,其结果也是如此。

贾胡堡之事,按《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渊似乎并不主张撤退,然而,这其实是温大雅的曲笔。《大唐创业起居注》大量运用汉典,此处即用了张良反对郦食其“复立六国”(《史记•留侯世家》)之计,刘邦怒骂郦食其的典故。李渊既然说“懦夫之徒,几败乃公事”(《大唐创业起居注》),显然,他差点就要回太原了。《裴寂墓志铭》不记此事,《唐俭墓志铭》却有所记载,这实在是墓志铭类史料的正常现象。明人胡震亨曾指出《大唐创业起居注》中李建成与李世民往往齐名这一奇怪现象,并做出了一些推测;“哭谏追师”之事也不像是凭空捏造的,贾胡堡之事当以李世民为主,仅凭李建成恐怕无法改变李渊的决定。此外,李渊在河东兼采裴寂与李世民的计策是有很大风险的。以上两点,刘炬先生也在同一篇文章中有所论述:


第三,李世民在陇坻之战击退薛仁杲,遏制了薛举集团的东进。虽在泾州之战因部下违命而失败,但最终在浅水原之战中采取防守反击战略消灭薛仁杲集团,翦除了来自陇右的威胁,为后来的东征提供有利的战略环境。

击败薛举集团绝非易事,观刘文静、刘弘基等唐军名将均败于其手可知矣。更别说在防守的情况下转变攻守形势,一举攻占陇右了。如果没有李世民,李唐在国力优势虽然能在最后战胜薛举集团,但时间会大大延后,国力损耗也会增大,不利于将来的东征。若是拖到宋金刚南下之际仍未解决,还会陷入两线防守作战的危险处境。

第四,李世民纠正李渊“宜弃河东之地,谨守关西而已”的决策,率军“平殄武周,克复汾、晋”,收复了河东道这个“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旧唐书•太宗纪上》)的领土,不仅解决了东征的北顾之忧,还遏止了东突厥的南下。

当时的刘武周集团“遣使附于突厥”,且“突厥立武周为定杨可汗,遗以狼头纛。因僣称皇帝,以妻沮氏为皇后,建元为天兴”(《旧唐书•刘武周传》),俨然是东突厥的附属和它在河东道的代言人。其时“王行本尚据蒲州,吕崇茂反于夏县,晋、澮二州相继陷没,关中震骇”,若东突厥以此为踏板,对李唐而言将会是灭顶之灾。即便形势向有利于李唐的方向发展,其消灭刘武周,再集中力量东征的进度也会大大减缓。且王世充于武德二年(619)六月即位称帝,当年十月暂时结束与窦建德集团的战事,此时若在西向进取关中,对李唐而言又会是一大麻烦。

第五,李世民在义宁元年底(617)“于宜阳、新安置熊、谷二州,戍之而还”(《旧唐书•太宗纪上》),为日后东征王世充奠定基础。《册府元龟•帝王部•功业》说“平定王世充之基始於此矣”。武德三年(620),李渊欲发兵东征王世充,“众议多有不同,唯秦王请行,封伦赞成此计”(《旧唐书•封伦传》),此事被李渊类比为西晋时张华支持司马炎灭吴,可见李世民和封德彝给予李渊的巨大支持。之后,李世民指挥唐军取得洛阳虎牢关之战的胜利,“擒充戮窦四海清”(《七德舞》),大大加快了李唐统一的速度。此战功勋之大,使得李世民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李渊听说这次胜利后更是说:“闻获建德竟如汝所料画策者虽吾平定者汝也。吾闻黄河千年一清乃当今日汝功一也。隋氏分离崤函隔绝两雄合势一朝清荡汝功二也。兵既克捷更无死伤无?鬼为臣不忧其父汝功三也。吾今开怀抱养苍生尽其天年心无外虑汝功四也。”(《册府元龟•帝王部•功业》)当然,“画策者虽吾”这句话只是李渊往自己脸上贴金罢了。若不是李世民“遣伦入朝亲论事势”说(《旧唐书•封伦传》)服李渊,唐军早就按照他的想法撤退了,还谈什么洛阳虎牢关之战的大胜呢?

如果没有李世民的话,武德三年很可能就不会发兵东征王世充,即便东征了,没有了李世民的杰出指挥、新安宜阳二镇的基础和李世民封伦说服李渊放弃撤兵,也不可能取得如此之大的胜利。这般情况下,能够全身而退已是大幸,要是在退兵途中遭伏击可就麻烦了。如此一来,统一的进程会极大地减缓,王、窦二集团会有更多的发展时间。李唐再想取胜,就是难上加难了。

第六,刘黑闼第一次起兵后,李世民在洺水之战歼灭其主力,再次平定河北,且为下一次李建成击败刘黑闼奠定了基础。刘黑闼死后,李世民阻止了李渊“命太子建成取山东男子十五以上悉坑之,驱其小弱妇女以实关中”(《新唐书•太宗纪上》)的昏招,扼杀了河北再叛的苗头。

若是没有李世民在,彻底平定河北的难度会增大很多,作战时间的延长会给东突厥更多的可乘之机。

第七,李世民在长安救了李靖的性命,为李孝恭、李靖平定萧铣、辅公祏奠定了基础。

读两《唐书•李靖传》可知,李唐能迅速平定南方实赖李靖之力。所谓“因为曹操、苻坚等人都没能平定南方,李孝恭却做到了,所以李孝恭很强”的论调不足信。要不是李靖两次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李孝恭如何能平定南方?唐人刘餗在《隋唐嘉话》中写“始以白衣从赵郡王南征,静巴汉,擒萧铣,荡一扬、越,师不留行,皆靖之力”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第八,李世民曾多次组织李唐与东突厥的外交、利用东突厥的力量建唐(详见陈寅恪《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又击败当时东突厥扶持的傀儡政权,极大的削弱了东突厥的力量和威望(详见王永兴《唐代前期军事史略论稿》),还多次击退东突厥入侵、组织李渊焚烧关中、迁都山南,并加速了东突厥的分化瓦解。

如果只是组织李唐与东突厥的外交、击退东突厥入侵,还不算太难,其他人也可以胜任这一工作。但若是没有李世民,谁来击败这些强大的东突厥附属势力?谁来阻止李渊迁都?关中是当时李唐的政治中心、关陇贵族势力的核心地区以及经济发达的富庶之地,焚烧关中的后果不堪设想。移都山南后,再想反攻东突厥亦是难之又难。

历史节点的改变所造成的影响往往具有连锁效应,我不敢断言以上的众多改变究竟会带来什么,但如此之多的负面影响叠加在一起,李唐的处境只会更加艰难,统一的难度只会更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不认为李唐可以统一;退一步说,即使李唐将统一,只怕李渊也看不到那一天了。


我看好窦建德。


user avatar   feng-kuang-shen-shi-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汉族/华夏族自古以来就是伐山破庙,屠神灭佛的民族,砸个佛像而已,还重罪?我不给他定罪就不错了!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2020年B站纪录片《大唐帝陵》? 
  如果没有李世民?李靖有这个军事能力替李唐扫灭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这些枭雄吗? 
  大量外族人在唐,是导致安史之乱很久才平息的原因之一吗? 
  李渊为什么要让位给李世民,继续当皇帝不好吗,掌握大权,看李世民不顺眼可以随时下诏诛杀他? 
  安史之乱中的叛军为什么放着连死刑都没有的盛世不过,非要造反干嘛? 
  唐宋时期来到中国的外国人给后世留下了哪些关于当时天朝的珍贵记录? 
  如何评价电视剧《天下长安》? 
  “贞观盛世”真的是没有贪污的时代吗? 
  唐朝的首都是长安还是洛阳?东西两都在大唐(含武周)各自定位是什么? 
  唐朝天子九迁,国都六陷,唐朝在军事方面是不是弱与汉朝跟明朝? 

前一个讨论
学生党想和室友拼小棕瓶精华,怎么分配合适?
下一个讨论
《入殓师》有哪些戳中你的细节?





© 2024-06-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