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个机灵,前两天辅导孩子作业,聊到古文惜字如金。开始,孩儿妈跟孩子说是竹简太重,铜鼎表面积太小,笔墨纸砚太过金贵。
我就在那儿想,古人为了少写字,常用简短的缩写指代一个典故,再指向一个相对复杂的道理,这不就是玩梗么?
玩梗一来能帮我们划定圈子,能看懂就是同个圈子的自己人,看不懂你是外人。我们和古人写东西一样,并不是希望所有人都能看懂的。古人拼命玩梗的时候想的是少些俩字还是区分文人和白丁?
二来玩梗可以用来装逼,我说动物体内药效实验谁都能听懂,显得多low还麻烦,我说IVEF(In vivo efficacy )你就可能听不懂了,夹杂一堆这种玩意儿马上学术讨论就高大上了,也难以理解了。
还有一个就是懒,古代竹简重,现在打字不要太省事了,却还是有人能少打一个字母就不愿多打一个。yygq多省事,yinyangguaiqi多费事。人嘛,懒是天性。
生命不止,玩梗不息。人几千年刻在骨子里的行为模式,哪个圈子,哪个时代都没变过。不奇怪,不奇怪。
所以说,要说这种行为泛滥,那已经泛滥几千年了。不过古代是文化精英玩梗,极具语言美感,现在是中小学生玩梗,相对粗糙一些。全民参与,水平自然相对较低,但也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