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东西是你读博士以后才懂的? 第1页

        

user avatar   liu-rui-58-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到博士最后一两年毕业困难才知道的。博士阶段在简历里都是放在学历里,但其实读博士和本科、硕士有本质的不同。读博士的主要任务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做研究。通过资格考之后就不要再想还要学很多东西了,想的应该是尽快完成毕业要求的论文。学习不再是主业,要么是做研究需要要么是业余爱好。


user avatar   Lu-xiao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踏入博士生这个门槛的,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多,比拼的更多是你对事情的专注、投入和持续程度。我师兄在我刚进校的时候就说过,聪明的、蠢的,无非是花的时间不一样而已,有的一遍能看懂,有的要多看几遍才懂。聪明的人一懈怠就会减速,蠢的人持续积累就会加速。此其一。

专注、投入、持续程度很大意义上又与你的兴趣和心理素质相关。

我同寝室的室友学经济学的,刚进校园写论文,论文脚注摘要格式都不知道怎么写,经常来问我(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硕士期间掌握的常识了),因为在体制内工作,平时行政文章写的居多,把成稿给我看,我说看完像汇报,口水话太多,逻辑和理论性都不强。

他说专业也算小跨考了,现在很多本专业的基础知识都不扎实,因此需要恶补,每天能学到新的知识非常的充实和开心。

抱着这样的心态,他读博三年,每天坚持看论文,看专业著作,同时还酷爱诗词,传统文化。专业书、杂书堆的满柜子都是。早起晚睡,规律作息,没事打打游戏打打球。每天在朋友圈转发经济类文章,做诗词点评。唐诗三百首看完了,王阳明心学看完了,最近又弄上了宋词。最近不久,他在本专业权威杂志发了一篇文章。我得知后惊叹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文笔水平已经非吴下阿蒙了。他说能见刊自己都不敢相信,其实这里面有他的积累和进步。

反观我自己,是一直在校读上来的。虽然对待学业科研也还认真,但面对同一专业知识,确实有些倦怠了,有点老夫老妻七年之痒的感觉。每天看书、学习、写作总是欠缺一些激情。

更极端的例子。也是我同学,本来在高校任职,大家都四年毕业,但他想着能早点毕业,给自己的压力很大,每天看书写文章投稿不中,恶性循环,经常在狂躁和抑郁间转化,不定期跑医院。其实时间上发文及毕业都完全来得及,这就属于自己给自己难过,要求过高超出了现有的能力范畴。

这些是主观上的差别。

客观上的因素包括你选择的专业、你的学校、你选择的导师、你的同门关系、你的室友关系等等。

有的导师正年富力强出于上升期,对你的学习、科研要求自然更严,但成果一般不成问题;导师行政事务多,没时间管你,你自主性就强一些,但学业就需要更多自己的悟性和投入了。此外,不同的导师性格也不同。室友的导师就属于平时不管,但为人非常随和负责那种。室友没事就找问题,积极去请教,平时转发导师文章附点评心得。那篇权威文章能发表,导师也起了重要的帮助作用。

家庭、恋爱关系也影响很大。这两个关系处理不好,很容易影响心情。有失恋受打击把自己关在寝室宅的同学,导师每天打电话催他来办公室做课题、学习、看书,他不来,最后还请了家长。谈话之后好了一段时间又宅了。进校时,学术知识基础肯定没有半点问题,但总是宅在寝室,打游戏忙东忙西,技能知识荒废,慢慢就被拉开差距了。最后心态不好,开题时间都错过了。这时候再看看周围同学情况,压力只会会更大,恶性循环。

客观环境为其二,重要性上比第一点甚至更重要。因为情绪、能力、知识积累、写作技巧都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但客观环境却是可遇不可求。

导师的资源是一个博士生无法想象的,资源这块的短板,除了极个别家庭,不通过导师是很难弥补的。“学术外交”某些程度既是潜规则也是必要的。环境糟糕,就要靠自己的兴趣和情绪调整能力。遇到一个好的平台,好的导师,论文方向对了,导师主动愿意帮忙,有了成果,相当于开了个好头,你的写作、阅读都会更加有兴趣动力。心理素质差的,对学术没兴趣的人都能被调动起来。

某种程度上,社会亦是这个规律。平台、资源为势,要学会顺势而为,能力次之。但不骄不躁脚踏实地的人,机会也总能等到。由弱到强,强者造势也并非不可能。顺势则乘风而行,逆势则隐忍努力,厚积薄发。


user avatar   xu-ba-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今年26岁,计算机专业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方向读博三年,身边的博士(生),去工业界的有拿阿里星,百度少帅,以及各种sp,ssp的offer,有搞科研的继续博后或者拿到留校教职的,也有八年退学,七年退学,六年转硕的,各种抑郁症。各种滋味,真的是百感交集。

1.一定要跟对正确的导师。导师的人品甚至比研究方向更加重要,导师的人品很大程度决定是否能够安心搞科研以及顺利毕业,如果读博无法毕业的,那我觉得意义不大,不要安慰自己读博没有毕业但是get了一段难得的人生经历,过程很重要,结果更加重要。有七八年时间,不读博做任何一件事件,认真的话都足够做得很深很好了。庆幸自己现在师承名门。

2.研究方向很重要。一定要顺势而为,倒不是说什么热门就马上投入到什么领域中去,在读博前要进行预判,像什么冷门的,濒死的方向,几十年来都没热门过的这种,就不要选了。不要骗自己这是未来的方向,如果这点预判都没有,读博出来出路也一般。身边有同学文章质量和数量差不多的,一个搞人工智能的可以拿阿里星,另一个搞xxxx的去华为白菜。

3.自身对于科研的敏锐力。个人觉得想能够顺利毕业混几篇SCI,5年的时间完全够了,但是大部分人的初心都是希望做一些能载入人类科技史册的工作。那就需要对当前的课题保持最够高的敏感程度,这一点也与导师的悉心指导分不开,少部分天才与生俱来就有这种天赋,如果觉得对科研提不起兴趣,那趁早另谋出路。这一点也可以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做大量实验来获得提高,但是一般不会有质的飞跃。

4.发自心底对于所从事课题的热爱。这种感觉就像,你看到一篇paper,会发自心底认为这是一个很漂亮的工作,会为他们出色的成果真心喝彩的那种。保持对于自己所从事事业的热情,才能做得住冷板凳,守得云开见月明。

5.勤奋与刻苦。身边但凡paper出色,代码能力强大的人,无一不是十分勤奋的人。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也许过年过节也要赶DDL,也许周末双休也要写代码,要想完成一个出色的博士课题,必须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然,低质量的勤奋其实百害无一利,感动了自己却于事无补。与其在LAB坐着刷新闻看视频刷微博,还不如回去睡觉,不要骗自己那是勤奋,那是努力。要耐得出寂寞,不要觉得同龄人都年薪多少,娶妻生子,自己却一把年纪什么都没有,科研做得好,博士毕业照样能找到很好的出路。

6.动手能力和广泛阅读。文科不了解,理工科博士都需要做大量的实验得到大量数据,很多时候发现做的实验都是bullshit,都是错误,都是大坑,都得从头再来,但你会发现,设计实验和动手能力就在一遍遍失败中得到稳步的提高。我从没见过光靠冥想不付诸实验的idea。一定要多动手,实验做错失败其实没有问题,难的是迈出做实验的那一步。要尽可能多的读相关领域甚至领域外的文章,人工智能很多的idea就是受到生物,神经科学启发,多读文献一定能帮助打开思路。

7.积极主动得写文章和展现自己的工作。有idea,有实验,有数据,就需要表达出来。写SCI是一个及其痛苦的过程,我的导师从来不push我任何事情,但是学生积极主动找他讨论问题,修改文章,都会获益良多。所以,一定要积极主动,第一次写SCI,会觉得哪里落笔都不对,深思熟虑成初稿之后会发现自己写的都是什么玩意儿,往往都是大改大修,大篇幅的polish,如此循环往复好几次才能产出一篇能让人看的且逻辑清晰的科技论文。语法用法,这些细节需要自己逐字逐句去看,不要拿这些弱智的错误去浪费别人时间给你改,除非是那些及其难改的错误。要多参加会议,和领域中甚至领域外的大牛进行交流,良好的social能帮助建立有利的society,无论以后搞科研还是工作,你都能从这些过来人中得到十分宝贵的启示,个人十分珍惜外出开会的机会,但凡有会,也一定会在coffee break找自己感兴趣的讲者聊一聊。

8.认清楚自己的定位。这一点往往是最困难的,很多人读到后来心态崩了,往往觉得自己肯定对,这样做肯定没问题,自己天下第一,过了两三年之后发现别人都在成长自己还在原地。要承认别人的优秀,尽管有时候这真的很难。作为科研工作者,看了这么多相关工作,要从中找到别人闪光的地方,正视自己的不足,不要幻想一口吃成胖子,不要觉得自己很牛,提出的东西可以到处吊打别人。一定要承认,一定有人比你强,要多向身边的人学习,也许只是代码漂亮,也许只是实验设计得很好,也许只是英语书写超强,等等。

9.不要轻易judge别人。身边有些人通过打击别人来获得自己的快感,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牛,这样的人往往因为自己没什么很好的paper和成果,又怕被人嘲笑,往往就喜欢challenge别人的工作,觉得别人不如自己,觉得自己来做这样的工作随便搞搞,别人都是渣渣,其实这样的人往往没什么实力,只会唬人。你不知道别人背后的遭遇和历程,不要轻易下结论。当然,作为科研人员,要有批判性的思维去看待别人的工作,找到长处和短处,针对短处进行改进,一篇paper即使是灌水的也会有那么微弱的长处,需要仔细挖掘。

10.实在不行就quit。如果遭遇实在太过离奇,实在无法忍耐那就及早quit,之前投入的时间就当做沉没成本,没必要为了2张纸的文凭死磕到底,最后身心俱损甚至送命。人生如此美好,最好的时光不要浪费,如果觉得不合适一定要果断下定决心,及早找好退路,不然弄到后来博士退学对自己和导师都是极其不负责任。要对自己和家人负责,要学会和自己和解,学会降低自己需求,发不了CCF-A类发CCF-B类,发不了SCI投EI,写不了英文投中文,拿不了博士及早转硕。要学会自己及早谋划自己的人生。


user avatar   balddaddy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一个消息让我心情沉重到了极点!

记住,不论你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只是人生中的一个波澜,不论你多看重的东西,都不是生命的全部!

你除了是你自己,还是父母的心头肉!别和自己过不去,更别让爱你的父母余生都以泪洗面!

哭!!!

==================================

1. 踏实做事。简单又容易出成果的所谓富矿都已经被人挖的差不多了。如果你发现一个方向很有潜力却没人去做,别以为你捡了漏,等你欢欣鼓舞地扎下去一定会发现做起来很难很难。任何事情都没有捷径可走,就算有也已经人满为患挤不下脚,还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事吧。
2. 形势比人强,平台很重要。如果你同门师弟做的是主流热门方向,而你做的不是学术主流,你就算比师弟努力十倍,也只能出十分之一的成果。在风口猪都能吹上天,这个看起来很功利,很短视,但事实如此。平台就不用说了,小平台经费和项目品质都上不去。这倒不是说大家都要去扎堆挤热门方向,而是说选方向要深思熟虑,不能光低头做研究,也要抬头看看大方向是否正确,不能出方向性错误。常看国外最新文献还是很有必要的。
3. 和自己和解。坐对面的老王就是每一投都是小修,后面的小李实验结果就是比你漂亮,邻坐小陈就是招导师喜欢。别着急,按自己的节奏来。就算自己篇篇大修,实验结果难产,导师不待见,so what?我还是能毕业啊!大多数学霸人生中总要经过一个坎,那就是深夜坐在操场,看着落日余晖,意识到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和自己和解,不要为了挫折焦虑,朝着最好的自己努力,接受最糟糕的自己。
4. 培养个有品味的爱好,坚持运动。古典音乐,中外历史,书法摄影,哪怕美剧,有个向内求的爱好,生活才不会单调乏味。坚持运动,不光对身体好,对心理也好!
5. 找到一个心理排毒的渠道。千万要找到,这个很重要。我的方法是长跑,跑完五公里神轻气爽,跑完十公里海阔天空。
6. 不做社会人,但也不当社会小白。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上了博就接触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人,没必要在这类事情上蝇营狗苟,但也绝不能做傻子、小白、书呆子,当别人的垫脚石。看看甄嬛传,官场小说吧。社会大环境如此,读书人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7. 早毕业早毕业早毕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越早越好!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永远要有 plan B. Research 不可能一帆风顺. 最终在 academia "生存"下来的未必是资质最出色的, 而是那些最输得起的人.
  2. 目标要远大. Think big. 但具体操作起来要细致. 很多时候文章发在top还是field top, 取决于一些细微环节的把控.
  3. 远离所有的 gossip. 每个专业领域, 每个系都会有 politics. 但 politics 归根结底是资源互换.作为PhD, 唯一可以交换资源的是自己的能力. 把自己做大做强, 自然有大佬赏识. 建立有效的 network 是发了paper之后再需要考虑的事.
  4. Research 是自己的事. Dissertation 是自己的工作. 所有事情都要立足于自己. 没有导师不喜欢独立能力强的学生 (前提当然是在一个decent 的 research school).
  5. 怎样的才是值得选择的导师? 能把你的 publication 提升一个档次, 并且能够帮你搞定好的 placement 的人才是. 其他都是餐后甜点. Academia 僧多粥少已是常态. 即便你的导师人很 nice, 学术水平也不错, 但只要他不是手握资源的领域牛人 (比如是 Journal 的 editor, funding committee 的成员, recruiting committee 说话算的成员), 你将来在 academia 生存的难度指数上升. 很残酷, 但是这就是现实 (或者说是很多人的血泪教训).
  6. 有的大牛是 control freak. 在选择导师时规避他们. 这样的导师不仅会让你的博士生涯痛苦不堪, 更重要的是, 因为他们在学术圈内的人缘通常不好, 也很难帮你搞定好的 placement (同样是很多人的血泪教训).
  7. 不要怕麻烦导师 (这点对于导师是领域大牛的PhD尤其重要). 每个导师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你不争取自然会给更努力争取的人. 帮你的次数多了你就成他的嫡系了.
  8. 除非原则问题, 不要向任何同行抱怨你的导师/曾经的导师, 或者你所在领域的大牛. 在竞争激烈的学术圈, 你所说的任何一句关于他们的非正面的话, 最终都会以添油加醋的形式传到他们那里. 可以多培养一些爱好, 结交一些非学术圈的朋友. 毕竟吐槽有益身心健康.
  9. 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和积极的心态. Stay strong. Stay positive. 在竞争激烈的学术圈没有弱者的位置. When the going gets tough, the tough gets going.

0508 补充说明

当初写这个帖子, 是因为学弟的事一时义愤, 同时也是耳闻目睹了很多有才华的PhD 的遭遇, 觉得我这个"生存"下来的"幸运儿," 有责任把一些需要规避的问题如实地讲出来, 帮助正在或即将要读博的学弟学妹. 感谢诸位同道的共鸣和谬赞. 借我 coauthor 的一句话, 良好的科研环境, 需要"接地气"的理想主义者. 与大家共勉, 并敬祝研安!

下面简单回复一下评论中提到的具体问题:

  • 关于 Plan B: 可以理解为广义上的两手准备. 比如刚开始做 PhD 时, 容易偏好更具挑战性的大 topic. 但现实是 top journal 的 acceptance rate 已经低到了一个荒谬的程度. 风控起见, 最好同时做可以保 field top 的稳妥性 topic. 这点在 tenure-track 阶段也同样适用. 推而广之, 其他关键事项也需要做万一事有不协的准备. 举个极端的例子, 答主就曾经看到过传说中活久见的 negative reference letter.
  • 关于文章细节的把控: Top 和 field top 的区别通常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但如何操作, 需要分专业分领域具体分析. 一个相对普适的方法是多读领域大牛出道时写的 paper, 从各个维度仔细体会学习.
  • 关于如何规避 research 上不再 active 的大牛: 可以看他的 recent pub list.
  • 关于如何规避人品不甚靠谱的大牛: 这个本身比较难. 可以参考该大牛的往届 placement record 和他的学术界地位是否相符, 但这点并不能作为一个硬性标准. 或许这个问题可以换一个角度考虑, 领域内学术人品有口皆碑的大牛名单, 还是比较容易打听到的. 投到他们门下即可.
  • 关于如何确知某位可能的导师是否"funding committee 成员/ recruitment committee 的关键成员": 向该校关系好的学长打听.

For those who couldn't help bashing the wording of this thread, here's my two cents:

It may come as a surprise, but I do understand you.

I understand it may be beyond your comprehension that every thread at a public forum has its intended audience, which may not necessarily include you. This one is no exception.

I understand you are in the habit of treating assumptions as facts without checking, e.g., many here don't consider fluent English something worth showing off as you do. A little more academic training may indeed help.

I understand the term "social decency" may be new to you. It may escape your notice that many others here would prefer to focus on the content, rather than being distracted by inconsequential trivialities. Your urge for attention may be well advised to take a little rest.

Now let me propose something more constructive.

If you truly cannot walk away from a thread that doesn't concern you, why don't you simply PAY me (or, as a matter of fact, any PhD/PhD candidate here who's annoyed by your unstoppable repetition) to translate the thread?

At a lump sum of 1K USD we'd be happy to revise it to your liking.

Apart from getting a thread that ensures your immense satisfaction, you will win our genuine respect for "putting the money where your mouth is," and more importantly, you get a chance to contribute to research! For we will use the money as research fund wisely.

Just think about it.


user avatar   zheng-ji-bo-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要让“学习”两个字成为你偷懒和逃避的借口。

大老板经常会问周围的同学最近干了什么,一般来说最令空气凝固的答案就是:“整理文献和学习相关理论”。我也经常会看到那种连着两三个月都在“看文献”、“学基础知识”的博士同学,问他最近怎么在科研上没什么进展,结果就是:

“我想先把Ansys学熟练了再开始干活。”

“转子动力学我觉得我还没理解透彻,所以先想学学基础知识。”

“我想先查查文献,看看别的人都是怎么干的。”

但是只要这么说了,旁人自然是表示无可指责,学习嘛,这么高大上且正经的理由,你还能不让人家学习不成?所以很多同学最后都发现了这个窍门,“学习”两个字自然就成了最好的逃避科研工作继续往前进的理由。

文章没写?因为在查文献,写不了;试验没做?因为在学基础理论知识,不打好基础就是在无的放矢;课题进度为0?天呐,你知道Ansys是个多复杂的软件吗?画结构网格花半年时间去学过分吗?

这些答案我一点儿不意外,因为我也是那个时候过来的。

我曾经有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做类似的事情,而所谓的“学习”,基本上就是一个星期看一本书的一个章节,或者一两天啃一篇英文文献,又或者拿着成熟的商用软件两三个星期只能够跑一个书上的算例。当时我引以为豪的事情就是我的书上、打印出来的文献上写满了自己的注释,还做了很多的笔记,一看就是非常认真地学习了。

然而兴高采烈地觉得自己打牢了基础之后,发现自己进度根本就跟不上,而且这些所谓的基础大部分都用不上,或者需要用的时候早就忘了。

所以我也开始怀疑自己这么干到底有没有意义。

确实,博士学习生活肯定就面对了浩如烟海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跟那些中学、大学课本上的知识不一样,往往都是新的、不成体系、未受到公认的,所以很容易深陷其中。情况好点儿的,是努力学了,真的清楚地理解到整个领域的脉络,从此心明眼亮,下笔如有神——但是这种情况少之又少。情况稍微差点儿的,是真的想了解这些知识,但是学来学去也没有理出个头绪,越学越迷茫;情况最差的,就是上面我的情况,学习不过是一个借口,看似努力,实际上就是按照高中一年学几本教材的速度慢慢前进,不仅科研进度跟不上,也压根没有学到什么。

当然了,我不是说不需要看文献、学基础理论知识,只是当你花上两个月三个月的时间学习之后你一定要回头看看,你自己真的通过这些所谓的“学习”前进了没有?是不是学了这么多东西只是让自己更加迷茫了?

我也自我反省过,这种“看似自律、努力、奋斗”的生活实际上只是自己在骗自己,不过是在用低效率的重复工作让自己麻痹、逃离现实的压力。每天看到自己多么努力地啃论文、看书、做笔记,好像特别充实,但是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学习本身的效率和效果也很差。

后来我的解决方案就是:迷茫的时候就干活儿,遇到问题自然知道该学什么了。而且要干的活儿压在那儿,想学什么都是能快就快,挑自己需要的知识摄入,不再是漫无目的、大海捞针。从书上磕磕绊绊地把理论和方法用到实际工作中,知道了这些知识内在的逻辑,也知道了这些基础知识的局限性、要如何改造才能够为己所用,最重要的是学一遍、用一遍,印象就加深了,自然也不会有那种学完就忘的情况了。

到了这个时候,这才感觉到自己好像掌握了一点儿读博士的经验。

“学习”两个字是任何时候不应该放弃的,这是绝对的真理。但是就是因为“学习”两个字太神圣了,所以任何的不作为、不努力放在学习两个字下都显得理由充足。

甚至于跳出来博士科研这件事情,我还想问某一些浑浑噩噩的博士同学:不仅仅是科研工作,你们上博士这件事情本身,是真的想读个博士,还是只是觉得不想工作所以才找个“学习”的借口多六七年的逍遥时光呢?

最后,我也要强调一下,这只是我自己的经验。我的专业比较贴近于工程,导师指的方向也是比较靠谱的,所以迷茫的时候不如先干活儿,干着干着也就知道的越来越多了。如果你是搞纯理论研究的,或者导师不给你研究方向、只让你干低水平的重复工作,那你不如多看看文献,找个容易毕业的方向赶紧毕业才是。

大概就是这样。


user avatar   yang-xi-91-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总结最近的学术体验和生活体验,发现其实读博士和当女优有很多相似性。(感谢评论区提醒,注明本文所用女优指的是日本的AV女优)

1 对博士而言,文章很重要;对女优而言,作品很重要。

2 有海外背景的博士更容易被认可;有异域风情的女优也比较受欢迎。

3 牛逼的博士文章通常更容易发表;出名的女优作品更容易大卖。

4 对博士而言,学校出身非常重要;对女优而言,经纪公司非常重要。

5 博士通常受到其合作者和期刊的各种刁难以至于哭出声;女优通常受到合作的男演员各种刁难以至于哭出声(至少演的是这样)。

6 每出现一个优秀的天才博士,通常有无数民工博士的成果作为垫脚石;每一个知名女优的背后,都凝结着无数素人的汗水和泪水。

7 在6的基础上,依然有无数人义无反顾地入坑读博和当女优。

8 很多博士对自己的研究领域讳莫如深;很多女优对自己的职业羞于启齿。

9 很多博士喜欢给自己取一个小众的英文名;很多女优也有很小众的英文名字,例如rio。

10 博士的文章通常会隐藏关键的细节 数据和code;女优的作品通常会打码。

11 ppt好看且花里胡哨的博士,通常学术能力不会很顶级;作品封面极度好看的女优,大概率是p的封杀(专业人士表示,这个不叫照骗,是封面杀手)。

12 同行评议和公众名声,对一个博士尤为重要;宅男们在贴吧等各种网站中口耳相传的口碑,是一个女优能够知名的关键。

13 一个博士的DOI一般需要用简洁的英文和数字构成;一个女优的作品番号结构也是这样的。

14 博士的文章写作有固定的格式;女优的作品拍摄也有固定的套路。

15 有时候会感觉被凌辱。

16 感谢知友补充 @Suhajgaw jakel ,博士和女优的作品外人看起来很爽!但是都得快进。


user avatar   lynne20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博士毕业快一年的打工人有不少感悟,简单总结下吧

一、平台的重要性

平台重要性是工作后体验出来的,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博士,没啥傲人的成果。在母校念书时老喜欢抱怨母校这不好那不好,工作后(一个普通本科)再投文章,遇到的拒稿比在母校时翻了两番。接拒稿信接到怀疑自己之前的成果都是因为母校平台而不是自己的能力。申请本子的积极性特别勉强,既没信心,也没多强的动力,毕竟在明知自己是陪考时,干活积极性是高不起来的。直至将论文降了层后,录用顺畅到我怀疑人生,不知是时来运转还是论文确实有点干货,看到论文排版的消息,心情不是高兴,而是难以言表。

毕业后,继续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然而心态的调整还需要一阵子!

二、对困难的无畏

硕士毕业工作好几年才决定考的博,不是因为规划问题,而是因为内心畏惧,我知道博士科研要达到何程度,而我离得太远,所以一直不敢去考。我也忘了什么原因促使我去考博的,总之就是考了,运气好,一次性考上了。

记得博一刚入学,经常失眠,因为与身边直接读上来的同学差距太大了。虽然对自己一直畏惧的计量开始猛啃,慢慢的进入状态。也逐渐踏实起来。成果质量不是很高,但也有不少数量撑着。相比一届的同学,水平属于中等吧。对比读博之前的预期,现实收获更好。同时在毕业时,收获的offer也比预期的要好。小论文拒稿的承受,大论文的层层难关层层闯,走过来的人自然懂。

工作后,工作中遇到困难,遇到不懂的地方,都不再畏惧。不懂、不明白就去学,虽然自己笨,但学多了学久了自然就会了。同样,当自己准备换研究方向时,也没多害怕,就是担忧短时间出不了成果,会有焦虑。至于换的新方向,内心很坦然,勇敢直前就能解决问题。同样这种学习的态度也深深影响了我的育儿理念。这应该是一种很重要的收获吧!

三、收获的友谊

这是我读博前预料未到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年龄愈大,社会经历越多,交友愈难。然而在我已过而立之年再重返校园,却收获很多铁杆友谊,并且很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因为交的朋友大家基本都是在高校工作,正因为同行,所以需要交流的地方特别多。又一起经历读博的酸甜苦辣,所以感情很深厚。其实从小到大认识了很多朋友,但很多真的是在渐行渐远,当然,博士朋友也会存在这种现象,但大家在同个行业,需要的项目合作、课题资料分享及会议分享,联结一直在。

所以博士期间的收获真的很大,但收获友谊可能跟我学校特点有关,所以不同专业不同学院的博士同学才能一块交流。

总之,读博不悔!


user avatar   cjh-30-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博士毕业半年,也参加工作一段时间了,谈谈对读博的感想。

1、毕业最重要。虽然大家都知道,但是还是要特别强调一下。一定要在博士入学时就把毕业要求搞清楚。尤其是直博的,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直接读博士比普博快、可以先玩两年,时间很快就会打你的脸。年轻就是资本,毕业还是快点好。

2、读博全靠自己。不要期待老师给你指导,尤其是在国内,没准你的老师还想着你带他发两篇论文呢。在不确定你的老师是否搞学术之前,千万不要找他讨论学术问题,比如有个公式不明白找他推一推,你那是打他的脸,很快他就会教你做人。自己找师兄带,自己看文献,自己写论文。跟师兄、师姐搞好关系,他们可能比导师还要重要一万倍。

3、不要眼里只有毕业,要学点真本事。这个与第一条并不矛盾。千万不要博士读完,只有两篇论文。什么专业软件也不会用,对行业没有任何见解,这样的博士是失败的。所以,心里想着毕业,也要适当的做一些项目。只要通过项目,才能练就真本事。不要以为在专业软件上面点两下没什么了不起,你不会就是不会,除非你将来完全转行,否则你早晚有可能用的上。哪怕一次,别人就会发现你是个水货。导师的基金本子也可以参与一下,写本子的过程是很大的锻炼。总之,适当的干活、做项目,才能学会一点真本事

4、头脑清醒,不要被导师忽悠瘸了。人都是有私心的,人大多是为己的。导师那么多项目总得有人干,有些导师恨不得你多读几年,这样你就可以多干几年活。至于你什么时间毕业,很多老师是不关心的。所以,一定要头脑清醒,不要被导师的甜言蜜语迷惑,什么将来给你推荐工作、下个月给你加工资、你的表现很好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假的,没有毕业就没有一切。可以干一些活,但该装不会的就装不会。千万不要只干活

5、内心强大,不惧批评。导师可能在组会上骂你、说你,把你跟同组的学生比较,捧一个踩一个。记住,骂你是有目的的。要不是PUA你多干活,要不就是杀鸡给猴看。当然,如果真是为你好,那更得接受了。内心强大,把批评当做放屁,当做耳旁风。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在同门面前被骂,很没有面子。面子算什么,值几个钱。被骂了也要按部就班的做事情,写自己的论文。毕业放心间、什么都不怕。

6、与师兄、师弟、同学处好关系。功利一点说,这些是你最重要的人脉。你只有出了社会,才会知道人脉多么重要。你遇到什么难事,第一想到的还是这些离你最近的同学。关系到用的时候才会觉得少。平时对人客气一点,打个招呼也不费事,请人吃个饭也花不了几个钱。

7、早点规划自己的未来。都是奔30的人了,不要以为自己在学校还只是个学生。岁数不小了,要早点规划自己的将来。毕业后到底想要做什么,高校、政府、国企、研究所?大厂?早做规划,每条路子的读博方式是不同的。有明确目的的读博,才会更加有劲。不要整天浑浑噩噩,没有任何规划,更谈不上理想。生活是公平的,你现在不着急,将来要毕业了,才发现去这里论文不够,去那里又没学过相关课程。思想上赶快成熟,做个成年人。

8、生活丰富一点,不要整天愁眉苦脸。不能不搞科研,也不能只搞科研。读博的时间不短,可以培养点自己的爱好,打球、做菜、逛街、化妆、UP主,都可以。心情愉快,又能扩展生活的宽度,不要死读书。保持乐观的心态,困难只是暂时的,困难总会过去的。不要愁眉苦脸,好机会留给乐观、爱笑的人。

9、坚定的活下去。读博士有可能会抑郁,尤其当你第三年、第四年还没有论文,甚至没有研究方向的时候,想死的心都有。跟你同级的博士都发了论文,他们在讨论将来,你更加自卑了。不敢参加聚会、无精打采、脾气暴躁,甚至想死。千万不要放弃,静下心来,专注你的研究,痛苦的日子很快就会过去。博士,只要出了第一篇论文,后面的如竹筒倒豆子。在最抑郁、最困难的时候,要勇敢的活下去,坚信你自己才是最珍贵的。

预祝每个博士生都顺利毕业,平安喜乐


user avatar   bu-zhi-zhe-17-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英国计算机方向PhD入坑五个月。

1. 科研需要很强的主观能动性。

PhD阶段与之前的学习最大的不同可能就在于学习目标的不确定性。在过去的所有学习过程中我都有明确的目标或是计划,无论是我自己提出的,还是教育环境所提供的大框架。而博士阶段,很难从一开始就具有一个同样清晰、准确的目标,甚至可以说确定自己的目标是博士阶段第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阅读和思考,提出问题,验证问题的存在性、价值以及可解决性。如果习惯了接受他人的学习指导和监督,将会很不适应这样的转变。

2. 勤奋和天赋的比重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其按一定比例构成的总和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

在探索各领域人类未知方向的过程中,有天资一般但很努力的成功者,也从来不缺天才堕落的例子。

3. 心态焦虑是常有的,但是没用。

我个人愈发觉得,焦虑情绪的产生往往来自于自身关注点的过于长远。当一个人没有脚踏实地的对自己的成长作出努力和贡献,而是着眼于遥远未来的可能性时,焦虑就会逐渐累积并且越来越多。消除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专注眼前的短期目标并且努力达成小的进展。

4. 健康的作息很难,但是很关键。

之前圣诞放假期间有一段时间比较混乱,也有些失眠,经常5点睡12点起,相信不少朋友有过和我类似的经历,这样的作息下我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很差,白天也毫无效率,晚上还会因此感到焦虑因而恶性循环。前不久痛定思痛调整到1:00前必须睡,之后很明显地感觉到不同了。由于博士阶段的作息事实上没有之前上课时那样有限制,但是一定还是要坚持一个健康的作息规律。

5. 导师顾名思义是发挥引导作用,而非决定性作用。

读博以前天真地认为导师会把我的研究工作规划好,我只要按部就班的做就可以了,事实上导师通常更倾向于对我提出建议,比如针对这样的问题你可以从某几个方向入手进行考虑,具体的方案一定是需要自己去思考的。这也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否则博士毕业的时候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会非常欠缺。

6. 越到山脚下的时候才越发清楚山有多高。

硕士时看着CVPR、ICCV的文章只知道比较含金量,白日梦般寻思自己以后要发什么样水平的文章。事实上当你真正开始做科研时,只会更关心眼前的一个又一个小问题,那些充满想象力和天赋的大牛文章只会愈发让你敬仰。我现在只希望在博士期间,可以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写微小的突破,发表一些有价值的,可以对同行业研究有所帮助的文章。

7. 成功=50%的努力+50%的方向

坑有很多,并不是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依据现在的大环境和资源,有些方向更容易做出有效的成果。如果不想逆流而上,在相对冷门的方向挣扎许多年,那么在最开始选择方向的时候就要考虑清楚。


1.12更新

8. 制定计划和经常回顾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过去的学习中散漫惯了,并没有很强的计划性。但在PhD阶段,如果能每周制定一个计划,有目的性的完成一些工作,会发现整体效率提高了不少。我有一个备忘录专门记录每天的进展,包括今天看了哪些论文,做了什么实验,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有什么事是计划明天完成的。每隔一段时间回首看看这个备忘录,针对重要的坑进行填补,也能更好的了解自己所处的阶段。

9. 师兄师姐都很好,但师门不是家门,不要产生依赖心理

我有幸待在一个气氛很融洽、导师很好的组。师兄师姐都对我很好,但是我们的方向并不完全一样,进展也不在同一个阶段。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相互交流,但是不要寄希望于他们总能解决你的问题,如果是这样那你读PhD的意义也就没有了。彼此独立思考,做出一些breakthrough,那么整个组才会在平时的交流中变得更好。



22.1.17更新

10. 慵懒和劳逸结合其实完全是两回事。

整天躺着或者无所事事并不会在第二天让你觉得,放松够了可以学习了,而是会让你越来越懒,只想躺着发呆。真正的放松应该是同样花费精力的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出去散心,旅行看风景,等等,这样的放松是保持好的心态所必要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你维持一个较为充沛的体力,不像每天瘫着,只会让你一醒来就感到疲惫。



1.24更新

11. 把握好劳逸结合的占比很重要。

不要长时间脱离学习,无论是当下处于假期还是别的什么状态。尽管好的放松方式能让你更好的回到学习中,但这真的是一个慢热的过程,一旦熄火重新发动就会产生很多的内耗。圣诞假期放松的有点过了,以至于到现在才慢慢调整回学习状态。


3.1更新

12. 科研中的成功和失败可能真的只隔一层纸。

当你尝试了好几天也修不好一个bug准备放弃的时候,再多试一试吧。我花了一周解决一个环境问题,最后发现只是特定的版本有细微的差距。对计算机学科来说,同样的问题还有可能出现在某一个数据格式上,某一环代码逻辑上。如果当时我放弃了,现就又得从零开始,但正因为多尝试了那么一下,我就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3.8更新

13. 适当的休息是必要的,过度放纵是必不能要的。

科研不像之前的学习阶段有着较为明确的官方规划,什么时间上课什么时间作业什么时间考试。科研中所有的时间几乎都自己安排。但是节奏一定要掌握好,在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努力之后有了阶段性的成果,应该适时的放松一下而不是继续无脑卷。在适当的放松之后,一定要早点回到科研中,而不是沉溺其中。看似容易,但是最近我自己也挣扎在这两者之间。


不定期更新




        

相关话题

  研究生退学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如何看待上海交大博士生宿舍改造计划(套间客厅改为寝室)?以及强制选定两栋女生楼作改造试点? 
  各位医生和科研工作者穿着白大褂如何上厕所的? 
  博士读不下去怎么办? 
  从翟天临、靳东、江一燕、韩雪事件来看,只要演员卖“学霸”、“才女”人设的,为什么到最后人设都塌了? 
  Sci-Hub败诉,你支持该收版权费还是支持学术交流应无障碍? 
  国家近年是否会扶持河南的大学? 
  中国工程院回应茅台总工入围院士候选名单:「还不是有效候选人」,你怎么看? 
  34 岁研究生自习室猝死,曾因冠心病请假被导师拒绝,家属认为导师分配任务过多,校方和导师是否需担责? 
  怎么查找国外博导名下有哪些博士学生?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咸阳不并入西安?
下一个讨论
海贼王里有哪些帅爆棚了的镜头?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