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张启发院士给他的博士生的一封信?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硕985,CS博士生,看到这段话。

只有一个感受:简直不能更可悲。


院士您有想过您是公众人物吗,您的发言,会给下面多少导师“影响”,您想过吗?

仅仅昨天一天,我就从三个消息源(本组群,和其他高校同学组群里)看到这个微信推送。

无一例外,都是导师直接po进群,教育我们学生怎么做人。

对,平地一声雷,动辄就教育我们做人。


院士,您可能当年是很辛苦,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可是,我们这群博士生的导师们,年纪轻轻,有的不到四十,就早已经不在一线,开始了天天白漂学生论文和跨组文章互带的节奏了。

当我看到他们,得意洋洋的教育我们做人的时候,我快吐出来一口鲜血啊!

我甚至专门查了,组里所有导师们,博士年纪发的论文list。

简直惨不忍睹,甚至比不过换算为同时期我们这个阶段的硕士。

你要是硬说他们打下了江山,我们继承了他们的优势,得到了指导,才能写出来论文。

不好意思,一点没有,他们早就不在一线了,所有流程,都是我们自己。

他们的comments,低级,错误,令人到汗颜。

他们剥夺了我们所有有的精力,让我们不断的 不断的,写本子,写基金,做预算,做ppt,做项目,陪外来教授,等等等等。

对,都十几个项目了,还没个完?我们做出来的预算,钱去哪了?成果在哪?

一个CS大组,连个服务器都不给配,光用钱找更多的博士进来,我说的对吗?


但是,就是这样一帮人,在教我们做人。

在高高在上的指挥我们拼命。

洋洋得意的说,你周末怎么不干活?你还想有假期?


院士,请您好好正视一下,大部分的导师群体吧。

有几个导师敢说,自己不是为了名利,真心在帮助学生成长。

我周围的同学们,75个人里面,留在学术届的只有3人,

无一例外,全都出国了。

这是学生的问题?


院士,请您好好呼吁一下,教教导师们,应该如何做导师吧。

这帮人,腐蚀了我们青年人对于科学家的向往,动摇了国家科研的根基。

我知道我一棒子打死了很多还可以的导师,

但是,我的样本群体里就是这样子。

我也很难过。

对不起,很直接,很残忍。


user avatar   fung-ste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科待过发哥老婆实验室,了解发哥是怎样的导师。发哥说PhD要一天工作12小时,一周6天以上。水稻遗传领域就是这样,不加倍工作,赶不上水稻插秧收种的周期,也没法做到一年三季播种。Push你的从来不是老板,而是水稻。

首先,讲下发哥的科研领域,是水稻遗传。研究方向大体举个例子,一种水稻高产,另一种水稻低产,只有通过大量杂交,才能定位出高产基因在哪里,随后才能研究分子机制。

水稻一年三季,一季实验几百上千株稻,插秧要自己来,收稻自己来,统计数据要自己来。从种下去到收完数据两三个月,数据火急火燎分析完,马上要设计实验赶下一季播种。水稻又不是一年什么时候都能种,湖北一年两季,海南种第三季,在湖北的第二季没赶上,你就要去海南种,每年少一季水稻,别人五年毕业,你七年都不止。万一赶上其他组把你基因抢发了,人家Nature Genetics,你投个2分期刊,工作量一样大,就因为你有一季水稻没赶上,你亏不亏?

发哥所在的基因楼其他组也是类似情况,不做遗传哪怕做机制也是如此。研究基因就要基因插入水稻或敲低基因。所以,为了4月份赶上第一季水稻,你2月份过年前后就要准备水稻愈伤组织的组织培养,年后用农杆菌把基因插入水稻,愈伤组织分化出小苗,4-5月份种进田,等苗子长大点适应田间了,还得挖出来重新插秧。这季水稻的实验数据还没出来,就要准备下一季的愈伤组织,等7-8月份第一季水稻结果一收立马设计实验赶9月份种第二季水稻。之后还得去海南种第三季,过年还没来得及收完数据,下一年的播种就又要开始准备了。

好多不做水稻的听着一天12小时觉得导师惨无人道?

那是没经历过一年从头到尾跟着水稻发育周期赶deadline的恐惧。我本科试过一次,没卡好时间点,后来放弃水稻转去做动物了(你看,就算老板师兄都提醒过,新手菜鸟依然卡不准时间;现在还嫌弃老板提醒)。Push你的从来不是老板,而是水稻,一天不给12小时,根本来不及做。

当然,你完全可以不做水稻,就像我这样。全国都可以不做水稻,又辛苦,文章发得和工作量还不成比例。但水稻是中国的口粮,你不做,我不做,总要有研究生一天12小时,一周无休去顶着蚊子烈日插秧收样、研究分析无所不能。

所以呢?觉得发哥压榨学生?

发哥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科研领域已经到头了。再发文章也没用,大可不必。


其次,发哥是真真实实给科研教学的导师,科研态度严谨,虽然长得蛮年轻的,但做事风格更像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朝闻道,夕死可矣。说实在的,在闻道路上只争朝夕地工作,一生都不一定求索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一天工作8小时,确实不太够。

发哥是水稻出身,也研究医学,因为发哥老婆平姐罹患肺癌去世了。平姐是我目前为止遇到的最好的导师,她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躺在病床上改论文,把学生工作发出去。到最后癌症转移严重,眼睛和意识不清楚了,她才把带学生的任务给了发哥,让老公帮她带完最后的学生。

为了平姐的肺癌,发哥从水稻背景,转成看肺癌文献,最后基本上也是肺癌大咖。

朝闻道,夕死可矣,你选择一条研究道路,一天12小时,你以为这条路通透了。

不够。

也许未来你身边出了其他事,你发现做水稻对自己爱人,对自己家庭帮助真的不大。一天不止12小时希望用7年时间赶上肺癌最新研究进展,但是时间已经不够了。

所以,一天12小时又怎样呢?

和真理赛跑的道路上,计时单位从来不是小时,而是一生。

--

从水稻科研的行业性质,和发哥自身的科研奉献上,我并不认为发哥花时间写这么长的信提醒自己实验室学生要努力学习工作有什么错。晃晃悠悠最后课题做不完,PhD延毕对学生影响更大。

至于信的内容脱离语境被歪曲放大,这就是传播者的问题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知道张院士给他的博士生发多少抚恤金。。。哦,不,是补助金,呵呵。


user avatar   xiong-xi-l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有个研一的师妹,在某次学术会议上报告完自己做的论文以后,现场有老师发问:你才研一就做出了如此扎实的研究成果,你白天不用上课吗?哪里来的这么多时间做研究?

师妹很自然地回复说,研一课程的确比较多,但是晚上的时间还是自由的。

这位老师马上继续追问了一句:只是周一到周五晚上的时间就够了吗?

师妹一愣,很自然地继续回复了一句:还有周末的时候也会做研究。

这位老师一拍桌子:很好,要的就是你这句话,我已经录音了,回去就放给我的学生听。

现场哄堂大笑,师妹也只好陪着尬笑。事实上这位师妹所在的实验室从不push人,出成果全凭各人兴趣导向。但在这场对话里,师妹的努力完全变了味。

我不知道那位老师所说的录音是句玩笑话还是认真的,但我知道有很多转发类似院士言论的老师是会认真的。


事实上,除了个别极品导师存在所谓的“压榨”,我更愿意把类似的事情看作传统师生关系中,师生价值理念不契合的一个矛盾缩影。很显然在这封信里,院士本人在向学生们传递一种为科研献身奋斗的价值理念,并且很可能他本人也在践行着这样的价值理念。

在传统的师徒关系中,师父向徒弟除了传授技能,连同价值观一起传授是很自然的事情,所谓传承衣钵也就是这么回事嘛。事实上,在我认识的不少研究生同学在入学之前,也的确有很多人是抱着传统的师徒观念入学的:他们对导师往往全方位崇拜、不仅希望导师指导自己学术,还希望导师能为自己的人生指出一条明路。

希望让学生传承衣钵的老师遇到希望导师指点人生的学生,两者如果价值理念契合,那很可能成就一段佳话,否则就有可能引发各种负面的连锁反应。就我所见,大多数闹掰的师生关系中,导师其实没有很渣,学生也并没有多不靠谱,只是彼此无法认同对方的价值理念、又陷于传统师生关系的框架而难以解脱罢了。


其实在美国师徒成就一段佳话和最终反目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师徒这种关系,真要到了一定程度,一切都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user avatar   liu-da-yang-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看是做生物出身的院士,那当然是搞的体力密集型科研了。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代最反智的思潮就是把转基因科学家当成科学家。实际上他们是搬砖工。崔永元老师虽然长期和张启发对线,却也不免于民众-科学家叙事,完全没有意识到他的对手根本不是科学家。

这种人如果只是炒个钙钛矿或者石墨烯,还可以接受,这种人开发的转基因,还是禁了吧。


user avatar   xi-yang-86-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生物领域的实验有个特点:大部分实验流程需要占用硬性固定时长、不可暂停的时间。这导致人的活动得跟着实验走,比如你只能在某个几十分钟的处理步骤里才能吃饭,而这个时间没准是下午两点。而且如果总时间长度很寸,就可能出现每天做一轮太少,做两轮必然熬到深夜的尴尬情况。

考虑到这个导师是做水稻的,约束就又增加了一个:你丫的进度得赶着水稻的种植季,不然半年白费。

这是搞生物wet bench实验无法避免的问题。再加上目前生物领域比较内卷的现状(其实有哪个研究领域不内卷呢),世界竞争激烈,想赶在别人前面发布结果就只能压榨自己。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博士刚毕业的菜鸡说两句,

其实在博士期间每天工作12小时,一周工作7天。不能说是日常,但是也是稀松见惯了

每月除了国家补助的1500,老师总共给1000块钱,这些钱还只发10个月。

有时候项目弄不完,砖搬不完,从早上8点干到夜里两三点是常事

更不用说文章需要连夜改,实验需要连夜做这种痛苦的时候了

但这都还算是合理的,毕竟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能毕业

博士学位哪里是能拿的那么轻松写意

总有那么一段时间孤独寂寞无人理解,无论是情感还是科研上。

这就是为什么翟博士轻飘飘的一句:知网是什么,引起了磕研社畜们持久而广泛的愤怒

所以,一天12小时,996.5,我相信不少博士曾经,现在或者未来都要经历。

但是,

这事的关键就是在于张院士把这种每天工作12小时当作一个规章制度写在纸上,发给广大博士社畜,当规定去强制执行了

这就很扯淡了

想了半天,没有一句话比这句话更合适了:

顺便附赠这部剧中的另外一个金句:

诸位博士,共勉之。

09.05更新

为啥张院士这个信引起这么大争议呢,我想了想,结合评论区,就先抛个砖吧

读到博士的你我,除了极个别的像翟博士这样不知道知网为何物之外,大部分人其实都已经心里清楚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艰险小路了

拉开博士们水平差距的,我认为主要是两点:一曰天赋,一曰机遇

至于努力,是博士里最不缺的东西

一个博士如果连努力都没有,还怎么敢妄称读了博士

因此,在博士面前强调努力,强调一天12小时,996.5

就跟对着职业运动员们说你们要拼搏,要努力一样

把博士生们没有取得应有的进展尽归于懒惰

就跟把女排夺冠是因为努力拼搏一样

苍白且无力

如果再配以某些导师们每天早晨几点到晚上几点打卡必须在实验室待着这样管理高中生的方法

真的是...唉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不就是配货嘛~~

紧俏商品搭售垃圾货,各行各业都这种搞法~~

@孟德尔 书记说没有搭售主机算你们运气好,

搭售掌机算吗?当年PS3首发,玩家必须买了PSP才能预定PS3~~~


到后来PSP大火的时候,有人去香港买机器,

买一台机器要搭售一个游戏,你说选个怪物猎人?想什么桃子呢?

都是大众高尔夫一类小众游戏~~~


但要说卖硬件的都是奸商,那也不对,

因为奸商割的也不只是割硬件的韭菜啊~~~

奢侈品的韭菜他们割起来更狠,这就是各大牌的配货制度~~

像包包这种商品除了要预约排队,还得购买包包价格1~2倍的商品才能预定。


说到底这就是厂家和经销商预计市场错误,生产的部分商品需求不足,

转嫁压力给到零售商,零售商再转嫁给消费者,

一个2B2B再2C的过程,真正的多人运动,

罗老师都直呼内行~~~~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只是地域黑、还有学历歧视。

我真搞不懂为什么上网买个球拍,还能牵扯出来这种糟心的事?有规定必须双一流学校才能买吗?还是说我们河南人不能买?

听完老板的回应,我这个河南人火更大了:

客服他们20多岁做这个工作不容易,因为别人投诉,情绪不好才说出这话的。

明显是这个客服素质不行,就别在这装委屈

好多人还会说断章取义,那我先把事情说清楚:

一个学生买了球拍,对赠送的礼物不满意,过来询问,之沟通中客服就开始魔幻操作。


言论1:“河南省就是贫民窟”

地域歧视,这句话没得解释,但是常年经受地域黑的我已经习惯了,我还真是感恩,谢谢你让大家知道我们河南人很穷;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河南人就只知道种地,每年调出 400 亿斤原粮和加工制成品,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可偏偏发展最不好、最不受重视、最不怎么见起色的就是农业。


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1,搞不动教育,全省仅有一个211的高校,好几个从河南大学独立出去的院系都已经是211高校了,河南省委屈啊,没有好的教育资源,所以河南每年高考都是数一数二的内卷大省;

2,不懂得搞经济,没有好的教育环境,就留不住人才,人口外流严重,自己没有人才就缺少经济头脑,就更难以发展经济。

所以河南确实穷,大家都知道,没必要专门讽刺我们,只会让大家觉着你这个人没素质。

除了这些,恐怕作为名校毕业的你,早就忘记了初中历史书上说的“得中原者得天下”。


言论2、“是985还是211”“属于水货大学,是吧”“浪费时间的大学”

没错,四川大学作为双一流学校,确实比河南理工大学好,但是买东西没有必要歧视一本的学生?并且人家现在已经考上郑州大学的研究生。


大学是一个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没有任何大学教育可以说是浪费时间的大学,你没学好,只能说是你自己的问题。

四川大学马克思毕业的,真是验证:不管受过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学过多少理论思想,永远启蒙不了屁股歪的人。


话说:阿迈威运动专营店的客服,为什么我都给你主动发信息一个多小时了,你还不回复我??




     

相关话题

  硕博导师遇到一个大牛学生是种咋样的体验? 
  工业界和学术界最大区别是什么? 
  浙大博士买橘子做科研,店主得知用途后免费寄一箱称「为国家服务」,普通人可以做什么帮助科研? 
  你的博士论文致谢部分,都有哪些想说的话? 
  2020年科学探索奖评选了哪些技术新风口,对未来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国际最新研究发现迄今最古老章鱼化石,距今 3.3 亿到 3.23 亿年,这一发现具有哪些研究价值? 
  (科研单位)被老板的秘书兼情人说是白眼狼,该怎么该怎么反击? 
  读完博士,大家觉得博士学位用处大吗? 
  直博到底好不好,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直博?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前一个讨论
在科研路上,大家有什么经验教训?
下一个讨论
签订装修合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 2024-05-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