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水浒传》中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用朴刀? 第1页

  

user avatar   wa-wa-yu-57-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因有二:

第一,这是宋朝百姓唯一能用的刀。

第二,这是一种“文学奇观”。

在宋、元、明时期的话本、杂剧中,朴刀被定义为绿林好汉的专属兵器。

如同后世的武侠小说里,各大门派都喜欢随身携带宝剑一样。

提要

1、宋代的“朴刀”本质上是一种农用器具,由于太草根、太低级,以至于军事典籍根本不会提及,遑论绘制图形。

2、它究竟长什么样,现在无法确切知道。又或者说,宋代朴刀压根就没有一种标准、统一的形制。

3、“朴刀”的大名,今天还能被人们所知,主要拜《水浒传》所赐。

4、根据小说的描述,朴刀的刀头部分大概类似于农用砍刀,刀身较窄,有尖头,能用于刺、戳,下面是一根组装上去的长杆。

5、宋代朴刀由于曾被绿林草寇所使用,因此在话本、杂剧、通俗小说中,成为江湖好汉的标准武器配置。

6、事实上,梁山好汉在集团阵地作战时,并不用朴刀。如果用的话,那只是一种写作上的失误。

7、宋时的朴刀到元代已经不再使用,明朝人已无法准确地描述其用途。

8、明代中晚期,出现了另一种借鉴自日本倭刀的新式刀具,也被称之为“朴刀”,被各种专业兵书记载。

这是一种窄长、短柄、双手持握的武器,是正规的军用装备,和宋代的农家砍刀截然不同。

宋朝有严格的武器管控

根据《宋史卷一九七·兵志十一》的记载——

开宝三年五月,诏:"京都士庶之家,不得私蓄兵器。军士素能自备技击之器者,寄掌本军之司;俟出征,则陈牒以请。品官准法听得置随身器械。"
淳化二年,申明不得私蓄兵器之禁
庆历八年,诏:"士庶之家所藏兵器,非法所许者,限一月送官。敢匿,听人告捕。"

上述几条,都反映了宋代的武器禁管政策。

朝廷明文规定,百姓家里不能私藏兵器,士兵自备的武器,平时也要寄存在司衙之内,等到出征时,再打报告向上申请(还真是麻烦~~~)。

平时私藏兵器的人家,直接问罪。

《水浒传》第五十一回,写到朱仝看见柴进庄院里有“许多军器”,便猜测这是个“官宦之家”,符合宋代的情况。

朴刀因和农业生产有关,曾是漏网之鱼

古代农民开山种地,需要用到刀具,所谓“刀耕火种”。

朴刀因为具有一定的“农具”属性,曾经侥幸成为漏网之鱼。

《宋会要辑稿·兵一八五》中有一段诏书,被引用得比较多——

仁宗天圣八年三月,诏曰:
川陕路今后不得造着袴刀,违者依例断遣。
五月,利州路转运使陈贯言:
“着袴刀于短枪竿、拄杖头安者,谓之拨刀;安短木柄者,谓之畲刀,并皆着袴。畲刀,是民间日用之器,川峡山险,全用此刀开山种田,谓之耕火种。今若一例禁断,有妨农务,兼恐禁止不得,民犯者众。请自今着袴刀为兵器者禁断,为农器者放行。”
乃可其请。

利州,在今天的四川广元,多山,老百姓没有刀,怎么能开垦田地?

于是转运使陈贯建议,搞一刀切、全面禁止确实不可行,只要把安了枪竿、拄杖的“拨刀”禁掉就行了,安了短柄的“畲刀”还是要保留。

这份材料清楚地写着,“拨刀”(即朴刀),是由着袴刀安装上枪竿而来。

这种刀既然叫“着袴(裤)”,自然就是一种可以挂在裤腰上的刀,在使用过程中,按用途的不同,可灵活装配长短不一的把手。

朴刀与盗匪的关系

然而没过多久,打擦边球的朴刀还是被禁了。

景祐二年,诏:"广南民家毋得置博刀,犯者并锻人并以私有禁兵律论。"
先是,岭南为盗者多持博刀,杖罪轻,不能禁,转运使以为言,故著是令。
(《宋史卷一九七·兵志十一》)

政策只要有一点点松动,下面立刻就有人钻空子。

这一段写的是宋仁宗年间,岭南一带的强人广泛使用博刀(朴刀),但仅被处以杖责,惩罚太轻,导致屡屡不能禁止。

于是朝廷听取地方官的建议,决定加重处罚,连锻造的工匠也拉过来一并入罪。

朴刀不是宋朝正规兵器

有宋一代,朴刀只是流行于民间、由农具改造而来的粗陋武器,不是官方认可的正规作战兵器。

证据有很多。

其一

宋仁宗年间编纂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里,没有“朴刀”。

《武经总要》是我国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修的兵书,宋仁宗赵祯亲自写了序。

书里详细介绍了北宋军队装备的兵器、器械,附有很多插图。

在“刀”部中提及了八种刀:

掉刀、屈刀、掩月刀、戟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手刀

其中,手刀一种为短柄,其余七种都是长柄。

但是,里面没有“朴刀”。

然后,明代的《武备志》、清代《冶平胜算全书》这些重要的军事著作里,都没有记载“朴刀”。

由此可见,它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武器。

其二

“朴刀”之所以那么有名,完全是《水浒传》的功劳,那就来看看《水浒》中的情形。

在百回本中,“朴刀”一词出现了207次,其中前七十一回有195次,后二十九回仅12次;

在百二十回本中,共出现222次,前七十一回188次,后四十九回为34次。

这个数据说明了什么呢?

它意味着,当好汉们行走江湖时,朴刀确实是居家旅行必备品,可一旦进入大规模的阵地作战,需要上阵厮杀时,朴刀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从故事中退出了。

其三

“朴刀”不登大雅之堂,还体现在它的名字上。

从上面引用的史料和诏书上,已经可以看出,这种刀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称呼。

人们只知道它念“pō”,但字怎么写,却非常随意。

因此,它又写作泼刀、拨刀、钹刀、袯刀、搏刀、博刀。

事实上,“朴”这个多音汉字,有四种读法,当它发“pō“这个音的时候,只有一个意思、一种组词方式,那就是“朴刀”。

石昌渝先生在考证时,认为“朴”有“砍伐”的意思,如“朴斫之材”。

这种刀既然可用于农业生产,那肯定和砍伐有关了,所以,最终被定通俗小说的作者写成“朴刀”。

朴刀的安装方法仅见于《水浒传》

在上面第二条所引用的资料中,我们已经得知,朴刀是由着袴刀安装在枪竿、拄杖上得来。

那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呢?《水浒传》中有明确写到。

第六十一回《吴用智赚玉麒麟》——

卢俊义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三个了丫儿扣牢了,赶著车子奔梁山泊路上来。

这是目前所知,关于朴刀安装方法唯一的记载。

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朴刀”平时只有一个刀头,需要使用的时候才装上或长或短的柄。

因此,它是可以被藏起来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古典文学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据。

明初的杂剧《梁山七虎闹铜台》中,张顺受命下山,有一段唱词:

则今日辞别尊兄疾去忙,改姓更名离水乡,把朴刀暗中藏,打叠起金银数两。今日个离忠义,下山岗。

显然,张顺是把朴刀的刀头藏在随身包裹里了。

就算是农用砍刀,再怎么说也是有危险性的,行走江湖可不能这么张扬。

补充:

《水浒传》对宋、金、元、明时期社会生活的描绘,很多都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如第三十三回“清风寨小鳌山”,有对古代“庆元宵、赏花灯”活动的详实记录;

第五十回“白秀英说书”,呈现了在明代中晚期已经失传的诸宫调表演方式;

第七十一回“石碣受天文”,详细记载了罗天大醮仪式的全过程,据陈洪先生考证,书中的刻画基本符合道教典籍的要求;

第七十四回“燕青打擂”,记录了每年三月二十八日泰安州祭祀东岳大帝神诞的庆典,反映了古代“东岳大帝”信仰的兴盛。

上述这些情节,是戏曲史、民俗学、宗教史研究中的重要参考资料。

朴刀是江湖好汉的专属装备

上面第三条资料中,提到了“岭南为盗者多持博刀”,这一史实后来进入了文学。

在各种宋元话本、杂剧中,“朴刀”已经成为绿林必备、好汉标配的专属武器。

宋代话本《错斩崔宁》中描写拦路抢劫的“静山大王”——

头带干红凹面巾,身穿一领旧战袍。腰间红绢搭膊裹肚,脚下登一双乌皮皂靴,手执一把朴刀

南宋温州南戏《张协状元》是目前仅存的完整保留下来的南宋戏本,其中五鸡山强盗出场时,有段自白——

贩私盐,卖私茶,是我时常道业;剥人牛,杀人犬,是我日逐营生。一条扁担,敌得塞幕里官兵;一柄朴刀,敢杀当巡底弓手。

在《水浒传》的前身,《大宋宣和遗事》中,写到智取生辰纲之后,董平围了晁家庄,抓走了晁太公,结果——

行至中途,遇着一个大汉,身材迭料,遍体雕青,手内使柄泼镔铁大刀,自称“铁天王”,把晁太公抢去。

泼镔铁大刀,即镔铁大泼(朴)刀。铁天王晁盖就拿着这把大朴刀把自己老爹又抢了回去。

到了各种元代水浒戏中,身着红茜巾、香衲袄,头戴白毡帽(范阳笠),手持朴刀和腰刀或是杆棒和腰刀,已然成为梁山好汉日常行走江湖的典型装束

元初李文蔚的《燕青博鱼》第四折中,燕青自述全身的穿着——

还了俺这石榴色茜红巾,柳叶砌乌油甲,荷叶样烟毡帽,百炼钢打就的长朴刀,五色绒刺下的香绵袄。

无名氏的《争报恩三虎下山》中,济州通判赵士谦的妻子李千娇为关胜辩护,说他不是强盗,理由就是他的穿着打扮不符合“贼”的标准——

他头顶又不曾戴着红茜巾、白毡帽。他手里又不曾拿着粗檀棍、长朴刀,他身上又不穿着这香绵衲袄。

《水浒传》对山大王们的描绘,完全继承了这种草莽英雄的形象。

第三十四回中写到清风山三贼出场对阵“镇三山”黄信——

这黄信是个武官,终有些胆量,便拍马向前看时,只见林子西边,齐齐的分过三五百个小喽啰来,一个个身长力壮,都是面恶眼凶,头裹红巾,身穿衲袄,林子中跳出三个好汉来,各跨一口腰刀,又使一把朴刀,当住去路。

最终,“朴刀与杆棒”不仅成为江湖好汉们的代名词,更由此而成为了古代武侠小说的代名词——

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里,把“小说”分成八种主题,其中有“朴刀局段”、“杆棒序头”两类,《青面兽》的故事被归在前者,《花和尚》和《武行者》则归入后者。

明代开始,朴刀退出了文学江湖

进入元代之后,异族统治者对汉人民间武器的管控更为严格,就连铁尺都成了违禁品,弄得绿林好汉再也不敢拿着朴刀四处走动了。

到了明代,人们已经不再熟悉宋朝朴刀的形制和用法,哪怕是大量沿习了宋、元故事的《水浒传》,对朴刀的描述也出现了一些偏差。

比如华阴县的县尉到史家庄捉人,插翅虎雷横带着土兵外出巡逻,赵能赵得在还道村追捕宋江,手里拿的都是朴刀。

按理说,差役是公门中人,可以合法持有武器,为什么居然拿着农具?

再比如,玉麒麟卢俊义做大财主时外出经商,随身带一把朴刀也就罢了,后来活捉史文恭的时候,也是用朴刀搠中对方的腿股,再后来,在歙州城杀方垕,居然用的还是朴刀!

这已经属于明显的bug了,毕竟他之前上阵时用的都是枪。

除了卢员外,杨雄、石秀、朱仝、雷横、刘唐等人都有在阵前用朴刀对战的记录。

虽然那时大家的身份仍然是草寇,但毕竟不是拦路抢劫,在两军对垒时拿着砍柴刀互殴,也是醉了……

朴刀滥用、无所不在的情况,显示了明代作者对宋朝的实际情况有所误会。

从明代开始,通俗文学作家已经不再给笔下的好汉们配上朴刀,除了冯梦龙的“三言”里还有少量提及之外,朴刀慢慢从武侠传奇中消失了。

明代的朴刀与宋代不同

然而,明代出现了另一种名叫“朴刀”的武器,是和宋代朴刀完全不同的一种新式刀具。

明代程子赜所著的《武备要略》是一本民间武艺大全,在卷八的“长柄斧说”下,提到了一种“朴刀”,还附有研制的过程——

朴刀用法与单刀同,然撩劈之势大于单刀,故军伍中不可少也。
余昔所造者,无剑脊,砍去偏软,若厚,又难运用。故今制如倭刀样,亦起剑脊,但刀不宜太阔。

此处,作者明确说明,这种朴刀是参考了倭刀式样打造的,从外形上看,也确实如此。

再来对照另一本书。

在长达240卷的明代军事巨著《武备志》中,作者茅元仪也写到了一种新式的“长刀”——

曰“长刀”,则倭奴之制,甚利于步,古所未备。
刀长五尺,后用铜护,刀刃一尺,柄长一尺五寸,共长六尺五寸,重二斤八两。

《武备志》与《武备要略》的成书年代相仿,都在明朝天启年间,区别只在于两个作者一是朝廷大官,一是民间人士。

但他们都同时记载了,在明代晚期,中国出现了一种类似倭刀的新式刀具,它的撩劈之势优于传统单刀,在步战中非常有利。

只不过,由于是还在研发中的新式武器,它的名字和形制都没有固定下来。

或叫“长刀”,或叫“朴刀”,从下面图片中可见,程、茅两人绘制的图形,刀头和刀身弧度都存在差异。

关于朴刀定义的分歧

今天,《辞海》、《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都把“朴刀”解释为“古代的一种武器,窄长有短把的刀,双手使用”。

对此,王学泰先生认为,这是一些学者强作解人,搞错了,因为它完全不符合《水浒传》对“朴刀”的描述。

然而,恰恰是王先生误会了。

因为这一解释,的的确确来源于明代兵书对“朴刀”的定义。

工具书依据正规的军事著作来写词条,完全正确。

毕竟,宋代绿林强盗们手里拿的那个简陋的农具,谁也不知道它究竟长啥样,如果不是《水浒传》把它提到了200多次,可能早就淹没在历史中了。

甚至于它的名字pō刀,是不是写成“朴”,都是未知数。

而在明代人(至少是明代中晚期的人)看来,他们使用“朴刀”就应该是短把的。

比如明代刻印的容与堂本《水浒传》(刊行于万历三十八年,即1610年)中,梁山好汉们手里的朴刀,完全是明代的款式。

事实上,当朴刀再次回到文学中,它的形制也已经随着时代而变化了。

清代乾隆年间成书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娱目醒心编》里,有一篇《图葬地诡联秦晋 欺贫女怒触雷霆》,里面讲阴员外为了一块风水宝地,逼死了儿媳朱氏一家。朱氏的鬼魂回来索命,阴公子吓得佩了一把朴刀防身。

一个富家公子,当然不会随身佩一把像宋代的畲刀那样的砍柴刀,他携带的,只能是明代的朴刀(短柄长刀)。

特别补充:清代的扑刀和长刃大刀

今天,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十八卷的《皇朝礼器图式》,其中在第十五卷中,提到大清绿营使用一种“扑刀”,样式和宋代、明代的朴刀又不一样。

它还有个名字叫“拍髀刀”,意思是携带的时候,会不停地拍打着大腿(髀,即大腿)。

然后,《武备志》里的“长刀”,也有了一个新名词,叫“长刃大刀”。

书中的解释是——

绿营长刃大刀,谨按茅元仪《武备志》长刀,倭奴之制,甚利于步,刃长五尺。

附录:人民美术出版社《水浒传》连环画以及央视《水浒传》中出现的朴刀

连环画里,除了刘唐斗雷横时用的长柄刀之外,其余场景,朴刀均绘成了短柄。

央视《水浒传》的相同场景——

央水这一种刀形,看上去更像清代的宽刃大刀。

《皇朝礼器图式》中对它的描述是——

谨按茅元仪《武备志》掉刀,刃首上阔,长柄,施鐏。



2022.1.15

参考资料

《宋史》、《武经总要》、《武备志》、《武备要略》、《皇朝礼器图式》

宋话本、元杂剧若干

石昌渝:《从朴刀杆棒到子母炮》

王学泰:《朴刀的故事》

陈洪:《“水浒与道教”四题》


user avatar   Pike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合法性啊,施耐庵是元朝人,距离宋不远,距离明朝也不远,他是了解当时的社会风气的,在 当时朴刀是可以合法携带的“武器”,因此没有官家身份的人,往往拿着一把朴刀上路,可以防身,可以打架。

用现代武器做个比较,打架时一方空手,一方棒球杆,如果俩人实力相当,空手的会吃亏;

可是如果一方是棒球杆,一方是大砍刀呢?棒球杆的就有点底气不足;

如果一方是大砍刀,一边是AK47呢?大砍刀那边九成会跪;

如果一方是AK47,另一方是加特林、火箭弹……

最后得出结论,AK47、加特林、火箭弹是威力明显比棒球杆要强!

可是为何大街上打架的时候,空手王八拳最多,棒球杆其次,动大砍刀的就很少了,在中国AK对着突突,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合法携带的问题。

因为朴刀的实物失传,因此现在很多影视剧中的朴刀没有还原这种武器,也就很难理解为何水浒传中那么多人都喜欢用朴刀了。

按照我对朴刀的理解,这是一种多功能的刀具,主要目的(至少是对外宣称的主要 目的)并不是用来杀人、打斗的,这个可以参考一种工业上广泛使用的刀具——三冷瓜刀。

不是说两者样式相同,而是说作用上,三冷瓜刀是用来加工金属器件的,我小时候家里的农用拖拉机坏了,找熟人修车,对方就用过这种刀具,然而,这种本来不是为了 打斗而制造出来的工具,被 一些社会青年作为武器,械斗、抢劫中经常出现,你到淘宝上可以买到砍刀、板斧、方天画戟,但是三冷瓜刀是买不到的。

朴刀就相当于被禁之前的三冷瓜刀!

一个人出门,带着一把长度不超标的农用刀,这个是合法的,官差问,我这个就是农用刀,但是没人规定农用刀不能捅人啊!

朴刀的缺点是长度不够,打仗时这种朴刀和长一点的兵器打就吃亏了,不过呢,你有政策,我有对策!

我携带一把长度不超标的朴刀不犯法吧!我携带一根短棍不犯法吧,打仗的时候把朴刀安在短棍上,变成了一杆大刀!两种合法携带的“工具”就成了一件武器!

水浒中使用朴刀的多数是老百姓(非武将,有钱没钱都是老百姓),比如刘唐、卢俊义甚至宋江自己走路也要提一杆朴刀。

而职业军官,他们是有自己的制式武器的,比如关胜、呼延灼、秦明、董平、张清等等,他们都不用朴刀,而很多好汉上了梁山以后再出去打仗,也不会用朴刀了。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当时的法律限制了民间能持有的武器类型啊,您要学背嵬军那样,人人有(长柄)斧子抡,各个能用锤子细细地把敌人砸成肉醢,那也做不到。

宋《刑统 擅兴律》中存在「私有禁兵器」的条例:

诸私有禁兵器者(谓非弓、箭、刀、楯、短矛者),徒一年半。弩一张加二等,甲一领及弩三张,流二千里,甲三领及弩五张,绞。私造者各加一等。

虽然原则上禁止持有武器,但为了保障正常社会生活,还是存在一些例外的:弓箭用来打猎,刀用来砍柴,盾牌、短矛虽然不是常用的生产工具,但在正规军的武备面前也根本不够看的,这些都不在禁止之列。

官府最害怕的大杀器,其实是弩、盔甲。根据宋《刑统》,私人集齐三副盔甲五张弩就能送去荡秋千了。(从这个角度来看, @公孙珣 《绍宋》一书中关于军事的描写很合理,官家高见。)

《水浒传》作为文学作品,肯定也要考虑合理性,我们换一个现代的背景带入一下:

如果你要描写街头混混打群架,拿着木棍、西瓜刀,很合理,带一把消防斧去,那是开了嗜血的狠人,自带恐惧效果,模板人物黑旋风;

要描写更厉害一点的黑恶势力,可以安排点魔改了的射钉枪、土制火药枪;

如果根据设定,这股黑恶势力渗透进了公安部门,那可以在保护伞的支持下搞点轻武器;

但你不能上来就让街头混混、普普通通的黑社会一人一个火箭筒、人人都有 105 榴弹炮打、出门必备黑色高级庄稼车;不能让金链子大哥身边的马仔放到狙击枪面前就唤醒肌肉记忆,精通度满格,这就不河狸了。

再说了,《水浒传》也要照顾明朝读者的认知,《大明律》说的是:

凡民間私有人馬甲、傍牌、火筒、火炮、旗纛、號帶之類應禁軍器者,一件杖八十,每一件加一等;私造者,加私有罪一等;各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非全成者,並勿論,許令納官。其弓、箭、鎗、刀、弩及魚叉、禾叉,不在禁限。

对于明朝的读者来说,好汉拿朴刀就很合理,因为本朝法律也不禁止民间持刀,甚至还允许持有弩;但要是描写哪位好汉需要用到狼牙棒、捣腾火药之类的,就得给他安排点正规军的背景,否则有考究癖的读者也不会饶了作者的。

--

PS:摘录有意思的评论一则

- 再 PS:感谢 @娃娃鱼 对于长柄斧问题的补充,推荐这位答主的回答,从当时的军事、政治背景和小说文本的角度做出了非常详实的解析:


user avatar   fei-fan-7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仁宗天圣八年(1030)三月诏:“川峡路今后不得造着裤刀,违者依例断遣。 ”五月,利川路转云使陈贯言:“着裤刀于短枪干、拄杖头, 安者谓之‘拨刀’;安短木柄者,谓之‘畲刀’。并皆可着裤。‘畲刀’是民间日用之器,川峡山险, 全用此刀开山种田,谓之刀耕火种。今若一例禁断,有妨农务,兼恐禁止不得, 民者犯众。请自今着裤刀为兵器者禁断;为农器者放行。”乃可其请。(见《宋会要辑稿》185册)

着裤刀就是朴刀的刀刃。拨刀就是朴刀。

这种刀从上面的引用中,就知道,朝廷曾经想禁了它,违者依例断遣。利川路转云使陈贯反对,认为这玩意是农业器具,不能禁止。

为什么叫着裤刀?

因为这个刀可挂在裤子腰带上,携带方便。

有人会说,这不对,朴刀是很长的,怎么会挂在裤子腰带上?

朴刀是一个刀身,一根棍子,用的时候连接起来。

棍子有长有短。用于农业生产,就连接短棍子,谓之‘畲刀’。出门用于防身,就连接长棍子,谓之‘拨刀’。

平时一般不连接,把刀挂起,就拿根棍子。

需要的时候,

卢俊义取出朴刀,装在杆棒上,三个丫儿扣牢了,赶着车子,奔梁山泊路上来。

三个丫儿就是用于连接的螺丝。棍子上事先打好了孔,三个丫儿扣牢,就可以用了。

朴刀还有一个别名,叫做“太平刀”。这是由于在清末年间,太平天国的士兵都使用朴刀而得名的。

也就说朴刀实际一直流传到清末,而且在清末得到了大规模应用。

这个刀是合法使用的刀,可以防身,也可用于农业生产,具备多用途,方便携带。


user avatar   gao-chong-61-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网上找到的类似朴刀图,这玩意不同年代、不同地区形制可能不一样,但是功能差不多,反正一家也就那么一把刀,他得既能除草,又能砍柴,实在不行还得当斩骨刀砍猪肉或者砍人,真正的一刀多用。

最右边那个短把的是朴刀的日常形态(形制确实有点偏镰刀了,但是民间的器具形状确实没用什么标准,中原地区的朴刀形制应该跟下面那张图上的更接近一些),如果不需要大面积除草的话不用装长杆,农民伯伯平时就把他挂在裤腰上,偶尔有杂草拿下来砍两刀,所以也叫“袴刀”,这个“袴”跟现在的“裤子”类似,所以也可以叫他“裤刀”。

最初所有这些种地用的刀应该都叫“畲刀”,“畲”这个字你看一眼字型就知道跟种地有关了,因为有一个田嘛,他指的就是刀耕火种,也就是最初的种地方式,畲刀就是烧荒之后用来处理没烧干净那部分和铲除草根的。

上图应该也是朴刀,但是这个刃太长了,应该是后来为了增加防身功能改良过的,农民的刀用不着这么长的刃。

后来为了除草方便,有人就把短刀装上了长杆,加长之后就叫“朴刀”了,“朴”这个字本身就有木干的意思。宋朝官方文书中管这玩意叫“拔刀”,据考证这个“拔”不念ba二声,而也是念po一声,跟朴刀的朴一个音。估计民间根本没有这种刀的写法,所以官方也只是根据读音给安上个字,起名的人可能觉着这玩意是用手“拨”草的,所以就叫拔刀了吧。

有了长柄版之后,人们为了区别短柄版,就把长柄的叫朴刀,而畲刀这个名字就专属于短柄版了。

从官方这个命名方式你也就能看出来他们对这玩意有多不重视了吧?因为他根本就不是兵器,而是农具,这跟正规军那些又包钢、又锻打、又淬火、又控制重心的制式武器是没法比的,你如果敢让宋军这帮不给赏钱不射箭的大爷兵拿着这玩意上战场,你信不信人家分分钟先剁了你?

所以宋朝朝廷虽然禁止民间私藏兵器,但是对朴刀、畲刀还是网开一面的,毕竟没有这玩意农民都没法种地和生活了。

为啥梁山好汉都用朴刀呢?

因为他们也找不到别的刀啊,他们倒是也想要制式武器,但是谁给他们造呢?又没有铁矿又没有铁匠,去外边找铁匠定制制式兵器?人家铁匠不要命了给你打兵器?

所以梁山好汉能用上朴刀就已经不错了,估计那些喽啰也就只能用草叉、锄头了。

不光是梁山这样,方腊也好不到哪里去,所有农民起义也就只能用这些玩意。

我把300篇干货放在公众号“墨子连山”了……


user avatar   wei-yun-dong-z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选个毛

几个老头,谁能活到11月谁自动当选


user avatar   zhou-zhi-6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





  

相关话题

  大力士经过训练后 能否将82斤(41kg)的青龙偃月刀耍的像一些传统武术师傅一样 出神入化? 
  请教各位男同胞,如果你是《水浒传》里的林冲,高衙内看上了林娘子,你准备怎么办? 
  现代冷兵器在所有冷兵器里算什么水平? 
  如果昆汀来拍水浒传会是什么样的故事? 
  汉军长戈长枪勾镶环首刀是不是可以完克罗马龟甲阵? 
  如何看待平成剑圣町井勋对中国剑的评价? 
  水浒传的座次还可以怎么排? 
  觉得水浒传三观不正常吗? 
  水浒好汉如果跟的不是宋江而是刘备会怎么样? 
  水浒传里面武术最强的是谁? 

前一个讨论
孙悟空为什么人脉那么广?
下一个讨论
除了死亡,人类潜在意识中最怕的是什么?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