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毛选》,多实干。
1
我是亲眼见过一个天才是如何变得平庸的。
我们村有个人,大我10岁,从小学习就很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从初中毕业考上中师范,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这个人平时有点傲气,的确是有骄傲的资本,因为他还是我们村当时考出去的第一人,学习强,眼光也更高。
后来这个人有一天突然辞职了,因为他看到他的一位同学,学习不如他,聪明不如他,但是去外面打工赚的比他多,不服气,也跑出去打算靠自己打拼发家致富。
只不过他的这个同学去的是西藏,从今天来看,就是跑到一个偏远地区打工,本身算不上有多少好,能给到的有效信息并不多。
这个人就凭借自己的有效信息,跑去了东北,打算靠打工,做生意发家致富。
我们后来人都知道,东北以国有企业为主,私营经济发展的并不理想,我们村的这个人一直没发展起来,打零工,好不容易攒了钱做生意,还做赔了。
到了今天,还没结婚,也很少回老家,日子过的很一般。
从今天的角度,如果这个人在一九九几年的时候,去了广东或者浙江,去私营经济发展热门的地方,那很难说他会有今天的局面。改开三十年中,最好的发展年华就是一九九零年到二零一五年这二十五年了。在这二十五期间,但凡抓到点机会,都赚不少钱了。
很可惜,他很有冲劲儿,也有聪明劲儿,可惜走错了路子,因为没有当时宏观层面信息的基本认知,结果判断错误。
职场人发展遇到的问题,跟这个其实都差不多。论聪明和冲劲儿,大家都相差不多,发展起来也没有足够有效和系统的认知来给自己的思路和行为打框架,更多的是凭借小范围的认知,一点点的摸索,效率低不说,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等到过了40岁,即使明白了,但是也已经晚了。
大部分人的职场人从毕业的天之骄子,到最后沦为了普通人,主要因为有效的认知不够,在职场在犯错的路上消耗了太多的时间,硬生生的把自己磨平了。
2
想要尽可能减少无效的犯错,或重复低效的犯错,是需要有科学、高效的认知和思路来指导个人职场的发展的。
造氢弹难度够大了吧,《功勋》中于敏跟他的团队在造氢弹之前先干啥?是先把造氢弹理论这条路走通。
理论走通了,实干的时候路才会顺利很多。如果理论都走不通,实干起来那就只能碰运气,这在《毛选》中就属于盲动主义,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当时在造氢弹这事上根本浪费不起。
理论走通的本质就是要先有正确的理论指导,然后再根据理论指导实践。
同样在职场,要快速发展,不浪费时间,也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也要有先辈造氢弹的精神,先掌握理论,然后再实干,因为时间浪费不起。
但是虽然市场上关于职场上的书籍很多,但是系统、有效的理论指导书籍,没见过有能打的。做畅销书,成功学的书到是有很多,但是基本以缓解焦虑,安慰情绪为主,没法从系统上来高效的解决问题。
所以这就导致了没有有效的学习理论,在实干中没有明确的方向,最后就仅凭个人运气、总结和摸索来缓慢前进,甚至还有人根本前进不了。
靠盲动主义来发展,能发展起来才见鬼了。
3
不过如果要真的推荐一本书,既系统又高效,还适合职场的书籍,我都是首推《毛选》。
《毛选》是教员写的,立场上没有问题,童叟无欺,不像某人钱都多到花不完了,还会说996是福报。教员写的书籍,内容系统和科学上更高效,建立新中国就是证明。
不要以为《毛选》讲的是建国期间解决的问题,这只是表象,《毛选》本质上讲的是《实践论》和《矛盾论》,整个新中国的建立过程,都是TG在践行实践论上和矛盾论上的内容。
比如人的成长过程分二个阶段:一个是首先要经历的感性阶段,因为从陌生到熟悉,都是无数个印象堆积而成的,最后才会发生改变。
第二个阶段是理性认知阶段,当印象经过叠加,经过总结和系统化整理,成为了反映客观规律,直达事物本质。这个阶段就学到了真东西,以后分析问题也会判断的更为精准。
经历了两,个完整的阶段,人才能达到有效成长,只有第一阶段不算,第二阶段没有达到本质也不算。
这用在职场也很有效的,因为这样可以分析和判断有效学习的过程,还可以对自己的发展过程做指导,知道目标和过程,很难迷茫。
当然更不能缺了《矛盾论》,这是认识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灵魂,要发展找突破口,做生意找问题,玩人际关系,都是直达根本的思维方法。
这些都是系统而又有效的干货,被尊称为屠龙记,连恶龙都可以杀死,更别说蚊子苍蝇了,职场的问题对于《毛选》来说,属于弹道导弹打蚊子了,不过真有效,真香。
正因为《毛选》太香了,专门建了个公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下,里面有更多的内容,公号见“崔丁读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