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答主主要关注点在法检工作压力大,员额制改革后法官助理入额难,这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是反过来看,其实各地区改革后的检察院和政府口机关法学岗比如司法局都不存在这些问题,但是报考热度也不高,甚至很多还不如法院。法院在苦再累,但是对于很多法学生来说还是有光环的,甚至在一部分法学生心里法学考公基本就等于考法院。(尤其是有些非法本的同学天天抱怨部分法院限制法本都快魔怔了)
至于北京法检为什么报录比这么低,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体制内法学人才需求的供给侧改革带来的分流效应,第二个北京市考的限制和待遇问题。
首先第一点,客观的来说,近十年来依法治国全面推行后,整个中国对于法学人才的需求是有很大扩张的,包括体制外的律所、公司法务我暂且不提。对于体制内来说,集中体现在近几年非公检法司的政府口各单位对于法学岗都有很大的招聘需求,之前公务员考试要求法学专业的往往就是公检法司这四大单位,但是你现在去看报考职位表,区政府、市场监督局、行政审批局等等政府口机构也开始大量招考法学岗了。
这些政府口机构的需求量有多大呢?我粗略的看了下,各地区省考中传统的法检岗位基本只占30-50%了,等于是公务员考试法学岗发生了一次供给侧改革了,本身考公的法学生就是有限的,这下政府口法学岗一下子把需求增加了近一倍,那自然考法检的学生就分流了。这就导致很多地方省考,法学岗的招录量能占到总人数的20%-30%,远远甩开了其他任何专业。
(生化环材的同学可以看我这个帖子考个法硕逆天改命)
比如我身边法学考公的几个同学,基本报的都是g a 局 纪委 司法局等单位,报考法检的人要少的多。
第二就是北京市考的限制和待遇问题。
首先,很多人没提北京市考有户籍限制,只能北京户口和北京本地高校应届生报考,然而你想想有北京户口本来就没多少人,学法律的就有限,(等于排除掉了大葱考生这个全国巡考的最大群体)愿意报考公务员的就更有限了,北京高校法学应届生也没多少再加上A证限制就更少了。所以北京市考其实只要取消户籍限制就可以了,起码法检报录比恢复到1:10+应该问题不大。(仅是客观描述,对大葱省无恶意)
还有一定就是化肥哥说的,北京市公务员待遇甚至是太惨了,小镇做题家去了没有殷实的家底一辈子都买不起房,但是家里有钱的二代谁回去又苦又累的法院呢?用家里的资源搞个企业法务或者律师明显更香啊。苏南法院在限制法本的情况下,我同学报的岗位今年大部分都是红色(报录比超过1:50)(估计深圳法院可能会更高),北京市考不卡法本都不到5,待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至于解决办法?北京市公务员的待遇想要提升很难很难(部委拿7-8K的同志们盯着呢),目前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公检搞特殊不限制户籍吸引更多人报考,如果不方便的话或者把法检岗位大部分都拿到定向选调里面去变相不卡户籍也是一条路子,而且生源质量还更好。
我先用一句话给个结论:一个强势的专业,遇上转型改革阵痛期的法检系统。
法律(学)专业出口极广,赚钱可去投行券商、央企法务、各大律所,考公也是横着走,从办公厅纪委到发改委财政等一干强势部门都有它的身影,如果你是名校法律专业、通过司法考试,在就业市场上实际上有着比较充分的议价权和选择权。
生化环材机械土木等一众兄弟,赚钱可进厂、搬砖、打灰,考公可报三不限、乡镇执法队,在就业市场上有着更加充分的”被选择权“。
所以,你试着让法检面向工科毕业生招录,3:1?怕是30:1都挡不住。学法的就不一定买你法检的账,这是导致报名人数少的专业原因。
那么我们又要回答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宁愿去卷100:1的西城区组织部,也不愿意考3:1的法检?
钱少事多责任重,通道狭窄晋升难。
事情还要从实施员额制度开始说起,初衷是好的,但也带来一个问题,年轻人上升的空间基本被堵死,员额数是固定的,前面的人不退休不转任,新人就排不到,按目前的进度,一个人从毕业25岁,干到40岁都未必能入额,还是一个法官助理,对没错,可能同批的同学已经是处长了,你还只是一个助理。
发展空间窄就算了,工作轻松一点也行,毕竟只是个助理,不能要求太高了。too young,北京的基层法院,一个法官手上一年3、400起案件是很普遍的情况,如果在某些大区还会更多,这么多案件,文书材料制作、开庭准备等基础性工作基本都要落在法官助理手上,这还没完,还有一系列党务行政工作等着你,一点少不了,认识几位在法院工作的朋友,加班强度不亚于委办府办,那叫一个狠。
案件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机关行政工作,是终身责任制,经你手的案件,不管是程序瑕疵还是实体出现错误,将来一旦被翻出来,那是肯定要算账的,搞不好还得脱衣服进去,精神上的压力非常大。
这么忙工资应该不低吧?比党政机关的公务员要高,但没入额以前,也高不了多少,撑死一年20出头,和这个工作量、工作压力一比,似乎瞬间就没啥性价比了。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算了,最怕对比,和谁比呢,和大型企业法务、和民商事律师比,收入又不能看了。这可不是穷酸瞎嫉妒,以自身的学历、专业能力和履历,跳去市场上干收入翻几番不是什么难事。
说到这里,这就是这几年法检系统人员流失比较严重的原因。信息是会传播的,现在又传导到了应届毕业生这里,导致了入口的人也在变少。
至于怎么改善,我不做评论,这是政法系统领导应该考虑的问题。至于要不要去法检,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想走仕途的话还是去党政机关出口更宽一些,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