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看到文件里的“家庭养老”和“个人自我养老”就懂了。


养老路线也是一直有争议的。

一种是建议搞大建,建疗养院养老院福利院,建各种老龄设施,让老人有个可以聚集生活的环境。

这类可以称之为“社会化养老”。

另一种是建议搞补贴、搞小型养老器械(例如辅助行走的支架)、搞远程监控,以居家场景为核心,政府提供设备和资金上的支持。

这类可以称之为“家庭养老”。


从生活质量来看,家庭养老的质量总体是明显高于社会化养老的,这和家庭抚养绝对好于社会化抚养一样。

因为人是有社交需求、亲密关系需求、熟悉的生活环境需求的,人不是机器。你把一只猫从老巢里扒拉到新家,猫都要慌几天,何况人?

更别提我国现阶段养老院基本是“小老人照顾老老人”,一群四五十岁的护工照顾七八十岁的,品质太差,虐待事故频发。让老人住养老院,多数会对身心两方面的寿命折损。

理想的状态,是国家加大“居家养老”的投入,在慢性病药品、老人小型的出行及护理设备、远程生理监控及急救响应等方面做支持。

老人可以在中青年子女周围生活,国家分担一部分护理成本,“老不离亲、终不离家”,这是坠吼滴。

新加坡分组屋,愿意三世四世同堂的能分大house,就是这类激励。


但前面也说了,这是理想状态。

现实是:个体家庭没钱、没技术、没时间,社会最后不得不走“社会化养老”路线。

说直白点就是“工业化养老”,吊一口气吊得差不多了就行。

我去过养老院,去了就理解我外婆为什么最后两年一定要回吉安老家:

为了健康,吃的东西像是没放盐,嘴里淡出鸟来;

拉裤子里了,喊护工护工不理你,她们一天只会清理你一次;

身边很多老人精神崩溃。像石头那样发呆的还算好,最怕是半夜哭一宿的,听着心里抽抽,难受;

每个星期都有老人离世,寿衣店老板就守在养老院门口。

就这每月收费还得小四千。

我外婆在养老院呆了不到一个月,快九十的老太太爆发出惊人的脾气,一人单挑俩护工。我妈我舅吓得赶紧赶回来,领老太太回乡下。

我外婆于是就天天躺坐在村子的老屋里,开着大门晒太阳。每天和同村的老人们互吼(耳朵不好使说话贼大声),顿顿有肉顿顿辣椒,所有的药都停了。

早上四五点时还能颤颤悠悠爬起来,做香功。

两年后,某日夜里长眠不起,享年九十二岁。


乡土社会崩塌了,这种离开的模式,80后和之后的年轻人都不要想。

我外婆从吉安走到南昌,我舅舅从南昌走到佛山,他们一代代努力进城;

进城后不忘村里亲戚,提携后生,帮忙介绍工作安置下来,这就在村里留下了声望;

老了嫌城里冰冷照顾不周,回村。村里的亲戚组织青壮年上门来看护,其他老人一块来陪着。老人能很坦然地到后山去选块墓地,选完了和老亲戚们吃顿小酒。

这是一种城乡循环。


现在的城市化,这种一生长度的城乡循环崩塌,我们不得不转向工业化养老。

工业就工业,老了有台Switch也行。

但现在又开始提“家庭养老”,似乎又要回去了。

但这是回不去的。


前几年大力提倡“社会化养老”,说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还说成了“养老产业”,整成了新风口。

结果这几年潮水退去一地鸡毛。当初来参与的没几个真心做养老,基本都是把手上的不良土地资产包装个“养老产业”的皮,然后忽悠城里人买单,出清库存。

更恶心的直接搞诈骗,忽悠老人“投资”床位,再卷款跑路。

大哥,养老是要持续的医疗护理投入,是长线细流水买卖,而且多数必须靠政府补贴才能赚钱。

“养老产业”要是真能成为新风口,日本就不用抱怨失去的三十年了,日本该起飞了。

老人就是社会的成本,就得多掏钱,你不可能把这块成本给全部“社会化”到外部。

养老院最后还得是政府出资。


但从现在的口径来看,政策口还是没有放弃甩包袱的努力,又把“家庭养老”捡了起来。

没有真金白银补贴的鼓励“家庭养老”,就是耍流氓,就是不愿意进行社会化养老的大规模投入,把老人重新扔回了家庭。

可现在的家庭结构已经不是三十年前了。结婚率和生育率都在暴跌,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也被析出到了城市里,哪里还有“家庭养老”的土壤?

我外婆那套回村养老模式,到我妈那代基本就结束了,我这代注定是养老院。

现在大家都在期望政府在养老基建上努力点,结果文件里又聊起了“家庭养老”、“个人自我养老”。

懂了,组团去菲律宾,好歹人口结构高度年轻、讲英语、护工价格还算便宜。


user avatar   luan-mi-hun-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完了,评论被关闭了

————————————————

坐标帝都,这里是二环三环之间,刚才去吃饭,找个最最最便宜小饭馆。

买包子得等,我就问老板,怎么不多蒸点备着,老板是一对老夫妻,老头满眼血丝,一脸疲倦说:从凌晨三点半开始,就蒸包子烙饼,一刻不停闲的蒸,锅就没停过,一直到晚上九十点。天天如此,薄利多销,蒸多少都不够卖,一块五一个包子,没什么利润,就请不起人帮忙了。

看着老太太累的腰都直不起来了。佝偻着身体和我们拿包子,也许是人太多,她问了我两遍钱付没付过,她真是在超负荷工作呀,人都恍惚了,休息不足,真不容易。

附近有工地,所以好多工人在这吃饭,岁数都不小呀。很多人没地方坐,只能站着吃。

这里一个包子1.5元,好大一个呀。我吃了8个,旁边的工人大叔,说:小伙子,你饭量真好,我顶多吃6个,就吃不下去了。

基本都是老人,岁数偏大的,这边呢干这活,吃着这些东西。隔壁就是宽敞明亮,大桌子的什么羊蝎子啊,什么什么丰菜馆什么的,也是岁数差不多的本地退休老头,人家也是吃的热火朝天。门口停着沃尔沃,宝马车什么的。

原来这个世界的问题吧,和岁数大小,关系不大。。主要和有没有钱,关系大了去了。不怕你岁数大,就怕你没钱。最可怕你没钱又老了,灾难级那就是。

吃完饭看到外面还蹲个大哥吃着包子。因为这个小饭店太小了,没有地方坐。

很多人啊,和子女住一起不现实,,小的都出去打工了,老的现在也是很多在老家难生活,也得出来打工。过一天算一天吧。还能怎么办?

现在很多人不结婚,不生孩子,太能理解了,这些岁数大的人也能理解,他们都知道,现在生活太累了。

家庭条件好的,养孩子都费劲,都感觉累得不行。那普通家庭条件不好的,还生个什么孩子?什么狗屁传宗接代?家里有皇位继承,还是巨额财产怕没人继承?还是怎么着?

自己把这辈子活好点就行了。

总结一句,万恶之源就是穷!虽然我国富裕了,但是绝大多数人,也就是温饱,钱总是不够花的,总得省啊省,做不到想吃啥就吃,去超市不用比价格,想买啥就买啥,做不到呀,经济不允许呀。

所以不要再问,你为啥出来打工?你为啥不娶媳妇?你为啥不生孩子?你为啥不在老家和父母一块生活??

亲啊,,不是我不想,是臣妾办不到啊。

我老妈有退休金,一月差点不到两千,岁数大了,也想再出去赚点钱补贴家用,也只能找了个保洁,工资一月1800,一个礼拜休息一天。还分白班晚班倒班,晚班那个是半夜12点下班。

一把年纪那么晚下班,我实在不忍心,坚决不让她去干活。

我真的想回老家生活,可是真的不行,我现在不趁年轻多赚钱,等老了,难道还要像我妈一样,出去做保洁工作?

今天的辛苦,是为了以后的日子。。。这就是生活。

可能我这个回答太丧了吧,太消极,有网友还问呢,你这回答竟然没删除,我倒是没删除,可是你们在我下面回答,好多被删除了,不知道你们说了什么

我真的也好想回家生活啊,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我家房子实际面积30平,老房子,当时住的也舒服温馨啊,可以吃家里饭,可以住自己床,对我们在外打工人来说,是奢望啊。

不想大富大贵,就想守家在地,安居乐业呀。

现在我吃的不好,所以总觉得饿,不知不觉饭量就变大了,八个大包子,吓死个人哈哈。平时点外卖,我都备注多点米饭,然后再加一份米饭的,不然吃不饱。

住的也是一言难尽,给你们看看我住的环境。寸土寸金的地方,能住这种宿舍已经很好了,这房子卖的话,也得千把百万呢。

https://www.zhihu.com/video/1447249146709729280 https://www.zhihu.com/video/1447249239496159232

其实我也应该知足,以前都是地下室,半地下室,上下铺。。而现在多亏查的严,万恶的资本家不能太放肆了,地下室不能住人了,上下铺也不允许了。

天黑了,晚上又来吃饭了。店主根本来不及收拾碗筷。晚上再来八个包子。

猜猜这个单人间多少钱住一天?

位置在三环和四环之间。这是最便宜的了一天60块钱。没有一般人家的厕所大吧?没窗户也憋屈,但是就这都不订,都是疯抢的。

要知道那种青旅,就是北京现在打击的上下铺床位,一天还得三四十块钱呢。


有时候觉得人确实不能比人,

别说人了,你就说是猫狗宠物,那生活差距也是天上地下的。有的狗,吃的好,住的好,而有的狗,住差,吃的差。

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一个是出身,是土狗,还是品种狗,是丑的狗,还是漂亮的狗,这区别就大了。

还有一个就是命运,也许同样的狗,有的摊上好主人当宝贝一样宠着,而有的一天被打八顿被虐待。

我们人类比宠物多了一样,除了是出身注定的,和命运幸运,还有就是人可以通过努力,包括选择的路,来改变生活。狗只能被动接受一切,改变不了什么,而人是可以掌控自己人生的。

所以,加油吧。


user avatar   you-jin-qu-l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个问题下很多负能量的回答我深感痛心,作为知乎正能量使者,我还是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正能量的解读帮助大家看到未来的机遇。

首先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回顾一个重大喜讯(来自七普结果)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他意味着我们还有3.76亿人的红利没有开发完全(其实远远不止,个人估计,实际考虑到农村父母以后数量=两个美国),这个数字之庞大,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流动的人口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他不稳定,一旦这些流动人口稳定到城市,他的消费需求和质量将呈指数级增长,我们现在城市化率才60%,一般发达国家是90%,也就是说这些流动人口必然会固定到城市,这是普遍规律,我们因为过快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导致还有很多人没跟上脚步,还在流动,还不稳定,但是迟早绝大部分人会彻底成为城市居民。

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的消费需求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首先是在城市购房的需求,我们假设这4亿人有四分之一买房不过分吧?那么就是一亿套房,我们假设一套房平均价值100万,那就是100万亿的消费需求。

买完房必然要装修,至少花20万吧?这又是20万亿。

装修完还要买各种电器,各种生活用品,装饰品,保守估计又是10万亿,而且是持续性的消费,我们总共给他估计个80万亿。

假设这个过程我们用10年来完成,那就是平均一年20万亿的增量需求。

我们现在的gdp才100万亿,新增如此多的需求,增速直接高达20%。(假如我们再保守点,用20年完成,也是10%的增速,以上都是保守得不能再保守的估计,实际大家都知道远远不止,现在100万能买到四代同堂的房子吗?县城都很困难)。

这还仅仅是四分之一的人买房的需求增量,如果再把剩下的人的挖掘出来的需求加上,我想都不敢想了。

然后我们反转来看,为何要呼吁成年子女跟父母一起居住,你想,现在很多人都是在大城市工作,而父母在老家带孩子,如果把父母子女带到城市,那必然会产生买大房子的需求,实在买不起大房子,也需要租个大房子过渡,那有人租就有人投资,必然会有人去买大房子来租给这些人住。

这还仅仅是房地产相关的增量。

父母子女带过来,还要读书,还要吃饭,休闲,康养,看病,这些需求加起来将是天文数字,虽然一开始数额不如一套房那么大,但是细水长流啊,时间长了也很可观。

所以看到这个消息,我内心一阵澎湃,我相信有很多人之前都在担心我们经济增速的问题,现在应该不用担心了,不说别的,你在楼下卖个肠粉,以后恐怕数钱都要数得手抽筋,因为人太多了,需求太大了。

想到随随便便就能挖掘出两个美国人口规模的增量需求,我有时候都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存在什么bug.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不赞成这个鼓励方向。因为其不具备落地条件。最基础的一点,如果是老人去子女所在城市那居住问题如何解决(一二线城市多加一居几十万,而且一二线城市还都在控制人口总数)。如果是子女回老家,那就业怎么办(制造业和服务业聚集是必要的)。
  2. 我国目前最适合的养老模式,还是集中养老,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助浴,排便,移动,体检)降低照料人员工作量。用老人们自发的文体活动解决老年人娱乐问题。这样对于全社会来说,是最节约成本的方案。
  3. 我国的老龄化才刚刚开始,根据《大健康产业蓝皮书: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3亿人,工作年龄段人数将低于老人与孩子的总数。那会才是真正的老龄化问题爆发期。
  4.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提高老龄门槛,把大多数失去参与现代劳动能力的年龄段划分为老年,而低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算中年,需要继续工作。

这也不是独创,日本65-70岁的老人就业率超过48%。德国65岁以上人口的就业率10年增长了一倍多,16%的德国老年男性还在工作。

所以我们迎接超高老龄化的对策,一是建立一批医养结合的集中性养老机构,照料有钱与失去工作能力的老人。二是学习德国在2005年启动的促进老年劳动力再就业的项目(50岁以上再就业计划,为老年人提供就业培训,就业推荐和雇佣补贴)。

后者肯定会加大就业市场的内卷程度,但在财务不足以为全部60岁以上人口提供保底照料前,也只能大家继续卷了。


user avatar   tzar-x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就说几个关键点,剩下自己考虑

1.大城市确实放宽了落户限制,但这只是制度整个大系统中的一小部分,这不代表说放宽了落户的行政限制就等于放宽了落户的实际门槛;

2.对超大、大城市的无序抽水进行一定限制,恢复旧有的六级抽水蓄能体系

3.都往system进,但是system是有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的,除非有明确调令,让人“忠孝不能两全”,“以为国尽忠为先”,剩下的情况不尽孝是会招来明确的惩罚的

4.发泄情绪是没有用的,基层接触的是公共管理,宏观层面是国家管理,公共管理是为国家管理服务的,这点要认清

剩下的用大脚趾想都能想出来结论,不要在大问题上发泄情绪,而是要预判大方向,为可能的路线变化做足准备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城市里面本来就是就近的。

两个有点事业的70后独生子女买房。

一买买三套一起的。

自己住一套,男方父母一套,女方父母一套,老房子都卖掉。

达到住在一起互相照顾的目的。

如果买不起,那就让父母在自己的小区租一套房子。

甚至结婚买房的时候,就考虑要住的近。方便照顾。

有问题的是异地工作的。

父母有父母的生活圈子,子女不够有钱,在城市租房,承担父母的生活费承担不起。

两地分居,老人病了照顾不上,年轻人的孩子老人看不了。

这个就需要国家出办法。

家里的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卖给国家。

国家给提供城市廉租房给这种家庭居住。提供老人的基本生活的医疗保险。

农村老人跟着子女进城,农村土地农场化。宅基地变成乡间别墅。

以后当农民,是一个村的土地,一个企业几个人机械化种植。国家把土地承包权收回,给企业承包,缴纳粮食实物税和货币税。

城市商品房是奢侈品。

政府提供大量建筑成本低,小面积,比较偏远,但是有地铁口的廉租房。

配套医疗,学校。

低价租给年轻人和其父母,住在一起给国家交房租。

老人可以给子女看孩子,子女给父母养老。子女回家就有老人给做饭吃。

鼓励大型企业,利用工业和商用用地,自建员工家庭宿舍。低价租给员工和员工家属。

房子无产权,但是能住。员工上班近,可以吃食堂。

不止比亚迪可以在工业园建。

腾讯也可以把商用楼宇改建成员工家庭宿舍。


user avatar   qing-wan-80-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把我回答全文看完、耐心给出中肯评价的朋友,比心❤

挑几个大家讨论较多的点回答一下:

1、为什么不搬出去?是不是经济不独立?是不是啃老?

如图,概括了全部中心思想。

其实回答文末我也提了,我不愿意花这个冤枉钱。

我现在每个月交1000块伙食费给我爸,柴米油盐酱醋茶洗衣粉香皂等等生活用品另算,我看见家里哪些快用完了我会补,父母有时候缺点啥也会跟我说,我来买。

以上所列举事项涉及的费用,当然比不上独自租房住产生的费用,某些网友说我还不是吃父母的住父母的,某种意义上我不否认。我的观念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与其把钱交给外人,为啥不花给自己父母。

这是我拒绝租房的核心原因。

再截一个评论区网友回答:

顺便提一下家里的分工,我爸做饭,家务活归我和我妈。

洗碗不说了,主要是我来,打扫厨房、客厅卫生、卧室我和我妈分着来。特别是卧室,我的方式就是跪地上,左手封口胶右手抹布,一寸一寸把地板抹干净,所有灰尘、猫毛、头发粘干净,还有床头柜衣柜梳妆柜收纳柜和门,都要抹干净。

好奇发问,你们也是这么做的吗?我隐隐约约感觉,现在年轻人打扫家里,好像不是这么干的...

y1s1,家里有人做饭确实很舒服。但我爸手艺确实不怎么样,不过家里做饭胜在干净,所以我一般都默默扒饭,偶尔好吃多吃几口,不好吃就少吃点,不多BB,有人给我口饭吃就不错了。但偶尔会点外卖或出去吃顿好的,改善下生活(此处指味道)。

行叭,可能有人看到这,又觉得我矫情、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2、关于生活中的边界感

有很多网友意见是,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无病呻吟、不知珍惜。

怎么说呢,我很赞同这位朋友的观点,父母和子女之间有个合适的空间,才是最好的。

凡事过犹不及,我所抱怨、感到心烦的一切,是父母表达关爱的方式,而非关爱本身。

至于能否沟通解决,这个问题,唔,我只能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父母的成长环境、工作、性格、人生阅历等等因素使他们的处事方式早已定型,你不能强迫他们去改变,遇到一件难分对错的事,总得有人要让步。

不是每件事都有完美解,这世上也无圣人。


阿漾

2021.11.27

(以下原回答+补充)


跟父母在一起住真的快把人逼疯了。

你毫无隐私可言(仅指第五点)。

我一个快奔三的人,父母管我还跟管三岁小孩一样。


列举一些生活中的琐碎,每一天、每一遇到这个场景,父母的唠叨总会如期而至。同样的话术,一次两次还好,次次如此、日积月累。一开始会有被放心上的甜蜜,往后更多的是负担。一个家,三个人,三种生活习惯,总得有人要将就、要妥协、要让步。
举个栗子吧,比如洗碗,一人坚持洗碗要先用洗洁精、再过一遍水,另一人觉得洗洁精会残留、仅热水冲洗就能干净,只要其中一人不是心甘情愿的让步,不舒服的情绪便会累积在心里。
更何况,生活中有太多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了。


1、外出

父母:你出去做什么呀?几点回来呀?吃不吃晚饭呀?

母(期盼):有没有男生啊?(我单身,女)

父:千万不要在外面喝酒啊

...

父:你在外面不会喝酒吧?一定不能喝哈!


-假如已经23点过了...

父母:在哪呢?散了没?好久回来?有没有朋友/同事送你?(微信+电话)

父:什么?你自己打车?你打滴滴一定要看一下司机的评分,评分太低的别坐。算了,你在哪,我来接你...

我:不用了...已经打上车了,回来了...

-第二天

父母(饭桌上):我再跟你强调,在外面别喝酒,特别是别和男生喝,外面社会太复杂了,你是个女孩,要学会保护自己balabala

我:...嗯

(社会新闻看得多了是人都会多长个心眼,我只是不希望父母每次都用一种我还小、不知世间险恶的认知和语气跟我讲话。特别是每次外出都需要跟他们报备,跟谁去、去多久、干什么、几点回、在哪里、男女各多少、熟不熟等等,我明白他们的担心和关爱,但我也想要成年人的信任。)


2、周末在家

父(正在做饭):xx你把水壶拿进来

父(正在做饭):xx你看着点时间,10分钟后叫我一下

母:xx你去把衣服收回来/xx你去把衣服晾了

母:xx你今天该把房间打扫了哟


母:xx过来,给我把眉毛休一下

我(团战打的正激烈):马上!等一下!

母(骂骂咧咧):一天就知道打游戏,游戏有什么好玩的?就那么放不开手吗?就不能先过来给我搞完再去打吗?

我:..............(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给她解释)

(我列举这些,不是说被爸妈叫做事而感到厌恶,这是我该做的。我只是想表达,跟父母住,你很难求一个清静。同一个屋檐下,有时候挺无奈的。)


3、关于洗碗

父(吃完饭):你怎么又把手机拿起了?赶紧去把碗洗了,做事能不能别这么拖沓,你不勤快点以后夫家会嫌弃你的,女人就是要勤劳贤惠你老公才会尊重你balabala

母(帮腔):是我的话我就立马去洗了。看着那堆脏碗摆在那我就烦,你个女孩子家家的怎么一点都不爱(四声)好(三声)

(四川话,翻译成普通话我找不到合适的词)

(你们会洗碗洗到生理性厌恶吗?我会。看到那堆碗就烦。我爸做饭更辛苦,我理解,我身为家中小辈这些活我都该做,我没有意见。但我有时候刚吃完饭那瞬间真的不想动,就想歇歇。歇会儿会去洗的,真的,求你们了,别催。)


4、关于人生期望

父:一天天的就知道打游戏,大好的青春就被你浪费了。你爸我每天给你做饭,就是为了给你节省时间,让你做有意义的事。多大个人了还那么喜欢打游戏,不怕说出去别人笑话你。

母:你想学点啥嘛?你有喜欢的爱好不?妈妈给你出钱,你去学。要不给你报个MBA?画画也很不错啊。或者你去学化妆,我看你自己就化的挺好的,出去给别人化,挣钱。

(然而实际上我只是下班回家后玩一会儿,有时候周末不外出的话,就会在家打比较久。可能在我父母眼里,读书、画画任何的休闲娱乐方式,都是积极健康的,只有游戏不行。玩游戏就是玩物丧志。)


父(语重心长):xx啊,我就希望你能抽点时间学习下金融知识,用钱赚钱才是实现财务自由的方式,给别人打工永远没有出路的。我当初让你大学学金融就是希望你找个好工作,(然而我现在在互联网公司做策划)不要一天天的打游戏,你真是太浪费你的专业了。(然而我大学真的学的很痛苦,死也不考研就是因为受够了,我真的不喜欢)

我:...我真的不喜欢金融

父(对我很失望,叹气):你真的一点没长大,哎。这个不是你喜不喜欢,这个能赚钱,赚钱你不喜欢吗?

我:.........

母(接嘴):哎,还是没长醒啊


这么一通写下来,我也觉得自己是个只知道打游戏的废物了:)


5、关于隐私

母(砰,推门进我卧室,拿东西,顺口问我):欸我刚听你在打电话?男的女的啊?认不认识啊?你打电话打那么久聊些啥啊?我刚好像听到你提到了那个什么找对象标准,你跟哪些人聊这个哦?balabala

-如果我回答打游戏

母(接着问):打游戏啊?你朋友啊?不认识的人就别开语音了,有什么好聊的,外面的男生坏得很balabala

-如果我回答聊天对象为女

母(有点失望):哦。女的嗦。本地的吗?你们关系好不好啊?谈男朋友了吗?让她男朋友给你介绍啊。balabala

(我一般都会以打游戏开语音或者聊天对象为女来应付我妈上述问题,不然她会更加没完没了问下去。)


-关于随意进我卧室

本地人,从小住家里,没有锁门的习惯。长大后也没法再锁了,不然我妈会激动地跳起来

有一次心情不好,想一个人静静,我真的就想一个人呆一会儿,我自己可以缓过来。

我没有其它地方可以去,回家后直接脱衣进房门然后锁门,过程中随口敷衍答了几句我妈的问题,被她看出端倪了。

母(直接推门发现被锁住):你把锁了干嘛??(砰砰砰)赶紧开门!你咋啦?有事跟妈妈说!快开门(砰砰砰)

我:............................................没事,我想睡会儿

母(提高音量):你到底怎么啦?不开心啊?在外面受委屈啦?什么话不能跟妈妈说啊?妈妈给你分析分析。快点把门打开balabalba

(我明白父母对我的关心。但有时候,真的,让我一个人待会儿就行。不是每一件心事都必须诉之于口,不是每一个不快乐都能有正解。)


-关于早睡

22:30

父(隔着房门大喊):xxx你怎么还没睡!?你房间灯还亮起在,赶紧关灯睡觉!

等了半响,我不想理,心累

父(忍无可忍):xxx!!xxx!!!!!!!xxx!!!!!!!

(我,依旧不理)

父(叹气,默默走开):这个娃娃好久才懂事哦。每天都睡那么晚,睡眠很影响身体的

(我,松了一口气,总算走了)

(房门十分不隔音,正常音量说话都能听见)


24点左右

父(起夜):!!!!!!!!!!!!!!

父(吼):xxx你怎么还没睡!??????


...............


阿西吧!!!!!!!!!!!!!!!!艹


第二天

父(饭桌上):xx啊,爸爸跟你说你要早点睡,你不听,你看你肤色好差哦。爸爸说什么你都不听,哎,不听算了,吃亏的是你自己balabala

我...默默扒饭


真的

真的

好想

搬出去住啊

(但我每次有这种想法,我都告诉自己,不要去花这种冤枉钱,不值当,这几年都忍过来了,再忍忍,结婚就可以搬出去了。)


父母可能只是不善言辞,只是表达的方式、关心的方式太过了

但他们是爱你的

他们是为你好

...

是,

我知道

我都知道

所以每一次,我都忍了


但是

我成年了

我有选择过什么生活的权利

我有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能力

我比谁都明白,我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提升自己,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健康饱满的

但是

那些碌碌无为的人,谁又不明白呢

成功人士与我们的区别,大概就在于行动力与执行力


我接受自己的平庸

我享受当下的快乐

我能预料到将来的生活

我能为自己做的决定负责


父母是对你给予厚望的,是希望你能过的比他们好的

他们爱沉甸甸的

我懂

我很感激

但有时候,这份爱

就像道德绑架


真的好累啊


user avatar   yao-qian-87-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诉求也不多,能不能把我缴纳的社保医保养老之类的钱还我,我去养我爹妈行不行?我都不指望别人来养我老,我交的钱我就想对付着先把我爸妈养了,真的,我自己爹妈都没养呢,交的钱都被统筹去养我不知道的人的老了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碗汤的距离,在上世纪被学者提出,认为是最佳亲子距离,

大意是父母和成家后的孩子离的距离,是把汤送过去,到了地方还不会凉掉的距离。

我觉得有点过近了,如果父母离我住得这么近,我会很惶恐。

开玩笑说,汤那么烫不好端,还容易撒,

可以是一只烤鸡的距离,烤鸡送过去不凉就行。

我记得topgear主持人克拉克森开着一个车,感触颇多,

好像是一台保时捷928来着,

克拉克森住在伦敦,做汽车编辑,那个周末评测的车是保时捷928,突然接到他母亲电话说父亲已经病危了,让快来谢菲尔德的医院,越快越好,

他就开着那台928,顺便还把烤箱里的鸡从家里拿出来放在后座,他想着他妈陪护肯定什么都没吃呢,

一路飙车到医院的时候,见到了父亲最后一面,半个小时以后,他父亲就去世了。

他说,后座上的鸡还温热。

大猩猩一贯特别讨厌保时捷,对保时捷从来没说过好话,

但是时隔多年,在这样一款车上,他有点动容和语塞,说感谢这台车能让他赶到医院。

我能体会他的心情,

对这款车有特殊感情,背后原因是这个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是一个能努力一下就能赶得到的距离,一部好车,多踩几脚油门就到了,没有让遗憾伴随终生。



“一碗汤的距离”据说是日本学者提出的,

而日本发展比中国早,首都经济圈对全国适龄人口的虹吸效应比中国还严重,并且老龄化初见端倪的时间比我们早很多,

早在五六十年代,就有了赡养和打工者自住的迫切需求了。

最后他们研究出来的方案就是所谓的“团地”

经常玩日本游戏的都看过这个词,

团地概念其实就和中国的小区差不多,只是户型更加紧凑,结构更像是工地里看到的那种二层铁皮房宿舍,门都在同一个走廊上,只是建造标准和用材,和一般小区无异,

这些规模庞大又密集的板楼,

在当时相对贫困的中国眼里,是现代化的代名词,

但对于住惯了独门独院房屋的日本人,是有点不习惯的,而且房屋内部的构造往往很狭窄,更像是宿舍。

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加大了对团地的各种支持,把周遭环境尽量美化,改善交通,

而且恰逢日本电器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团地公寓配套的电力水路管网结合,

彩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等等开始铺开,

于是团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洋气的代名词,

时为皇太子的明仁天皇,还携夫人参观过团地。

当年的团地,可谓承载了几代日本人的记忆,也是很多功成名就,在大城市有自己的独栋房子的中产,仍然怀念不已的奋斗之地。

虽然近些年,由于日本少子化的趋势,不少离大城市较远的团地已经近乎荒废了,居民很少,并且有些地方有治安教育医疗等等匮乏的问题,

但还是有一些团地生命力很旺盛,交通便利,房租低廉,是在大城市拼搏的年轻人,和从大城市工作退休后的老年人乐于居住的地方。

可以说团地制度,是日本保持近半个世纪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石,

让日本这样国土狭小,可用地面积小的国家,以一个相对低廉的价格,解决了劳动力的住房问题,从而让他们实现了财富积累,培养庞大的中产阶级家庭,然后反过来把自己制造业,高新技术等等产业的产能消化掉。


user avatar   alivetomb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说不觉得晚了么?

早就该搞三拖二套房住宅,现在城市住宅动辄3室2厅,其实是没办法保证两代人甚至三代人和谐居住的。一梯两户,一户3室一户2室,组合出售;或者一梯三户,一户3室两户2室,组合出售,才方便解决父母就近居住和养老问题吧。但这个早就错过了,房地产从设计上就没这么搞的。

近些年房价飞涨,掏空八个荷包买不起一套房的现象普遍,就近居住、共同生活大多只能成为一种虚无的美好愿望。

我有个建议,每个小区都搞一个老人公寓,小区居民的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父母可以申请住老年公寓,方便子女就近照顾。

以前国人老说欧美人不养老,大抵也是城市化导致的城市化病吧,明明一些文艺作品里,老人跟子女也有住一起的。没了大宅子,住进城市鸽子笼,才打破了一些固有的社会关系吧。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郑州 12 月 2 日晚发布的限行规定? 
  数据显示,近五成老人找不到想看的电视节目,为什么「智能电视」的操作设计得这么复杂? 
  如何看待上海老人将三百万房产送给一直照顾他的水果摊主,但其家属称「老人痴呆,生病时都是家属照顾」? 
  泰国考虑为外国游客提供免费机票,如何看待这一政策?对泰国旅游业会带来哪些影响? 
  有没有因政策而(快要)消失的文化,该怎么办? 
  个人养老金拟采取个人账户制有何重要意义? 
  为什么中国的文化和文化政策那么封闭? 
  国家为什么要下这么大力气“扫黄”“净网”? 
  多地对体制内人员提出接种疫苗要求:不打停发工资、停止上班等,有哪些事项需要注意? 
  现在老年人使用的 App 是什么水平? 

前一个讨论
快三十了,干了快九年的工作在一线城市月入 4~6k 还要继续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三星也逃离越南这件事情?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