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可以被称为婴幼儿头号遗传病杀手,该天价药是唯一针对病因的治疗手段】
12月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消息:全球首个用于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精准靶向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被正式纳入医保,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临床上第二大致命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据统计,中国的总体携带率是2%(图1),携带不一定会出现症状,发病率约1/11000。但出现症状之后,死亡率较高,可以被称为婴幼儿头号遗传病杀手。
95%的SMA患者是因为遗传了来自父母双方的7号外显子缺失的SMN1基因,对于这类患儿筛查相对容易,所以产前检查非常有必要。
1型最常见,约占45%,多在6个月内发病,发病后进展迅速,出现对称性四肢无力,哭声低弱,吸吮无力,容易误吸;因为肋间肌无力较膈肌更严重,胸廓呈钟型畸形(图2,来自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实践指南);多于2岁死于呼吸衰竭。
2型次之,约占30-40%,多在6-18个月发病,进展相对较慢,可以在较普通幼儿(平均6-7个月)晚的时间独坐,但是无法独站或独走;肌无力下肢重于上肢,后续慢慢会出现吞咽困难、咳嗽无力、呼吸功能不全等等。虽然多数可达成年,但寿命仍然较短。
3型占比约20%,多在出生后18个月发病,早期发育基本正常,可能会出现走路时间延迟,随着年龄增长出现肌无力,下肢重于上肢,最后只能轮椅出行。最后可能出现肌束震颤,足部畸形、脊柱侧弯、呼吸功能不全,影响日常生活,但寿命影响不会特别大。
4型成年后发病,肢体近端无力,进展缓慢,预期寿命基本没有影响。
现在进入医保的「天价药」是目前SMA的唯一针对病因的治疗药物,是于2016年12月在美国获批,2019年2月在中国获批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
这个药物是一种反义寡核苷酸,可改变SMN2基因的剪接,增加全功能性SMN蛋白的生产,改变致病基因导致的功能缺陷,属于一种基因疗法药物;通过鞘内注射给药,可以直接将药物输送到脊髓周围的脑脊液中,从而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存率。
因为药物前期研发成本高、难度大,以及预期患者数少,因此平均下来每个人的治疗成本就会大幅度增加。
目前还有一个小分子化合物如 SMN‐C3 也在临床试验中,期待它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