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意味着什么?会带来哪些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chang-shou-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投了投了。

东亚东南亚投了,欧盟投了,俄国事实上早就不投而投了。这三对关系里面中国显然都是核心了。理论上如果大家联合起来一起投,中国要做核心还是有些费劲,但他们以分立的方式投共,这样就有力促成了中国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主要国家没投的只剩下美国印度英国。英国其实已经无妨大局了,印度短期内力量尚弱,因此眼下就看美国了。

美国,投不投?

几个月前我认为拜登要当选,为他献上了施政建议,其中有认真修好于中俄但也不要急于投共的内容。之所以不建议未来四年拜登投共是因为美国各界在心理上还没有准备好,太多的人还觉得斗不过中国是川普和奥巴马不行。再等几年等到他们发现三位总统都无奈后,心态可能会改变很多,时机会更成熟。

但加速的2020不等人呐。我为拜登献策时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都还没成。现在形势不同了,四平八稳的旧策反倒显得有些冒险了,再等四年不投共的话可能会错过窗口期。什么窗口期?经济投共谈判时不被中国强力勒索压榨的窗口期。

本来比较稳妥的路线是经济方面先投共,地缘政治方面后投共。然而如今经济上中国已经对美国形成战略性包围(远远不限于RCEP和中欧投资协议,但这二者让包围圈发展到了无法忽视的地步),极不利于美国在投共谈判时获得很好的利益分配方案。

如今之计只有请拜登老当益壮,勇闯新世界。面对极为严峻的被中国战略性包围的态势,美国有三招可以破局。

第一招其实我之前写过了,就是拿出苏联镇压捷克斯洛伐克的气魄,坚决对日德韩进行军管并抓捕日德韩领导层。这样一下子压制住或者至少搞乱世界第三第四和第五大工业国,完全打乱中国的大棋布局。因为先前写过这里不再详述了。

第二招就是改变稳妥路线,强行先进行地缘政治投共。这是日韩和欧洲的短板,美国有巨大比较优势。然后策划用地缘和安全举措来扭转经济局面。要点在于动作一定要大要猛。动作要大是因为先前中国在地缘博弈方面对美国信任太低不满太多,不搞大事美国是无法破局的。动作要猛是因为美国现在的政治状态决定了拖沓的操作多半会搞砸。

具体办法不少,最有效的就是搞台湾事务。可以查查我近几个月有关台湾的键政文,最激进的(效果可能也最好的)方式是美国突袭歼灭台军然后坐等大陆轻松接管台湾。因为先前写过这里不再详述了。

第三招还是搞经济投共,但必须大开大合,利用美国力量比日韩大和效率比欧盟高的优势对日韩欧盟搞经济闪电战。比如美国单方面宣布贸易战和技术制裁结束,主动退出瓦森纳协定,解除对中国的各种技术转移限制(条件可以和对加拿大一样优越甚至更优越)。与此同时拿出对付华为的劲头坚决制裁日韩欧企业,坚决进行长臂管辖,甚至抓捕他们的高管。总之就是完全不要脸了,“美国优先”指的就是美国对华合作优先,日韩欧都给我老美滚一边去,不然经济大棒伺候。

美国还是颇有些优质资源对中国有诱惑(可能比欧盟日韩还多),尤其是“美国投共了”这一念头一起中国很难去拒绝(毕竟还有地缘政治和国际安全格局方面的诱惑),而日韩欧盟政治上又较为软弱,一旦美国坚决发动经济闪电战,他们在对华经济方面被拜登重创乃至击溃也是有可能的如果四年内拜登有很大战绩,那么四年后美国不管选择继续投共还是突然反水都是比较有利的。继续投共的话就是轻松锁定世界经济老二位置,锁死其他国家和集团的上升通道(包括印度的!)。反水的话至少也是拖延了中国建立经济统一战线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美国有可能利用搜刮勒索日韩欧以及从中国赚钱的方式暂时解除20年代经济困局。此外经此折腾中欧和中日韩之间政治互信恐怕会锐减,未来整合难度加大。

当然了,很大可能拜登做不了上面任何一件事,只能混下去。美国很可能会错过投共的关键窗口期,美国人民未来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user avatar   koukou01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已有的很多回答东拉西扯,不知所云。还是我来说一下吧:

  1. 首先,这项协定对中国是个好消息,对欧盟同样如此。这点之后详说。

2. 要注意的是,这次是宣布完成投资协定谈判,而非正式签订。从谈判结束到签订正式协定还有一段路要走。中间是否会再出现波折都不好说。但完成谈判已经是阶段性成功。

3. 协议正式签署预计要到2022年。为什么是2022年?除了必要的程序需要时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2022年上半年法国将正式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中欧投资协定这样的重大事项,只有德法这样的大国担任主席国时,才有可能推动。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2月30日的视频会议中,欧方参会人员除了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今年下半年轮值国德国的总理默克尔之外,还有马克龙。按理说中欧领导人会晤,马克龙是不会参会的,但或许正是因为要到法国当主席国时才会正式签署协议,所以法国总统也来了。

4. 谈判成果,来之不易。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历时七年,共计35轮,中间经历了无数波折。早些时候,双方计划2020年年底前谈完。双方其实技术方面的大部分内容都已经谈妥,但越谈到最后,剩下的内容越难攻克。谈判最后阶段的争议点更多的涉及到政治问题,而非经济问题。就在前几天,还有法国、波兰等国的政客扬言反对谈判。因此最终能完成谈判,离不开最高层的拍板决定,也体现出双方达成一致的决心。

5. 欧洲方面,离不开德国的努力。前面之所以说中欧希望今年年底完成谈判,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年下半年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欧盟成员国每半年轮一次主席国,主席国能够就特定议题推动欧盟层面的工作。德国作为轮值国的工作主题除了抗击疫情,还包括了中欧关系。德国是欧盟国家中较为积极推进投资协定谈判的国家。如果双方错过了这个窗口期,那么谈判可能再次被推迟很长时间,毕竟2021年的两个主席国葡萄牙和斯洛文尼亚根本没有能力和影响力再推动谈判。

6. 最后阶段的难点主要在国企、补贴、劳工(尤其关键)等方面,这些内容都可能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就不细说了。未来签署协定前如果再出现什么波折,很有可能还是在这些方面。

7. 中国同不少欧洲国家之前已经签订了两国间的投资协定,但更多的侧重投资保护,而这次的协定之所以被称为“全面投资协定”,就是因为还涉及到公平竞争、市场准入等更广泛的议题。

8. 从协定内容来看,中国展现出了足够的诚意,进一步扩大开放、降低投资壁垒的信号十分明显:(1)向欧盟企业进一步开放了市场,不仅涉及到近两年新一轮开放政策涉及到的制造业和金融,还有通讯、云服务等领域。这是前所未有的。(2)进一步完善了国内公平竞争环境。这一点是过去这几年欧洲企业一直抱怨的,即中国通过国企、补贴及各种准入措施限制外资企业在华经营。这一点在投资协定中也达成一致。

9. 对中国而言,中国企业近年来对欧投资热情高涨,但2016/17年以来遭遇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愈发严厉的外资安全审查。从数据来看,2018年以后中企对德投资额出现大幅下降。新投资协定应该会让中国企业在欧投资更加便捷化。不过需要强调一下,现有(截至2020年12月31日)能看到的协议内容主要来源于欧方,即欧盟获得的好处。而中国获益的内容还不全面,所以这一点还有待补充。

10. 从影响来看,对欧盟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原因很好理解,毕竟在中国更好做生意了,参与的领域更广了。对中国而言,除了为企业投资带来方面,更重要的体现在地缘政治方面。拜登已经明确表示要联合盟国与中国竞争,欧盟自然是拜登的首选之一。中国通过协定加强与欧盟的商业往来,增加彼此的依赖程度,将降低中国在中美竞争中的压力。我还是那个观点,中美欧三方,如果欧盟能够保持战略自主,而非一边倒向美国,就是对中国的利好。然而这一点在欧盟内部并非统一意见。

11.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未来可能要面临欧洲甚至其他国家企业更大的竞争压力。比如汽车行业,两年前中国已经取消中外合资厂商外资占比不能超过50%的限制,宝马在华晨宝马中的占比已经达到75%。金融行业,安联作为第一家外商独资保险公司开始在中国运营。之前部分制造业疯狂补贴的时代可能也将成为历史。不过压力的另一面是变革的动力,2001年加入WTO时许多人惊呼狼来了,但事实却是众多中国企业不仅在国际竞争中存活了下来,而且走向了更大的世界舞台。中欧新投资协定也为中国企业进入欧洲提供了新的机遇。

12. 关于劳工方面的内容,有人提到以后不用996了。我认为这短期内难以实现,企业要求996,员工还是得996。(如前文所说,劳工议题较复杂)。不过,更多的外资企业拓展在华业务范围,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职位,在就业市场上与本土企业形成良性竞争,或许会改善用工环境,但这更多的是市场竞争机制带来的,而且具体的影响暂时还难以预测。


最后推荐两篇关于《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干货:

以及一篇关于中美欧关系的回答: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知道大家意识到没有,最近很多新闻报道的提法已经出现了悄然的变化。


对于央视、人民日报这种媒体,政治类新闻的报道都是字斟句酌的,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情,跟网上键盘政治家们信口胡诌不是一回事。我往往更加倾向于研究分析这种新闻报道,因为他们做出的表述如果是不严谨的、如果不会实现,就会闹笑话,对自己的新闻信誉度造成很大的损失。





最近新闻里两种提法非常值得关注:


一、疫情推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二、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


结合前一段时间RCEP的签署,以及这次中欧投资协定的完成,2021年中国及世界的经济形势,话虽然没有说明,但是意思已经非常明确了。有一些朋友不是很善于解读这种新闻报道用语,我这里给大家再解读一下:


a) 什么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海权向陆权的演进;二是西方向东方的演进。西方国家凭借海权掌握整个世界的历史是从殖民时代一直延续下来的世界基本规则,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味着这个历史即将结束。


b)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一个压舱石,这个“压舱石”是农业、农村、农民。为什么这么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与土里土气的“三农”问题有什么关系?后面我会详细阐述这一点。


c) 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大背景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就是以欧亚大陆桥为主、浅近海域为补充。


d) 中俄关系再上新台阶,双方多次强调“战略对接”、“战略协调”





综合起来看就是说,远期目标是建立以欧亚大陆以及周边浅近海域为核心区域、大洋航线与“离岛”为边缘区域的世界新秩序。什么是“世界岛”什么又是“离岛”呢?我们都知道,欧亚大陆、南亚次大陆、非洲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这些区域就是世界岛,不再连接的就是离岛。


一直以来,海运业有着成本优势,而陆地远程运输有着效率优势。效率优势与成本优势哪个更重要?这个要看历史的发展阶段,有时候成本优势重要一些,有时候效率优势更重要。但是不管怎么说,能够达到成本和效率的最佳平衡点是最好的,兼顾成本和效率,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


必须要注意到的是现在这个事情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中国目前是世界制造业中心,中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经是第二名美国、第三名日本、以及欧盟最大制造国德国的总和。这种工业上的优势能不能转换为国际话语权的优势、生活水平的优势、制造业产业链的优势,就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了。成王败寇,真实不虚。


美国甘心沦落为“离岛”吗?美国延续自英国的“离岸控制”战略思维会甘心放弃吗?肯定不会。


鹿死谁手,犹未可知。不过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正面冲突的时代到来了。


躲闪、恐惧、逃避、自我麻醉,都无济于事的





在这个远期目标之下,是具体的落实到2035年左右的中期目标,这个目标的可操作性目前已经非常明确了,也就是“三农问题”作为“压舱石”


众所周知,全球性经济危机现在已经在全世界爆发了,世界主要经济体GDP呈现断崖式下跌,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少有的、严重的、灾难性的经济危机。


在以后的历史书上会如何描述这次叠加了新冠疫情的经济危机呢?我们都记得历史书对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表述是“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三个“特别”。那么这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会用什么词汇来描述呢?


少有的、严重的、灾难性的。


少有: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经济社会矛盾,矛盾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无法掩盖就表现为经济危机。本次经济危机的矛盾在于日益积累的资源与产品需求暴增,而生产力无法得到充分发展,技术长期无法突破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动力,从而加剧了利益分配不公,形成恶性循环。这次的矛盾非常凶险,与2008年金融危机之类的小规模经济危机不一样,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


严重:矛盾的积累,解决起来非常困难,要么突然出现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要么只能靠合理分配资源和产品。前者现在都还看不到曙光,你拿鞭子去抽科学家和工程师,也不可能加快这个进程。后者又要面对重重困难,尤其是西方国家业已建立了数百年的世界旧秩序。


灾难:灾难的特征是一视同仁,不因为你是发达国家就不会波及,也不因为你是发展中国家就饶恕你,大家一起遭罪,这是灾难的本义。大家都会被波及,没人会得到宽恕,但是程度还是有深有浅,对于发达国家可能是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对于发展中国家可能就是大片人民无声无息的死去。


由此引发的矛盾就会更加复杂了,概括起来分为纵向和横向:


纵向,阶级矛盾走向激化,有人继续锦衣玉食,有人即将饿死,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四平八稳的就过去了呢?


横向,国家矛盾走向冲突,都想要抢食吃,吃到谁的嘴里,别人不会眼红呢?


纵横交织,国家内部区域性矛盾凸显,例如中国的东西部贫富不均,其他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地区矛盾,西方国家联盟内部矛盾,美国与其盟友之间的矛盾。


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间,这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必将改变整个人类历史。




中国的应对策略是什么呢?


最近几条新闻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以“三农问题”作为压舱石。我更愿意把它称为“蓄水池”。


明年全世界的广义货币投放量(M2)必然暴涨,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所谓的“不限量量化宽松”绝对不会只有美国一家搞,那就成了真正的美国转嫁国内矛盾、全世界买单了。全世界不会心甘情愿的买了这个单,各主要经济体的量化宽松,不管是限量还是不限量的,都会在2021年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之后爆发出来,否则就坐等美国掠夺。


可以预见明年中国一样必须要增加广义货币投放,以刺激经济增长,对冲美元急剧贬值带来的掠夺。


我个人认为明年一年,中国的CPI应该在2.5%到3%之间,甚至超过3%。GDP增长应该会超过刚刚修正的2019年GDP增速,也就是达到6.5%的水平。这个设计出自于陈云,是一个非常天才的设计,世界上都独此一家,这里不细说。总之,明年在国家层面宏观调控之下,CPI和GDP增速都会创造2015年以来的新高


这些CPI涨到哪里去呢?


选项实际上只有四个:股市、房地产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物价。


前几天还有人在鼓吹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这种观点之愚蠢,属于既不看新闻又不看政策,关起门来拍脑袋的结论。有不少既不看新闻也不看政策的人,还特别喜欢炒股,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已经到顶了,即使吸纳了投放的M2,又能干什么呢?房子是一堆钢筋水泥,价格到达一定水平以后它是能吃还是能参与制造?股票更是如此,中国股市的独特性在于于实际生产脱钩,一家企业股票涨上天去,实际制造生产销售不还是那样吗?更何况房地产市场已经处于高位了,就像是蓄水池已经满了,这个蓄水池就没用了。股市继续上涨,对于解决这次经济危机也一丁点用都没有,中国股市不是美国股市,这不一样。


实际上这一波M2投放,最终的去向是基础设施建设日常物价


基础设施建设指的是农村末端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大有可为,也有实际效果。我国居住在城市的人口早已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4%左右的水平,然而实际上跟农村还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还很多很多。这就是网上嘲笑的“tony哥”,过不了多久就要过年了,一大帮城里的tony哥Vivian姐,就马上变成了大壮小丽。他们一样是可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获利的人,现在城市户籍子女是可以合法继承农村宅基地的,这是上个月刚刚推出的政策。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还大有可为,也有开发价值。我国西部地区真的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无论是矿产资源还是能源、人力资源、生物资源都还非常丰富,未能得到开发,这一波红利咱们根本都还没有开始吃,吃下这一波红利,足以平稳度过这一波世界性经济危机。





副作用呢?


副作用就是日常生活品价格上涨。


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价格上涨和次级加工农产品价格上涨,一切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商品,价格都会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这一点必须要严格控制,不能出现多数日常生活品价格同时上涨的现象。今年(2020年)猪肉价格上涨是一次试探,也是一次预演,明年(2021年)会有其它农产品价格上涨的。


这一样是一个蓄水池。


农村建设和西部开发,农产品价格不上涨是不现实的事情,这违背了基本的市场规律。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与否,价格都会上涨,否则也不能发挥“蓄水池”的功效。当你抱怨菜价肉价贵的时候请你注意一点:它要是不上涨,你会更惨的


当然了,收入也会基本同步上涨,但是这里面有时间差,会有短时间很难熬的。


最终中国的M2投放会落实到价格上,这是最基本的市场规律,不落实到价格上,钱跑哪儿去呢?中国的物价水平已经很多年保持基本稳定了,明年这个表述会变成“保持平稳上涨(趋势)”。





2021年会发生什么?


投资“三农”,预防物价上涨,投资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


千万不要投资房地产,自有居住用住房购入是没问题的,投资目的的购房不能做不要投资股票,被套牢的也不要希望解套,明年股市震荡会非常剧烈;外贸酌情而为,明年外贸波动还是比较大的,不如今年但是也会很大。


战争风险:较高


user avatar   ku-er-wo-ta-sen-l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观前提示:本文为被夹了两天后放出来的阉割版。


正文:

一些人要真的非得说两句还是搬出下大棋那套,自己尴尬不


在协议全文没有分析之前,我想提醒以下几点:

1.这是个投资协议,不是FTA,性质跟RCEP不一样,这是一个促进资本国际间自由流动的协议。改善贸易环境,减免关税的安排可能有,但不是协议的主线,“倾销派”可以省省了。

2.从整体上看,把中国与欧盟国家——对哪怕是一堆松散的中型国家——置于公平竞争的环境之下,也即:禁止强迫外国公司进行技术转让,在补贴方面更加透明,还要禁止国有企业歧视外国投资者,在劳动法规方面达到与欧盟一致的水平,我们一定占据优势的那一方吗?

未必吧,之前世贸协定签订时中国的主要竞争优势是低廉的要素价格和制度洼地,现在与欧盟正面竞争比拼的是什么呢?技术水平、资本密度和劳动者素质。我对中国企业的适应能力有信心,但是各位能一上来就说:“我们优势很大”吗?那最后恐怕就变成:“场上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

另外中国是典型的二元制经济体,也就是说高效率的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部门与低效率的在国内市场受到保护的产业部门是并存的。现在以投资的形式将受到保护的市场向欧盟开放,其前景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承受阵痛。

3.与领先经济体(EU)签定经济协定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倒逼追赶经济体(CN)的内部经济制度的改革。如果这次协定能够真的触及国内经济深层的一些弊端,促进经济改革进程的加快,那无疑是最大的利好,个人万分期待。但是正如本问题下的一些朋友洋洋得意所言:“如何执行协议是我们的事情”,我冒冷汗的同时心中又升起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但我看到这一款的时候还是觉得很有希望的:


China to ensure that SOEs do not discriminate.European companies when they buy goods orservices
from them or sell goods or services to them.

还有这一款:


Obligations on transparency as regards subsidies
provided in the services sector.

user avatar   hereditaryrul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好几个回答说欧盟投资者的到来有望解决996问题?欧盟资本家就不是资本家吗?这届打工人还想着依靠别人那就真的没救了。

1995年中国为了跟世界主流自由贸易国家接轨还改成五日八小时工作制呢。

这份协定核心内容主要为以下四方面:

(1)保证相互投资获得保护,尊重知识产权,确保补贴透明性;

(2)改善双方市场准入条件;

(3)确保投资环境和监管程序清晰、公平和透明;

(4)改善劳工标准,支持可持续发展。

总结下来就是欧盟认为对中国已经非常开放,但中国没有给予欧盟相同程度的开放度。接下来中国要向欧盟开放更多,要让欧盟企业在中国有公平的待遇。例如中国要禁止强迫外国公司进行技术转让,并承诺在补贴方面更加透明,还要禁止国有企业歧视外国投资者,在劳动法规方面达到与欧盟一致的水平。

看起来这份协议签订后,中国要向欧盟开放更多。但我觉得影响不会太大,因为在东亚有比协议法规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国家意志。这份协议更多的作用是双方向自由贸易致敬的象征意义。

这种相互平等的贸易及投资环境欧盟与日韩之间早都互相承诺过。按照现行日本法律,欧盟企业进入日本基本无障碍,只要注册了日本法人就与日本本土企业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但我们看到欧盟企业在日本并没有攻城略地太多,日本企业照样组织人整日加班把人当社畜。所以那些回答说欧盟企业可以自由投资中国后,996现状就可以改善的回答还是算了吧。

比如日本法律不限制外资投资日本的银行业,例如东京之星银行就是台资中国信托商业银行的全资子公司,其主要业务没有因为外资身份有限制。可现在日本绝大多数企业和国民都在使用本国银行,虽然法律不限制外资进入银行业,但日本大型企业对政府的指令和暗示言听计从,他们绝对不会与外资银行有过多业务往来违背保护本土产业的默契,因此与日本大型企业业务往来紧密的中小企业也会与客户保持一致不轻易放弃日本本土银行转投外资,这样日本即便在法律上向欧洲开放银行产业又能怎么样。

再比如日本不限制外资投资汽车产业(制造业),甚至进口整车关税为零,但日本也只有奔驰宝马这类外资豪车品牌才有一些市场份额。在占汽车销量绝大多数的家用代步车市场几乎清一色日系本土车。虽然日本在法规上给外资汽车产业扫清了壁垒,但可以制订自己的汽车标准和补贴政策。例如日本制定了一种轻型机动车(k-car)标准,只要排量和尺寸符合这个标准的车型就可以获得日本的税收补贴和优惠政策,比如在东京23区买这种k-car不需要停车位证明。这样一来欧洲车企想在日本批量卖家庭用车就必须按照日本标准设计这种车,而且只要外资车企按照这个标准造出了汽车也可以拿到补贴,但不代表日本不会马上修改标准,此外这种日本标准的车型在其他国家地区又不一定卖得出去还要跟日本地头蛇车企竞争,所以还有什么外资会因为日本全面开放汽车产业就去日本投资吗?

类似的日本韩国在法律上向全世界自由开放,但又通过行政暗示窗口指导等方式制造无形壁垒的领域比比皆是。因此日本韩国给予外资法规上自由投资的权利又有多大意义,日韩市场的雇主都还是本土企业,社畜不就还是社畜?相反正是因为日韩社畜文化下同样的成本可以造出更优质的产品,以至于欧盟对日韩有少量汽车关税的情况下日系韩系车在欧盟家用车市场都有不算太小的份额。

就想想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同在东亚的中国会与日韩有什么不同,故与欧盟签订这种协议能对中国造成多大影响呢,所以大家还是老老实实上班吧,自己的996问题指望洋大人?也太小看十年寒窗苦读出身的东亚三国精英官僚们智商。这份协议更多的是中国向全世界尤其是欧洲表态自己坚决撑起自由贸易旗帜的态度。

真正能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明显是RCEP,一些中低端产品门类多且数量庞大消费分散,很难通过政府指导暗示抵挡住国外竞争者,法规上的开放就等于真正的开放。就像日本1980年代开始向全世界全面开放市场,欧美资本进入量并不大,反倒是日本在欧美投资并购大量产业,还让中国制造物美价廉的中低端商品占领了整个日本市场严重冲击日本中低端制造业。

开个玩笑:中国全面开放大国重器行业欧盟投资者来了吗?如果中国立法鼓励保护欧盟投资者在中国造军工,比如先进战斗机,他们敢投资吗?


user avatar   eric3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需要担心中国企业竞争不过欧洲企业,时代变了,日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央行持有了股市里15%的股权,中国持股50%不过分吧?

央行印钱,国资委把不管国企外企全都买了,反正都是给国资委打工,分什么中国外国企业呢?

这样还有一个好处:政府不用收税了,财政收入从分红里来。0税率,还有比这更好的投资环境吗?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从管企业转向管资本。

这两句话要好好理解。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等个具体内容吧,不好说是利是弊。

虽然说我们知道这种谈判最终结果大概率是“形式上满足欧洲各国利益,而实际上对中国有利”的(这是控制力强的单一经济体和控制力弱的多经济体联合谈判这个结构必然导致的),但实际上具体是什么一个结果也不好说。

另外,不管中欧谁赢谁输,美国都必定是最大的输家。

都急的跳脚了。


一句话送给美国:

人家郎才女貌,天生一对,轮到你这妖怪,来反对?


user avatar   nomous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都讲了很多,有人说没看到原文不好评价,有人提到微博上说中国让步推特上说欧洲让步,但实际上任何一个协议都不可能十分完满。

一个协议如果是一方兴高采烈,一方垂头丧气,那必定是不平等协议,是很难执行下去的。

只有大家都觉得不是那么满意,大家都觉得勉强凑合能行的协议,才是执行得下去的协议。

所以,看了下看通稿,只要签了,对中欧而言都是赢家。

不过,我想针对这个话题,另外谈一下历史趋势。

2020年,足以改变人类历史的新冠疫情,按照金灿荣政委的说法,相当于一次非传统意义上的世界大战。前几次的大战发生了什么?一战,苏联诞生,美国崛起。二战,美苏争霸,奠定世界新格局。冷战,苏联衰落,美国一超独霸。

这一次人类非传统意义的世界大战,会对世界格局产生怎么样的变化,我想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心里都已经有了答案。

这个不是你承不承认的问题,而是客观事实就在哪里。

我知道很多人会讲GDP的意义如何如何,按照沈逸老师的讲法,GDP什么时候重要,什么时候不重要,只是看需要。需要GDP重要的时候就重要,比如80年代的苏联被1945年被打烂的日本和联邦德国超过;需要GDP不重要的时候就不重要,比如2010年搞了30年改开的中国超过了日本。到后面GDP第一第二的互换,必定也不重要。

但这反映的就是历史趋势,趋势一旦形成,哪些潮流必定不可阻挡,哪些潮流注定要回归原位,任何国家都要服从于这个历史的行程。

今年美国疫情失控,懂王疲于应对并且只关注大选,睡王心有余力不足,两派势力不可开交,明明是国力第一的国家,却在内耗中不能自拔。

我们在上半年挺过了疫情和美国连续打压,关键时候审时度势地提出了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大家一定要认真看待这个大循环和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这就是告诉全世界,未来中国自己开始玩了,我们的大市场是大循环,是主体,但我们愿意同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的收益,所以同时给出了一个国内国际的双循环的接口。

所以,为什么RCEP和中欧协定都谈了很久,但都在今年下半年签了,一方面原因是美国大选无暇顾及,但更重要的理由是我们给出了一个任何国家都无法拒绝的条件,并且以疫情控制的实力告诉全球我们的能力。

你来还是不来,中国市场敞开大门,14亿人的超大规模市场就在那里。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底没空,简单说几句:

1、天下形势中美欧。

欧洲与中贸易投资,欧洲与美国贸易投资。如果美国单方面阻断中美贸易投资,美国必然落后于欧洲,将来等着欧元作大。所以,美国冒险的可能性会下降。

2、欧洲踩这个时间点主要有几个考虑:一是德国今年是欧盟主席国;二是美国民主党还没有上任;三是近期欧洲没有选举;四是欧盟目前体量与中国相当,过几年可能形势就变了。

3、欧盟27国天天嘴上碎碎叨叨,利益面前,没有一个反对的。只有波兰说了一句:是不是要考虑美国的态度。立即被众国顶了回去。拿出小本本记住大波波。

4、有了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周边及重要伙伴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得以保证。非洲、中东、拉美将传檄而定。

5、美国至今没有与任何大的经济有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协定。美国的傲慢和一意孤行使它很难与其他经济体平等对话。双边谈判时以大欺小虽然看起来占便宜,但早晚必定要吃自己的亏。

6、将来中欧金融合作慢慢地展开,欧元将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获利。英国脱欧失去了筹码。早点回头是望是正道。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要看疗效,欧洲是很想以美制中,以中拉美,但欧盟是散的,欧洲几个列强是隔阂的,2012年前后的欧俄关系都处理得一地鸡毛,失去了历史机遇,现在也不过是个姿态。

但这个姿态给了中国一个态势,可以在美亚欧之间转圜,实属不易,2020年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不易,但对于中国可是极大的机遇。历史会记住2020年,尤其是辉煌的12月。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斯诺登欲申请成为俄罗斯公民? 
  如何看待「部分大陆人越来越喜欢在网上批判、嘲笑台湾」的言论? 
  拜登出席北约峰会,北约决定增加对乌援助,瑞士冻结俄 400 亿元资产,将对俄乌局势带来哪些影响? 
  假如在特殊时期,中国所有的石油进口渠道被切断,中国应如何维持储备? 
  韩国拒绝与美日举行三边军演,称「这是连想都不可想的事情」,如何解读?这释放了哪些信号? 
  如何看待中俄印外长视频会晤? 
  俄罗斯再次解体对中国有利吗? 
  外交部回应汤加火山爆发「愿应汤方要求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援助」,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俄罗斯还有什么可怕的? 
  中国未来国运如何? 

前一个讨论
三甲医院的专家到县级医院出诊手术应该收费吗?
下一个讨论
福山谈及疫情时称「民主制度」将是更好的制度,「西方不一定会输给中国」,如何看待其言论?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