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一杯咖啡的成本也就3块钱左右,为什么国内没有出现像蜜雪冰城那样占领大江南北的廉价咖啡连锁店?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看这个问题是2012年12月提出来的,其实在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国内就已经有了。

比如,蜜雪冰城。

这是我春节期间喝的蜜雪冰城的咖啡,4块钱一杯。至于说味道,这个就别强求了,指望5块钱能有啥好咖啡也不可能,一股冻干粉的味儿,肯定是不如星巴克的。

不过,尽管如此,咖啡能降到4块钱一杯,也就是蜜雪冰城能做到。这原因在于,第一,蜜雪冰城主要并不是卖咖啡的,上咖啡这个品类估计也就是想能多卖点就多卖点,正好还可以借一下蜜雪冰城的客流和热度;第二,蜜雪冰城不是咖啡店,所以也就没上各种咖啡机,店员也不需要经过什么培训,冻干粉或者速溶粉拿水一冲,一杯咖啡就搞出来了,成本还是很低的。

而且,蜜雪冰城也不是没有宣传。至少在我老家的蜜雪冰城,咖啡品类的宣传一直都在搞,而且占了门店外面的一面墙。但整体上说,咖啡品类的销量还是不如奶茶、柠檬水这些。

毫无疑问,5块钱的咖啡、7块钱的拿铁,这个价格肯定已经不算贵了。蜜雪冰城自己也有相当的热度。假如说蜜雪冰城这么搞下去,咖啡的销量也还是上不去,那也只能说明大多数中国人还没那么热爱咖啡。

另外,我记得去年年末的时候看过一个财经杂志对县城咖啡店的报道,里面采访了很多在县城创业做咖啡店的人,这些店主也基本都提到,在县城咖啡店里,点美式咖啡或意式浓缩的人很少,90%以上的人更喜欢喝的还是拿铁这类含奶的咖啡,或者干脆就是各种果汁、奶茶。星巴克的情况略好些,但纯咖啡的占比也不高。比如这是某家星巴克门店的外卖数量:

虽美式销量最高,但别的品类加起来,销量却是美式的几倍。至少国内的大多数人,对纯咖啡还是没有那么大兴趣。

而一旦对纯咖啡感兴趣,对星巴克感兴趣的人估计也就没那么多了,因为星巴克的咖啡味道实在是一言难尽。

另外再补充一句,国内其实能买廉价咖啡的地方很多,只不过这些地方大都跟蜜雪冰城一样,把咖啡作为添头。比如肯德基、麦当劳,领个优惠券或者是充个会员,咖啡也就是10块钱一杯。但以咖啡作为主要产品的咖啡店,基本还都是二三十一杯起。

总之,我觉得咖啡能不能赚钱,就看蜜雪冰城吧。要是蜜雪冰城能把低价咖啡做起来,并且卖爆了,那以后廉价咖啡应该会很多。但如果蜜雪冰城都玩不转,那也只能说明国内的用户还撑不起廉价咖啡的市场,咖啡必须得卖二三十一杯,才能撑起利润。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种问题真的是让人无言以对。按照这个逻辑,我们问开发一个APP也就几万块钱,为什么大家不去创业互联网呢?因为互联网创业能成功的关键绝不是多便宜能整起一个APP来啊,他还有APP背后整套的运营。同样的逻辑,无论是咖啡馆还是奶茶店,这个生意能不能做起来,从来也不取决于一杯产品的利到底有多高啊。

你你可以简单算笔账,就按你所说,三块钱一杯的成本,你卖10块一杯。你的毛利7块钱。你请了一个员工在那卖这个咖啡,这个员工一个月工资3500。你租了个10平米的小店面,一个月租金10000块。

不算别的水电等消耗,不算设备摊销,你一个月要卖出13500/7=1929杯,这没有算其他任何损耗成本,假设一个人每天给你不眠不休,从早干到晚…………你如果再多请个人呢?能不能开店取决于这种核算,你能不能赚回来,而从来不取决于单杯的毛利到底有多少

所以在中国这种咖啡店开不起来最重要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中国人其实没有那么爱喝咖啡。为什么蜜雪冰城一点点这种店能开起来,而且生意很好,要排队,你就可以看得出在中国人们对于这种带甜味的饮料更为偏好。


user avatar   chen-zi-teng-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千道一万,最根本的还是中国人没有喝咖啡的习惯。

不要拿你们某cbd办公室的几个小白领说事,那只是中国十四亿人里很小的一部分。

我是开猫咖的,虽然不算是正经咖啡馆,但我也是把咖啡放到菜单第一页。结果开了半个月我就发现了,来的人里面,十个人里点咖啡的不到一个。绝大多数人都是看到咖啡直接就往后翻。

也不是说因为咖啡贵,很多人宁愿点比咖啡还贵的果饮冰沙也不点咖啡。

说白了,相比日本和韩国,中国大众的西化程度还是非常低的,虽然咖啡已经见怪不怪了,但远远没有成为大众饮料。

如果说奶茶的市场体量是10的话,咖啡我估计连1都不到。

你去大街上看看,多少奶茶店都是在排队的,你啥时候见过咖啡店排队了?

茶颜悦色一等就是半个多小时,星巴克再火,能火成这样?


而蜜雪冰城这样的平价产品,必须以超大的销量换取总利润。

以咖啡的市场体量而言,根本做不到。


星巴克卖那么贵都不赚钱,你还能指望十块钱以下的咖啡能赚钱?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句话就能解释。

饮料大人小孩都喝。咖啡小孩基本不喝。


user avatar   allen-x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有需求才有市场。

您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就是,中国的市场不需要咖啡。


中国有人爱喝咖啡么?有,肯定有很多。不过比例很低。

奶茶,冰激凌,红茶,绿茶,可乐,气泡水,矿泉水,橙汁,啤酒,咖啡。

我免费送你,你选一个。

如果您觉得这个不具有说服力,你想想高铁、火车、飞机上面,是不是有饮料?飞机上面选咖啡的人多不多?一般来说,经济舱免费的饮料,空乘小姐姐都会给你两次选择,你也可以一直主动的要,不过重要的是,又多少人一直要咖啡呢?

你在想想,便利店里面,咖啡的瓶装罐装,结账的多一点还是可乐,冰红茶,绿茶,气泡水多一点?

如果你还是觉得咖啡喝的人多,你去看看星巴克。在星巴克里面买美式,卡布奇诺,冷萃的有多少,买星冰乐的有多少。

连星巴克都开始卖星冰乐了,你还觉得咖啡在中国能有市场?

如果您觉得有,我建议你找个投资人来一波,你看有多少投资人愿意投资。


记得瑞幸咖啡么?

他就是您这个问题的实践者,他真的去找投资人了。

幸运的是,他在国内的投资者不多。

为啥呢?国内稍微长点脑子的都知道,中国喝这玩意的不多,只有老外才傻乎乎的投钱。

前些年各大城市开店的瑞幸咖啡,现在还有么?


至于,为啥大多数国人不喜欢喝咖啡,我就不太清楚了。我猜想的是,中国人可能喜欢喝其他的东西。比如神奇的东方树叶。这东西喝茶久一点的朋友都知道,茉莉花银豪之类的茶就是这个味,而且肯定比这个好喝。不过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东方树叶确实也不错。

然后呢,就是文化原因。中国人对于茶的认知,相对于咖啡而言,要强很多。就算不喝茶的人也知道,红茶绿茶不一样,但是对于咖啡是真不了解。能说出卡布、拿铁、美式已经不容易了。但是实际上,拿铁和卡布是不一样的比例的牛奶搭配,压根不是咖啡豆这个层级的东西。


既然聊到了牛奶混合的饮料,那一定绕不过去的就是奶茶。

相对于茶、咖啡、可可这些东西而言,蜜雪冰城也好,喜茶也好,这些不断推陈出新的饮料店真正的走在了我国消费市场的前沿。

他们一点不拘泥于饮料是个啥,他们只在乎消费者喜欢啥。

你不信,点两杯看看里面有啥,基本上水果,茶,奶是不可或缺的,然后就是冰、糖、温度啥的都可以自主调控。我可以这么聊,他们完全提供了一个消费者可以深入参与的饮料菜单,味觉享受。

这才是未来。

这才是民主。

这才是市场。



最后,你喝过刮油水么? 至今我都不知道我为什么要点一个让我拉肚子的东西,畅饮,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点。


user avatar   hei-che-si-ji-lao-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哥们,梦醒了没啊。

首先,星巴克以上品质的咖啡,绝对绝对不止三块钱的成本。星巴克能把成本控制在五块左右,但是,别的店就有点悬了。

就俩原因,房租和供应链。

房租这个东西,星巴克可以跟大商场谈流水分成,

如果是写字楼,部分还有免租期。

换句话说,普通的店铺,即便是能把豆子员工和其他的成本控制在5r以下(但基本不可能,原因后文会讲)。


那加上房租也就不是这个价了。

再谈供应链。

餐饮行业稍微稍微大一点的连锁店,都有比较好的供应链,星巴克这种更是。

强供应链有两个好处,一是出产的是标品,也就是说你在北京上海广州喝到的咖啡,基本都是一个味道的。

(当然本周咖啡除外,我也没深究过是不是每家星巴克的本周咖啡都是一样的豆子)。

第二个好处就是,供应链强,成本就会比普通非连锁店铺越低。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在其他地方喝到品质比星巴克更好的咖啡,大概率他们的成本会比星巴克要更高一些。

你说有没有便宜咖啡吧,有,蜜雪冰城的美式好像是五块钱左右,全家的咖啡大概在10r左右,正常杯型的美式。

但你说它好不好喝嘛 ,我只能说这玩意儿和刷锅水味道没什么区别。

这就是十块钱以下咖啡的平均质量。

还仅仅是美式咖啡。

而且,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这几家店,本身都不是做咖啡的,有别的招牌撑着,咖啡顺带着卖,没房租压力。

当然,我喝过便宜的咖啡专营店里面味道还凑合的也有。

坐标杭州,家楼下有家bicko。

五平米的店铺,美式咖啡卖15r,打完折10.5r.

豆子凑合,比全家稍微强点有限。

为啥他敢卖的便宜?

因为,它店租相对便宜啊。

五平米的店铺,俩座位。

基本上就是希望你打包带走的,不存在翻台的问题。

只要咖啡师手速够快,就能保证客人不等。

房租我没深究过,比周边同地段便宜是肯定的。

这已经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了。

首先,周边都是需要大量咖啡因而且对味道没什么要求的打工人,

第二,房租便宜,

第三,bicko是连锁店,供应链强不强没深究过,但应该也能适当压缩成本。

这样一套组合拳下来,才能保证勉强存活。

为什么说是勉强?

因为真的不咋挣钱。

我去那边买美式,人家连个袋子都不愿意给我,问就是那个袋子批发也贵,给我就血亏。

但是买冰博客就给。

然后回到另一个问题,廉价咖啡连锁店为什么不能开遍大江南北.

简单地说,中国人真的不爱喝咖啡。

不管你吹出花来,中国人不爱喝咖啡就是不爱喝咖啡,

一定要喝,也会选甜的或者没那么苦的。

不信的话,你自己去星巴克蹲个俩小时,看看有多少点美式多少点拿铁的。

然后如果周边有益禾堂或者一点点,也可以去顺带蹲一蹲,看看买奶茶的多还是买咖啡的多。

原因就出来了,如果同样需要饮料,那么带糖的绝对是绝大多数人的最优解。

一线城市都这样,二三线城市和下沉市场更不好做。

你以为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对咖啡接受度高的打工人?

人不多,就没法跑量,没法跑量就没法做薄利多销,到最后大概率连房租都付不起。

就这么简单。

这就是为啥没有廉价咖啡连锁店开遍大江南北了。

说到底,世界的尽头就是房东。

咖啡贵,主要还是因为好地段血贵差地段没生意。

如果实在是爱喝咖啡,长期有热水买挂耳,没热水买咖啡浓缩液,


爱喝冰的买制冰机,


爱喝冰博客买浓缩奶

bicko同款,比大部分冰博客用的奶都便宜,味道不差。


比十块钱的咖啡划算多了。


user avatar   si-da-wa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啥时候出两块钱一杯的再说吧……


user avatar   liu-yan-14-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咖啡大多时候是社畜续命水,市场偏一二线城市,在三四线城市偏娱乐休闲属性多一点。

所以,讨论廉价咖啡的时候,别忽略了一线城市的便利店咖啡。

10元左右的廉价咖啡在店租、人员成本上,在咖啡需求量最大的一线城市,很难竞争过便利店咖啡。

便利店咖啡优点:

1、边际成本极低

>只需要店内一平米位置,全自动咖啡机,打咖啡几乎不需要员工操作,员工只需要维护物料即可

2、味道还过得去

>大规模的商业豆和牛奶,我公司附近的711用的是明治牛奶,下来不会差到哪

至少便利蜂的比蜜雪冰城的好喝多了

3、价钱足够便宜

>便利蜂咖啡6元起,结合优惠券能到四五块钱一杯;711动不动第二杯半价,综合价格10元左右一杯(最近好像涨价了)

除了便利店咖啡,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店内的咖啡也是类似的路子,价格也类似。

廉价咖啡另辟蹊径的做法:

瑞幸,大量开设在写字楼内,营业时间短。很多店只在周一到周五上班时间营业,不设堂食;兼职比例业内最高。降低人员与租金成本。

纯自助咖啡,如小咖、快咖等,在公司内投放,只需付人员维护成本,一个人能维护不少机器,能做到5-8元一杯。

Manner,廉价精品咖啡,有人烧钱就是好。

蜜雪冰城顺带卖咖啡,太难喝了太难喝了太难喝了,还不如速溶。。。。


user avatar   song-guo-bao-z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咖啡注定是厚利薄销的东西。

因为中国人(指大多数)并不喜欢苦味的东西,包括咖啡和茶。

奶茶那么火不是因为它是茶,而是因为它是奶。

同理还有咖啡,咖啡店最好买的是各种拿铁和摩卡,因为这些东西含咖啡量少。。。

连锁咖啡代表星巴克,他的销量应该代表大多数人的选择。星巴克卖的最多的饮品是每期的新品,也就是各种花样的拿铁和摩卡。

美式的销量实际上是很低的。

星巴克消耗最多的原材料是牛奶,,,可能比消耗的水都多。。。

纯咖啡和纯茶都难以被大多数人所喜欢。


所以咖啡和茶都喜欢卖概念,什么品种,风味,工艺。

(大师手作「误」)

通过给能接受这些饮品的用户提升价格,才能保证整个产业链运转下去的利润。

咖啡和茶的价格都能压到非常低,但是然后呢,销量其实并不会增长很多,那不是白白的少挣钱。

所以民族之光·瑞幸咖啡到底为什么输的,就是因为它真的想卖咖啡。。。

他的咖啡卖十二块钱一杯两杯包邮,真的是有利润的,但是输在价格战并不能大幅提高咖啡的销量。

(以及广告花费太大了,现在瑞幸残留的门店依然在送大额券,没有了广告的拖累后它们作为单独的门店活的非常好。瑞幸的商业模式是没有问题的,可惜时也命也。)


补充:

讲一下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

瑞幸咖啡大部分主要店面是开在写字楼一层,不知道他们怎么谈下来的让这么多写字楼愿意把一楼大厅租给他们开咖啡店。

然后只做外卖。只做外卖,就算你到了他们店门口,也只能下载APP然后在APP上点单。

首单免费让大部分顾客愿意嫖一杯,这也就造成了非常优秀的顾客存留量。

并且让所有来店客户都直接走进他的优惠券营销。

当然这也劝退了不少手机洁癖党和不会下载APP的人群,这部分人也不是他们的目标客户群。


以下开始重点。

瑞幸的主要目标群体是写字楼中的白领,每家开在写字楼一层的瑞幸咖啡主要销售覆盖范围是他所在的写字楼乃至附近那一块区域的写字楼群。

他的饮料全都是线上点单,好像是两杯包邮。

写字楼里的白领们同事间凑一下就可以了,还可以互相抽优惠券。

我当初在前前前公司里就是和同事们这么玩的,我们搞了个小群,谁买了就把抽奖发到群里,然后抽到的最低的两三个人负责下一次买。。。

这个定位和模式是非常清晰的,写字楼白领们对饮料的消费能力还是很强的,而且人流量巨大,覆盖附近两三个写字楼人流量就顶的上一条商业街了。

而且这样的话配送也简单,大部分单子都在附近的写字楼里,一两个外卖员足够把所有的单子包揽跑下来。

那么它是怎么垮台(退市)的呢?

好多人说是因为优惠券给的折扣太大,饮料太便宜了不挣钱,这么说的人是真的不懂饮料。

瑞幸在几个月发展期之后大部分发的优惠券稳定在了3.8折左右,折合一杯饮料十来块钱。

十来块钱一杯饮料,,这算便宜吗?人家蜜雪冰城活成全国第一网红饮料,饮料均价不到十块钱。。。

瑞幸的饮料妥妥的是挣钱的,而且其实很挣钱。


但是瑞幸被他巨大的营销花费给拖垮了。

他的广告营销费用太高了。

在瑞幸疯狂营销的那一年,他确确实实就是赔钱的,而且赔的不少。

这才导致最后瑞幸财报支撑不住,退市了。

(另外他当时的营销方向也不对,太注重卖咖啡,实际上应该学星巴克,挂羊头卖狗肉。星巴克的抹茶拿铁是我喝过的最甜的抹茶拿铁,为啥做这么甜,顾客喜欢呀。营销咖啡,实际卖糖水,才是星巴克干的事。)


而看现在那些瑞幸门店,没有了庞大的广告支持,优惠券也涨到了平均三四折,这些门店经营不下去了吗?

人家经营的好好的呀,,而且还不少挣。

瑞幸的这个经营模式是无懈可击的,就纯纯的因为没撑过营销花费期,他但凡在盘上再坚持一年,这个盘子就能被他盘活了。

不过现在这样也不错吧,能做到这个程度也已经算是在风口上飞出来的了。


user avatar   karl-t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推荐一款自己家今年双十一入手的一款电视机吧,具体性价比高不高不清楚,但是使用过一段时间后,体验还是很不错的。

入手的是下面这款索尼43英寸的电视机。

简单提醒一下,如果要买电视机的话,给它预留出的位置一定要考虑好,并且买相对应尺寸的。以免买了安装不了,到头来还是麻烦的自己。

因为自己家还是有小朋友的,而且它有着更加低的蓝光辐射,还有视觉低疲劳模式的配合,不仅是对于小朋友,哪怕是我们成年人也是有很大益处的。

其次有着120Hz的高刷,再加上杜比全景声,配置还是很高的。

而且不仅可以语音控制,还可以能过手机操控,手机投屏,也可以用传统的遥控器。

本是自带的影视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全年龄段的都可以找到自己想看的。

这里就简单给大家做一个推荐,最主要的还是尺寸以及预算问题。要考虑好。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瑞幸咖啡进军无人零售? 
  如何看待 2018 年外管局新规:个人银行卡境外取现总额每年不得超过 10 万? 
  中国为什么突然这么有钱? 
  百年难遇的大牛市已经起步!您觉得呢? 
  为什么星巴克在中国内地卖这么贵? 
  如何看待中国 2019 年上半年 GDP 增速 6.3%,二季度 GDP 增速 6.2%? 
  经济危机对于买不起房的人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为什么中餐和正宗日料在价格上差别这么大? 
  咖啡因要不断加大计量才能维持效果,也没见喝咖啡十多年外国人早上喝十升咖啡再上班,但是只喝一杯还有用么? 
  请问各位混迹知乎的大佬你们觉得我国城镇化进城应当加快还是暂缓?为什么呢?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饶毅最新发文:除了精神病人,没有人践行“平均主义”。定规则应注意现实可行的公平?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感觉欧美人对物质追求比亚洲人低?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