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有表演这个行业开始起,演艺人员和TA所表演的角色的身体性就在大众里有着非常多你来我去的争议。早到在舞台上演汉奸的人会在台下被骂,现代到扮演容嬷嬷的李明启老师会在线下被误认+骂,再到某位已经在自己内心里分不清到底自己是不是猴子的卖片高手。
角色和演员被混淆难以分清其实很正常,因为的确在表演过程中,角色和扮演者都是互相成就的。能够被混淆的说明出戏程度较低,演得活灵活现。但如果演员个人风格过多影响了角色,那的确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在某某时空中由某人扮演的某角色,更像是某人。
但是作为观赏者,故意分不清来找乐子还是真的分不清来给自己非要搭房子不可的神奇需求来找慰藉……那就是两回事了。
真的想要所谓房子不塌的话或许只能避免任何和活人沾边的所谓房子,因为活人本身就是不稳定因素。
这一代的人,现实中的社交甚至比网络上的社交要少,就注定了更倾向于接受符号化、模式化的东西,而不需要真正的“交流”。
而现在的商业模式在迎合这种倾向的同时,也助长了这种倾向。
真正的“交流”是什么?是你去搭火车硬座,碰到一个安西的汉子,没有胡子,头发纠结,脸庞晒得红红的,你去上厕所,回来看到他坐在你的座椅角落里,很安静。
你跟他说哥们儿,挪一下,我买了票的,他很拘谨地站起来,还帮你把硬座上的垫布用袖子擦了下,虽然他的袖子黑黑的,看着很油。
他蹲在过道里,你跟他聊起来。他说,他从郑州一路过来的,已经站了14个小时了,要去碎叶,回家是给父亲送终。
他说他在郑州打工,和老婆一起去的,老婆成了原来工头的二奶,所以现在只有他一个人回来。
回去治完丧,还得把两个孩子带上,因为老家就父亲带俩孩子,父亲死了,孩子就成孤儿了,所以到时候再坐这趟车回来,就是三个人。
他把孩子照片给你看,一男一女,脏得分不出性别。
对面一个嗑瓜子的红背心大哥说,大哥你辛苦啊,我看你还背着把吉他。来抓把瓜子吃。
他接了一把瓜子,瓜子壳用手心接着,说,以前弹,以前弹,舍不得扔,留在工地怕工友搞坏了。
你很想跟他分享自己的事,但是你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父母俱在,没有对象,拿着3000一个月的工资,不知道未来在何方。
人生中唯一一次冒险,恐怕就是这次你去碎叶,见你那个只看到过照片的网友。
你没有什么可以分享的故事。你平凡得乏善可陈。
到了晚上,你看大哥枕着背包睡在过道,你把他叫醒了,让他到座位上睡。
他百般推辞,你邻座一个穿夹袄的胖女孩说,一起匀匀,还能挤下,最后你们挤一块儿眯着,你左边是那个胖女孩,右边是他,你也不敢乱动,怕误会,晕晕乎乎睡着了。
第二天早晨起来,你看到他屁股悬在半空中,用这种别扭姿势过了一夜。
太阳升起来了,碎叶也快到了,火车里气氛热闹了不少,有穿着拖鞋高声打电话的,有用茶杯煮泡面的。
旁边这个西域的汉子始终非常安静。
那个红背心汉子鼓动他弹一首吉他,旁边胖姑娘也起哄,你也跟着起哄,但是你内心不是非常情愿,因为你怕他其实不会弹,丢了脸。
他于是腼腆地说,那我弹一首吧。他也不会说献丑,只反复说,弹得不好听,弹得不好听。
他唱:
关于郑州,我知道的不多
为了爱情,我曾去过那里
多少次在火车上路过这城市
一个人悄悄地想起她
……
你们鼓掌,他在阳光下笑得很灿烂。
下了火车,你吐出胸口浊气,感觉获得了新生。
无论那个网友是照骗还是真的。你决定。至少要温柔地对待她。
……
↑这才叫“交流”。
但是现在这种逻辑已经不通畅了。
现在的逻辑是,你坐火车,不关心脚边看上去肮脏的农民工,不关心对面红背心的大哥,不关心旁边看起来身材管理不好的大姑娘。
你玩手机。手机里有个男人笑得很纯真,他的名字叫丁真。
注意到没有:你不需要仔细倾听这个世界。
你从手机里接收到的讯息都是别人贴好了标签递到你手里的。
你不需要去分析,也不需要用感情,忍受各种难堪,去仔细体验什么叫纯粹。
你只需要手里拿着自己的印章,赏玩别人递给你的标签。
你同意的就盖个戳,不同意就划走下一个。
纯真,“啪”;老干部,“啪”;幼齿弟弟,“啪”;抽象,“啪”;好男人,“啪”;白莲花,“啪”……
你觉得你看过很多人,其实你看到的只是标签而已。
红衣背心大哥,直男癌,“啪”;
西域大哥,脏死了,“啪”;
胖女孩,身材管理都管理不好,就别指望能干点别的什么了,“啪”;
……
这种思维习惯,抽绎到现在阶段,就成了,“我很明白我需要什么,我也知道你给我的不是真的,但我理直气壮地要求你给我虚假的尊重”。
玲娜贝儿也好,虚拟主播也好,他们的“内胆”到底是谁?
不重要。
他们拿多少工资,家庭条件怎么样,有没有男朋友,理想是什么……
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现在扮演玲娜贝儿,她必须像玲娜贝儿一样。(虽然你未必是玲娜贝儿的狂热粉丝)
她既然收了钱,那么她理所应当被符号化,失去自己的身份,服务作为消费者的你,让你成为上帝。
如若不然,你的钱就白花了。
就好像为什么要花钱去追好哥哥们。为什么会捧红丁真等一系列“符号”。
我花钱,我要看到我好哥哥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我想象中的纯真就是那种野性的样子。我需要的就是那个,我不想听到吸烟或者打架之类的话,我没有功夫去甄别。
抱着那些符号,吮吸那些虚伪但是美好的东西,如同吮吸母乳。
既然你们在赚符号的钱,那么活成符号,就理所应当。
这就正如玲娜贝儿不允许生气,死侍需要是个贱婢一样,这是在扮演符号,和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公理道德无关。
这不是真正的“交流”。
这是在和符号玩过家家。
迪士尼,是一个大规模的过家家剧场。
如果有人ooc,那么批判这种ooc,是正义的。
这个时代,大家都累了。
花点钱,找人陪自己过家家。
没毛病。
这根本不是“如何把握跟游客互动的边界感”的问题,甚至不是游乐园的服务问题,而是更加基础的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的问题。
玲娜贝儿是迪士尼推出的试点,旨在测试能否在没有作品的前提下依然通过现成的商业模式赚钱。
传统的迪士尼式运营是通过优秀的动画片积累人气,然后通过迪士尼乐园这一模式把人气变现。现在资本想省去创作这一过程,实现通过商业模式直接从最终用户手中赚钱的理念。一旦这一商业创举成功,对于全世界的创作者而言可谓是灭顶之灾:
资本不再需要我们创作文化产品了,资本可以自我增值。
现在这一模式已经逐渐走上正轨,除了几个小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因为没有原作,该IP的所有价值都依赖观众的脑补,而声音最大的观众往往是最偏执的,也就是说,这个IP天生带着偏执狂躁的原罪。
所以说这一幕迟早会发生。过去需要尊重创作者的时代,创作者拿分红但也需要担责,现在资本来了个一口吞,利润高了,背锅的也没了。
不过我还是相信资本主义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
搬一个网友的精准总结
一直以来鼓吹“世界都在催你长大,只有迪士尼守护你内心的童话”
结果人游客去上迪花了钱花了时间排队,被不友好对待,现场尴尬得不行,还要在网上被玲娜贝儿粉丝指指点点
水军的话术“人偶怎么也有黑”“网友真是太闲了”“女明星果然红了”“搞什么性别对立”,好家伙这互联网可算是让你给整明白了
明明是玲娜贝儿玩偶扮演者对消费者态度恶劣的问题,粉丝为什么一副“总有刁民害我宝”的样子?服务态度差还不让人说了?
(热搜那个视频毛病还不算大,还有很多别的普通游客反馈的不愉快经历)
(来源:赵睿思-正面连接- 和玲娜贝儿当同事)
皮下的工作人员也是普通打工人,在工作里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不能全依赖打工人的素质高低,而是依赖于管理层良好的规章制度、培训和理念
曾经迪士尼是有这样的好理念的,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清清楚楚,作为人偶不可以做和设定时代不符的事,不可以做特别像人的事、不能面对游客表现负面情绪,不能不礼貌,
但是玲娜贝儿出现后,网络营销很成功、声量很高。出现了一批“粉丝”,这些粉丝经常去合影互动、大量购买周边产品、在网络上有了影响力。很多互动变成了粉丝和人偶之间的“梗”,比如发脾气、做抹脖子的手势、撩裙子、拒绝游客合理互动要求
粉丝对这些另类互动津津乐道接受良好,上迪赚得盆满钵满,自然就会对“女明星”特殊对待,不再严格执行原来的规定
粉丝能接受,不代表不了解“粉丝梗”的普通游客能接受
对粉丝来说是可爱有性格
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就是跟风去感受“可爱网红狐狸”却被玩偶凶,花钱花时间最后还受气了
既然想搞饭圈化,拥抱粉丝流量挣钱,那遭到反噬是必然的
这种时候,就别拿什么造梦不造梦、童话不童话当遮羞布了吧
关演职人员屁事
我是不理解网上那群玲娜贝儿的粉丝,一口一个好大儿,乖宝贝叫着,人家是你的乖宝贝儿么?人家是迪士尼的年度销冠!你自己去看自己的好大儿还得花大几百门票?有这样的好大儿么?笑死我。
什么令人“下头”上头的,你银子给够,迪士尼安排玲娜贝儿去你家找你玩都行!
这不这两天,刚有另一则新闻上热搜么:“在迪士尼乐园过生日”价格么,平均下来一桌酒菜8000多,星黛露和玲娜贝儿出场半个小时一共12000
这么看来川沙妲己的出场费也没那么高不可攀,撒个几十万一百万,迪士尼决定能给你安排一个符合你一切想象的梦幻好大儿!
至于什么说不符合玩偶人设的!
拜托,它的人设就是你们拿钱堆出来的!
其实老蓬这已经是很明确了:中国学生别过来,还要回来的话,我可不能保证会发生什么。
理智的人应该想办法离开美国,而不是现在还心存幻想地考虑怎么过去。
诚然中美只要不打世界大战,最终还是会有和好的一天,也许就在大选后,也许三五年,也许等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但这个过程必然需要付出很多的代价。
如今还试图往美国跑的学生,就有可能成为这个“代价”。
写了篇感想: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
犹记得早在3月份那会儿,当我发现欧美国家居然没有办法搞定疫情、进而开始甩锅给中国之后,脑海当中立刻写满了“第三帝国”四个字。
从那之后,我又写了不少文章警告还在美国的中国人,如果有条件就请尽量回来,最起码不要继续留在美国,否则犹太人曾经的遭遇可能就是他们未来的命运。
从那之后到今天,差不多也过去将近半年时间了。我看到很多原本计划在美国多留一阵子的人已经踏上了回国的飞机,甚至连14天隔离期都结束了。
各位,未来你们一定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历史上,第三帝国对犹太人下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某篇文章里,我就相对具体地分析过希特勒上台之后,为何那些犹太人总是心存侥幸不愿意第一时间逃离,直到后来想走也走不掉的原因。
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束缚,总是乍一看好像没有特别严重,受害范围也不算大,但不知不觉之间,舆论已经形成了一种“必须消灭犹太人”的意识,犹太人注意到自己在德国成为社会另类,哪怕是街头小娃都会怒斥杀死犹太人。
历史上发生过的这些事情,如今都在美国一步步上演。
如果说之前中美之间打贸易战,还可以被理解为国家竞争的一种形式,那么从特朗普开始喊出“CHINA VIRUS”之后,就已经在强化一种中国人和美国乃至其他“自由国家”的人不是一个物种,中国就是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意识。
大家不要觉得懂王看起来像是个小丑,但是当他利用自己强大的舆论工具来推广这个词之后,受众们就会逐渐接受这个设定,下意识地认定中国要对疫情负全责。
所以,特朗普顺理成章地将“中国负责论”写进了下一个任期的章程,毕竟铺垫完毕了嘛。
之后就是对“中国群体”的一种妖魔化宣传,方式大概可以有:
1.中国破坏美国安全(tiktok跟华为);
2.中国正在阴谋颠覆美国政权(拜登亲中论);
3.很多中国人都是来美国窃取情报的。
当网内网络上有不少人还在自满“哎呀,原来我们厉害到能够左右美国啦”的时候,站在普通美国人的立场上,会如何看待我们呢?
恶魔,一个似乎无处不在、无恶不作、无所不能的恶魔。
恰似从中世纪就被称之为撒旦伙伴,千百年来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的犹太人。
可想而知,这些美国人走在街头,看见实实在在的“中国人”(可能只是亚洲人)时,心中将产生怎样的恐惧。
所以,当美国高层开始一步步将“中国人”从正常秩序中剔除时,遭遇到的阻力就会非常非常小,最终有了蓬佩奥的这段发言:
也有了美国部分高校赤裸裸驱逐中国公派留学生的现象:
你瞧,这两招乍一看温情脉脉,仅仅只是“考虑限制入境”,亦或者是仅仅只针对“公派留学生”,大多数在美中国人的利益似乎没什么影响。
巧合的是,历史上希特勒也曾经这么干过:
1933年,纳粹政府颁布法律恢复了对公职人员资格的限制。该法律试图将纳粹的反对者排除在外,这些反对者包括犹太人和政治反对派。公职人员必须提供关于其父辈和祖父辈宗教信仰的文件,证明他们属于“雅利安”血统。如果不能证明,就会被开除。
很多犹太人想了想,好像也只是公职人员才受到限制,他们做生意或者当个公司职员啥的又不受影响,怕个球?
等怕了,也晚了。
当前,疫情、经济萧条、大选等多重因素,导致了中美关系短期内不可能稳定。
甚至不排除在某些意外的状况下,发生擦枪走火,毕竟光看最近湾湾跟南海的局势,明天打起来都不奇怪。
乐观主义者可以认为,只要熬过今年困难期,明年一切就要恢复正常了。
但谁又能给未来一个明确的保障呢?
只要两国紧张关系骤然升级,普通人在大国对抗面前,必然是脆弱无力的。
今天也许还能想办法买到去中国的机票,明天所有持中国护照的人就有可能失去自由。
以中国当前实力,保障大陆范围(甚至第一岛链内)国人的安全,问题不会很大。
但距离能够将航母开到珍珠港甚至洛杉矶港的那一天,估计还有很长很长时间。
只是真有这一天,也就不存在中美关系紧张了。
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需要我们做出很多努力,甚至于很多的牺牲与代价。
而目前依然在美国的每个中国人,都有可能成为“代价”。
所以,哪怕是今天刚下飞机的人,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幸运儿,都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而庆幸。
就算未来中美摩擦进一步升级,我们还是可以坐在空调房间里敲键盘,当个吃瓜群众。
当然了,那些想要继续留在美国的群体,也纯属个人自由。
毕竟1美元的炸鸡特别好吃,美国政府不管对自己做什么,“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嘛。
其他的随口答: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