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静无为不等于懦弱无能,更不等于消极逃避。
虽然道学由来已久,由于中国在之前一直没有正式的宗教组织,所以作为最早的中国本土文化教团组织成立的初期,不可避免存在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足够完善的的戒律约束条文,这是任何宗教教团组织刚出现时都不可避免的问题。
即使是在印度这种长期宗教婆罗门教已久的地方,在新的教团组织出现的时候,都会面临这种问题---仅仅信赖于成员自己的道德,是无法形成约束力的。
连佛教还没形成教团组织时,也是经历了非常多的问题,然后才逐渐成形,然而印度有这种成熟的宗教条件,可以参考现成的婆罗门制度,并按照自己的教义进行更改,所以传入中国的佛教有较为完善的戒律制度。
像在太平经中,说老庄之旨,有学说,有意见,有探讨,有学术性的东西,有教导性的东西,然而缺乏贯彻性的内容。
因为戒律不完善,所以很多东西无法贯彻,阅读《太平经》的人完全可以照自己喜好来,有些看,有些不看,这也是早期问题所在。
张角是早期教团的成立者之一,而当时他在北方的河北冀州,而东汉末年朝廷极其腐败,赋税极重,政权并立,北方民不聊生,不少百姓都逃到南方去了,剩下的百姓,要么逃跑,要么等死。
然后,举国大旱, 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那么问题来了,张角应该等死还是反抗?
张角并不是农民起义中的唯一一支,看看中国全史:
东汉安帝至灵帝统治时期,有史可据的农民起义多达41次:
其中安帝统治的19年中,农民起义一共发生了4次;
顺帝统治的19年中,发生了13次;
冲、质帝共在位不足两年,却发生了4次农民起义;
桓帝统治21年,发生了14次;
而灵帝统治时,自公元168年至180年,即发生农民起义4次。
从"百姓流亡,盗贼并起"的记载看,小股流民暴动更是多得不可胜数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年),青州一带爆发了张伯路领导的起义,张伯路自称"将军",率三千余人,活动于沿海九郡,杀二千石、令、长,东汉政府派侍御史庞雄督兵镇压,反使其声势转盛,后在御史中丞王宗的数万军队镇压下,起义才于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归于失败。
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扬州六郡农民在章河领导下起义;曾旌在会稽率众起义;广陵人张婴领导的义军则在徐、扬一事活动,其势力曾达到一万多人。
桓帝永兴二年(公元154年),公孙举、东郭窦在泰山、琅琊一带起义,起义军发展到三万多人。
延熹五年(公元162年),荆州地区接连爆发农民起义,其中还包括少数民族的起义。东汉政府派御史中丞盛修前去镇压,结果不但没有将起义镇下去,连被募的士兵也举起了义旗。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黄巾军余部郭大在西河白波谷(山西襄汾)再次起事;益州黄巾军马相起于绵竹;青、徐地区的黄巾军在张铙率领下起事,队伍发展至二十余万人,至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又发展到一百多万人,后为曹操打败,收编为"青州兵"。
张角的黄巾军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二月准备起义,而之前已经有很多次起义了,这说明东汉末年起义是有显然的民众基础条件,即使是当时张角不起义,也会有其它人起义。
注意:在初平三年(192年)十二月,青州黄巾军主力无条件向曹投降(不是战败投降)。投诚后的青州黄巾军,连家属在内共计百余万人,其中数万身强体健者,被曹操编成为青州军。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