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国家文物局称「汉文帝霸陵已找到」,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第1页

     

user avatar   linwugo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文主要谈汉文帝霸陵的方位以讹传讹两千年,考古发现又是如何纠正这一谬误的这一问题。

李太白在《忆秦娥·箫声咽》一词中提到“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这个“灞陵”指的是一座“灞陵桥”,是唐代长安城东的一处交通要道,当时人往往在此送别亲友,故有伤痛惜别子感。灞陵桥的得名则来源于“灞陵”,灞陵又作“霸陵”,是西汉文帝刘恒陵寝所在地。

凤凰嘴的“霸陵”是怎么来的?

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汉文帝霸陵被发现,并非在过去流传的凤凰嘴,而是在南边约2.1公里处的江村大墓。那么,过去的“汉文帝霸陵”是如何以讹传讹的呢?让我们把视线投放到陕西西安、咸阳一带。

今天的西安、咸阳是两座城市,但在秦汉时期,西安、咸阳城区长期属于同一行政区域管辖,也就是秦都咸阳所在的咸阳县、汉都长安所在的长安县。去西安旅游的朋友,都会知道西安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秦二世陵遗址博物馆,咸阳有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汉武帝茂陵博物馆。至于其它的西汉帝陵,虽然没有建立博物馆,但也都有树立文物保护碑。

在渭河北边的咸阳原上,自西向东分布着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义陵、惠帝安陵、高祖长陵和景帝阳陵,除了康陵稍微偏北,其余诸陵基本连成一线;这些陵墓都有高大的封土堆。

此外,还有两座帝陵,并未分布在咸阳原,其中一座是位于西安市东白鹿原东北端的文帝霸陵,另一座是位于西安市南杜东原的宣帝杜陵。其中杜陵也有明显的封土堆,但唯独霸陵与众不同,它的文物保护碑,并非位于平地的封土堆旁,而是位于凤凰嘴这座小山下。

文帝葬于霸陵,早在《史记·孝文本纪》就有记载。其中提到文帝下令“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后来遗诏也说“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霸陵得名于附近的霸(灞)水,最早为霸陵所在位置提供了坐标。

霸陵周边还有窦皇后陵和薄太后南陵。薄太后是文帝的母亲,《史记·外戚世家》称其“以孝景帝前二年崩,葬南陵。以吕后会葬长陵,故特自起陵,近孝文皇帝霸陵”,南陵,一般认为在霸陵以南。窦皇后是文帝的皇后,《外戚世家》称其“后孝景帝六岁崩,合葬霸陵”,也就是说窦皇后与文帝合葬于霸陵。汉代皇帝、皇后往往同茔异穴,也就是说,虽然葬在同一个墓园,但却有各自的墓穴以及墓穴上的封土堆。

《汉书·文帝纪》班固赞曰:“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基本承袭《史记》,而多了“因其山”三个字,故后人一般认为,霸陵应当是以山为陵,即在山中凿洞为陵、以石砌筑,这样比以穴地为墓、筑土为陵的其它帝陵更加节省,符合文帝节约的性格。如东汉应劭曰:“因山为藏,不复起坟,山下川流不遏绝也,就其水名以为陵号。”西晋皇甫谧曰:“葬霸陵,因山为体。”

众所周知,唐代帝王陵也正是这样的安葬方式,所以似乎更加印证霸陵也是建在山中。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对于西汉十一陵有较详细的记载,其中就提到“霸水又左合浐水,历白鹿原东,即霸川之西故芷阳矣。……汉文帝葬其上,谓之霸陵。……在长安东南三十里”,最早指出霸陵在白鹿原东,但白鹿原东的范围太大,没有具体所指。直到元代,骆天骧《类编长安志》称“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最早指出霸陵位于白鹿原北凤凰嘴下,这就进一步确定了霸陵应当是在白鹿原东北的小山凤凰嘴之下。

清代乾隆年间的毕沅是位大学者,他在担任陕西巡抚期间,考证了陕西省内数十处古墓。他不仅著作《关中胜迹图志》一书记录,而且还为这些古墓一一立碑。毕沅立碑的西汉诸墓中,就包括汉文帝霸陵、窦皇后陵与薄太后南陵。其中霸陵碑在小山凤凰嘴之下。2001年,霸陵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碑也就被立在凤凰嘴之下;2013年,窦皇后陵与薄太后南陵也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碑在各自封土堆旁。毕沅观点得到了认可。

江村大墓才是真“霸陵”

毕沅的考证为现代考古提供了线索。建国以后,针对西汉帝王的保护与调查工作逐步开展。时至本世纪初,西汉帝陵的位置基本都已经确认,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西汉帝陵钻探调查报告》(文物出版社2010年版)详细记录了这些帝陵的信息。

随着考古的进展,毕沅不少观点被认为是错误的。现在汉阳陵博物馆有块毕沅所立“汉惠帝安陵”碑,但实际上是汉景帝王皇后陵,而真正的惠帝安陵被毕沅考证为赵王刘如意墓;吕后陵本在高祖长陵之东,毕沅虽然确定了两陵位置,但却把高祖长陵与吕后陵弄颠倒了;此外,还将平帝康陵误认为是元帝渭陵,将元帝渭陵误认为是昭帝平陵,将昭帝平陵又误认为是平帝康陵;还将昭帝上官皇后陵误认为是哀帝义陵,等等。

毕沅更大的谬误在于对西周王陵的考证。他在咸阳原上考证出了周文王陵、周武王陵、周成王陵、周康王陵、周共王陵、吕尚墓、周公墓和鲁侯伯禽墓等,但实际上周代陵墓都流行“不树不封”,没有树木和封土作为标志,这些陵现在考证出都是秦陵或汉陵合葬墓、陪葬墓。

当然,毕沅也有一些观点过去也被认为是正确的,比如对汉文帝霸陵、窦皇后陵与薄太后南陵的标记。而窦皇后陵与薄太后南陵确实有可以印证史料的考古发现。

1966年,在窦皇后陵园西边发掘陪葬坑47座,出土了彩绘女侍俑、陶罐、半两钱、禽兽骨骼与谷物等;1981年,在薄太后南陵陵园西墙外也发现陪葬坑20座,出土了陶俑、陶罐、禽兽骨骼等。那么霸陵似乎也没有可以质疑之处,只不过霸陵系以山为陵,所以并未有这些考古发现。当然,凤凰嘴既没有发现陵墓,山体也没有出现凿痕,这样的证据不能不说还是有所欠缺。

然而,真正的霸陵终于还是被发现了。

2002年,有6件西汉陶俑出现在美国的拍卖场上,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经过详细调查,至2006年,考古工作者最终把这几年陶俑出土的位置,目光锁定在位于白鹿原上的江村大墓。江村大墓位于凤凰嘴南约2.1千米处,窦皇后陵西南约800米处,薄太后南陵东北不足2千米处。整体来看,江村大墓位于凤凰嘴、窦皇后陵与薄太后南陵中间,而且距离凤凰嘴更接近窦皇后陵。墓主能葬在这个位置,足以表示与窦皇后关系之特殊。

因为江村大墓的部分外藏坑及陪葬墓已遭到盗掘,故考古工作者对这些墓葬,实施了抢救性发掘,并对江村大墓进行了考古勘探。考古工作者发现,在江村大墓与窦皇后陵的外围,有一周更大范围的陵园遗址,其东西长1.2千米、南北宽860米,这其实就表示江村大墓与窦皇后陵,同在一个陵园之中。前文提到,西汉帝陵都实行“同茔异穴”的制度,那么,江村大墓的墓主是谁,已经可以有一个初步的推断了。

另外,考古工作者还发现,江村大墓形制为“亞”字形,其东南西北西面各有一条墓道。“亞”字形墓葬也是西汉帝、后陵墓的一个典型特征;而诸侯王墓葬一般是“中”字形,只有东西或南北有两条墓道;至于卿大夫墓葬一般就是“甲”字形,只有在一侧拥有一条墓道。既然江村大墓的形制为“亞”字形,它的主人自然不是皇帝就是皇后。这从墓葬规模上也能得到印证,江村大墓面积达到5256平方米,而过去发现最大的西汉诸侯王墓仅为1295平方米。

除此之外,江村大墓也发现了配套的夯土城垣、门阙等陵园设施,在陵园之内的墓葬四周,分布着115座陪葬坑。根据发掘的8座坑来看,出土了陶俑、陶器、铁器、铜器、车马器等文物,另外还有“中司空印”“中司空丞”“仓印”“廥印”“器府”“车府”等印章,这些印章是一些冥器。汉人讲究“事死如事生”,这些陪葬坑相当于为去世的墓主,模拟了一套官署机构。而这些类似的文物,在汉景帝阳陵陪葬坑也有出土。

根据以上种种证据,考古工作者认为,江村大墓是真正的汉文帝霸陵所在,这样的观点自然有理有据的,其实同样也符合原始文献的记录。《史记·孝文本纪》说“不治坟”,这只是说霸陵没有封土堆,《汉书·文帝纪》说“因其山,不起坟”,但这里的“因其山”,应该只是依山为陵,并不是以山为陵。但从汉晋时期的应劭、皇甫谧等人开始,就理解错了,所以才有元代凤凰嘴之说,以及清代毕沅的立碑,这一谬误就此流传了近两千年。


user avatar   xi-xi-26-97-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样说来

人们数千年以来对霸陵因山为陵的认知是错误的

我前几天才把汉文帝因山为陵的例子写入论文


user avatar   luo-xuan-zh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汉文帝霸陵的位置和形制,一直是帝陵考古界一个争议性的话题。

2.这是一幅1980年《考古与文物》创刊号上,论文《汉诸陵位置考》中绘制的西汉帝后陵墓位置示意图

我们看到,没有汉文帝霸陵的位置。因为霸陵没有封土,也就是没有肉眼可见的坟包,所以40年前无法确定霸陵的详细位置。给皇上坟墓堆一个大坟包这个事儿,早在春秋末战国初就开始了,到了秦始皇达到了顶峰,秦始皇陵也是历代帝王陵墓中最雄伟的一座。西汉其他皇帝也都以此为制度,没道理汉文帝自己出个幺蛾子,所以人们被这种制度思维束缚住了,没有考虑到打破制度的可能性,也就无从凭肉眼观察推断霸陵的位置。

3.不过,中国传统的墓葬,一种是上文说的堆个大坟包,另一种是直接在半山腰开挖向山里的洞作为墓室,叫“因山为陵”,唐代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乾陵就是这么修的。反正就这两种,既然不是封土,那就一定是开在山里,汉文帝媳妇儿窦皇后墓葬傍边,正好有一座高崖叫做凤凰嘴,所以千百年来大家都猜霸陵修在凤凰嘴的山中。徐萍芳、刘庆柱、黄展岳、焦南峰等考古界的大佬,都持这种观点。可惜,考古勘探确认“凤凰嘴”地点并无汉代墓葬遗存,排除为霸陵的可能。

4.肉眼看不到,可以查史料。《史记》里记载,“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史记集解》里记载,“汉书云:'乙巳葬霸陵。'皇甫谧曰:'霸陵去长安七十里。'"可能真是正确的,但是恨可惜,因为之前没有发现霸陵的所在,所以无法验证。因为霸陵扑朔迷离,原来学术界有霸陵可能未被盗的观念。

5.1966年,江村大墓的丛葬坑即被发现,2001年,江村大墓被发现,当时进行了初步发掘,墓室长宽各约40米,深约30米,有三道回廊,紧贴墓圹砌有一周砖墙,墙内为枋木垒筑的外椁,外椁与第二周枋木墙之间为宽、高各约2米的外回廊,廊内堆积有大量的木炭,第二周枋木墙一端设门,内为第二道、第三道回廊。可惜大墓已经被盗,盗墓者共盗出近300件文物,其中有6件着衣式黑色陶俑。

当时呼林贵先生初步断墓主为馆陶公主。但是西汉诸侯王级别的墓葬要比江村大墓小得多,所以不太可能是馆陶公主的墓葬。因为距离窦太后墓很近,又是三道回廊,所以当时就有学者推测江村大墓当是汉文帝霸陵,只不过没有确实的证据。

6.国家文物局本次发布的信息基本上坐实了江村大墓的性质。根据官方披露的资料,江村大墓平面为“亞”字形,地表无封土,墓室边长约72米、深30余米,墓室四周发现110多座外藏坑,外藏坑外围有卵石铺砌的陵园设施(暂定名“石围界”),边长约390米,石围界四面正中外侧有门址,推测可能为独立的帝陵陵园(窦皇后陵也有独立的后陵陵园)。江村大墓与窦皇后陵外围发现陵园园墙遗存,推测共处同一座大陵园内,大陵园东西长约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考古发掘了江村大墓的8座外藏坑,出土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印印文有“车府”“器府”“中骑千人”“府印”“仓印”“中司空印”等,表明江村大墓周围外藏坑应为模仿现实官署、府库建造。江村大墓的形制、规模均符合西汉最高等级墓葬规格,加之其周边分布窦皇后陵、薄太后陵,专家确认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

本次考古工作确定了汉文帝霸陵的准确位置,解决了西汉十一座帝陵的名位问题。霸陵双重陵园、帝陵居中、外藏坑环绕的结构布局,与汉高祖长陵、汉惠帝安陵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奠定了西汉中晚期帝王陵墓制度的基础,对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7.本次发掘确定的“亞”字形四墓道,墓室边长约72米、深30余米的规模,和窦皇后相距不远为决定性因素。西汉帝陵开始是皇帝和皇后坟包各异,陵园合一,原认为到了汉景帝阳陵开始帝后陵园独立,但是文帝霸陵在景帝阳陵之前,所以这次的新发现可以将西汉帝后陵园分离的开始提前到文帝时期了。

8.至于为什么霸陵没有封土,一方面可能和汉文帝崇尚节俭有关,也让我们对《史记》里“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有了新的理解,原来以为不过是意思一下,没想到真是一丝不改,连封土都没有;再有和《汉书·张释之传》里汉文帝视察霸陵时感慨,“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丝絮斫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张释之进谏,”使其中有可欲,虽個南山犹有隙;使其中亡可欲,虽亡石椁,又何戚焉?“看来汉文帝是听进去了。

还能说明,帝王自身的喜好,可以对既定制度改造成什么样子,事实证明,至少可以不起封土。


user avatar   shi-zun-de-miao-jian-l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人到底私藏了多少手办




user avatar   yuan-bao-si-zhong-z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其实圈内大概几年前就知道了

2.这个墓室内部有盗墓贼进去过,多重回廊结构

3.被多次盜扰,并不期待墓内有多么精美的随葬品被发现,如果有简牍存世的话最好,陕西的水土估计很难。

4.主墓室发掘的话几乎不抱期待,帝王陵墓尤其是汉文帝这种德高望重的帝王,国家文物局恐怕没有胆量批复。


user avatar   mingjun2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我看到时还不觉得算个大新闻,之前相关回答里经常有说江村大墓是真霸陵的,我也写过。只是现在发布了,文物局给盖了个章。但新闻通稿一出来,大家还特别关注,倒是让我发现流量的本质...所谓的追热度,其实就是再给一切即时新闻做注解...同样的内容,放在这个时间点才有热度,而放在之前可能就没人关心...这个舆论现象投射的一种群体性心理,给人的感觉很复杂。

然后说说这个错,虞世南和李世民也错了...

虞世南上奏书,劝李世民学汉文帝行节俭之制,把李渊给埋山上。李世民觉得不能从他爸这里开始节俭,于是还是按给旧制他爸起坟堆封土...然后经长孙皇后临死再一念叨,李世民从自己开始,就效法汉文帝,把帝陵给修到险峻的高山上,因山为陵。

这下学错了,汉文帝不是因山为陵,是平地不封,埋到白鹿原上的平地上了。

因山为陵,一方面是为了节俭不劳民,又要显得高峻威仪。另一方面,也是想着埋在山上,位置比较偏僻,道路险峻,盗墓贼不好找墓道。

但李世民虽然埋山上,可是按史书说法到了五代就被盗了个底透。

《新五代史》:“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传民间。”
《旧五代史》:“唐诸陵在境者悉发。”
《资治通鉴》:“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

汉文帝的墓和西周不树不封的王陵类似,是在平地上,2021年了,才算是最终确认具体位置。江村大墓的发现,还是由于被抓的盗墓团伙提供的线索,至少地面建筑没了后不好找吧。如果唐太宗知道,他自认是学汉文帝,其实学错了...也不知道是何感受。而且按个人笔记记载,连他的尸骨都被人给毁了,被人当古董把玩。

《嘉祐杂志》:安道侍郎云:赵韩王客长安,购唐太宗骨,葬昭陵下。一豪姓畜脑骨,比求得甚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陵秀于地盗必偷之...其实不彰显,绝对的低调,就是最好的保护。但帝王普遍又不想低调...

汉朝的五陵邑,都在关中渭河边儿,西去东来的要道上。所以莽新乱世的绿林赤眉,但凡只要杀进关中,先把五陵给盗一遍。那时候陵园还在,对军阀来说,简直就是有盗墓指南。清代帝陵被盗也是一样的。遇上乱世,帝王陵再躲山上也逃不脱。相反,杜陵偏南,杀进关中的军阀,如果不是从武关过来,一般要绕个道,时间成本和行军成本就比较高了。像江村大墓真霸陵这样的,还要爬原,还没有地面遗存,不好找,基本就被放过了...

其实人也是这样。首都一般都是最发达的城市,首都人平时过的很滋润,但是历朝历代,只要不是通过禅让换代,也就是没有稳定秩序和法定程序的改朝换代,一旦首都被破,遭大殃的也通常是首都的人。偏远地方,反而能免遭涂炭,甚至可以保存下更多的遗迹。

西安之所以在省会城市中,还算能留下点唐朝的、明朝的东西,是因为,西安很靠西,又有四塞之固。山西之所以能留下唐宋木构,也是因为同样是山河表里,大山环绕。

所以汉文帝是真的节俭,也真的很会躲是非。汉文帝是历朝历代中,最会躲是非的皇帝了。他上位时,也是20郎当岁,年纪轻轻,前有嫡兄惠帝一脉被功臣屠戮,外有一众诸侯要举兵进京夺位。他上台后愣是把这种千钧一发的局面给化解了。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当然,他这本领,也是他妈妈薄太后教的。薄太后作为生有儿子的刘邦姬妾,竟然能让吕后唯独放过,没有整她和她儿子。刘邦最后剩下的俩儿子,刘长好得也是吕后带大的,见吕家倒台才去翻个审食其的传话没传好的牵强旧账和吕家做切割。薄姬和吕后可是没亲戚关系,汉文帝和吕后也没有什么感情...可见母子躲是非的手段之高明。我想,薄姬应该是一个特别懂礼数的人,在后宫一向跟着吕后,支持吕后,让刘恒对吕后也当做嫡母百般尊重...就像宋真宗的杨淑妃对皇后刘娥那样...太低调会做人了。

其实汉文帝窦皇后,最后做太皇太后,架空小刘彻,也是帮初生牛犊而“内多欲”的小刘彻躲是非的。史书上记载,薄太后和窦太后的婆媳关系处的不错,可见这一家子都是躲是非的高手,可能也是代王后及几个王子暴毙留下的阴影和教训。汉文帝以及他专业躲是非家庭文化,对汉朝的国运还是有一定影响的。说心里话,我一直认为这样一群低调不争的人组成的家庭,一定很和睦幸福...

汉文帝的霸陵,躲在白鹿原的平地之上,大概也是他本人躲非理念的最后一次贯彻。其实江村大墓距离凤凰嘴也只有一公里多,窦皇后陵也快挨着白鹿原坡了,当年的陵园可能还是沿着原头而建。霸陵邑则在原下向北五六公里,距离霸陵有些远。那算起来距离,南陵邑和真霸陵的距离反而更近,交通更方便。汉文帝这人也是真会打马虎眼...一堆障眼法。要不是他孤零零一个不起封土,他老婆老妈都有封土,他的墓可能更难找。

从行至霸陵,居北临厕。是时慎夫人从,上指示慎夫人新丰道,曰:“此走邯郸道也。”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意惨凄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斫陈,蕠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释之前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郄;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文帝称善。

(张释之)跟随皇帝到了霸陵,汉文帝站在霸陵的北面眺望。这时慎夫人也跟随前行,皇帝用手指示着通往新丰的道路给她看,并说:“这是通往邯郸(慎夫人的家乡)的道路啊。”接着,让慎夫人弹瑟,汉文帝自己合着瑟的曲调而唱,心里很凄惨悲伤,回过头来对着群臣说:“唉!用北山的石头做椁,用切碎的苎麻丝絮充塞石椁缝隙,再用漆粘涂在上面,哪还能打得开呢?”在身边的近侍都说:“对的。”张释之走上前去说道:“假若里面有了引发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使封铸南山做棺椁,也还会有缝隙;假若里面没有引发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椁,又哪里用得着忧虑呢!”文帝称赞他说得好。

汉文帝,是真的对人性体察很通透的一个人...而这样的人,往往无欲...无欲,才能躲得开是非。他的君如慈父理念,才会代替了秦始皇的君为黔主理念,为后世开创君民关系的大框架,具有极强的历史穿透力。

汉文帝其实是对秦始皇的最后一个纠正。汉文帝爱民如子。而周秦这类原生贵族,则不然,平民对他们来说就是仆。这倒不是秦始皇本人怎样,而是他就是原生贵族,贵族就这种意识。贵族是啥心态,看看贵族给平民起的名就知道。

周朝叫黎民。秦朝叫黔首。黎,黔,都是黑的意思。首,就是头,就是脸。秦朝的百姓,就叫黑脸。啥人黑脸?风吹日晒,皮肤黝黑,褶皱干枯的农民...而天天鱼与熊掌,鹿肉羊羔,养的白白净净的贵族,甚至贵族的贴身近仆,都不会是黑脸。就和现在美国红脖子的叫法有异曲同工之感。

汉文帝开始,塑造了西汉“父君”“子民”的概念,把君主与平民的关系象征为父子,倡导君主是替上天养育万民的理念。“爱民如子”,是一项很重要的西汉奠定的政治思想遗产,无疑是汉文帝最先践行和推动这种理念。这是把贵族心态给抹掉的关键节点。如果说秦始皇的时候,老百姓还期待诸侯。高吕之时,老百姓还认诸侯。那我认为,自汉文帝始,民心已经向帝不向王。民心的统一,自他始。这是这个帝制时代第一贤君模范最大的历史贡献。


user avatar   han-mo-ye-s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江村大墓发掘领队对于墓主人推测的相关论述——

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灞桥老刘!


其实关于西安白鹿原江村大墓的发掘与研究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我18年有幸去参观了一下,那会刚刚发掘不久,虽然16年就已经发现了盗洞,但是陕西省所申请考古发掘项目用了很长时间,并且那几年陕西的秦汉时期重要考古发掘项目很多(如宝鸡血池遗址、秦东陵遗址等),而且江村遗址级别高,规模大,不能够随意发掘,因此进度推进的不快。

  • 根据已公布的消息,江村大墓地处西安东郊白鹿原的西端,东北约800米处为窦皇后陵,西南约2000米处为薄太后南陵,北部约2100米处为原国保单位霸陵所在“凤凰嘴”地点。考古勘探确认“凤凰嘴”地点并无汉代墓葬遗存,排除为霸陵的可能。江村大墓平面为“亞”字形,地表无封土,墓室边长约72米、深30余米,墓室四周发现110多座外藏坑,外藏坑外围有卵石铺砌的陵园设施(暂定名“石围界”),边长约390米,石围界四面正中外侧有门址,推测可能为独立的帝陵陵园(窦皇后陵也有独立的后陵陵园)。江村大墓与窦皇后陵外围发现陵园园墙遗存,推测共处同一座大陵园内,大陵园东西长约1200余米,南北宽约863米。考古发掘了江村大墓的8座外藏坑,出土陶俑、铜印、铜车马器及铁器、陶器等1500余件,铜印印文有“车府”“器府”“中骑千人”“府印”“仓印”“中司空印”等,表明江村大墓周围外藏坑应为模仿现实官署、府库建造。江村大墓的形制、规模均符合西汉最高等级墓葬规格,加之其周边分布窦皇后陵、薄太后陵,专家确认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

其中,“亞”字形的四条墓道、东墓道为主墓道、帝后同茔异穴、陵墓位置帝西后东等都是西汉早期帝陵的重要特征,文帝子景帝的阳陵就和江村布局十分接近,并且江村大墓的陪葬坑中出土了大量着衣式(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芭比娃娃,可以更换丝绸制的服装)塑衣式(类似于手办,不能换衣服)陶俑,和阳陵陪葬坑中极为接近,因此可以确定江村大墓为西汉帝陵无疑。而西汉十一座帝陵除了文帝霸陵、宣帝杜陵外均在西安北边的咸阳塬上,杜陵的位置也早已确定,只有文帝霸陵的位置,之前都是根据文献记载确定在“凤凰嘴”,而考古工作者这次也对凤凰嘴进行了勘探,这处从元代就开始代代相传是文帝霸陵的地方居然一座墓葬都没有,也算是史书中记载的一个乌龙。

但是关于江村大墓中还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封土的问题。《汉书·文帝纪》记载:

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

这次的考古发现中江村大墓的确地表没有封土,但是也并未向我们猜测的那样如同满城汉墓般穿山为葬的崖墓形式,近千年后的唐代帝陵大多采用因山为陵,代表性的乾陵就是凿山为葬,这才是文献中“因其山,不起坟 ”的最好解释,因为是在山中凿空营陵,因此没必要也没办法修建封土。那么江村大墓既然没有以崖墓的形式下葬,而是“依山为陵”(依和因差别很大),那么其原因又是什么呢?这只能期待更多的考古发现来为我们证明了。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以上。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汉文帝的霸陵长期以来被认为在凤凰嘴。看上去特别像金字塔,很帝王,很陵墓。

这个责任基本上要赖在唐朝。史记是司马迁所写,当代人记载当代事,又不牵扯到政治和宫闱秘辛需要避讳,对霸陵的记载应该是准确的。在孝文本纪里面,是这么写的: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

明确的说了【不治坟】,并且说霸陵范围内的山川不要改动。意思就是平地埋,不起坟头。就这样的:

后代人认为霸陵是因山为陵,还是因为一封乌龙奏章。

到了唐代的时候,旧唐书【虞世南传】里面,唐高祖李渊驾崩,太宗皇帝——大家都知道,是个有杀兄弟,逼父退位心结的,所以就特别要做给其他人看,准备按照汉代汉高祖的长陵的制度,平地起大坟,一切都按照最高规格来给李渊下葬。

虞世南就劝谏了很长一段,主要说要节俭,节俭不意味着不尊重自己的父亲。其中用孝文帝的薄葬作为例子:[1]

臣之愚计,以为汉文霸陵,既因山势,虽不起坟,自然高显。

这个说话就太有艺术了。

霸陵其实是在平地上的,和后来唐代的因山为陵——也就是把山掏空当陵墓不太搭。但是虞世南这个话说的就很含糊。霸陵自己虽然在平地上,但是霸陵附近就是山啊,同样可以借到山的地势,白鹿原本身也就是高原。

但是它真的就和唐代那种挖山为陵没有任何关系啊!!

所以非要说虞世南这句话有问题,也没有。从奏章里面这么论证的关系来看,倒也不能说错,但是虞世南把后人都绕进去了。

就拿汉文帝霸陵来说,虞世南是不是知道霸陵其实在平地上,我们也不知道。但是劝谏李世民不要太铺张显孝心,拿汉文帝来做例子就是很合适的。一方面汉文帝名声较好,不次于汉高祖——可以说是三代之下第一仁君。另一方面,汉文帝也是汉代帝王里面比较简朴的。

所以虞世南拿汉文帝比拟唐高祖,不失了李世民的面子,又解开了李世民的心结。而他仅仅只是利用了李世民历史没那么好,把霸陵说成【因山为陵】。

这一下,就误会了一千年,现在终于解开了。

参考

  1. ^后高祖崩,有诏山陵制度,准汉长陵故事,务从隆厚。程限既促,功役劳弊。世南上封事谏曰: 5 臣闻古之圣帝明王所以薄葬者,非不欲崇高光显,珍宝具物,以厚其亲。然审而言之,高坟厚垄,珍物毕备,此适所以为亲之累,非曰孝也。是以深思远虑,安于菲薄,以为长久万代之计,割其常情以定耳。昔汉成帝造延、昌二陵,制度甚厚,功费甚多。谏议大夫刘向上书,其言深切,皆合事理。其略曰:「孝文居霸陵,凄怆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释之所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以薄葬。」又汉氏之法,人君在位,三分天下贡赋,以一分入山陵。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霍光暗于大体,奢侈过度。其后至更始之败,赤眉贼入长安,破茂陵取物,犹不能尽。无故聚敛百姓,为盗之用,甚无谓也。魏文帝于首阳东为寿陵,作终制,其略曰:「昔尧葬寿陵,因山为体,无封树,无立寝殿园邑,为棺椁足以藏骨,为衣衾足以朽肉。吾营此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无有不发之墓,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乃不重痛哉!若违诏妄有变改,吾为戮尸于地下,死而重死,不忠不孝,使魂而有知,将不福汝。以为永制,藏之宗庙。」魏文帝此制,可谓达于事矣。向使陛下德止如秦、汉之君,臣则缄口而已,不敢有言。伏见圣德高远,尧、舜犹所不逮,而俯与秦、汉之君同为奢泰,舍尧、舜、殷、周之节俭,此臣所以尤戚也。今为丘垄如此,其内虽不藏珍宝,亦无益也。万代之后,但见高坟大墓,岂谓无金玉耶?臣之愚计,以为汉文霸陵,既因山势,虽不起坟,自然高显。今之所卜,地势即平,不可不起,宜依《白虎通》所陈周制,为三仞之坟,其方中制度,事事减少。事竟之日,刻石于陵侧,明丘封大小高下之式。明器所须,皆以瓦木,合于礼文,一不得用金银铜铁。使万代子孙,并皆遵奉,一通藏之宗庙,岂不美乎!且臣下除服用三十六日,已依霸陵,今为坟垄,又以长陵为法,恐非所宜。伏愿深览古今,为长久之虑,臣之赤心,唯愿万岁之后,神道常安,陛下孝名,扬于无穷耳。 6 书奏不报。世南又上疏曰:「汉家即位之初,便营陵墓,近者十馀岁,远者五十年方始成就。今以数月之间而造数十年之事,其于人力,亦已劳矣。又汉家大郡五十万户,即目人众未及往时,而功役与之一等,此臣所以致疑也。」时公卿又上奏请遵遗诏,务从节俭,因下其事付所司详议,于是制度颇有减省焉。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就贴个图。。。


user avatar   wenwu-8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早在2016年,就已经可以确定文帝陵在江村大墓,现在国家文物局不过是在更加审慎的态度下,在证据更加充分的情况下加以确认。

早在2001年,窦太后墓被盗,被盗文物居然堂而皇之的进入苏富比进行拍卖。经国家文物局和外交部多方努力,最终让六件文物得以回归祖国。

江村大墓的出现还是因为盗墓,整个大墓的盗洞多如蚁穴,密密麻麻,触目惊心。盗洞有各朝各代的,也有现代的。一大批现代盗墓贼被绳之以法,江村大墓也进入文物工作的视野,立即进行了一系列的勘探。结果,一个超大型的“亚”字形大墓也立即发现,墓道长达250米,立即被很多学者认为其就是汉文帝霸陵。因为“亚”字形和250米的墓道是帝陵的特征。

而在原被认为是霸陵的凤凰嘴,经过考古勘探,却是除了黄土,一无所获。而历朝历代,比如明清,祭奠都是选择在凤凰嘴,现在看来,他们不过是祭了一个寂寞。

2019年,国家确定江村大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霸陵的大致位置是毫无疑问的,因为窦皇后陵就在那里,霸陵只能在旁边。

而引起霸陵具体位置争议问题,其实还是在于汉文帝本人。汉文帝是历史有名的节俭之君,其遗命在其死后,陵墓不建封土。所以霸陵没有高大的封土,不能像其他西汉帝陵能够因为高大的封土从而一眼识别。关于这一点,《史纪》是这样记载的:

(霸陵)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

那为什么很多人会把旁边的凤凰嘴认为是霸陵所在呢?那是因为“因山为陵,不复起坟”的记载,所以人们误以为旁边的凤凰嘴是霸陵所在。后世祭奠,比如明清,都是选择在凤凰嘴进行,如今看来,他们祭了一个寂寞。

3、文帝一生节俭,其记录在《史纪》中的遗诏,也算开了一代节俭先河,创亘古之未有。

但霸陵依旧不能逃脱被盗的命运。

王莽败亡之后,更始帝到长安。赤眉军25万人也到了长安。

民饥饿相食,死者数十万,长安为虚,城中无人行。宗庙园陵皆发掘,唯霸陵、杜陵完。

西晋时候,天下大乱,盗贼并起

五月,刘聪寇并州。六月,盗发汉霸、杜二陵及薄太后陵,太后面如生,得金玉彩帛不可胜记。

而今,霸陵虽千疮百孔,幸而也进行了保护,也算不幸中的万幸。

4、再说说帝陵的保护。中国的帝陵实在是太多了,中国历史上当皇帝的人,有494位。即便除去一些找不到陵墓的皇帝陵,那也是一个很大数字。要想全部保护起来,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很多陵是保护得很好的,比如明十三陵,清陵,因为离北京近,人口多,也可以靠游客收入来增加收入,补贴经费。

但还有一些陵,很分散,全部实现保护就不是很现实。

茂陵封土在帝陵排前五是没问题的,封土也是随便爬上去玩的,因为博物馆在旁边的霍去病墓,反而霍去病墓游客众多。

秦始皇陵的封土自不用说,但反而是兵马俑游客如织,前些年去封土上玩,也没人管,石榴树很多,只是有告示牌说石榴不能吃,有剧毒。

这两个陵如此,其他的不知名的是个什情况,可以想象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冷炮历史争议这么大?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是怎么打的? 
  袁崇焕被杀后明廷搜他家发现他弟弟崇煜已罄家而西,不能一时卷之俱去者价值5361两银子,算多还是清廉? 
  查士丁尼是复兴了罗马帝国还是建立了一个新的帝国(拜占庭)? 
  如何评价罗马皇帝巴西尔二世? 
  建国初期为什么要拆北京城墙? 
  李斯一生精明,为什么会在人生的末期身陷囹圄终成大恨? 
  如何评价范进? 
  三国里的人物生活在现代会发生什么?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怎样的建筑?它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现在这个社会头脑清醒而且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实在是太少了,绝大多数的人都习惯了盲目跟风和娱乐至死?
下一个讨论
#转学美国,大二,数学专业,托福87,GPA3.76/4.0,OSU,普渡大学,罗格斯大学希望大吗?





© 2025-01-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