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我就是题主说提出汉朝靠冲击战术对抗匈奴的那位 本来以为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但是没想到题主居然这么感兴趣特意提问题邀请我解答,我也是很佩服你的。
先从史料看西汉武帝时期汉匈战争中冲击/肉搏战术:
第一例:上曰:“票骑将军率戎士逾乌盭,讨脩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辎重人众摄詟者弗取,几获单于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全甲获丑。
本战例中汉武帝对霍去病的诏书中运用到“合短兵”“斩”“诛”等动词,特别是“合短兵”表明汉军此时并没有采用骑射战术与匈奴对射,而是采用短兵器进行近战。(汉代的短兵指刀剑矛戟,长兵则是弓弩)
战例二: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骡,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昏,汉匈奴相纷挐,杀伤大当。汉军左校捕虏,言单于未昏而去,汉军因发轻骑夜追之,青因随其后。
本次则是卫青部在漠北之战中采用两翼迂回夹击,并在黄昏后大沙暴遮蔽两方视线情况下汉军骑兵与匈奴近身肉搏,从马上打到马下。这个时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汉军和匈奴对着骑射了。
战例三:御史大夫军至追邪径,无所见,还。匈奴使大将与李陵将三万余骑追汉军,至浚稽山合,转战九日,汉兵陷陈却敌,杀伤虏甚众。至蒲奴水,虏不利,还去。
这次则是御史大夫商丘成与汉叛将李陵再浚稽山一带的战斗,汉军采用的战术是“陷阵却敌”在兵力没有优势情况下汉军毫不犹豫的采取冲击陷阵的战术连战连捷,最后逼退了匈奴军。
再看看汉朝的臣子对于汉军战术分析的概括:【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匈奴之众易挠乱也】这个观点出自晁错,他认为在大平原作战汉军的战车兵和突骑正面冲击匈奴骑兵则匈奴骑兵无力抵抗并容易导致混乱。
如果上面你只是以为汉军骑兵只具备肉搏能力而不具备冲击能力的话,两汉之交的战例也许会给你答案:
丹等纵突骑击,大破之,追奔十余里,死伤者从横。丹还,世祖谓曰:「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乃见其战,乐可言邪?——《后汉书 景丹传》
自旦至日中,(公孙述军)饥不得食,倦不得息。日昃后,述兵败。汉骑士高午以戟刺述,中头,即坠马,叩心者数十。人都知是述,前取其首。——《华阳国志》
汉使护军高午、唐邯将数万锐卒击之。述兵败走,高午奔陈刺述,杀之。——《后汉书》
于是弇先出菑水上,与重异遇;突骑欲纵,弇恐挫其锋,令步不敢进,故示弱以盛其气,乃引归小城,陈兵于内,使都尉刘歆、泰山太守陈俊分陈于城下。步气盛,直攻弇营,与刘歆等合战。弇升王宫坏台望之,视歆等锋交,乃自引精兵以横突步陈于东城下,大破之。——《后汉书》
(马)武选精骑还为后拒,身被甲持戟奔击,杀数千人,嚣兵乃退——《后汉书》
以上是东汉开国名将们的战例,虽说是东汉但是他们本身继承的还是西汉以来的材官骑士系统出身,底下的幽州突骑们也是西汉两百年以来与匈奴兵浴血拼杀历练出来的结果。此时在残酷的内战中他们都可以直突敌阵,也就是上述的“横突”“奔击”“奔阵”等,更何况是面对匈奴的骑兵。要知道中国内战的烈度其实远比外战烈度更高。
以上是史料记载的汉军骑兵冲击肉搏战术。接下来就是贴几张画像石上的汉军冲击图~
至于剩下的问题我没太注意,我本人时间也不多,因为还得有作业要写……所以有时间再说吧。
突然想到你说夹枪冲锋了,那就再补个图
这玩意儿其实没啥难的,冲击力是更强但是马上格斗能力比较差,至于有没有大规模普及这个我也不知道。不过这个东西到了大唐也有。并且不是只有夹枪冲锋才叫冲锋~话说回来,这个肉搏跟冲锋本来后者就是前者的一个子集,没必要硬把他们区分开。骑着马能跟你刀剑矛戟的对砍,自然也能一锤子买卖的去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