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不少回答说,什么一个时代结束,郭嘉放弃五五分流
你们回答难道只看标题嘛
职高也是属于高中阶段的
这跟跟五五分流是不冲突的
而这个通知的意义是在于,基础教育的进一步提升
由九年义务教育,向十二年义务教育过渡
目前不少发达地区的市已经自己开始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了
这不仅仅跟五五分流不冲突,而且还是协同'作战
这个其实是算数题
上普通高中的人数不变或者减少
但是高中阶段的人数要增加
换成等式就是
高中阶段↑=普通高中↓+职高↑
最终的目的还是'增加产业工人的人才储备
居然有人追更
评论指出关于向十二年义务教育过渡的问题
这是分析题
首先没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有钱的,一类是普通家庭,另外一类是没钱的
首先有钱的要么找关系去普通高中寄读,要么去民办
然后普通家庭的,大概率会送去职高,毕竟有条件的话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多学点东西
剩下的就是没钱的,我初中谈的第二个女朋友,她爸干工地的,她妈妈在饭店干活,她家还有一个弟弟,她中考考了一个不是很一般的高中,然后她家里人就让人带她去厂里了,我大一的时候跟我讲她结婚了,大二的时候空间就看见她孩子的照片了
基本上大部分农民工子弟,考不上高中的命运就是进厂,而想提高高中阶段入学率,无非就是把这群人从工厂拉回学校。
靠怎么拉?他们家里人凭什么让她们回学校?跟他们讲人口老龄化?还是跟他讲产业升级?
唯一的办法就是砸钱,免学费给补贴
这种行为是什么?这不就是义务教育的最显著的特征嘛
我不要这些
我只要高考全国同卷同线同配比
很多人担心诸葛没这么多粮,其实并不难解决。
首先蜀汉账面人口虽然只有百万左右,但实际上诸葛亮主政时期四处搞基建,每隔两三年出兵数万北伐,动不动就是从山区开凿道路、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至于织造蜀锦、开矿、炼铁等在当时几乎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想象一百万人口能够支持这样的劳役强度。
别的不说光是越过数百里山路向陇西、渭南运送五万人以上军事物资,包括生产、运输、设施维护等等大宗项目所需动员的人力,保守估计也得是二三十万人脱离生产,尤其是第五次北伐,都在人家家门口屯上田了。
诸葛亮南征北伐的这区区十年,南征一次,北伐五次,还要大力开展生产建设,要动员这么大规模脱产人口,绝不是一个区区百万人口的小国所能承受。
所以我认为应该还有很庞大的“隐性人口”也被纳入了组织体系:
首先自然是各本地士族豪右控制的人口,表面上不属于国家管辖,但徭役赋税分摊到这些大家族大地主后,国家势必能从中获取一些利益;
其次是南中诸夷,诸葛亮南征取得胜利后,大量人力物力被蜀汉利用,甚至借此编组了一些军队。
再次陇西羌、氐等族,在蜀汉夺取阴平、武都之后与这些部落建立了更稳定的联系,也能获取相当可观的人力补充。
此外,蜀汉原有统治区内,本就有一些蛮族部落存在,后出师表中提到的一些少数民族军队损耗,可以作为佐证。
因此,蜀汉的实际控制人口可能是户籍人口的两倍,甚至三倍以上。只要不作死把大量新增人口拉去集中在一处,完全有可能就近解决粮食供给。同时把这些人打散纳入原有的屯田体系中来,以军法治之,还愁你们敢不自己种地?怎么,我大汉将士的刀不利乎?
如果真如题设一般天降百万大学生,估计丞相要笑死:大不了停上三五年不去北伐了,先把这些凭空多出来的人力组织去屯田,把汉中填得满满的。。
什么,你们都是高材生,所以不去?不好意思,大汉帝国不养闲人,一年内不能自力更生的,全部绳之以法。既然给你好好的土地,你不肯耕作。那我大西南有得是山区、矿藏、盐井等着你来开发,那些栈道、山间小路可是经常要派人维护的,实在不行,交给南蛮好好“教育一下”,说不定你们还能织蜀锦去创收。。
啥?你说你知道未来?——丞相表示,能打出去才有未来,老夫现在需要的是兵、是农民、是工匠,能提供生产力和战斗力才是大汉帝国的栋梁之材。
至于你们所谓的管理、文化,不好意思,老夫自己就是管理大师、文化宗匠。老夫麾下僚属,哪一个不是百里挑一的管理人才?还用你们这些顶多管过几个学生干部的所谓学生会主席教?
你们说的那些“先进理论”老夫更不感兴趣,也没那火星时间攀几千年科技树!老夫就问一点,你能给我把连弩改进成那个所谓的机枪不?就算你们说的蒸汽铁牛造出来了,又怎么开出祁山、走向长安?你说能?那好,赶紧去冶铁、炼钢、铺铁轨!
你们不是说老夫寿止五十四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啊!
还不快干活?等兴复了汉室,再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也不迟。。。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