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抄王茂军日记拼贴成的〈1986生死漂流〉,吹嘘得让人脸红》一文? 第1页

  

user avatar   wan-wan-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补充:对这篇文章中,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做一些简短的答复。

1,为什么没有录音。八圈初次联系王茂军,直接录音未免太过唐突。主观上,本来是想先电话打个招呼,等获得许可后再录音,但双方交流很直接,话题进展很快,就没有特意停下来说录音这个事情,因此也没有录音。

另外,王茂军是个非常爽朗的人,但即便如此,还是对陈杜二人“录而不告”有些不满,认为两人应该更加光明正大一些。

2,通话内容的真实性。这篇内容虽然是靠记忆写成,但是在通话后立刻录入写就,并在成稿之后,立刻发给王茂军审阅。又及,此文主要记录对谈内容,与作者本人观点无涉,因此发给王审核,主要是想得到更为明确的勘误,避免在细节上出现偏差。

王六十多岁,看稿子没有那么快,大概一个小时后才发来补充和修改的内容。在得到了明确答复和细节补充之后,本文终稿才被发布到网上。

3,如何证明文中的王茂军就是王茂军本人?长江漂流是一次历史事件,洛阳队队长王茂军即便在30年后,也可说是半个公众人物。另外,王现在是洛阳探险协会负责人,也是中国探险协会理事。媒体想要求证,是很简单的事情。

当然,还是希望大家不要过多地打扰到王先生。

此补充回复亦已得到八圈的许可。


----


《我联络了王茂军,聊了当年的事情,30年后他对长漂的看法,还有那篇稿子》


采访&整理:八圈

知乎非原创,为授权代发


背景介绍:


9月15日,网友“端木异”在比对陈楚汉、杜修琪《1986,生死漂流》与王茂军《长江漂流探险日记》后,撰文质疑前者在未交待、提示信息来源的前提下,大量摘抄、改写王茂军《长江漂流探险日记》,明显违背写作规范。


9月16日,陈楚汉在公开回应中写道,“我们在洛阳见到王茂军,正式采访时间为2小时21分钟,录音整理43647字……核实了多处有疑问的情节”,同时补充了王茂军《日记》的其他信息,如“‘王茂军日记’,并非是他个人的记录。它全名是《洛阳长江漂流队纪实》,是参考了几名洛阳队队员的日记、由王茂军整理、以全队纪实的名义,发在网络上的”


浏览端木异的质疑与陈楚汉的回应后,我对王茂军其人及《日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辗转联系到王茂军本人。9月18日18:55分,我拨通了王茂军的电话。采访、核实了相关信息。一开始他误会我是记者,我跟他解释了一下,我从9月份就脱离了报社,不是媒体记者的身份了,做这个采访,纯粹是个人好奇使然。


征得王茂军同意,现发布我与王茂军的部分谈话记录,供感兴趣的网友参考。


1、对于当时采访情形的还原


先说明来意,我说,之前网上流传一篇《1986,生死漂流》,我想跟您核实一下,这两位作者是不是来采访过您。


王说,确实有,一起谈了两个多小时,“一开始我看他们两个小孩,年纪还没我儿子大,他们就给我看了记者证,我说,我不是看不起你们,你们不要误会。”


我有点疑惑,在两位作者的自我介绍中,只有其中一位有过媒体身份,后来还离开了媒体,为什么两个人都会有记者证给王茂军看呢。王茂军讲话很快,这个问题没来得及追问。


王说,他们自述,一个是川大毕业,另一个是北大毕业。“他们问的角度我不是很喜欢。”王回忆,“他们问我有没有贪污募捐款,我问谁说的,他们说是社会流传,且有一两百万。我回答,人出名后,社会上说什么的都会有,可你们也不用脑想想,当时十元票面,那是两麻包,一个人怎么能扛得动?从技术上就不成立,问这个问题太低级了。再说我一直在江上,募捐款都给了洛阳市政府,那是千里之外啊。另外,他们有询问了许多队员早期的一些经历,主要是负面的,如打架、坐牢啊等等。他们并不关注漂流活动本身,故我比较反感,要不是看着他们年纪轻,我早就……”耳机里,王的声音骤然提高。


王说,这令他有所担心,他觉得这两位作者的来访,带有商业运作的性质。王说:“每个人都有写作的立场,这个我明白,但我作为当事人,我也要清楚地表达我的意见,我不认同这篇文章对1986年长江漂流的记录。如果年轻人看了这篇文章后觉得长江漂流就是文章写的那样,那就是彻彻底底的误解。”


2、对于长漂事件和关键人员的介绍


原本我只是想核实一下几个问题,王茂军很健谈,三言两语就把话题带向了当年的漂流。


王说,当年外国人在西部组织考察、登山,引起了尚在改革开放之初舆论的极大反弹,所以国家体委在外国人考察团里经常会组织一些中国人,将科考队的名字改成中日联合、中法联合等,一方面是平息舆论,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培养一些本土的探险、科考力量。这也是为什么沃伦的队伍被称为中美联合队的原因。


后来,有记者采访王,问他,既然是联合队,那联合队首漂成功,不也意味着中国人成功吗?王回答那位记者说,你要看清问题的实质,所谓联合,起实质作用的还是外国人,这肯定不能算中国人的成功。王认为,沃伦的队伍,很明显就是商业性质的漂流,“一个59岁的人,到中国来漂长江,我很敬佩他,不管他最后有没有成功,实际上他漂流得并没有我们远,但这不掩盖我的敬佩。”

王说,他没有直接跟沃伦打过交道。沃伦太太当时在沿途设置补给点,属于后勤人员,和洛阳队的后勤人员有往来。王并不认为沃伦太太对漂流的细节有非常清楚的了解。漂流后第二年,沃伦的律师来中国跟王碰了一面,王写了一份证词给律师,大概是沃伦当时涉及什么诉讼。


四川队,王则认为是一支带有较强政治目的的队伍,随队记者戴善奎,写了很多在当年的环境中可以理解的旨在唤起强烈爱国心的报道。


“洛阳队既不是商业目的,也没有政治属性,我认为还是一种非常朴素的人与自然的搏斗,是长期以来人生理念追求的必然结果,过程体现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王说,因为没有资金,在买船的时候他们也只得借中国人完成首漂这样的名号,来压低价格。在漂流过程中,为了在沿途各地补给点能得到当地政府的配合,也打出了类似的口号。


王茂军说,在《1986生死漂流》这篇文发出来以后,他就曾给作者之一发微信,问他们有没有采访到中美联合队在江面上漂流的人员。“他们也说不出来,究竟采访了哪位核心队员。我刚才说了,沃伦太太,是做后勤工作的。其实他们一个中美队的核心队员都没有采访到。他们在文中用一半的篇幅说中美队,但美国队在哪里溃散的都说不清,这说明采访很失败。因叶巴到巴塘,步行只要两天行程,我们亲自走过。而美国队上岸后,走了六天还没到,说明他们离叶巴还很远。”


3、对于长漂日记来龙去脉的介绍


我问王茂军,您的日记是您自己写的吗?王说,“日记是我自己写的。我看到了后来采访我的作者对质疑文章的回应,说日记是参考其他洛阳队队员的日记,我整理的。这个话是一派胡言,我的日记都是我自己写的,我说的话我负责。”王向我解释,在2006年,当年报道过洛阳队的洛阳本地记者找到王茂军,知道他有这么一份日记,动员他贴到网上去。王说他不会电脑,那几位记者就教他,然后发在记者所在媒体相关的网站或论坛。后来,可能被其他感兴趣的人转到了其他论坛,这点他就不得而知了。


我反复向王茂军核实,这份日记是不是他个人写的,他明确回复我,这份日记就是他一个人写的。我继续追问,“我看了您的日记,我觉得文字很好,您一直有文字方面的爱好吗?”王说,他是老三届,文革结束后,再去参加类似夜大的教育。“我受的教育不是很完整,但我还是有一点文字方面的爱好,这主要是靠长期的积累。”


我接着日记的事情问,“当时两位作者来采访您,是否有向您询问日记的事情,您是否答复他们,可以任由他们摘录日记内容,是否授权他们使用您的日记,并且不加出处?”


王茂军说,“第一,我只跟他们解释了这个日记怎么放到网上去的,跟刚才跟你说的一样;第二,他们并没有向我核实日记中的内容,也没有问我是不是可以用日记内容,更没有问我要日记使用的授权。我当时看到这篇文章,我就想问问他们,如果抽去我日记中的内容,他们的文章中有关洛阳队方面的内容还剩下什么?


4、30年后,王茂军说“我们不是英雄,我们只是壮士”


我对王茂军说,本来,我只是为了核实那篇文章的,所以一开始准备录音。后来想想,这样录音太不尊重你,所以并没有采取录音的方式。


王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是山东人,就事论事,不掩饰不拔高。你录音也好不录音也好,我讲的话我自己都负责。各家媒体来采访我,我就说我的看法,我的经历。我觉得,长江漂流这个事情,不管舆论怎么评价,它就是一个历史事件。当年我32岁,如果当年恰好不是长江漂流,如果是攀登或其他形式的探险,我们也会上的。当时就处于那样的年纪,一腔热血。”


对长江漂流这一事件,事后有多种表达,报告文学、电视剧、新闻报道。王觉得,这些表达都没有更深入地去探讨人面对自然时征服的雄心、与自然搏斗的勇气,以及人力不敌的无奈,“还是不够深入,还是没有更好地挖掘。”


“我们没有资金,不这么说,很多事情不好办。事后所有记者采访我,我都跟他们说了这样的话:我始终认为,洛阳队体现的是人跟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想要征服自然,与自然搏斗的关系。”王茂军很遗憾,在《1986生死漂流》这篇稿子里,记者没有引用这些话。


我问,有没有您认为对长江漂流,对洛阳队最好的报道?王说,没有印象。当年只有小的报道,等他们想做长的,那就时过境迁了。


在过往的那些表达中,都把王茂军们称为英雄。王茂军否认,说:“我们不是英雄,准确地说,我们只是壮士。英雄是榜样、楷模,是无可厚非的,而我们远远达不到,只能是壮士。







  

相关话题

  “民族只是想象的共同体”,那么民族主义是一种谎言吗? 
  古代罪犯为何发配边疆?不就近坐牢? 
  假如中国大陆把港台和大陆之间的边检站撤掉会发生什么? 
  老舍为什么会自杀? 
  为什么邦国林立的欧洲可以挡住奥斯曼的进攻,而庞大的明朝却被后金拖垮? 
  蜀汉是不是被吹捧过度了,季汉粉吹的蜀汉事迹大多是他们联想和演义里的?他们吹蜀汉是唯一的光/乌托邦等等? 
  十字军东征到底是什么驱动的?宗教征服还是财富掠夺? 
  印度和巴基斯坦还有可能重新实现统一吗? 
  为什么三国志中记载蜀汉不置国史? 
  “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到底谁更有说服力?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在非老年卡可用时段声称没有零钱的老人被公交车司机要求下车?
下一个讨论
裸辞是不理智的选择吗?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