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一线房价超高的局面将如何收场? 第2页

     

user avatar   xiao-ma-16-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t不管贸易顺差怎么巨大,外储怎么丰厚,美国梯次逐步加息肯定是大概率事件,那么全球的流动性肯定会缩减,因为外汇撑不住,现在的情况是,房地产是亲儿子小儿子,吸血哥哥姐姐,吃特别营养餐,现在更是家败,开始嗑药吸毒了,却让哥哥姐姐们卖血供他毒资,现在央妈别说缩减流动性,就是放水放慢了,都要抹脖子死给你看,然后给脸又不要脸,偷偷翻倍的涨,央妈再疼,总有一天砸锅卖铁也会供不起,所谓大趋势不可逆,历史的经验是美元总会戳破新兴市场的泡沫的,想抗衡无异于螳臂挡车。

政府本来就有两条路,房价只升不降,就要牺牲汇率,货币日元化,那么房子涨到两百万一平米有什么不可能呢?那像津巴布韦那样,贬值,房子一平米一千万亿都没什么奇怪,可是,这就彻底毁掉了人民币的信誉,和国际化的可能,也彻底毁坏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或者学习日本,戳破泡沫,保持日元信誉,保护外贸,97年亚洲金融危机,选择货币贬值的泰国,到现在还是一穷二白,因为他那种贪图小便宜急功近利的不要脸行为导致不会再有任何外资投资,而选择货币坚挺的台湾,日本,香港,很快又恢复至少稳定了经济,

那些说汇率贬值比较方便阻力比较小的同学,汇率贬值这法子确实很方便,因为这种行为损人利己,就像大宅门中七爷的儿子卖假药材,七爷对他说的那样,掺假这种获利方式是有个脑袋的人都会的,可是接下来呢?贸易伙伴会不会报复性关税?会不会彻底毁了外贸?当年日本怎么宁愿房地产泡沫破裂也不这个玩法呢?或许在您心里面认为外贸在中央心里不如房地产重要,可是你知道中国是加工产品出口型国家吗?外贸占GDP35%以上吗?况且外贸换取的是实实在在真金白银的财富,如果印钞票推高土地价格就能够致富,那么当年我们又为什么改革开放,辛辛苦苦学技术,做贸易,产业升级呢?都印钞票让每个人手上土地上涨一万倍不都是亿万富翁了吗?比如现在津巴布韦,大家都是千亿富翁那个搞法?


自从政府开始中央层面去库存战役打响,利好不断,我就感觉国家想让泡沫慢慢随着收入增长萎缩的意图就改变了,而是想戳破这个泡沫,别说政府为了小老百姓家底子,什么中产阶级利益不会一举刺破泡沫,打压房价。too young,too simple关系到国家和银行经济安全的时候,没有什么是不可牺牲的,你看当年国企改革,多少人以为会酿出革命,会让政府垮台,现在不也就这么过来了吗?为了保护外汇外贸外汇储备和避免恶性通货膨胀,届时政策密集出台,让你卖不出甩不掉,把这些年超发的流动性一举坑杀,

之后呢?中国毕竟城市化还没有完,后续还有动力和潜力,暴跌后的低房价会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体入市,推动城市化,只要市场还在,需求还在,行业就不会垮,不过换了一茬开发商罢了,而且只要挤压库存的房子在老百姓而不是开发商手里,银行就不会有太大的风险,政府强力打压房价,没房子买不起的刚需一大把,现在一线房价高的离谱,刚需不是想接盘就能接的了,所以更多还是投资客和金融热钱炒作,政府真正想卖的还是库存巨大的后几线城市,一线暴涨不过是风向标和噱头罢了,误伤小老百姓不多,现在大幅度扎紧一线城市信贷限购政策,严厉打击首付贷等融资渠道,就是不想小老百姓你往火坑里乱跳,这样哪天戳破泡沫了,还博得控制房价之美名,要是深圳二套房首付七成你还能付出来,那你也就不是小老百姓了,烧不死的,最多踏层皮,就当支持国家做了贡献

未来某一年泡沫破了之后,锅直接甩给开发商和炒房客,大不了就赖天灾,搬出哈耶克的经济周期规律不可违,或者就怪耶伦大妈说说阴谋论呗,人家美利坚当年经济不好,降息你说人家为了转嫁风险,哎呦,让我们几万元美元储备贬值了,哎呦,热钱流入来害你来了,坏坏哒,现在人家经济起来了,为了遏制通胀,和下一轮科技革命利率正常化加息了,你又说热钱流出还要害你,真TM怎么做都错,人家放个屁你就被冲的闪了腰,人家是为了经济发展调整政策,哪有功夫一天到晚去理会你,太看得起自己了,就像日本扯了个广场协议胡说八道了那么多年,最不济到最后实在找不到人背锅了,锅还可以让本泽马背嘛,反正轮不到政府,我不知道政府会怕什么?

所以,国家又愉快的回到了宝宝时代,放水漫灌却又苦苦支撑汇率烧美元的时代,可能是等死,就像船漏了至少还能浮起来,未必前面就是岸了呢?这总比现在就凿沉了,相信自己可以游泳找到新大陆好吧?虽说不逼自己一把不知道自己多厉害,可是这么大国家,这么多人要吃饭,这么多年轻人要就业,谁有胆子在还没有事实上难以为继的时候就来个破釜沉舟,谁能赌得起这个筹码,付得起这个责任?所以,不到必须断臂求生,这个游戏真正玩不下去的时候,政府面临关乎国运抉择的时候,把大部分热钱流动性锁定的时候,政府只能继续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房地产破灭虽然不会让政府失去合法性,但肯定会带来巨大冲击,现在政府也在,如履薄冰左右权衡的估测泡沫破裂的风险,银行已经数轮的进行关于房地产泡沫破裂,金融风险的抗压评估了,当年日本主动刺破也一定是,经济潜力耗尽,泡沫难以为继,两害取其轻的一种权衡


华丽分割线,驳斥一下一线城市永不下跌的诸多谬论般的逻辑

就以上海为例,随便举几个反例批驳一下一线城市永远上涨的观点,譬如逻辑一,人口会无限涌入上海推高房价然而实际上,前些年上海人口是增长的,但2016年上海常住人口减少10.34万,人口开始减少并不是所谓疯狂涌入,况且人口是否流入和房价是否上涨有任何逻辑关系吗?如果在低位,趋势是看涨,人口流入会导致购房需求增加,推动房价加速房价涨,在高位,趋势下跌时和房价就没有一毛钱关系了吧?你看东京自93年到今年人口哪一年没有增长?房价高过当年了吗?


论据二,土地有限,房子是稀缺品,事实呢?我读大学的时候,上海跑遍了,浦东周浦镇,延地铁一望无际的农田,闵行泗泾连医院边上都是农田,奉贤,宝山,金山,崇明,你知道有多少农田到底有多荒凉吗?你真正去看过吗?除了中心四区,其他区连地铁沿线都是荒地,何况下面的大农村?听说周浦镇一块荒地地板价已经拍卖到了7.9万,周边别墅才买3万,真的那么看好吗?你看过航拍图像这块地周边是什么吗?全是农田,我可以说,上海如果按东京那个建筑密度,可以再造三个上海(比东京面积大,超高层多),在一个已经人口流出的城市,人口减少的城市,你拿什么再造出三个上海?究竟是没有土地,还是政府开发商唱双簧人为制造恐慌?;

论据三,人民币还会大幅贬值,收入会无限增长,很多人连人民币为什么贬值都不明白,人民币计价资产价格与国际接轨,价值重估都不懂就想当然以为人民币会无限制贬值,更可笑的是认为收入会无限增长,最简单问题是,货币洪水是央行印钞机印出来的?还是货币乘数,利率杠杆放出来的?这都不明白,还可以幻想未来房价收入比随着印钞和贬值减小?还能维持人民币外汇稳定?还能收入从10块一个月30年涨到10000那样再涨一千倍?简直笑尿了


其次,一线城市另外几个上涨理由都不能令人信服,一,北上深拥有超高的教育资源,首先深圳领涨三地,深圳并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所以这个逻辑堪疑,况且市场价格已经对北京上海的优势给予价格上的反馈,也就是这种优势已经体现在价格上了;

二和其他地方差距二十年,现在北上深是发达二线城市均价的三到五倍,普通城市价格15到二十倍,难道还没有涨到所谓的体现其发达地区的价位吗?

三,国家在改革,经济在发展,人民收入和购买力在加强,我原文也说了,国家准备大力发展经济,让泡沫随着人民收入增长而萎缩,我还举出了类似互联网这样高经济增长点,工业4.0,这本就是国家本意,然而效果的确不好,经济在衰退,产业因为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而无法升级,况且房价还在不理性上涨,房地产根本拖累经济转型,占用了产业升级需要的资金;

四,老百姓需求大,可是,亲,我也说了,真正需要购房的是年轻人,不是老年人,中国劳动力人口增长拐点已经出现,潜在购房需求已经下降,况且你说的所谓4+2+2需要四套房子的理论过于乐观,随着经济压力加大,生活成本提高,人们生育意愿会降低,上海本地居民人口自然增长率每年负增长,况且这些人现在都没有房子住吗?4+2+2的大多数人口都有房子吧?等到老一代去世,我问你,每个人又得继承几套房子?

五,房子如果已经被推到了绝对高价,人口增长并不能预防房价暴跌,参考东京近二十年人口增长,可是价格还是没有涨到当年泡沫时期水平,故而似是而非的逻辑,只能增加心理安慰和抢房的不理性,并不能改变经济周期,和经济规律的力量

至于说回到原题,具体到未来房价一线和后几线城市房价

房子是不容易变现的东西,现在又处在高价,实际投资回报率是很低的,譬如说600万现在买个普通房子(市区现在都不止这个价钱),二十年中,本息合计成本接近920万,加上折旧和持有成本,不到1000万根本是亏的,可是如果你有600万买五年期国债利滚利,600万二十年到期回报率都超高150%,房子则要涨到1800万才能有这个受益,真到了1800万,真的会有刚需盘接手吗?我的意思是说,现在那么疯狂房子根本就像古董一样,食利阶层在这不断抬价,刚需盘一旦接手,房价趋势一旦反转,准备再卖给谁呢?还会有能接得起的刚需盘吗?况且人民币计价资产价格已经和国际接轨,不像前些年那样低估,那种长期疯涨真的不太可能,前些年的疯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土地价格严重低于国际平均标准,比如说上海那么大城市,房价3000,按汇率1:8,只有350美元每平米,按国际标准,比一般国家中小城市还低,这正常吗?可是现在已经高出很多,还这样疯,总会破灭的不是吗?至少没有前些年上涨基础了不是吗?

自从14年末,北上深人均收入不足10万的基本面下,基本持平现在东京房价后,到现在,这一波下去,基本上已经持平94年泡沫顶端,人均收入45万(今年汇价计算)的东京房价了,深圳已经全面超越,并且屹立不倒,东京86年到93年在最疯狂的货币刺激下,7年涨了1.7倍,我们一年半就完成了,现在在深圳买一套房,加上利息成本,房价必须达到东京顶峰时的1.6倍卖出,才能保本,放心,还会翻倍的,一定可以达到东京顶峰的3倍,5倍,甚至10倍呢,小小日本算什么,国小民穷,我们呢?泱泱大国,那么在08年大面积出现的用公司工厂收入供几套房房贷,经济下滑,大面积抛房(本金不要只求买者供房贷)的事情应该不会出现了吧,毕竟大家都这么有钱,肯定都是全资买房的吧,好了,就让我们左脚踩右脚,右脚踩左脚,步步高升飞起来吧?

另外对于四五线城市,可能房价收入比不高,感觉很便宜,可是在所谓的火爆的市场,所有空头多头用脚投票,决定的价格其实就是合理价格,你买入待涨的就是人家觉得趋势即将反转抛售的东西,当然最后谁正确需要时间检验,什么意思呢?那就是如果在一个兴旺的市场上,是不存在价值洼地的,便宜就有便宜的道理,就有你不知道的不值钱的理由,永远别想在疯狂的牛市中寻找所谓的价值洼地,那可能是陷阱,

举例港股一直被称作价值洼地,现在港股通要来了,内地流入资金明天都很多,形成的趋势是小牛市氛围,可是我敢断言这不会长久的,这块价值洼地将使内地流入资金变成割不尽的韭菜,为什么呢?全球资本自由流动,就港股便宜,那这就不是洼地,就是沼泽,因为他一定有你不知道的原因让他就是不值钱,同理,如果当地房子没有不准许买卖,却周边疯涨,这里滞涨,那么,原因只能因为这里很烂,不值钱,别人暴涨他平稳,别人下跌,他一泻千里,当然具体情况自己分析,道理可能是这么一个道理


最后谈谈吃瓜群众翘首以盼,津津乐道的,喜闻乐见的崩盘

至于说何时崩盘,这个具体真不知道,谁告诉你都是假的,连国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玩不下去不得不抉择,如果你非要预测,那么你就看什么时候美国几轮加息后,导致中国为了维持汇率,不得不开始被动加息的那一天吧,这个泡沫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破了,那些在央行减息放水周期之内,喊房地产崩盘的人实在是非蠢即坏,很简单,外围大环境流动性缩减,必然导致汇率受压,为了缓解汇率贬值压力,必然会消耗外资储备,消耗到弹尽粮绝的时候,只有人民币贬值或者加息这两条路,也就是我说的人民币日元化或者政策日本化,美国一次加息就导致贸易顺差巨大每年数千亿入账的中国外汇储备缩减五分之一,如果再来几轮,中央就到了不得不抉择的时候了吧,具体时间我是绝对绝对不知道的,如果说不要脸的神棍一把,做个假设,我们假设美国今年年末二次加息,17年第三次或第四次,18年第四次或第五次,到这个时间段内(当然纯粹是假设,这要根据美国经济情况走)如果被迫央行选择加息,那不用看了,泡沫爆炸定了,如果人民币贬值继续放水,那还要很久才能爆呢,一句话,在中国,现阶段,只有政府加息才是刺破泡沫最直接的指标


最后,作为小老百姓千万别一天到晚的盼望房地产崩盘,希望房地产崩盘的无非是,一是真正的刚需,又必须留在北上深的苦逼大学生,这的确是恨不得对房地产商喝血啖肉的,这可以理解,二

就是大城市小资阶级,所谓改善型需求,这其实就不地道了,都有房了还想换房,笑话,你有那个收入和能力吗?其实就是希望自己原来房子卖了,突然房价腰斩了,可以趁机加点小钱换个大的,你要是有这本事能看得懂何时崩盘,还用得着这么可怜兮兮的卖老房子?

三是,全国各地的,对上海人有一套房子,抵得上自己干五十年的痛恨贫富差距的吃瓜群众,这其实大可不必,你看他有个几百上千万的,房地产涨的时候,他是不会卖的,卖了没地方住,跌了他也就卖不掉烂手里了,所以他永远都得不到那笔钱,他住的其实还没有你好,收入也不见得比你高,他只能住在90年代90平米旧房子里,而你却可以在140平米房子里面,舒适体面生活,第四是痛恨国家放水让自己持有货币贬值的,这个生气是正常的,可是现在通货膨胀,生意好做,工作好找,即使通货膨胀你的生活水平还是高于00年很多的,钱值钱了就挣不到钱了,你知道房地产崩盘通货紧缩,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惨剧吗?

其实房价涨了也就一线城市,普通城市不也就4-5000左右吗?(针对评论区密集对此价位观点的疑问,在此统一修改,举例来说吧,距离南京很近的,安徽的滁州,黄山,江西宜春,吉安,湖北荆州,咸宁,河南南阳,信阳这些居民最多的人口大省,很多地级市5000都能买中等地段很好的房子好吗?还要举例四川,甘肃贵州西部省份吗?况乎县级城市2-3000的就不是普通城市了?沿海上万的当然有,收入也高,有必要较劲吗? )根本不是不可接受的吧?

所以,真正受伤的,只有农民和已经下岗失业或者退休金微薄的老年人,通货膨胀成这样,农产品价格却被人为的压的那么贱,收入低下,却享受不了城市的医疗和养老待遇,那些为国家工作一辈子却下岗的老工人,本就微薄的储蓄被通货膨胀补贴给了炒房客,投机者,地产商,即使经济兴旺也没法跟上时代,找到工作,只能熬干血泪变成社会抛弃的老无所依,一无所有的“无用之物”,这是悲剧也是惨剧,国家对不起这些人,也欠他们一个解释和公道


这篇文章是分拆自另一个热门问题的回答,原答案不知不觉写的太长了,已经没法阅读,所以梳理了一下回答,把原答案和评论区回复分成了两篇,这样增加可阅读性,那篇文章客观分析,不带涨跌观点,这篇是那篇评论区梳理回答,本想就提供一个看问题视角,启发大家自己思考,不做结论,可是由于在那篇被各位童鞋逼着表态,他们说我不想自己想,就问你跌不跌!所以莫名其妙自己就变成空头了,这不是我的本意,故而这篇答案很多是那篇对童鞋的各种问题评论的回答拼接而来,可能逻辑上不那么连贯,而且夹带大量主观观点,私货太多,而且我会尽量梳理一下逻辑联系,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另一篇答案

zhihu.com/question/4091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讲个好玩的,和这话题无关,也有点关系。因为归根结底都是:年轻人不愿意接盘了。

(一觉起来你们好热情……本答案已修改,其中一些细节做了无伤大雅的“微调”,请不要对号入座哟

另外不要担心,本回答不会取消匿名,嗯……不给母校抹黑)

两个“极端”

去年我们学校深圳校友会换届的时候,出现了两种极端:

1,盛况空前:学校派了三五十人的队伍前来助阵,各院系都有代表,有的甚至自费也要来。牛逼校友很多,几乎稍微有点厉害的都来了,也是三五十人。各地校友会也来了,几乎都是会长,也得二三十人。校友企业赞助的很多,光门口的易拉宝就摆了两走廊,满满当当。

2,校友断层:本地校友很少,年轻校友很少。总共300人不到的情况下,年轻人撑死三五十。

我说的年轻人,指的是10年以后毕业的,每年来深圳的年轻人校友也得三五十往上……


消失的年轻人

那么,年轻人为什么来的少了呢?我们继续看~

活动当然是需要花钱的,一场接近300人的活动,花的钱不会在少数,所以参会者需要付费。

很合理,对吧?

远方的客人不需要付钱,所以学校、大佬和各校友会的减去,大概一百来人(还得给他们订机票酒店)。

理事们不需要付钱,因为他们已经付了理事费了,也大好几千呢,大概五十来人。

志愿者不用付钱,排练节目的,宣发的,准备物料的、联络的……也差不多五十来人。

所以假设一共有300人,至少有200+的人是不付钱的。

付钱者谁?那些年轻的、又没有出力的参与者。


年轻人在做什么

当然,我也是没有出钱的人……我是被抓去干活的“志愿者”——年轻志愿者中的一员。

坦白来讲,要不是某师兄提前一年打了招呼,说就写一篇文章就行,我也不至于接这活儿。

然后日期将近,宣发还没开动,先是空降了两个大佬来“统筹指导”,大佬们上下嘴皮子一碰,说一篇不够隆重,得分7篇……我忘了我有没有怼回去了,不过应该提醒过他们,7篇精力不够,让他们自己去找剩下的6个葫芦娃。

后面活动开始,要拍视频,要直播,要写稿,要发文。活动现场的还好说,写稿那天我直接炸了,写稿30分钟,你们猜改稿多久?

24小时。大佬们的意见总是互相客气并且充满矛盾,他们永远不会统一意见。凌晨2点,负责大佬终于说定稿了,昏沉沉睡去后,第二天一睁眼,另两位大佬又一脸兴奋的说,找到了三五个可以“优化”的地方(改回上一版的那种优化)……谁爱干谁干去吧!


年轻人得到了什么?

什么都没得到。

如我这种出力的,最怕这种奉献式的写稿。大佬们为了表示隆重,会执着于每一个与会大佬的头衔……尤其是这种大佬来了上百个的时候。

纯粹的文字还好,他们会执着于每一个人的照片顺序,还会自己斟酌后表示谦虚,非要调整其中一两个的顺序。

改个一两个没结果是经常的事儿,于是我经常怀疑人生:某个省校友会的会长我理解,某个区的某某某羽毛球协会的副会长……这种头衔,是多没有成就感,得靠这玩意儿撑场面?我这样的改来改去有意义吗?毫无意义。

浪费青春,浪费感情。

没出力的呢,他们出钱撑起整个场面,供有地位的、有钱的、有级别的大佬们吃吃喝喝,给大佬们的功劳簿添砖加瓦……他们有些甚至刚毕业一年,别说买房了,聚餐吃个人均二百,估计也得心疼吧?

而他们花钱的这个活动,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座位靠后,吃什么由别人安排,大佬们觥筹交错,他们聚到五分之一不到的桌子上一脸放松,终于可以吃饭了。

结局呢?

这次换届给深圳校友会赚足了面子,同时,年轻人们更不爱来了。

写稿这事吧,我写了非常详细的、识字就能看懂的教程,让他们自己处理。

别说您不懂,您懂着呢,超简单的,您加油。

坚持的最好的足球活动近乎停滞了,据说是收了理事费,年活动经费给了个近乎搞笑的数字。

诗词大赛我没参加,因为我看到了请来的大佬评委们……我老早就和他们打过交道,当年为了退那个群,我费了老鼻子劲儿了,容易嘛我?

当然了,大佬们依然存在,哪怕活动近乎消失,他们依然是会长、副会长等等,走出去,谁又能知道一个兴趣协会的动态呢,是吧?

新的年轻人一年一次,祝福校友会一直长盛不衰咯~


user avatar   neo-anderson-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雪崩前夜

《卢瑟经济学》和《纸牌大厦》分析过,在经济停滞期,实行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如果没有外来干涉,其经济会以非常低的水平运转。


在耗尽现有的技术储备或者技术更新缓慢,海外市场扩张受限,资本内部经过吞并形成寡头垄断的时代,扩大再生产会自动停下来。这时,整个社会的生产会围绕社会顶层的有限消费需求而运转,其他需求由社会顶层的需求衍生而来。


由于社会顶层数量有限,总消费能力有限,所以整个社会的实际经济规模将远远低于潜在生产能力。这时,绝大多数商品滞销,大批生产能力将无法发挥出来,大量生产资料将被闲置,劳动者将失业。


这样的事情,上个世纪发生过一次,史称“大萧条”。


大萧条期间,百姓没有工作就会出乱子。怎么避免大萧条,是各国政府必须做出的选择。

第一种选择是对外战争,试图通过扩张增加本国暴力控制的地盘,为本国资本扩张创造条件。所以,上世纪1930年代是多事之秋。1931年,日本发动918事变。1933年,纳粹上台,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扩张势力抬头。1935年,墨索里尼出兵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国出兵莱茵河非军事区。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出兵苏台德地区。1939年,德国出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当然,走通这条路并不容易。弄不好就像军国主义日本和纳粹德国那样。毕竟,后发国家扩张,其实就是抢其他工业国的地盘,工业国之间的对决,胜负难料,注定异常残酷、凶险。

第二条路是政府印钞,购买多余消费品,实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顶层获得利润,底层获得工作。这条路有很多具体操作手段,比如纳粹重整军备,比如积极的财政政策,比如N万亿之类。短期看,这条路确实可以拉动经济。


不过,这条路有严重的副作用,增加了政府债务,货币供应远远高于经济增速,必然酝酿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抛开金融风险不说,房价高企推高了物价、生活成本、用工成本,有利于金融和土地要素分配,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导致有效需求进一步不足。


为了减少政府负债,于是决定放松银根,让民间自己借贷。有效需求不足的时候,民间不会主动增加投资,结果大量贷款要么用于投机,要么用于借新还旧。借新还旧的贷款,辗转还是流入投机市场,推动资产泡沫。


有一种思路是印钞,然后把货币推出去。没有武力支持,这种思路显然走不通,不然当年纳粹也不用搞军事冒险了。在金融资本控制全球资本的时代,一国拥有全球发钞权,就意味着该国金融资本有能力控制他国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即本国资本可以统治他国资本。这样的权力,在国内必然被本国政府垄断,在国际上必然被世界金字塔塔尖垄断的禁脔。自己不断印钞,希望其他国家使用本国钞票,和平地把本国货币推向世界,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第三条路是打社会中间阶层(中产或者说小资)的主意。既然顶层无力消费,底层无钱消费,那就让中层出钱替底层消费。自己出钱给别人消费,对方还不给自己任何好处,这好像不可思议,其实也不难。至少有两种手段,强制的和自愿的:


强制手段就是针对中间阶层的各种收入调节类税收,然后用这种税收给底层“面包和马戏”。大多数情况下,顶层是税收政策的制定者,也有资格在制定税收的时候,给自己留下技术性的后门,以逃避税收。

设立不了基金会,没有机会使用“避税天堂”的中产或者小资,只能老老实实缴税,他们上缴的税款一部分用来为底层提供面包和马戏,一部分用来维持政府运转。


增加货币发行也是一种向社会中下层“收税”的政策。他们的存款缩水,在投机中被割韭菜。由于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生活成本增长的速率超过收入增长,为了支付房价、学费,他们不得不申请住房贷款,助学贷款。于是,深陷债务之中。


此外,还有自愿为底层支付消费。这就涉及资产证券化,比如各种抵押贷款证券。


银行发放贷款给社会中下层,然后再把这些贷款包装成债券卖出去。中小投资者购买理财、基金、保险,参加信托、私募。理财、基金、保险、信托、私募 再购买这些债券。



因为银行会转手把这些贷款卖出去,所以并不关心这些贷款的质量。对银行来说,贷款越多越好,贷款越多,手续费越多。至于将来贷款人能否还得上贷款,那是那些买债券的人的事情,与银行无关。


由于住房抵押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存在,许多没有直接投资楼市的人,其实也间接投资了楼市。他们购买或参与的理财、基金、保险、信托、私募,购买了由住房按揭贷款包装成的债券。或者说,许多炒房、买房的贷款,其实是间接来自这些购买理财、基金、保险、信托、私募的投资者。


至于这些债券能收回多少,有多少利息,那是只有天知道的事情了。所以,每次金融危机,都会有很多中小投资者背锅。


还有一些人并没有购买这些债券,但是他们被要求强制缴纳各种社保基金。这些社保基金,比如密西西比公务员养老金系统,购买了这类债券。实际效果,也相当于密西西比的公务员们购买了这些债券。





密西西比公务员的养老金基金出问题,肇事者之一的保尔森年收入31000000美元。



此外,全球化带动的产业转移有利于发达国家的顶层和后发国家的底层,不利于发达国家的中下层,这也是美国中产阶层衰落的原因。


这条路是通过剿灭中产或者小资,或者说中小资产阶级,让金字塔尖获得利润,让底层获得面包。一旦中小资产阶级中的大多数破产,枣核形社会变成金字塔型社会,甚至是倒“T”型社会。


1980年代以后,美国走上这条路,其实是在吃冷战时期留下的枣核形社会的老底子。现在,越来越多的中产破产或者生活水平不断下降,这条路越来越走不下去,快走到尽头了。


当初,民主党号称要调节贫富差距,结果刀刀都砍在中间阶层身上。许多中小资产者,认为增加自由竞争,减少贫富调节对自己更有利。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提出减少税收、放弃奥巴马医疗改革、反对非法移民、要把制造业搬回美国的川普这么有市场了。


不过,川普的路注定走不通,以后有机会再分析。


第四条路,是国家发挥积极作用,从社会顶层征收财富,反馈底层,形成相对稳定的枣核形社会。

这是准社会主义的道路,需要控制社会的顶层,自我割肉。这需要外来的竞争的压力。



赫鲁晓夫和尼克松在厨房舌战美苏社会制度优越性。苏联是社会主义还是修正主义放一边,总之是给美国极大的竞争压力。结果,使冷战时期成为西方国家社会中层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也是枣核形社会形成期。不过,苏联解体以后,竞争对手消失,大资产阶级显然没有动力自我割肉。


苏联的崩溃,自然使俄罗斯陷入了灾难,也毁灭了美国等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等社会中层的未来。

历史没有终结,但是这条路暂时终止了。


眼光回到当前。


自从二战以后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结束后,第四次工业革命迟迟不肯登场,美国控制全球经济建立了以金融为支柱的全球帝国,地球以外也没有建立新殖民的可能。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自然处于停滞状态。


于是,各国采取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在暂时没有世界大战重新划分底盘、也不打算走第四条路的情况下,普遍采用了是第二条路和第三条路的结合路线——一边政府印钞,一边通过税收和金融手段消灭社会中层。(当然,拥有金融特权的美国还希望使用金融特权收割其他国家。)各国政府普遍得过且过,希望本国的市场经济制度能熬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


印钞和用金融手段消灭中产往往是合二为一的。因为印钞往往刺激通货膨胀、资产泡沫和金融投机。社会中下层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不缩水,纷纷投身到金融投机之中,最终在股市和楼市之中损失殆尽,甚至背上沉重的债务。



事实上,每次剧烈的金融危机之前,都会出现资本市场的泡沫和疯狂的金融投机。股市、楼市欢迎这些有点闲钱的社会中层,这些社会中层经过个人不懈奋斗,从一无所有变成极度贫困。“在这种赌博中,小鱼为鲨鱼所吞掉,羊为交易所的狼所吞掉。”——这是马克思说的。


在马克思的时代,“不想被吞掉的小鱼和羊”可以不进入交易所,但是,自从上世纪以来,随着金融资本扩张,出现了各种金融创新,这些“不想被吞掉的小鱼和羊”,即使不直接投资股市、楼市,他们的投资或者缴纳的各种社保资金也难免通过银行、理财、基金、保险、信托、私募等方式辗转进入金融赌场。


对某些后发国家来说,这种情况往往更严重。比如,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某些后发国家由于历史原因,拥有大量的相对高素质的廉价的劳动力,接受了发达国家转移的低端产业,在很短时期内创造了经济奇迹。但是若干年后,当这些国家廉价的劳动力逐渐资源枯竭,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时候,跨国资本就会试图寻找更廉价的制造业基地。那时,由于产业转移,这些国家就会发生严重的失业潮,经济长期低迷。一些国家为了应对跨国产业资本转移,采取印钞的方式刺激本国经济,试图以印钞带动本国新增内需,替代原有的代工出口需求。这样的刺激方式,在短期看自然是有效的。但是,从长期看必然使问题更严重,必然使本国物价水平、地租水平更高,金融泡沫更高、投机性更强,本币贬值压力更大,本国产业资本利润更低。为了应对本国货币的贬值压力,这些国家大量消耗外汇储备,维稳汇率。同时,为了避免本国金融泡沫破裂,刺激资本外逃,只能不断增加货币供应。


这样做,必然进一步刺激物价、地租、金融泡沫和金融投机,挤压产业资本生存空间。于是,在外汇储备暂未消耗殆尽,金融泡沫尚未破裂之前,出现了实体凋敝,金融暴走的怪现象。



外汇储备迅速下降甚至消耗殆尽、金融泡沫崩溃,两者互为充分条件,出现一个必然出现另一个。

一般来说,金融市场出现转折有几个特征,比如出现庄家出货。




散户大规模接盘。


或者,出现大规模首发、增发。


简单地说,这个阶段就是散户接过庄家的筹码,同时增加筹码供给。这时,散户的资金链很快就会绷紧。除非继续大规模增加货币供应,其他社会成员继续从散户手中接盘,否则崩盘并不遥远。


因为投机市场往往以几何级数增长,如果国家增发货币支撑投机市场,那么货币供应量也必须几何级数增长,那样必然造成恶性通货膨胀、本币狂贬。所以,在通货膨胀失控风险加剧,本币贬值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寄希望于货币政策支持投机市场,让散户继续盈利,往往并不现实。


一般来说,房地产投机往往是金融泡沫的最后一环,因为房地产投机往往资金规模大,涉及社会成员多,很难再找到足够数量的拥有足够资金的接盘者,而政府往往也实在无力印钞托盘。


现实之中,各国政府最终往往选择保护本币的币值,而不是散户的利益。最终,各国政府往往在给关键部门做好必要的保险之后,允许投机市场下跌,默许后期进入的散户充当接盘侠。




个别情况下,政府会竭尽全力拖延一段时间, 主要原因一般有两种:


第一、金融机构或者政府需要保护的其他机构转移风险(比如把现有的潜在高危贷款包装成债券卖出去,或者给卖不掉贷款买保险)需要一段时间。


第二、由于临近大选、换届等原因,一些国家政府明知拖延越久,泡沫越严重,未来的金融风险越大。但是,往往采取继续放松货币得过且过的拖延战术,不急于收缩货币。


还有一些因素,也容易使政府选择得过且过,比如:


物价暂时没有失控的迹象;外汇储备消耗速率放缓;中产或者说社会中间层手中还有一些财富,可以用来为顶层提供利润,维持经济以较高规模运转。


不过,形势比人强,具体能不能撑多久,则不好说。何况,一些意外因素,完全可能导致物价失控或者外汇储备消耗速率加快。


房地产市场一旦崩溃,整个金融系统必然发生大地震,许多社会成员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深陷其中。比如,美国次贷危机导致5万亿美元财富消失,包括养老金、房产、年金、存款、债券。



如果我们没有忘记美国次贷危机的过程的话,就会记得,大量的资金从房地产市场溢出以后,和救援资金结合在一起,四处乱撞,如果冲入外汇市场,就会导致本币暴跌,外汇暴涨。如果冲突商品市场,就会导致各种必需品暴涨。


当年美国出现次贷危机以后,石油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破100美元,欧元兑美元汇率突破1欧元兑换1.6美元。

所以,本币汇率下跌,以本币计算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基本是可以预期的。这将刺激加息,进一步刺激资产价格下跌,加剧金融危机。这将是一个快速的螺旋下降的过程,尘埃落定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


金融危机本身就是财富高度集中的产物,而经过金融危机前的投机,金融危机中的大规模破产潮,财富会进一步集中,贫富差距会进一步扩大。这时,人们将才会发现,崩溃和萧条才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常态。相比之下,任何繁荣都是短暂的,都将在未来支付代价。



不仅如此,由于本国经济危机恶化,各国难免会再次考虑选择第一条路线,即武力扩张路线。那时,世界将再次进入多事之秋。希望他国倒下,本国获利,并不现实。除非像苏联那样发生来自上层的革命,否则一个工业化的核大国倒下之前,一定会使用一切手段挽救本国经济和政权,这其中就包括使用武力捍卫现有势力范围,暗中支持试图颠覆其他国家反政府势力、分裂势力、恐怖主义甚至使用武力扩张势力范围。




这种激烈的行为,必然引起激烈的对抗。核大国之间或明或暗的冲突,上升为直接热战的几率极小,却并不是零。爱因斯坦的预言,「The next World War will be fought with stones.」(下一次世界大战将用石头来打.) 也许将应验。如此考虑,《大空头》的最后,退休银行家本和妻子在一个大果园自给自足,并保存很多种子,也许并不是杞人忧天。




user avatar   david-dong-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我觉得这个一二线城市房价疯涨的局面主要还是由于经济下滑引起的:

1, 为了维持经济,刺激经济,货币增发是必须的。由于经济面不好,有可能这两年还尤其增发了货币。但是货币刺激在整体产业不足的情况下是没有什么大用的,因为货币在市场上并没有需求。

2, 由于世界经济不好,整体工业需求是降低的,前几年由于4万亿刺激,大量基建还产生了很多需求,然后刺激完了之后,由于大部分企业并不会用这个钱来做转型和去库存,实际问题反而变得更严重了,形式更加糟糕。基础工业部分,去年开始我就知道已经有大量的工厂倒闭了。

3, 由于工厂一般都是有大量信贷在银行的,银行由于经济面不好承担了很大的压力。甚至包括基建项目在内,信贷扩张在去年之前一点我觉得就基本上达到了一个极限了。去年银行其实坏账率非常之高。

4, 银行的坏账率如此之高以至于现在银行已经不太敢做任何公司的贷款了。但与之相反的是,从大约去年开始,房地产开始一片繁荣,现在银行信贷基本已经完全偏转到房地产方面了。但是有意思的是,基本完全是个人信贷,居住型的房产。对于商铺,银行是相当谨慎的。

5, 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不是完全没有涨,而是有很多地方已经崩溃了。假如说你作为一个普通的有点资产的人,由于货币增发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你要如何投资才能保住自己的资产呢?存银行?利率太低差CPI太远。基金?良莠不齐看不清楚不靠谱。其它信贷产品?这就是风险偏好的问题了,这个在前几年4万亿刚刚出来没多久的时候很火爆,大家都对市场有信心,影子银行很普遍,都是捣腾钱,利率高的可怕。后来崩溃了一波。但是现在受房地产影响似乎又有些繁荣起来了。最后大家的普遍观点还是发现,现在只有买房比较保险啊……其实说实话我觉得买外汇其实是比买房更能分担风险的,不过由于我国的外汇管控机制,这个是很难操作的,限额太少。对风险敏感想用外汇对冲风险的人觉得外汇限额完全不够用。普通人对风险没有那么敏感,主要还是在追求房产的可升值性。最后基本就只有买房看上去可以抵御通货膨胀,风险系数较低了。

6,但三四线城市影响并不高,主要还是一二线城市房价涨。主要是因为房地产这个行业本身的直接价值是比较弱的,主要是集中在建筑工程层面上。它最大的价值其实是和经济息息相关的,基本和经济状况是绑定在一起的。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房子不值钱,地值钱。为什么地值钱?因为地理位置的属性跟商业是相关联的。三四线城市本身脱离了经济基础去直接搞房地产,只要是大力发展过房地产的,必然已经崩溃了;大量鬼城是确实存在的。大家基本上也或多或少感觉到了,所以房产投资也都是在往一二线城市涌。

7,但正如我所上段所说的,房地产的价值是和经济层面严重相关的。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价值现在基本上已经达到了现阶段经济状况所能匹配的极限了。为什么这么说,最主要的证据在于大量的公司开始搬离一二线城市了。上海在传陆家嘴金融圈可能要搬到外环,上海的工业级的产业基本上已经全部搬离或倒闭了,科技企业现在看起来还算好,没怎么变动,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本来就比较偏了的缘故,南京西路的商场开始关闭了。还有上文所说的,银行信贷现在越来越偏重于个人房地产信贷,商业型地产信贷是在不断减弱的,这也是房地产价值脱离了经济面的一个表现。

8, 之前看有个答主说首付贷的出现是信贷到极限的一个标志,我也觉得同意。这个东西就是曾经导致次贷危机的东西的变种,甚至比次级贷更可怕危险的多的金融产品。但是要说是不是这意味着房地产现在就要崩溃?我觉得不好说。一二线城市现在还属于限购状态呢,我国还有行政大杀器呢。如果放开限购,全国资本都涌进一二线城市,那才能说是真的到头了。因为资本大量涌入会继续推高泡沫,直到高薪高技术人才和公司大范围流出一线城市。最终没人相信一线城市房产还能保值增值了,最终才会崩溃。

9, 但是实话说我不认为政策会这么做。一线城市房地产崩溃其实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大量的现金会直接脱离稳定状况,瞬间社会流动现金会像洪水一样冲出来。最好的状况还是让房价就稳在这个层面上,然后慢慢增加薪水和经济体量,拓展二三线城市,发展新的产业和调整产业结构。这是最为理想的状况。

10, 但是经济层面的事情很难做这么精细的调节,每个人在自身立场上的选择不同,最终到整个大的经济面上会有不同的表现。所以说未来房价走向何方?真的不太清楚。但总体来说我是持比较悲观的态度的,它可以糟糕的多,但是不太可能比现在更好了。


user avatar   gu-ming-j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要收场,既然是一线,就可以一直不收场呀。

曼哈顿也没收过场,东京都也没收过场,新加坡也不收场,旧金山也不收场。

一线只要还是一线,大概率也不打算收场拉。

一定要说的话,这些城市自己内部规划和发展的过程中造就的一些不太行的区域,自然房价会下来的。深圳宇宙第一的房价,罗湖的老房子就是不好卖,边缘的郊区就是卖的便宜。你说北京是首都,但偏的地方就是卖不上价。

超高是因为人家是一线。


user avatar   e-kun-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相关话题

  如果现在房价暴跌,业主断供,会发生什么? 
  在这个老龄化的中国,我们能做些什么? 
  在中国合法避税有哪些途径? 
  超 2 亿的单身青年,是如何成为「月光」一族主力军的?如何看待「单身经济」? 
  现在的中国(PRC)在哪些方面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为什么美国不扶持印度全面工业化来替代中国? 
  如何看待为国作战意愿全球平均61%,印度高于中国,而日本等原法西斯国家较低? 
  如何看待美国FBI局长称:没哪个国家比中国对美国威胁更大,FBI每 10 小时对中国启动一项新调查? 
  为什么美国人对律师那么敬畏,在中国却不行? 
  如何看待宁夏“414”特大杀人案? 

前一个讨论
怎么看待神州推出U+平台,永不收提成?
下一个讨论
怎么看待国民党账户被冻结?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