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两个层面:
1、从功利的角度,对通过法考和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但对从事学术工作有一定价值;
2、从兴趣爱好的角度,对法学爱好者很有必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看似立法背后的价值权衡取舍。
先说功利层面:
如果你想走上产出论文的生产线,在极端内卷的学术圈,有一定进行比较研究的能力至少能让你有一招鲜。特别是在民商事领域,因为我国的立法有不少摸着鹰酱 / 摸着老毛子 / 摸着汉斯过河的例子,能看懂外国判例、了解他国实践中所积累的一些前车之鉴,对于研究中国问题也能提供一个借鉴的视角。如果一个人讨论中国破产法的前世今生而不讨论对美国破产法的借鉴和本土化中的问题;讨论金融监管中的分业和混业监管而不知道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就如同研究汉语言文学而不知道红楼梦,那境界就上不去了,只能发一些相对水的文章。
举个例子:你想水一篇论文追热点,谈谈元宇宙中的虚拟货币是否应该被认为受保护的虚拟财产、在原宇宙中借贷虚拟货币的利息是否收到法律保护,国内关于虚拟货币的判例掰着指头就是那么几个,难道不想看看外国判例吗?但是,要是没有一点对于外国法律常识和司法系统的了解,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解读 -- 看到有个美国联邦巡回法院的法官在 concurring opinion 里写了一句话,这句话算是正式的法律渊源吗,对外来司法判决的拘束力如何?不了解美国司法制度,这个问题就没有底气做出回答。
虽然对做学术有一定帮助,但仅凭在大学上过几门任选课,对于职业发展的作用很有限 -- 学好法律英语都比这个帮助大。
然后是兴趣层面:
理解外国法律为什么发展成了今天的样子,也有助于了解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是如何调节复杂的社会关系的。
霍姆斯大法官说过一句话,「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The life of the law has not been logic: it has been experience),有时我们觉得一些法律看上去很不讲道理、难以理解但大受震撼,可能是因为对于法律背后的社会经济背景还比较陌生。
例如,为什么美国联邦政府可能因为预算没有过关而停摆、为什么偷来的钱还要交税、为什么联邦政府应对疫情和灾害如此拉垮、为什么总统可以签发行政令制裁私人企业,但又会面临企业的诉讼?这些问题,如果了解美国宪法和背后的论战,感受一下联邦和各州围绕钱袋子和枪杆子的拉锯战、立法司法行政三个部门在历史上的攻守易势,就能获得除了归根于「昂撒匪帮劣根性」之外的,更多涉及体制问题的解答。这对于从事键盘政治这门爱好,当然也有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