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谯周写的《仇国论》,极尽揶揄讽刺之事,把敌国称为肇建之国,本国称因余之国,为啥没受到惩罚?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xing--xing-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肇建”和“因余”没毛病。

“肇”有开始之意,“建”有成立之意,“肇建之国”即始建之国。

“因”有延续之意,“余”有剩下之意,“因余之国”即延续之国。

曹魏只是新创之国,蜀汉则为延续汉朝之国,这“肇建”、“因余”之名恰如其分,这二个国名到底揶揄讽刺啥了。它们不仅没有揶揄讽刺,还明确了蜀汉乃是汉朝延续,并非曹魏的政治立场。

就算谯周本人的观点通过肇建之国的人物来表述,他也称其为“伏”为“愚”,他所驳斥的因余之人为“高”为“贤”。这里才有些揶揄和讽刺的味道,毕竟输出点在伏愚子而非高贤卿。

《仇国论》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它只是谯周诸多著述之一,它的意义是谯周的态度由此转为消极,不再热衷于朝政。

景耀五年,宫中大树无故自折,周深忧之,无所与言,乃书柱曰:"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言曹者众也,魏者大也,众而大,天下其当会也。具而授,如何复有立者乎?蜀既亡,咸以周言为验

别说《仇国论》,就算谯周放出这种言论,也没见蜀汉政权因此治罪。蜀地有不少谶纬之语,除了张裕之外,皆相安无事,这不是言论环境宽松还能是啥?

划拉划拉刘备统治时期,也就杀了刘封、雍茂、彭羕、张裕四个,刘禅执政时期也就是刘琰、李邈二个。题主提及的刘巴好好的在尚书令的位置上去世,廖立被废后还指望诸葛亮能再次任用自己,刘备和诸葛亮到底不容忍啥了?

用谶纬影响政治言论,表达个人态度的又不只一人,怎么就张裕被杀了呢?过火了呗,直接说刘备九年后就要死,换哪个君主不杀他?连个看相的都知道曹丕只能活到四十岁不能明说,还说能活八十岁呢不是。甭管他和刘备之前如何,单是这一项已经是必死。

实际上曹魏和孙吴统治都设立特务机构,用校事去刺探百官,监视言论,二国的政治氛围自然无法与蜀汉相比,说蜀汉这方面比较宽松也是基本事实。

至于这种方式的优劣,只能说同样是治国,曹操和孙权都觉得有这样的特务机构是必要的,可以带来安全感,而刘备、诸葛亮则认为不需要这种手段就能很好的构筑君臣间的信任。


user avatar   he-he-24-1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按照宏观经济学和蜀国货币流出的情况来看,蜀国对吴交易可谓是妥妥的货币净流出的情况。亦有相关论文可以证明之。

蜀国对吴国单方面的货币流出,实际上说明,此时的蜀国在经济方面已经高度依赖于吴国。或者我们可以用另外一种语言来描述就是,吴国对蜀国的贸易是完全顺差的。

蜀国的货币在吴国没有蜀国政府的强制干预,因此转进蜀国必定按照其实际价值进行流入到吴国的。这样的话,意思就是说这些货币是无法以其虚值的面额来掠夺吴国财富的。而只是单纯的货币净流出。

对一个国家来说,长时期的贸易逆差,又无资本净流入进行弥补,只能说明这个国家的社会财富不断的在减少,这种情况说的就是蜀国啊。

蜀国的金属货币在不断的流出蜀国到了吴国去,这实际上就说明,诸葛亮或者刘备手里掌握的金属货币在不断的减少。

而如果按照诸葛亮刘备等人的要求,在蜀地可以购买到原超其货币本值的物资的话,那么这波蜀国真是输大发了。

按理说,这样的搞发,整个蜀国说成了吴国的经济殖民地都不为所过。

因此这也可以接受,整个蜀国对吴国态度的奇怪。

承认二帝并尊,并且对吴国三欺蜀国进行忍辱,诸葛亮上书称孙权为至尊等等。

因为其在经济上已经完全依赖于吴国了,成为了吴国的一个经济殖民地了。

蜀国货币净流出数量不断减少,实际上标志这蜀政府经济实力的不断减少,国内掌握的铜的数量越少,就说明其越无对下的购买力。

货币流出到国外,就说明,蜀政府本身的经济实力在不断的下降。这其实从蜀国亡国后的国库情况可以看出。

三国志 卷33裴注引王隐《蜀记》:“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馀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馀物称此。”

而与此同时,刘备刚入成都之后的情况则是三国志上记载:

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

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馀颁赐各有差,以飞领巴西太守。

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

单拿金来说,赏赐诸葛亮、法正等人的就有2000斤了。其他的加起来又不知道有多少,国库里的金银只能只多不少,何止于蜀国亡国之后的金银却只有2000斤呢?

由此知道蜀国恶政也。如果这里的金实际上指的是铜的话,那么蜀国国库在亡国时候只有2000斤铜,那么蜀国可谓真的国疲民穷。

况且比米谷的话,

濬收其图籍,领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馀艘,后宫五千馀。

蜀国户籍人口是吴国的二分之一左右,而米谷数缺只有吴国的7/1左右。

蜀国之疲敝也可以知道了。

这与蜀国货币净流出的情况是一样的。货币的净流出会导致本国财富的不断流出。而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只谈论在金属货币的情况下,将会导致市场经济的萎缩和通货膨胀以及小农负担的进一步加重。土地兼并的加重以及人民的流散。

蜀国的货币流到国外,并且由于吴蜀关系的情况,吴国人拿着用本来币值的货币到蜀国再根据蜀国官方价购买物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蜀国政府可以白嫖蜀国百姓99%的物品价值,那么吴国差不多至少应该能嫖如此的数额,就算嫖不到这样多的财富,打个半折还有50%左右的财富可以白嫖。

这波蜀国真是量蜀国之富藏,交吴国之开心。

从蜀国国库的情况来看,国民交税必定不以货币为本,而以谷米为本。这种情况和吴魏的情况是一样的。吴国不以货币为本,最主要的原因还应该是,孙权发行的大泉回收后又被融化了,并未建立一个成熟的货币体系,并且,吴国财富聚集在私家,孙权怕也无如此能力收它们的货币税。

而蜀国的原因应该就是因为蜀国的货币净流出导致的。货币的净流出 ,将会导致蜀汉民间经济无钱可收。

无足够的铜,财富的净流出,将导致蜀汉既无足够封赏收买臣下的忠心。像魏国君主对臣下的封赏一般都是靠赐予民众粮食实现的。

史书明确记载曹睿时期多次赐予臣下和百姓

:遂进军幸寿春,录诸将功,封赏各有差

赐天下男子爵二级,鳏寡孤独谷。

但是在蜀国却未见有次特征,反而伴随来的是多次大赦天下。

建兴十二年春二月,秋八月,诸葛亮卒于渭滨。杨仪斩魏延首,率诸军还成都。大赦。

延熙元年春正月,立皇后张氏。立子璿为太子,子瑶为安定王。大赦,改元。

延熙六年冬十月,大司马蒋琬自汉中还,住涪。十一月,大赦。

延熙九年夏六月,费祎还成都。秋,大赦。

延熙十二年春正月,右将军夏侯霸来降。夏四月,大赦。

延熙十四年夏,大将军费祎还成都。冬,复北驻汉寿。大赦。

延熙十七年春正月,姜维还成都。大赦。

延熙十九年春,姜维退军还成都。是岁,立子瓒为新平王。大赦。

延熙二十年,魏大将军诸葛诞据寿春以叛,姜维复率众出骆谷,至芒水。是岁大赦。

景耀元年,姜维还成都。史官言景星见,於是大赦,改元。

景耀四年春三月,追谥故将军赵云。冬十月,大赦。

这种频繁的大赦实际上已经暴露了蜀国国力的虚弱和经济上的不堪,蜀国国家已经无足够的经济实力去通过赏赐臣下来获得忠心了 。反而只能依靠频繁的大赦来装点门面了。

这种过于频繁的大赦甚至连追谥赵云都能做借口大赦,这已经说明了此时整个国家已经陷入了极度疲敝的状态了。

对于臣子连其基本忠心都已经做不到了。只能借助于大赦勉强撑着局面。

与此同时则是,蜀国朝堂的一群带路党。

景耀六年冬,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长驱而前。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及闻艾已入阴平,百姓扰扰,皆迸山野,不可禁制。后主使群臣会议,计无所出。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和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可奔南。

要么劝刘禅投降,要么劝刘禅逃到吴国去,要么逃到南中去。没有一个给刘禅献计如何退敌。

姜维屯田不能制,黄皓在内无人管。

与此同时,蜀国货币的大量流入反而促进了东吴的富裕,甚至促成了东吴世家的兴盛。变相的增强了东吴世家的经济实力,也给孙权带来了更大的威望。

势利倾於邦君,储积富乎公室。出饰翟黄之卫从,入游玉根之藻棁。僮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有鱼沧濯裘之俭,以窃赵宣平仲之名。内崇陶侃文信之訾,实有安昌董邓之污。虽造宾不沐嘉旨之俟,饥士不蒙升合之救,而金玉满堂,妓妾溢房,商贩千艘,腐谷万庾,园囿拟上林,馆第僭太极,梁肉余於犬马,积珍陷於帑藏。

势力和财富大于邦国之君,积累的财货比公家还富有。出门有装饰这金玉的卫士,入门又有玉器装饰的,童仆小厮有万千,关闭家门里面就有市场上琳琳如玉的宝贝。牛羊边野,田池千里。

金玉满堂,妾又有万千,商贩又有万艘,陈烂的谷子积累了万个仓库。

好了,不翻译了

在蜀国刘备诸葛亮等人集全蜀国之力交吴国之开心的方针下,吴国由汉朝时期的经济超不发达地区发展到了经济还可以的地区。以至于后来可以抗衡北方以及五胡。这不得不说是诸葛亮对中国做出的伟大贡献。

东服蜀国可谓是孙权一项很大的政治成就。没有吞掉蜀国对吴国来说的作用比吞掉它的作用还大了十辈。

蜀国的财富不断运到吴国来,蜀国不断一天又一天的疲敝。而到了孙休时期,由于吴国对蜀国经济盘剥的的过分。

蜀国已经进入到了这样一种情况:

近日中常侍黄皓用事,公卿多阿附之。入其朝,不闻直言;经其野,民有菜色。所谓‘燕雀处堂,不知大厦之将焚’者也

要知道,使节互相出使他国,所能看到的情况是被精心安排的。

此时的蜀国情况之糟糕已经算是特别明显了。

其实孙权在后期能屠杀那么多大臣与此关系也很大,若没有如此,东服蜀汉的政治成就,运输蜀国财富到吴国的成就,孙权无此能力倒行逆施。

鉴于知乎薯粉的不学:我简单科普一下为什么美国对中国长期贸易逆差还信用货币坚挺的原因:

因为美国有资本净流入弥补货物贸易方向的逆差。

回到本文的内容:

君主之权,在于刑杀专断之权。

赚的多,威望才大。才能对臣子实行刑罚。

经常赔钱已经混成东吴的经济殖民地了。

还想对臣子进行刑罚,刘禅是想再早一点亡国吗?

这就比你问为什么曾国藩等人专制南方,清朝却不少一样?

为什么呀?当然是没有这个能力了啊

要知道曹操一开始对孔融等人的态度也挺好的啊。

为啥子啊?因为威望不够,你敢杀一个,还嫌边让的教训不够吗?

如果你经济实力足够强威望足够大,事情就另外一回事了。


果然如我所想一样,蜀国铜的大量的流出,使得东吴的商品经济异常发达。









另外也有西晋人左思的吴都赋可以佐证。

吴都赋太长。就不贴上来了。另外还有其他多篇论文可证明此观点。

也不贴出来了

另外这里我再批判一下薯粉的另外一个无稽之谈,就是吴国税赋比较重。这种观点,薯粉到处宣扬,实际上却错的离谱。

其实这种观点并不仅是薯粉在宣扬,而是知乎大部分人都会有这样的观点。因为从走马楼吴简的情况来看,东吴的税种和税目是远超于魏蜀的。 @苏沉船 @鲫鱼先生 @浔阳咸鱼 @父慈子孝孙仲谋 @司马懿 @二十七年蝉

所以一般的印象都是吴国的盘剥对民间财富的盘剥程度远甚于魏蜀两国的。

但是毕竟对经济学了解的人不够多,这里主要注意的是,吴国收税具有大量的钱币税。

能以钱币收税实际上说明了此时东吴商品经济的发达,这和蜀国铜钱大量流入吴国情况是一样的。钱币的大量流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达。

只有民间有足够的货币才可能以货币形式缴纳税收而不是实物。而这往往标志着商品经济的成熟。

国家的税种多,税目重就一点代表国家盘剥程度更高吗?笑话。那岂不是说,社会越发展,压榨程度越高,现在的税目税种远超过古代,莫非今不如古?

关于这一点其实也有相关论文说明,





@蒙古上单 ,又见蒙古上单神论了。

其实我上面已经解释了美元的部分,这里主要要区别美元和金属货币一种是金属货币一种是纸币的区别。而且薯粉没有听说过格里芬难题吧?

算了,薯粉向来zl低,也很正常。

话说 @蒙古上单 能看明白这个美国国际收支平衡图吗?

薯粉能不能算个简单的数学问题,看看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从美国流出的美元多还是从美国流出的美元多呢?

@蒙古上单 ,你敢取消对我的拉黑来辩吗?还是


user avatar   ji-xia-san-re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260年前后,无论是乡野民众,还是朝中的贵胄、显宦、将佐,都已经普遍不看好刘家天下。

普通百姓就不用说了,他们吃够了“直百钱”的苦头,在频繁的战争影响之下早已经是“面有菜色”,断然不会为什么“季汉”卖命了。

从历史来看,当钟邓大军伐蜀的时候,老百姓基本就是冷眼旁观,坐视蜀国灭亡而无动于衷。他们从来没有组织义勇军抵抗魏军,在蜀国灭亡以后也没有谁打出“兴复汉室”的旗号(这个“汉室”当然指的是某些人口中的季汉了)反魏或者反晋

后进通儒谯周常问其意,琼答曰:“欲明此术甚难,须当身视,识其形色,不可信人也。晨夜苦剧,然后知之,复忧漏泄,不如不知,是以不复视也。”周因问曰:“昔周徵君以为当涂高者魏也,其义何也?”琼答曰:“魏,阙名也,当涂而高,圣人取类而言耳。”又问周曰:“宁复有所怪邪?”周曰:“未达也。”琼又曰:“古者名官职不言曹;始自汉已来,名官尽言曹,使言属曹,卒言侍曹,此殆天意也。”

周缘琼言,乃触类而长之曰:“春秋传著晋穆侯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师。师服曰:‘异哉君之名子也!嘉耦曰妃,怨偶曰仇,今君名太子曰仇,弟曰成师,始兆乱矣,兄其替乎?’其后果如服言。及汉灵帝名二子曰史侯、董侯,既立为帝,后皆免为诸侯,与师服言相似也。先主讳备,其训具也,后主讳禅,其训授也,如言刘已具矣,当授与人也;意者甚於穆侯、灵帝之名子。”后宦人黄皓弄权於内,景耀五年,宫中大树无故自折,周深忧之,无所与言,乃书柱曰:“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言曹者众也,魏者大也,众而大,天下其当会也。具而授,如何复有立者乎?蜀既亡,咸以周言为验。周曰:“此虽己所推寻,然有所因,由杜君之辞而广之耳,殊无神思独至之异也。”(以上文字皆出于《三国志·卷四十二·蜀书十二》)

从杜琼和谯周的对话来看,在蜀汉确实存在着一股唱衰的势力。在他们看来,北方的魏国就是谶语中”代汉“的”当涂(途)高“,曹家必然取代刘家。

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认为汉家天下到刘禅就应该结束,”季汉“不应该有第三代天子。

杜琼和谯周都是益州士大夫的代表,而益州集团在蜀汉的统治下一直处于边缘,一直被强势的荆州集团打压。从这个角度说,他们唱衰蜀汉似乎还是有些道理的。一旦蜀汉覆亡,荆州集团也必将失去在益州的统治地位,而益州的土著(地头蛇)则会东山再起。

不但如此,就是蜀汉的中枢力量”中州(原从)——荆州“集团在事实上也默认了他们的观点。事实上,当刘禅决定投降之后,除了北地王刘谌之外根本就没有哪个重量级人物提出反对意见。

就是刘禅本人,应该也是默认了”当涂(途)高为魏“这样的观点。谯周虽然散步“反动”言论,但刘禅并没有治他罪,反而可能对他示好。毕竟,如果投靠魏国,谯周还是有用的。后来,谯周果然被委以重任(写降书顺表)。

刘禅当然远说不上是贤君,和同为守成之君的曹叡差得太远,从节操上来看甚至还不如孙皓。但是,他晚年的作为多少还有值得肯定指出,那就是不乱折腾,在回天乏力的情况下能够认清大局势。




  

相关话题

  为何祖先崇拜只在中国文化(及其后代文化)中获得了极高的地位? 
  历史上有哪些一开始信誓旦旦、信者甚众却失败的预言? 
  历史上张飞丢徐州,关羽丢荆州,马谡丢街亭,你认为谁把蜀国「坑」的最惨?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庶子都干什么去了? 
  如果孙权在关羽攻打襄樊时不是选择背后偷袭 而是选择北上攻打曹魏,蜀吴能不能打败曹操从而平分中原? 
  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之际,你想说些什么? 
  既然乱世出英雄,为什么又说战争是灾难呢?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蜀国吴国,谁才是抗魏主力?谁抗击魏国的功劳战绩更大?魏国更重视忌惮谁? 
  为什么罗马的王朝那么短命? 
  假如穿越到古代搞传销能不能暴富?会面临怎样的惩罚? 

前一个讨论
刘备和关羽真的是大汉忠臣吗?为何献帝没退位就导演了“百姓献玉玺”的大戏?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刘备放弃汉中去和孙权争荆南?





© 2024-05-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