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刘备放弃汉中去和孙权争荆南?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xing--xing-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提问不知所云。

刘备得益州,而孙权背盟袭三郡,此时刘备集团选择自卫和反击尝试夺回失地,这不是理所当然之事么。到底啥回路能觉得此时刘备该孙权方背盟开战这件事置诸不理,应选择北伐汉中?

合着孙权背盟打刘备,刘备要一味挨打不还手,而且边挨打还得努力打曹操才对,请问这是啥道理。敢情孙权对刘备开战,是督促刘备和曹操去火拼?

刘备和孙权联军入益州,雒城受挫,于是吴人撤军,吕岱顺手还拐跑了川中豪将李异。试问李异和刘备有啥仇啥怨,不辞千里的隔着荆州往江东跑,舍眼前的刘备不选?

及壬辰岁,范又白言:"岁在甲午,刘备当得益州。"后吕岱从蜀还,遇之白帝,说备部众离落,死亡且半,事必不克。权以难范,范曰:"臣所言者天道也,而岱所见者人事耳。"备卒得蜀。

只能是李异和吴人同样不看好刘备攻益州的前景,认为刘备在部众离落,死亡且半的情况下是没前途的,所以选择投奔江东。

等到刘备得益州,孙权眼红,于是吴人第一批使者怎么说,是索要刘备集团占据的整个荆州地区,自然被打发走人。刘备表态是根本不想答应这种碰瓷,而孙权认为对方在和自己议价,于是退求其次,只要三郡。

就吴人二千兵力的投入,还危难时撇下刘备中途跑路的情况,张嘴就要荆州,要三郡,不太懂这是什么自信。

孙权的无理要求被拒,只能制造摩擦,派官吏去刘备的地盘上,要接管地区行政工作——这注定是讨打,被驱逐出境再正常不过——好了,这下有出兵的口实了,于是背盟偷袭三郡。

单刀赴会时鲁肃倒是说借地这回事:

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
肃曰:"不然。始与豫州观於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荫以济其患……

鲁子敬说的是啥?

  • 他说孙权之所以把土地借给刘备,是因为刘备打了败仗从远处而来,没有资产的缘故。
  • 他说孙权是可怜刘备没有自己的地盘,所以拿出土地给刘备庇荫。

只有当阳之败后,逃窜到江夏的刘备才符合鲁肃所描绘的情景。那么当时孙权根本没占据荆州,他如何把荆州的土地借给刘备呢?等到赤壁、荆南、南郡连续获胜之后,刘备已经取得荆南地区土地,如何称得上是【军败】,又如何【远来】,又怎样【无以为资】和【无有处所】呢?

鲁肃在二国谈判时,代表吴国官方,他给出的答案是刘备在建安十三年就得到了孙权资助给刘备的荆州土地,所以现在刘备得到益州后,应当【奉还】这部分地区。吴人又非常大度,不再索要荆州所有地区,而是退求其次,只要求【奉还】建安十三年借给刘备土地中的【三郡】即可。

作为【劝借】的当事人,鲁肃如何不清楚刘备要拿南郡是什么时候的事?

他宁可把【借地】牵强的安在建安十三年赤壁之前,也不愿意将【借地】与【刘备求都督荆州】以及【周瑜去世后孙权分南郡给刘备】做联系,只能说明若【借地】出自后二者会牵强,所以不得已而为之。

否则,他只需要陈述事实,说当年刘备入吴借荆州,或周瑜去世后双方借荆州即可,有啥必要扯出个“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鲁肃言不由衷,无非是强行给己方塑造“名正言顺”索要荆州利益的形象。

此外,根据鲁肃的说法“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云云,这得益州和还荆州之间似有必然联系,以此推断二家或早有类似共识。若如此,在刘备得益州后,孙权假模假样的“"猾虏乃敢挟诈!"就是十足的影帝了。

二家早有共识,他如何不知道刘备取益州;吕岱随军入益州,他如何不知道取益州;吴范提前预测,他如何不知道取益州?

一言蔽之,孙权集团见刘备得益州眼红,强行索要荆州地盘不成,制造摩擦,背盟偷袭夺地。这种情况下,要求刘备不处理和孙权的战争,反倒要先去打汉中,根本是莫名其妙,是任何维度都没道理的事情。




  

相关话题

  请问三国时期魏国的军事力量主要在对付蜀国还是吴国? 
  如果汉少帝不死,汉末诸侯拥立那个更合适? 
  我国动漫游戏产业是否应该暂时放下“西游,三国,武侠”这三个题材? 
  三国中有哪些看似虚构、而实际上的确发生过的事情或巧合? 
  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到底看没看通袁书信? 
  吴国,蜀国谁才是抗魏主力? 
  三国时期的东吴被贬得一无是处,孙权两面三刀,军队战斗力极差,但赤壁夷陵等关键性决战为何赢家总是东吴? 
  在三国时代,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是武力值比较重要,还是智力值比较重要(如果只能有一个优势的话)? 
  三国演义第一章中,刘备领兵500,打程远志五万将士,这是不是太假了点? 
  《三国演义》中,为什么几乎不出现“关羽”一词? 

前一个讨论
谯周写的《仇国论》,极尽揶揄讽刺之事,把敌国称为肇建之国,本国称因余之国,为啥没受到惩罚?
下一个讨论
王伦怎么做才能在梁山一直当老大?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