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现在实业的底层工人越来越少,基本上都是那一批老人,年轻人都不愿意吃苦当工人,以后路该怎么走? 第1页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把上世纪90年代的自动化设备普及一下,灵活就业人口都能翻一倍。我国的问题确实很严峻,但严峻的原因跟你担忧的是相反的。


user avatar   MIG29ov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加钱。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让不怕吃苦的自动化设备和外国年轻人顶替上去啊。咋?还想让下一代继续当红利?有点儿出息成不。


user avatar   sui-xue-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轻人为什么要吃苦?年轻人为什么要吃苦?年轻人为什么要吃苦?年轻人为什么要吃苦?

那一批老人愿意吃苦,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后代不再吃自己吃过的苦。如果他们的后代年轻人继续吃苦,那他们吃苦还有什么意义吗?

至于以后的路怎么走,我们就不能走产品的研发,设计,打造品牌,推广营销?

为什么盯着制造业这个在产业链中最不赚钱的环节不放?需要一群年轻人像牛马一样在工厂里面累死累活干上12个小时,真的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吗?

如果这群吸工人血汗的资本家,真的还想继续赚钱的话。在我国周围,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你们把自己的血汗工厂搬迁过去就行了。尽管他们的人口素质比不上我们,但是胜在廉价啊。

别老是在网络上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忽悠现在的年轻人去给你们卖命,现在的年轻人真的已经不好忽悠了。


user avatar   jian-zai-wo-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智能机器人时代已经就要到来了。

看看北京冬奥餐厅就知道未来的走向了。

未来的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脑力消耗上,而不是体力消耗上。

体力活将成为一种娱乐方式,而不是谋生方式。

这样才能部分解决老龄化、低生育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user avatar   yi-bu-tai-qiang-l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双输

年轻人在最该雄心勃勃的年纪躺平,不婚不育甚至放弃尊严,未来持续走低,一片黑暗。即使是像日本这样时薪超高的短工模式,到了四十岁也会入不敷出,流落街头。

实业也惨,人员老化严重,只能招人或者放缓进度,老人学习能力也弱,管理模式会出现倒退。有人说可以机器代替人工,拜托去查查价格,都是天价,真能全机器流水线也不存在产业升级了。

目前来看,企业是强势一方,超时加班的规则稳如泰山。年轻人毕竟弱势,总有愿意低头的,所以目前企业之间还能保持进退一致。

但是以目前的出生率来看,能拖多久很难说,也有很多企业会逐渐松口开始抢人,比如一些大企业开始加工资,也有一些不愿加工资的就不管你,你干就给钱,不干就不干。

而小企业基本上两个都给不了,所以小企业……

~~~~~分割线~~~~~~

补充点机器代替人工的问题吧,这绝对是所有老板都不愿意看到的,即使能承受昂贵的价格,但是机器上是没有一点猫腻的,该养护就必须养护,该更换就必须更换,所有账目清清楚楚,直接断了剥削的根子。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转载一段记录

1974年秋,兖州站到达120吨12#元钢,要运往一个叫刘家道口的地方。

这次发往刘家道口的一百多吨钢材,成了这些农村人的一块肥肉,他们大都七八天没活干了,却每天都要到货场门口的联运站听活(兖州联运站设在铁路货场门里,后迁至三河村)没有活他们舍不得放开肚子吃饭,少吃干粮,多喝稀的,现在有活了,有了单程400多里的大活,真是久旱逢甘霖,更可喜的是,每个人都随便装,能装多少装多少,只要你有力气,这钱随便你挣,等于饿汉放开肚子吃白馒头,他们知道这6米长的钢筋有15%的加长费,也就是说你装1000斤按1150斤结算运费,划算!太划算了!他们得到这样的机会太少了,他们大都装了1500斤以上,有20多人装了1700多斤,有16个人装了2000多斤。

一个人拉1700多斤,运往400多里的刘家道口,其艰难、其辛苦,现在的人已难以想象了。

400多里路,来回800多里,每天走100里正常要7、8天,所以至少要带8天的干粮,每天吃5斤,至少要带40斤吃的。

就在1974年,一个男性劳动者(笔者在同行的人中属于瘦弱的,拉了1700斤,强壮的拉2000多斤),就用大车拉2000多斤钢材,在7、8天里面,往返800里。吃40斤粮食。

这个能力,现在听起来已经是天方夜谭了。

现在有100多吨钢材,跑200公里,只要一辆吊车,几辆卡车。几个小时就干完了。

所以,现在没有能拉2000斤大车,8天往返400公里的底层劳动者了。


同样,我们今天在工地看到的体力工人。我们看到的搬家工人,快递员。未来随着技术的技术,劳动力价格的提升,都会被机器换人换掉。

以后工地可能都是钢结构预制件,吊车施工,现在农村盖重钢别墅,很快就盖完。也不用以前的力工了。吊车出力。

生产线需要的人越来越少,活越来越轻,主要是保证机器正常运行。机械化的体力劳动,会慢慢的被替代。

甚至以后种地也只需要很少的人。

机械自动播种,化学除草,滴灌施肥,人工智能采摘。

可能很大的土地,只要几个工人维护机器,没用重活。

人类制造足够全部人类消费的财富。只要很少的劳动力维护。大多数人都在服务业。

精英在研发更高效更强大的生产力,在研究低成本开发太空的资源。


user avatar   xiao-xian-nu-43-65-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道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双减政策”目的是什么吗?

其中之一就是,增加底层劳动力。

路已经摸出来了,就看以后怎么走了。

说是为了回归学校的主流阵地,其实就是为了刷下去一大帮人,让其去从事技术工种。


补习班确实为很多家长以及学生保住了脸面。

大学生越来越多,不可能去从事重体力劳动,也就是底层工人。

中国的教育观点,自古都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考上大学,光宗耀祖,改换门庭,怎么可能再去出大力。

文化课成绩差集体去参加艺考也要成为一名大学生。


目前重工业的底层工人还存在着一代传一代的路数,邻居家造船厂的大哥,子承父业一样在造船厂工作,这批人是一大来源。

另一大来源来自于我国广大的下沉市场,四五线小城受教育资源倾斜较少,县城农民子弟涌入技校职高。


发达国家体力劳动者收入明显高于绝大多数“白领”,目前我国也有这个趋势,电焊工,吊车工,都是炙手可热的行业。


钱给到位了,人刷下来了,路不用担心怎么走。


user avatar   cheng-qing-q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从欧美经验来看无非就三种办法解决,经验成熟的不能再成熟了:

1.机械化,听过机器臂、流水线、机器人、吊车、叉车等机器设备进行高度机械化,现在德国修路铺路沿石都是直接上机械,以后只需要大量会操作机器的技术工人即可,这就是为何现在国家让一半的初中毕业生去读技校的原因,这是为未来培养产业技术工人;

2.引进外国劳动力,通过给经济条件差的东南亚、非洲、美洲居民发放工作签证,让他们来干我们不愿意干的苦力活,我们经常网上看到的迪拜、新加坡这些地方餐厅洗碗抹桌子的都是外国人;

3.产业转移,对于那些又需要大量劳动力附加值又低的产业去东南亚投资办厂,国内负责研发、设计、营销推广,生产放在国外,比如说服装、日用品等行业。


user avatar   cui-ding-di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能怪年轻人吗?

实业也需要与时俱进,老板要自己找到提升效率,提升利润的办法,这样才能给下面的人分配下去,工资上涨,福利变好点,年轻人会不来?

干实业不思进取的老板大有人才,工资就肯给三四千,现在年轻人去跑个滴滴,送个外卖,钱要赚的比这个多的多了,所以你能怪年轻人不肯去工厂?是你也不不去,毕竟一个月入三四千,一个月入万把块左右。

我自己也是做实业的,做装修行业,这个行业年轻人就特别多,工作累,比厂里还要脏,工地那种环境不可能干净,但是为啥年轻人会去?

因为去了拼一把,月入1.5万都不是梦,是真真切切的赚到了,而且老板们对干活的员工还比较客气,不太会为难。

给不了钱和尊重,就别为难年轻人,这特么是甩锅。




        

相关话题

  媒体评浪潮集团挂加班标语「崇尚奋斗不等于美化加班」,企业该怎么正确宣扬「奋斗文化」? 
  奔27岁,男,毕业两年多,存款10万,搞IT,单身狗,无房无车,是不是有点陋(low)? 
  要体面的工作,还是要高工资? 
  如何看待985高校毕业生进手机厂当「工人」?智能制造业的未来吃香吗? 
  你遇见过什么颠覆你认知的有趣的观念吗? 
  为什么很多欧洲人和美国人不午睡下午还能满血状态工作? 
  资本家是否真的替工人承担了风险? 
  如何快速获得人民币百万年薪? 
  你做过哪些比较怪的工作? 
  当你真的不喜欢一份工作,你会选择辞职吗? 

前一个讨论
在了解谷爱凌的家世、天赋、样貌、性格、成绩之后,陷入了深深的自卑,该如何排解这种情绪?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许多网民如此仇恨波罗的海三国,甚至希望俄罗斯将他们灭国?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