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金三银四求职季,我收到很多关于求职的咨询。
但是和往年最大的不同是:往年的问题大多是offer选择,而今年的问题大多是找不到好机会怎么办。
金三银四俨然已经变成了铜三铁四。
我平日有个习惯,虽然我不想跳槽,也会定期更新简历。
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当你更新了简历,就会有猎头找上门,问我看不看机会。我可以凭借收到猎头电话的频率,大致判断我这个岗位在就业市场的受欢迎程度。
最让我感到担心的是,今年的市场行情,还不如疫情刚刚来的2020年。
很多企业不但没有扩大招聘规模,甚至还有一些企业不招人,把 HC 冻结了,部分受到经济冲击的民企在裁员,即便是稳如国企,如今为了应届生的就业稳定,开始放弃社招,只招应届生。
在这种情况下找工作的策略,不应该再和往年一样,也应该做适当的调整,争取能找到找到竞争没那么激烈的好机会。我分享一下今年我看到的一些案例,和我的一些思考。 全文4000+字,从行业、企业和岗位类型,分析了我对2022年以后应届生求职的一些看法, 大家可以先收藏起来,有需要的时候再重温。
在Mercer,我们之前做过一份调研,了解不同年龄段员工最为关注的因素是啥:对于应届生和年轻人来说,最看重的「职业发展」和「培训机会」都是未来(的钱)。所以在找寻合适工作的路上,我们也应该关注加入什么行业、什么公司,在什么岗位上我们能够更好地赢得未来。
《重新定义谷歌》这本书里,谷歌创始人也给年轻人分享了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建议:
在职业生涯初期,第一要务是选择正确的行业,磨炼我们的技能;等到30岁之后,可以考虑选择合适的公司,一方面能够更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面也可以有股权方面的要求(帮助我们实现财富自由)。
选对行业,是年轻人走上职场高速发展公路的最重要一环。
而在过去十多年,最受瞩目,也最被大家看好的行业,自然是互联网行业。
无论是薪资角度还是职业发展前途,互联网行业提供的机会都远超过其他行业。
但今年情况不同了,互联网行业的确遇到了不少挑战,不少互联网公司都在裁员优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在倡导的是「回归主业」,原先不设边界扩张的互联网公司,没法接着扩张,于是开始逐渐裁减边缘业务的团队,以字节为例,不但收缩了前两年发力发展的在线教育战线,还放弃了投资业务。
这个时候,作为应届生在选择的时候就需要更加谨慎了。互联网大厂的核心部门,固然好,但是岗位总是有限的,如今很多核心部门都不再扩招。如果依然头铁,没有仔细研究,就匆忙加入互联网大厂,一旦被分配到了边缘团队,很可能坚持不了几个月就被裁员了。
分享一张老东家美世2022年的薪资涨幅预测,互联网行业依然是涨薪幅度最高的行业……但已经逐渐被高科技行业和生命科学(医疗健康)追上。
我们需要观察市场趋势,在如今互联网行业逐渐失去想象力的时候,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这些行业:
新能源汽车踩在两个赛道上,一个是无人驾驶,前一波互联网浪潮吃的是移动互联网,也就是智能手机的红利,下一波浪潮很多人预测的下一个智能设备,大概率汽车。新能源智能汽车就踩在这个赛道上,这个赛道上,百度、小鹏、蔚来包括小米都希望成为先驱者。
另外一个是低碳排放,用电不用汽油,减少碳排放,符合新能源汽车电池厂商就很受到关注,比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
新冠疫情后,各国都意识到制造业本土化是非常关键重要的。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尤其如此,部分高科技产品也一度面临美国限制,在高端制造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化,是中国「十四五」期间的重要规划。
国家政策如今支持「回归实体产业」,鼓励「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本当然也看好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诸如芯片,工业互联网,智能家居,都是备受风投关注的行业。
芯片不多说了,去年全球获得风投融资金额最高的行业就是芯片行业。
就拿智能家居这个细分领域举个例子,反而迎来了新的机遇。今年刚过完年那会儿,多家互联网大厂陷入裁员传闻的时候,诸如海尔、格兰仕、九阳等老牌家电企业,都在千方百计加薪加福利,去吸引优秀人才。对于年轻人才/未来人才储备,中国智造相关的企业也是格外重视。
有一个求职小窍门分享给大家:
尽管很多企业尽管会和大型招聘平台合作发布招聘启事,校园招聘活动,但是公众号招聘依然是企业绝对不会放弃的阵地。同学们与其一个个招聘平台找自己目标企业的校招计划,不如直接在微信搜索「小米招聘」,「海尔招聘」和「华为招聘」。关注后,在菜单栏里寻找最新的校招规划,如果有问题,还可以直接公众号后台提问,大概率会得到企业的回复。
医疗健康是中国刚需,如今城市化和老龄化的加深,加上疫情对中国人健康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注自身健康,举个例子,现在绝大部分职场人每年都会做一次体检,作为老百姓的刚需行业,医疗健康行业在未来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也得到更多老百姓的关注。
在行业选完之后,作为职场人,我们第二步是选择公司。有些人说,哪个行业火,我就去哪个行业,公司规模无所谓,这种想法肯定也是错误。选企业也有很多需要考量的点。
首先,国企是一条赛道,民企和外企是另一条赛道。这两条赛道很难互相转行,一开始必须选准了,如果选错之后,硬要从国企去民企,或者外企去国企,不是完全不可能,但肯定会付出不小的代价。
国企的优势自然是稳定,不太会裁员,但是薪资的涨幅也一般,毕竟国企吸引人才,靠的不全是钱。
民企的优势是薪资比较高,发展快,但稳定性比较差;就算是头部知名民企,诸如互联网大厂,也会有裁员的时候,考虑2022年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已经被吃透,想要依然保持着每年10%+的涨薪,还是挺难的。
外企比较人性化,福利好,但发展速度已经没法和国内企业相比,另外,考虑到如今国际局势并不算稳定,外企在国外要迎合当地民众,在国内又要迎合中国客户,相对来说会比较撕裂。未来外企在中国的发展是存疑的。
理想中的企业应当是需要兼具国企的稳定性,民企的发展机会,和外企的人性化福利。
这种企业有没有?
还真是有的,需要我们求职者做一个有心人,去挖掘自己感兴趣行业的头部优质企业,就一定有机会发现这样的企业。
还是拿如今比较火热的「中国智造」行业做例子。
如今不少高科技制造相关的企业,制造业不靠讲故事赚钱,都是实打实靠卖产品卖技术赚钱;而部分的头部企业,比如海尔,虽然不是国企,但是实际上稳定性相对普通民企要高很多。而海尔的员工福利体系是直接对标外企标准的,他们早在8年前就按照外资的标准设计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和福利体系。
尤其是员工福利这块,是我老东家Mercer设计的,所以健康福利都是对标外企最高标准,不仅有补充医疗保险,还有升级的福利自选方案,以及三甲医院医生直接在办公区域坐诊的福利(这咱外企也够不着)。在年假方面,海尔也特意对标了外企的标准,不仅如此,还很有中国特色的增加了专属应届生的3天「创客假」,专属家长的「家长会」假以及「高考陪考」假。
不得不说,如今的中国顶尖制造企业发展非常快,在福利上已经能够赶超外企了。
关于 Dream job,我以前分享过有三个重要的点:
自己热爱而且擅长的工作,如果市场不愿意为之买单,结果就是「穷开心」;
自己擅长,市场薪资高,但自己却不喜欢的工作,结果就是「有钱的痛苦」;
如果是你热爱,市场薪资高,但架不住你不擅长……这种工作太难找了,毕竟公司也不瞎,你做得不好,为啥还给你支付高薪?
我一直坚信,做喜欢的工作,才会愿意钻研,才会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学习。未来才更有「钱途」。
当然很多时候,年轻人给我的反馈是「我不知道我自己喜欢什么。」
我能理解,因为我年轻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在一份份工作中摸索出来的。
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频繁跳槽换工作,频繁转行,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我的建议是多实习,大学时1年实习了三家公司,HR会认为你已经为进入职场做好了准备,如果是毕业后1年换了3份工作,HR会觉得你太不稳定了。
当然,另外一种选择就是加入公司的时候,公司愿意给你摸索成长的机会。
举个例子,宝洁的管培生,需要在多个岗位轮岗后,再重新判断给自己定一个工作方向,这就是企业给到职场新人的容错率,坦白说,在国内企业中,真正能把管培生做到宝洁水平的并不多,很多企业经常以管培生名义招人,但实际上进来往往出于非常尴尬的角色。
对此,我建议同学们在面试入职前,了解清楚公司到底为新人提供什么样的培训机制和职业发展机会。可以直接问HR,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在这家公司工作的前辈,去网上咨询。
除了管培生之外,现在市场上还有另一种为新人提供试错的机制——内部创业机制。
典型的案例是国外的谷歌,如果有员工想辞职创业,谷歌就会评估创业项目,然后告诉员工,你也别辞职了,薪水我照付,你的公司我投资了。你就在谷歌内部创业吧。通过这种方式,谷歌避免了人才外流,扶持了有潜力的创业项目,还减少了潜在竞争对手。
其中在国内企业中,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海尔独创的创客体系,这种体系把企业当成了硅谷,把员工当成了创业家,给员工提供资金和资源,扶持员工的创业想法。
但海尔的创客体系和谷歌也有不同,它不太关注员工的年龄和资历,只要有想法有勇气,都有可能得到海尔的支持。
海尔的「人单合一」和「创客机制」即使在国外人力资源圈里,也经常被拿来做为案例讨论。链接:
我看了上一年度海尔的一个数据:
在2021年,海尔员工,通过创客份额或股权获得分享超值的创客合伙人,达到14681人。
须知海尔整体员工规模也不到10万人。这种不但现在能赚钱,未来也更有钱途的工作,还是值得我们去尝试和加入的。
2022年虽然是艰难的一年,但不代表求职是没有机会的。
但是中国依然是很多优质的企业,我们需要做的是,仔细研究分析招聘市场,找到:
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考验我们是否为求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希望大家能根据以上三点,多分析多了解一些市场行情,不要只是埋头写简历,埋头投递简历,只有充分了解市场行情, 我们才能在这个铜三铁四里找到合适我们的机会。
大家加油。
同意高票回答的结论。
但是,想讲日本人的起源,只看日本是不行的,本回答希望把视野放到广阔的东亚,把韩国人的起源,日本人与炎黄部落的关系等一并讲明。
历史隐藏在层层谜团中,谁都不能得出百分之百正确的结论,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结论先奉上
35%祖先为矮黑人
35%祖先为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扶余部落(原本为炎帝部落的一支)
20%祖先为典型华夏汉人
以下是全文目录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2)伟大的东北大地
(3)日本的起源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研究人种起源与变迁最准确的是Y染色体检测,有一个段子,表白时男生对女生说,我有一条祖传的染色体想送给你。这条染色体,就是男性独有的Y染色体。Y染色体只传男,突变少,易检测,而父系又代表着权利与支配,因此Y染色体检测祖先受到人们的认可。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人类历史的大幕被揭开,人种的变迁呈现在人们眼前。
全部人类起源自非洲,10万年前,最古老的一支矮黑人,其基因标记为D,走出了非洲,最早在5万年前,就到达了亚洲,他们广泛分布在东南亚,过着采集与渔猎的悠闲生活。
纯种矮黑人长这样
但不久后,与其差不多同时期走出非洲的棕色人种C,也到达了亚洲,C立刻开始了对D的杀戮与征服,D或被同化,或被驱逐到亚洲的各个犄角旮旯,现在东亚D基因只集中存在于日本(35%),西藏(40%)。
C集团也并没能统治亚洲多久,3万年前,黄白种人的祖先走出非洲,一支向北,成为白种人,一支向东进入亚洲,他们就是华夏汉人的祖先—O集团。O集团具有良好的技术与文明,C与D根本不是其对手,O集团旗下的O1、O2,迅速占领了中原最肥沃的土地,开始农业耕作,人口爆炸增长,建立了灿烂的文化,而C集团则被驱赶到了北部,成为了蒙古,女真等族的祖先,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也存在大量的C,这些C也构成了韩国本土文化的基础。
5000年前左右,生活在藏羌的另一个O集团—O3,大举东进,一举征服与同化了在中原进行农耕的兄弟集团O1,O2,占领中原,成为了现在汉族的主流。现今的河北,山东等都为O3的天下,O1则被赶到了中国南方,O2现在只集中存在于东北的满族和日本韩国等。这一时期中国已有了记载,皇帝炎帝战蚩尤、周武王伐纣等,是不是就在说的这一段历史呢?
至此,现代亚洲的雏形就已经显现,各个民族的构成也清晰起来,汉族的血缘最统一,70%以上的O基因,其中03占50%以上,可以说我们不仅是文化上的民族,还是地地道道血缘上的民族。日本人除了55%的O之外,还有35%的D,这也构成了大和民族的独特之处,韩国除了大量的O也有2成C,文化独树一帜也有相应的基础。蒙古有高达5成的C,并把其C基因传到了欧洲各地,足见蒙古帝国的伟大。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王氏基因C3(蒙古人20%),和日本本土基因D2(日本人35%),在汉族中完全没有出现,看来汉族对于侵略者的抵抗很彻底,而蒙古和日本,却各有20%的O3存在,汉民族强大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东亚各个民族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一部基因的兴衰史,基因战争远没有结束,以后的进程值得期待。
(2)伟大的东北大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吉林人,读书时,课本里全都是中原王朝的兴衰史,我对于东北大地的历史完全没有了解。
最近在翻阅了各种资料后,我不禁感到,原来这片土地这么牛○
东北大地上主要生存着三族人
东胡—蒙古的祖先
肃慎—女真,满族的祖先
夫余—创立高句丽,后被灭国,语言消失。其中,东胡,肃慎,结合我们之前的基因分析,都是被O集团赶到北部的C集团,游牧为生。而夫余不同,是O集团的一支,地地道道的农耕民族,其基因极有可能是现今已不存在与汉族O2b。
在这里援引李德山老师对于扶余历史的研究。
夫→番
余→徐
番国,与徐国,合并称夫余国,而番国与徐国都来自于共通的祖先——炎帝部落,该部落本来农耕于中原(一说于江南),战败后北上,于东北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势力遍及辽宁吉林朝鲜半岛,而起源与炎帝一说,又恰恰可以解释其O2基因与农耕文明的来源。朝鲜半岛三国鼎力时,百济与高句丽都为扶余后裔。而新罗则以韩国原住民C为主,文化与扶余不同。最终,新罗政权统一韩国,虽然他们后来建立了高丽王朝,但其本身与高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新罗语言也成为了主流,也就是现今韩语的前身。扶余最终灭亡,但扶余的血统O2b,还大量留存在韩国(35%),中国满族(20%),日本(35%)。
(3)日本人的起源
讲到这里,大家也基本推测出日本人的起源了吧。
日本人的基因检测结果如下
35%D 矮黑人。
35%O2b ,汉民族基因O的兄弟,只大量存在日本,韩国,满族(满族是O2还是O2b目前还没有确切资料),上课追溯到炎帝部落。
20%O3 典型的汉民族基因。
其它还有一些棕色人种的C,不过和蒙古人的C也不相同
D与O3的来源已经不必说,但是O2b的来源是否是扶余还存在很多争论。
对此,语言上的分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语言种类上看,学者白桂思的研究指出,与日语最相近的语言就是古高句丽语,这是O2b旗下的扶余人的语言,也就是说,扶余人的语言在韩国被C集团的韩语取代,而在日本却被保存了下来,这正好解释了日语与韩语的不同之处,也佐证了基因研究的结果。
可以看到,他们的外貌有非常大的区别,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O系与D系基因的区别。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绳文人的天下,弥生时代,来自朝鲜半岛的O2b与O3登陆日本九州,他们带着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不断同化与驱逐着D集团,现在也能看到这种趋势,九州地区O较多,古代权力中心关西的O也比较多,北海道与冲绳则D比较多。
最后上一张平成天皇的照片,典型的弥生脸
天皇家是哪里来的?
大家猜猜看
是O3还是O2b呢?
参考:
图片百度百科
数据分子人类学论坛
复旦大学有很多相关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去围观
其他答案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