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人口红利机会窗口期即将关闭,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tianya_mingyue_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按照这个卫健委请来的人大教授的发言,中国是处于人口红利的后期,红利质量很高,并且可以细分为几个小红利,老年和女性挖掘潜力很大。

“仍处于人口红利窗口期”这是采用宽泛的人口红利,并不是劳动经济学界经常采用的定义。而且即使是承认这个宽泛定义的合理性,中国人口发展到这个阶段了,也没有促进经济增长的红利了。至于“老年红利、性别红利”只是拍脑袋的概念,并没有学术依据,不过中国确实是有挖掘老年劳动力的潜力

宋健表示,“我们现在的出生人口下降,实际上0-14岁少儿人口比例还会继续下降,同时我们的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迅速。中国目前仍然处在人口红利的机会窗口期,但是这个窗口期即将关闭。”
宋健指出,未来我们要把结构红利转为更长久的质量红利,我们要充分挖掘人口中的老年人口、女性人口,要把人口红利中的老年红利和性别红利充分实现出来。

以我国劳动经济学专家蔡昉的研究,中国的人口红利是结束于2010年,他创造性得将人口红利和路易斯拐点结合,认为我国在2010年同时经历了两类人口结构变化。此后,劳动经济学对人口问题的研究重点,就转向了“后人口红利问题”(如养老金)。可见卫健委现在说我国还在人口红利窗口期靠后的位置,是比较落伍的。

而发展经济学中的路易斯拐点则意味着,在早期经济体中,农村存在无限的低价劳动力供给,当这一来源干涸了,就会出现劳动成本快速上升的现象。在2010年后,中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的原因是路易斯拐点,关键在于城市化的发展,而非人口红利退潮。

人口红利则是人口结构问题,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而且老年人口很少,人口结构变为青壮年主导的“橄榄型”。而青壮年能生产、储蓄率高,而少儿和老年人不生产、消费率高。所以,人口红利期的国家中青壮年越多,生产倾向就越强;随着青壮年老化,则进入消费倾向更强的老龄化社会。

根据蔡昉的一个合作者陆旸的研究,人口红利窗口期其实不是很常见的现象,因为大多数国家的人口转型都是非常缓慢的,而出现人口红利窗口期的的必要条件是总和出生率(total fertility rate, TFR)在30年内从4下降到2,如果进一步缩短到10-20年内的话,效果才是特别明显的。

而欧美国家的TRF从4降低到2,往往需要60年以上的时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转型依旧需要30年以上;在拥有人口红利的发展中国家中,往往也需要20年,人口红利并不明显。

因此人口红利是人口快速转型情况下,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快速增加,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那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的话,潜在增长率必然下行,那就是人口红利的终结了

卫健委并不认同这一定义: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滑但处于高位,也会有促进经济作用。目前中国劳动人口比重还是70%,按照国际标准是非常高的,所以但从劳动年龄人口可以认为是还是促进经济的。将50%的抚养比当临界点(即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为67%),这个窗口应该还有5-10年。

然而卫健委忽略了人口红利的前提条件——人口转型必须在十年、二十年内完成,前人口红利的快速人口转型必然导致劳动年龄人口的快速下滑,也就会快速出现“人口负债“。

蔡昉其实在很多年前就谈到了这个问题:就算采用这种宽泛的定义,即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后,依旧对经济有促进作用,现在还是没了。

单单看进入劳动市场的新劳动力供给的话,那么这个峰值是在2013年。由于劳动适龄人口下降、竞争压力下降,实际上劳动参与率还是会提高的,所以中国的就业人口是在2014年到顶,2016年开始劳动力供给明显下滑。

就像卫健委说的一样,人力资本也在“快速”改善,那可能也会有卫健委创造的“质量红利”。很可惜的是,教育部的扩招速度是远慢于十几年前的,目前的毛入学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适龄人口快速减少。因此,蔡昉估计新增人力资本总量(以新成长劳动力人数乘以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是负增长了。

因此,即使采用宽泛的人口红利定义,在5年前就很难看到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了

根据历史经验来看,人口红利是少数国家才出现的现象,然而即使没有人口红利,劳动力供给依旧是会增长的。所以中国目前劳动力项目依旧对经济有一定贡献,这个是所有国家都有的经济现象。

如果我们采用蔡昉、陆旸的研究,日本的人口红利实际上是有两波:(1)第一波是1950-1969年,劳动年龄人口从59%增加到了69%;(2)第二波是1978-1992年,人口结构逐渐老龄化,但是由于少子化严重,劳动年龄人口从67%被动增加到69%。

可以看到,狭义定义的人口红利和日本经济走势是有明显的共性的,两次人口红利期,日本经济都经历了长期景气。而如果按照50%的抚养比来算,那日本人口红利的窗口应该结束于2004年,这个定义和现实并不相符。

而以另一个邻国韩国为对象,其劳动年龄人口从1963年的53%增到了2014年的74%,和其长达半个世纪的增长趋势是高度吻合的。而按照卫健委的宽泛标准,韩国的人口红利应该结束于2035-2040年。很难理解十几年后,在韩国新增劳动力减半的情况下,还能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

而“女性红利”和“老年红利”虽然也是拍脑袋概念,不过确实是可以挖掘劳动参与率低的老年人

在2012年后日本执行“总活跃”政策,整个经济体的劳动参与率其实是增加的,大概提升了3%。

这部分挖掘潜力使得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0.2%提高到了约0.3%,潜在增长率因此回到了1%以上。如果人口问题不出现逆转,大多数国家的增长率应该都会像日本一样,慢慢降低到1%

所以中国能挖掘老年红利和性别红利吗?

在过去十年,日本主要提高的是15-64岁的适龄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从63%提高到73%。而中国则一直徘徊在69%、或者缓慢得持续下降。所以对应到中国的话,其实女性劳动力部分是没什么潜力的。

相比之下,中国挖掘老年红利可能性要高,因为我国的退休人员、老年人劳动参与率不超过5%。对比之下,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15%;对比福利水平同样偏低的美国、日韩的话,其老年人劳动参与率为20%、25%和30%。

通过延迟退休的话,老年劳动参与率是有很大空间的。假设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会在30年内增加到25%的比重, 如果劳动参与率提高到20%以上,应该可以带动5%的劳动参与率。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路线会变化吧,大概。


比较粗暴地说,人口减少,就是消费、产能、税收、投资的减少,说到底就是交易总量减少。

人没了,围绕人的经济活动自然也就没了。

所以各路争论的补救手段无非三大类:

一类是主张把人这个核心顶住。

出鼓励生育政策,刺激效果不明显就挖掘女性劳动力、准老年劳动力。反正盯住人这个原点。

一类是赌一波工业革命。

人口虽然减少但效率暴增,总供给量没问题;而且新技术创造新产业,还能找到新的交易量。

中国率先实现脑后插管,大家都是赛博人,那卖脑机不比卖新能源汽车赚?

还有一类是赌阳光下的地盘。

工业革命是有点看脸的,技术爆发没有明确的时间进度表。于是干脆海外扩张一波,抢别人的市场专卖权。

带有一定垄断性质的总需求拉起来了,高溢价就能弥补人口减少的交易量。非洲指定交易伙伴,有且只有中国,也行。


所以市场的判定总体也是围绕这三点:

一,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能不能维持住?

讲真,中国男性劳动力参与率是75%多,女性是63%多。男性已经榨不出多少了,女性要榨也是榨在家带娃的那些。

退休年龄延后可以榨出一些准老年劳动力来,但这些劳动力参与的岗位很有限,生产效率不高。

所以只要鼓励生育政策效果不明显,那劳动年龄人口是妥妥顶不住的。


二,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会不会有爆发式增长?

劳动生产率是个很复杂的概念。

直观的说,能想到技术进步、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生产设备迭代;

但其实还有配置效率的影响。例如僵尸企业能不能好死,好快速释放出人员资本物料贷款;例如交易环境能不能更公平透明,少跑窗口少行贿,降低交易成本。

总之,劳动生产率要看技术爆发,也要看制度改革。我国这两块嘛,属于迷雾状态。

中国制造2025也不怎么说了。


三,中国的海外需求有没有大规模增长空间?

这个限制其实更明显,毕竟美帝依然主导着全球秩序。

大规模增长空间不是只指常规的海外市场贸易。因为这些贸易体量虽大,但有竞争存在,利润相对较薄。工业制成品的外贸利润(算大宗),十个点就不错了。

真正赚钱的还是结算。人家直接用你的货币结算是最好的(美帝式),用你的货币来在大宗土地及商品交易里结算也行(日本ODA式)。总之要实现货币输出。

那我们现在还停留在商品和产能输出水平。可以减缓国内产能过剩的压力,但不足以应对人口下滑的损失。


如果怎么都看不出有足够的增量来弥补,一般就认为你彻底进入存量市场。

但老龄化的存量市场是人,而人这个库存是不能摆进仓库里的。人要吃饭,要看病,要片瓦遮头。

说白了要社保开支。

所以对“人口红利”的预期没什么平台期,就是死亡交叉,就是认定会快速进入衰退。因为你的收益已经无法弥补成本,且缺口长期拉大。


当然,现实不会这么直接。因为我国还有较快的技术进步,还有大量可以用作转移支付的国有资产,海外市场还在扩张。

不过这些都是迟滞效果,不能改变根本趋势。

JECR把中国GDP超过美国的预测时间点延后了4年,还算了个“2056年美帝反超”,不是完全胡扯。


现在我的想法也有点改变。

讲鼓励生育、讲内需、讲技术突破,我个人觉得意思不大了。

不是不重要,是来不及。

我觉得眼下少数可行出路之一,就是形成一定规模的海外资产性收入。

暴论点地说,和美帝拉锯,拿下东南亚的市场主导权,包括国家基建订单和一定比例的货币结算。

北欧卖卖油树矿,这是资产;巴黎是非洲一堆小国的实际中央银行,这也是资产。

上面说的逻辑是围绕劳动性收益的。劳动离不开人,没了人就没了劳动消费纳税等一系列交易,衰退不可避。

但资产不一样,资产性收益是一种所有权食利行为。矿在你手里就能卖,钱在你手里就能贷,人的权重相对较低,确保所有权才是第一位。

如果我们能在海外形成一块可控的资产性收益,那老龄化问题的压力就能有更大的窗口期,可以用这部分收益来补成本。

不伤害对年轻人的投资,研发和新产业投资该拿多少继续拿多少,依然保持参与下一轮工业革命的本钱。

这可能是正在切换的路线。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不能关闭得再快点儿?

下到大专,再到本硕博,再到转码和考公,人多到都快要卷死了。

“人口红利”?谁的红利?是 “人口” 们自己的红利,还是国内谁的红利?还是国际谁的红利?

啥是全球化?啥是结算和储备货币?

啥是贸易规则?啥是普世标准?

我国的海量人口,到底是谁的人口?

美国人口,到底是3.2亿人,还是 “几十亿” 人?

按照你乎人均985/百万年薪的标准,美国在籍的人口,有多少算是人?

影响它霸全球了?

少年郎们,按照你们自己的想法主张,过自己的日子就好。

不想生娃就千万别生。

自己当红利就够了,还要让娃再当一遍?

而拿日韩的人口问题和我国平行对比的,

有一个算一个,嗯嗯。

仁川机场的美军专用通道,开得跟常旅客一样宽;

日本这种标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就不用说了。

还要类比?

怕是根深蒂固认定了要给昭昭天命们万世缝衬衫换飞机了。

早年为了保就业,行政压抑自动化的事儿,实在太多了。

现如今,人民空军都在搞忠诚僚机这类事儿了。

裁军都是为了提升军队的杀伤力了,还想着要利用人口红利?

差不多得了。


——————————

该关心的事儿就四个,其他根本不是事儿:

1,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 这事儿我颇为担心。

2,产业的创新度、自由度和点对科技树的程度 — 这事儿我挺担心。

3,谨防资产阶级自由化,持续推进公平分配 — 这事儿我不太担心。

4,造造造造造造造舰 — 这事儿我完全不担心。


user avatar   wang-fu-j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内早就做过无数类似的社会实验了,结果基本都是一致的,简单讲一下我亲身经历过的其中一个实验吧。

这个实验就是玩多人在线网游,我所在的服务器是2020年初开服的周年纪念服,当时碰巧赶上疫情爆发,全国的人都被迫躲在家里防疫,不能返工,甚至高三学生都直到4月份才返校,加上周年服官方推荐引流,最终这个服务器成为了一个玩家粘性极高、新人玩家源源不断的超级服务器。

由于玩家数量实在是太多,游戏内的资源产出根本不够大家分配,系统投放的普通资源,在别的服务器玩家用手去接就行了,但在这个服,必须用连点器。

最值得一讲的是房价,从房价开始说起,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一些与现实有关的规律。

这个游戏里也有家园系统,可以种菜赚钱、提升大量战斗力,每周有两次机会买房,系统会在整点投放一批很便宜的房子(真的很便宜,只要3W银两,随便打个小副本就有了),买到房子就可以开启家园系统。

热度最高的时候,这个超级服务器里保守估计活跃玩家数量超过5W,但系统每周只供应十几套房子,这就造成了严重的供不应求,绝大多数人甚至连房子的购买界面都看不到,因为整点刷新的一瞬间就被一抢而空了。

那抢不到便宜房子,又想玩家园系统,该怎么办呢?答案是买拍卖房。

这个游戏里有两种拍卖房,一种是系统每周上架一次的拍卖房,另一种是玩家不要了主动出售的拍卖房,后者在当时几乎没有,这里重点讲一下前者。

系统上架的拍卖房,起拍价都不高,10W银两左右,但耐不住玩家们都想要房子,基本上成交价都能拍到200W以上。

而200W是什么概念呢,200W差不多等于33张超级藏宝图的市价,玩家每周把所有副本打完,获得的掉落物就算自己一样不用,全部拿去市场上卖掉,差不多也就只有20W左右(要是运气差掉落物少,甚至一周就收入几万银子也有可能),你必须一分钱不花,一点提升战斗力的素材都不留,攒一个月才能参与房屋拍卖,还不确定到时候房价会不会涨。而一个月不提升战斗力,结果就是落后于大部队,进而混不上副本,也就失去了收入来源,所以很少有人会攒钱,大家都争分夺秒地把货币转化为战斗力,也就没有存款去拍房子了。

那有没有办法快速攒够银子呢?有,一个是充钱,另一个就是副本单吃,充钱很不划算,这游戏里1人民币可以购买10元宝,1元宝可以换100银两,也就是说,一套200W银两的房子,纯靠充钱购买,需要冲2K人民币,谁买谁冤大头,所以绝大多数玩家选择的是第二种方法,副本单吃。

什么是副本单吃呢?就是一个人吃下副本里所有的掉落素材,但这个游戏副本里的掉落素材,是通过公平roll点决定归属的,也就是说,你必须让其他玩家主动放弃奖励,才能保证成功单吃,如果你能做到每个副本都单吃,那么每周获取的素材按市价换算,差不多在200W左右,一周就能买到房子。

最开始大家都不愿意当奖励号,谁愿意放弃ROLL点机会呢?所以想单吃只能练小号,自己多开带小号进副本,小号当奖励号,爆素材了奖励号就点放弃,让大号吃奖励。然而单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小号可不会动,也没有战斗力,原本5个人、10个人打的副本,现在你一个人打,怎么打得过呢?于是打工仔这个职业就出现了,一部分人相互团结起来,互相打工,你单吃完我单吃,大家互相帮助,但很多人战斗力不够,认识的朋友里也没有高战斗力的人,那该怎么办呢?花钱。

你可以花钱请高战斗力的玩家帮你打工,你打不过的副本,他们帮你打,打完你加他们vx转红包就行。同理,不光副本可以有打工仔,其他一切可以组队的高难度挑战玩法,都可以有打工仔,当时这个服务器里有一个肝帝玩家堪称传奇,他花一万元买了一个高战斗力的号,买完之后一分钱不充,每周不但自己单吃提升战斗力,还当打工仔带别人打一切高难玩法,几个月的时间赚回了买号的钱,A游的时候把号一卖,价格还比买的时候更贵。

到后来系统开放了更多高难度副本,大量普通玩家一时间战斗力不够,甚至连第一个boss都打不过去,于是很多玩家甘愿去给高战力玩家当奖励号,这样最起码能混到通关奖励。

发现了吗,仅仅是一套游戏里的房子,就控制了所有玩家的行为,让玩家们自发地参与到更肝更氪的浪潮中去,而随着服务器等级的不断提升,玩家不断解锁更多能够提升战斗力的玩法,需要肝、氪的东西就更多了,这样狂热的单吃、打工、抢购行为很长时间里都成为了这个服务器的主旋律,玩游戏就像上班一样。

直到疫情逐渐被控制。

疫情解封后,大家该返岗的返岗,该返校的返校,虽然接近一年游戏让许多玩家产生了很强用户粘性,但人总归是要回归生活的,慢慢地,这个超级服务器里的玩家数量开始不再增加,然后下降。

原本拉到最高价都被瞬间抢空的超级藏宝图,开始不再被抢购,甚至价格腰斩;各类价格居高不下的极品装备材料也开始降价;那200W一套的拍卖房开始无人问津,每周刷新的便宜房子从周一摆放到周日也没人购买。

这种情况下游戏内的交易市场开始紊乱,一方面留存下来的玩家们每周通过单吃产出大量的素材,另一方面由于玩家不断流失,市场内流通的货币迅速锐减。为了稳定市场,游戏策划只得取消了单吃玩法,改为最少三人吃奖励,同时减少副本素材总掉落量,以此维持供求均衡。

玩家们开始变得佛系,养老成为了服务器里的主旋律,原本需要抢的东西,现在很容易获取,比如每晚九点半刷新的野外BOSS,由于其可以爆出稀有材料,且刷新数量有限,原本人多的时候各个帮派之间会互相争夺,但随着玩家人数的流失,仅存的几个大帮派不需要再你争我抢,大家根据实力论资排辈,公平分配BOSS就行了。(PS.上面提到过的那个传奇级肝帝玩家,曾经为了帮助自己的帮派争抢野外BOSS,通过拉脱仇恨的方式,强行让BOSS脱战回血,从晚上十点如此重复直到凌晨两点,众多高战竟然拿他毫无办法,被人戏称为诸神黄昏)

短暂的混乱之后,玩家们再次迎来稳定,人数减少之后似乎一切都变了,又似乎什么都没变,众多普通玩家失去的只有从前被旁人强加的攀比心,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放慢了战斗力的提升速度,有多高战斗力就打多难的副本,不打高难本,第二天也照样能上游戏。策划为了留住玩家,也逐渐加大了各种福利的发放。要说有什么不好的,那也仅仅是高战斗力玩家不再那么容易在世界频道喊到不要钱的活人奖励号了。

网络游戏自然是虚拟的,但玩游戏的众多玩家都是真实的,如我在开头所说,游戏就是一场现实社会的模拟实验,你如果告诉我“中国人口红利机会窗口期即将关闭”,我听到的却是“怎么办,以后找不到免费还自愿帮忙丢buff的活人奖励号了”,能怎么办?加钱呗,“虽然劳动者获取的报酬和资本家所赚的收入差距悬殊,但有工资好过没工资”的道理说得头头是道,怎么“虽然人力成本增加了,但有得赚好过没得赚”的道理就不懂了呢?搞生产的时候知道说人口红利,对剩余价值闭口不谈,赚到钱了就都归功于企业家才能,还有比这更耍流氓的吗?

回到人口红利的问题上来,我想说,当玩家们觉得这个游戏不好玩、玩这个游戏没意义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做呢?很简单,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会直接弃坑,另一部分留存下来的真爱玩家会变得佛系起来,通过佛系游玩的方式让自己不至于玩得很痛苦,好继续玩下去,同时他们会劝退新人玩家,告诉萌新这个游戏特别肝,千万别来。

这个时候如果策划冥顽不灵,非但不给玩家减负、发福利,反而为了让玩家充钱、提升活跃度而推出各种挑起玩家间仇恨对立的新玩法,搞得玩家们既享受不到舒适的游戏环境又不能佛系养老,那么就只有玩家进一步加速流失最终关服的结局。

现实中不能弃坑,但可以劝退,游戏当中的是否好玩、有没有意义,对应到现实中就是幸福感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幸福感和人生价值的缺失就是生育率下降的根源。

同龄人之间高强度的攀比、无意义的内卷只会带来没有尽头的焦虑和迷茫,而与之相对应的“躺平文化”实际上是年轻人出于生育本能的一种自救,放弃高强度的竞争、降低自身对于名利的欲望,可以有效缓解焦虑和迷茫,反而是选择躺平的人以后才更愿意生孩子,这在生理上也是可以说得通的,只有降低交感神经的亢奋程度,副交感神经才能恢复运作。人永远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而有些自诩高瞻远瞩又缺乏常识的人却不理解这一点,居然一边高喊年轻人不应该佛系、不可以躺平,又一边抱怨年轻人不生小孩以后廉价劳动力不够用了,在我看来根本是自相矛盾的,十分可笑。

虽然上面在讲游戏的时候已经说过了,但为了防止有些朋友没看懂,我再清楚地说一次:人口下降,对普通人来讲是好事,绝大多数人会活得更有尊严,会活得更幸福,你的剩余价值也不会再被那么夸张地榨取,粗暴点讲,你的存在会更有价值。至于人口减少后缺失的这块财富产能,就让精英阶层们用他们的“企业家才能”去想办法吧!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未来我们要把结构红利转为更长久的质量红利,我们要充分挖掘人口中的老年人口、女性人口,要把人口红利中的老年红利和性别红利充分实现出来。”

除了当前的人口红利和将来的老年人口红利好像是同一拨人以外,其它都很合理。

这就叫红利升级。


user avatar   kashiwagie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二战后的美国,受益于婴儿潮与二战期间的人才流入与技术引进,从量到质都变成了全世界最强的制造业国家,美国的工业产能在巅峰时近乎达到世界的一半,其GDP占比也一度达到全世界的40%。

但随着美国的高速发展和本土人口红利的逐渐退去,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逐渐增加,而美国中下层民众的收入却逐渐停滞(中下层收入占比逐渐下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同富裕中产和富豪阶层逐渐拉开,企业和店铺逐渐开始价格战,国际市场份额也在减少,为了保持利润和足够的竞争力,美国政商两界开始寻找劳动力成本更低并且地租更便宜的地方去办厂,特别是从中低端企业开始产业转移,一边树立灯塔的形象,一边用便宜的大house和好吃量大的牛排等产品,从精神到物质,全方位去吸纳外国移民,并借助经济合作的方式,依托资本与“跨国企业”在全世界范围推动美式“全球化”,试图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地球村”与全球利益共同体。


user avatar   ji-ye-72-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教育和媒体环境,因为长时间的“虚拟投射”,导致我们国家的有一部分人不懂独立思考,总是替另一个阶层操心,很多人不去争取,不去操心,不去同情自己阶层的利益,跟自己息息相关的好处,工资,待遇,权利,却一昧的做剥削自己的上一个阶层的舔狗,很多政Z与社会诉求,都跟剥削自己的上一个阶层一模一样,一条心。

窝在合租隔断出租房,收入中位数4000块的城市的人,觉得工资收入中位数在17000元的隔壁某中国城市(但过去要签注)的居民“穷”,“废”,生活可怜。

北上广名牌大学生在一线城市996福报了10年仍然买不起房,在不得不和另一半分手,退租,辞职,恋恋不舍的搬回县城老家的前一年,骂其它国家与地区年轻人因为买不起房而吵闹的人该死。

住公屋买不起房的人天天反对填海,活跃在环保组织,宁可一辈子以及将来的儿女挤6平的烂窝,也要多呼吸一口(已经过剩的)郊野公园的新鲜空气(这事倒没发生在内地,因为供地多少,填不填海,轮不到你反对)

LGBT在网上支持国家鼓励生育,操心人口少子化,丝毫没考虑将来如果强制生育自己要面临的下场,生育取决于年轻人的结婚,结婚率都搞不上去谁给你生,现在结婚的压力有多大?没有房车存钱娶的起老婆?也难怪现在陌陌啊或者直接点的悦技这些社交上很多年轻人只谈短期爱,尤其悦技还很多直奔主题的,很多都只想着结不起婚我解决一下生理总行吧?

残障人士破口大骂批评那篇讲上海地铁不人性化的公众号刷屏文章不爱国,还忙着举报

996六年,每年考评前在主管前做舔狗还是被打最低的“D档”,头发掉光工资三年没涨过的程序员,却在热门新闻里骂网易被辞职的前员工活该,质问经济形势不好为什么不为企业着想要赖着不走。

被坐牢251天的李洪元,都闹得鸡飞狗跳了,还想"以个人名义告倒新浪大V",拿帮他说话的新浪大V人头,做投名状,换来和任正非沟通,合影,给华为管理建言献策,成为华为的宰相范睢。

P2P雷了几十万的城市中产,却在网络和贴吧和其它人一样支持国家打黑,支持禁止强力催收(中产的血汗钱白喂了底层老赖,定向爆破转移支付啊)。

内地中下层为加拿大澳开豪车在马路鸣喇叭举旗的年轻人欢呼鼓掌(吸了你血的含z量高的家庭)

昨天喊思聪老公的女人们一夜之后转发思聪活该和SM变态的公众号爽文

——一部分人的思想是瘫掉,丧失了思考能力的。

这种不争取同阶级利益,一直为利益互斥的另一阶级发声的现象放在整个世界,都是匪夷所思和非常怪异的。被榨干吃净到35岁扔掉的“红利们”在各网站刷屏和跟风担心中国人力不够了怎么办——这简直是匪夷所思,别人说我们国家的人思维有一些不同,这就是一个最大的不同。


user avatar   zhao-ling-xi-66-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


user avatar   xiao-xiao-yi-98-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保守治疗吧。


user avatar   liang-shu-jia-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2021年全国人口增长48万并且21至35岁育龄妇女减少约300万人? 
  人口负增长,有没有哪些行业会因此飞速发展? 
  4 月 6 日国家卫健委表态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动态清零」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知乎上都是劝退的专业,有没有劝进的专业? 
  为什么中国人不取“字”? 
  为什么现在日本动漫出现中国元素较少? 
  正常出生率2.3-2.5,2019年日本1.36,韩国0.92,中国1.4,为什么亚洲出生率如此低? 
  为什么中国人中有个性的人很少?大多数的中国人普遍没有勇气追求自我、没有勇气做真实的自己? 
  为什么感觉中国人不熟的时候不喊姓,熟了之后也不喊名? 
  中国人口为什么增长的这么快?这将产生什么问题? 

前一个讨论
康德 黑格尔等唯心哲学大神,真的没有我们这些唯物主义者有智慧吗?
下一个讨论
有人说中国人缺乏民族凝聚力,为什么?如果不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体现在哪?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