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是现代化大国在大众传媒出现后的一种必然产物了,这真不是日本独有的,只能说日式审美的“二次元”是日本独有的。
像美国、法国和苏联这些现代大国,也都有自己的“二次元”产业,只是画风和日本的不一样。
日本的漫画、动画更新频率和产业链模式,都同日本近现代的发展节奏大大相关(像作品更新与日本人节假日与工作时长的关系,像文库本的广泛应用与日本资源储量较小,人均收入一度较低的关系),国人之所以感觉日本“二次元”特别,是因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节奏同日本的不一样(日本和美国、法国和苏联的也不一样)。
漫画、轻小说和电子游戏,在初创时期都需要大量的创作者和较大的国内受众基础,不然“二次元”很难作为一个单独市场建立起来,中小发达国家缺乏“二次元”,和其国家规模有重要的关系。
日本在人口规模上不算是小国,而且历史积淀相对也很厚,它跟上了工业化的第二班车,在发展重工业和高新科技的同时,对绘画和小说这种对物质依赖较小,但对文化底蕴依赖较多的“轻工业”是比较依赖的。且日本的绘画和文学自古也不算弱,随着工业化进程,独特的日式审美也随着工业生产开始产业化(文艺创作的产业链在战国和江户时代也有了初步的基础),近现代日本的画家和文豪在亚洲范围内称得上是先锋的,随着日本逐渐走向世界,其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的融合也比较早且彻底,像日漫这种东西合璧的产物也就出现了,它实际是西洋艺术技巧、工业产能与东方文化内核的混合物。
这点中国也有类似的特征,像近五十年来的国产动画和国产童话,都有近代早期日本文艺的那种画风,只是那个阶段两者的加法效应还没进化到乘法效应的阶段,就像看郑渊洁和宫泽贤治的童话,很多地方都会明显感到那种东方和西方的杂糅,用西方外壳讲东方内核的故事,但里面的东方内核却已经是有所西化,不那么“东方”的了。
和中国不一样的是,日本的现代化速度虽然快,但总体还是比较正常且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而中国的现代化则一波三折,很多环节虽然大幅提速了,但错过的阶段也确实是错过了,就像国内的纸媒,因为实际上没经历过正常现代化国家发展的完整进程,整个出版业的规模和影响力也不算多强大,对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也缺乏,尽管有独立诉求,但又不是一个真正独立的产业,继而两国的文化产业实际上就不是一回事儿。
如果说日本文化和日本二次元有什么内在联系,自己认为就是日本的二次元,是随着日本近现代化进程所必然出现的产物,“画风”与其他国家的差别,就在于日本的经济发展进程和日本文化独特的审美了。
现代日本的二次元,是日本的现代经济发展进程和日本文化在虚拟世界的体现,而这种虚拟世界的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独立的艺术和软实力,去反哺和促进三次元社会的发展,而不只是“圣地巡礼”和带货噱头那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