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司法部规划到 2025 年,全国执业律师达到 75 万名,这意味着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wei-li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意味着很快你们就能在拼多多上采购律师的服务。你对比多家选了一个最便宜的,竟然是9.9元一个小时,并且你还邀请亲朋好友都来帮你砍这个律师一刀。


user avatar   li-huan-huan-3-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定程度上来说,肯定是会导致内卷。

但是行业从业者的大幅增加,恰恰说明了,法律服务市场并不饱和。

北上广深,以及江浙沪等富庶地区律师人数可能就占了全国律师的一半了。反观中西部地区的律师人数之少,使得法律服务的供应与需求,完全不匹配。

比如说,西北五省,西藏、新疆等省份的很多贫困的县城,连一个律师都没有。

我的老师去年去了西藏阿里国境边界的一个县城,为当地的人民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此地也正如我上面说的,全县没有一个律师,是一个无律师县。

此地条件十分恶劣,没有自来水,前年才通上国网的电,尽管如此一次停电停两个周也是寻常。

所以,我当时调侃道,比起法律,我以为藏区的兄弟姐妹更需要的是自来水和全年通电。

然而,事实恰巧相反。

就当地的人民来说,听到县城里有西安知名律所的合伙人律师来做法律支援的时候,他们常常把司法局的办公室堵的水泄不通。

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的事情,都来问,都来咨询。

就当地的政府来说,在这样一个人均年收入2k+的地方,县政府一年的法律顾问预算随便10w+,往返机票全报。

因为政府事少,他们从拉萨请的法律顾问,半年都不来此地一次,为数不多的几个稍复杂的案件都办的稀里糊涂。

为什么不换呢?因为发展以及信息滞后,专业人才匮乏,这方面确实不懂,不明白什么是好的法律服务,什么是好律师。

他们认为从省会拉萨请律师,已经很重视了,如果这还不行,那就真不知道怎么办是好了。可以说是陷入了一种有钱不知道咋花是好的困境。

所以说,贫困的地方真的就不需要法律服务吗?

他们需要,甚至他们比别的任何地方都需要,且更求之而不得。

不要小看国家对这些地区财政的补贴力度。

就拿当地政府的法律顾问费来说,在法律顾问卷到飞起的大城市,这工作体量,这个费用,这钱说一句真的好挣不过分。

所以我的老师,已经组织团队前往此地洽谈,誓要用最好的服务温暖藏区同胞的心。做出品牌,做出口碑,以期拓展阿里地区的相关业务。

所谓内卷,应当是内部不断提升,不断走向精细化的过程。

换个赛道,换个思维,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user avatar   lin-ming-3-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先说结论,会让普通人以及中小企业越来越难获得专业的法律服务。

前两天,一家企业客户推荐了另一家企业过来,咨询常年法律顾问服务的报价。

我们正好有一个中小企业常年服务包,是多少钱包多少个小时这样的服务形式。

价格在我们平时的费率基础上打了5折(骨折)。

结果这家企业对其他的方面都很满意(也是因为服务得满意才有的转介绍),但竟然对费用皱了眉头。说了一句惊掉在座所有律师下巴的话,

“我去看了某某律所,一年不限时间只要5000~10000啊”。

我们其实事先估算过这家企业的业务量,基本是需要70~100个小时/一年的。现在的法律市场竟然已经内卷成,几十块一个小时,就能做常法了。

可能有些不了解的人会说,这说明行业充分竞争导致降本提效。

完全错。

企业为什么没事要请法律顾问?不就是为了避免日常经营风险。

而法律服务是个黑箱,说实话,手松手紧都是律师自己掌握的。一般客户根本看不出来。

几千块一年其实我也能做,一份合同,我完全可以从数据库或者网上里拉一份下来,稍微改改,20分钟就做完了。有头有尾六七页。客户看了很满意拿去给业务口签掉。

请问这样做,规避企业经营风险了吗?

如果合同本身只有小几千几百的标的,而且风险很小,可以这么做。但是签一个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合同,这么做,和没请法律顾问,有什么区别?公司里但凡有个本科生,一年200块开一个某度文库的会员,让员工自己去下下模板改改不香么?

我们拟一份/改一份合同,需要:

  1. 和业务口至少沟通好业务需求,了解整体的业务架构。
  2. 草拟出来以后还要批注关键的业务条款以及可以和对方后期谈判中妥协的条款。有时候还要参与/列席客户的会议和对方的法务或者业务直接谈。
  3. 遇到关键条款无法妥协,我们会和客户说清楚风险发生的概率、后果、以及能够最大化降低风险的手段,让客户选择要不要继续签;
  4. 最终还要根据双方谈定的结果制作最终版的合同,如果是对方制作最终版,关键的合同我们都是重新一个字一个字核对过去(担心对方中间改动了,却没有用修订模式看不出痕迹,当然有时候会让客户找个员工核对)。

我们和客户最终的默契就是,只要我们说OK了,客户就敢在合同上直接盖章。

这样一套标准服务流程下来,5000块一年,开玩笑呢?

但是,回到开头,这一切都是黑箱。很多客户完全没有能力去辨识,但价格都看得出来,越便宜越好。反正合同下出事情惹官司,都是小概率的事情。

但是,大企业以及高净值人士是很难被忽悠的,他们或许都有成熟的内部法务,或者有法律的教育背景,有能力去辨识律师的水准。但是普通人以及中小企业,还是主要以价格为衡量标准。

那么律师达到75万,进一步加剧法律服务下沉市场的竞争程度,新律师为了生存,可能会出现2000元甚至500元一年的法律顾问。

到这个时候,我想难以有辨识能力的普通人以及中小企业,会越来越难获得高质量的法律服务了。


user avatar   NewSeanG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显然,部分同行是不太了解自己所在的这个行业的。

首先,之前的规划实现了吗?

司法部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执业律师达到75万名“这个目标并不是第一次如此。早在2019年1月29日,司法部印发的《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纲要(2018-2022)就已经提出:2022年,全国律师总数达到62万人,每万人拥有律师数达4.2名。

那么,这么目标实现了吗?基本可以实现。

2019年12月9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主办召开世界律师大会,当时司法部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根据当时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是我国律师人数已近46万,律师事务所3万多家。

结合一下这篇文章提供的数据,最近十年的律师人数与律所数量数据如下。2021年底,律师总人数达到了57万,按照10%的增长率来预计,2022年底可以达到62万左右。

其次,为什么要更多的律师?

简而言之,因为律师不够多。这个时候可能会有同行反驳,现在竞争这么激烈,怎么还有人说律师不够多?

那么,我必须要说,一线城市的律师确实很多,北上广深的律师总人数超过10万,已经快要占到全国律师总人数的20%,但是分布非常不均衡,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律师的地方根本没有足够的律师,所以,需要更多律师愿意去非一二线城市提供公共法律服务。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司法部规划的全文,其中有很多是在为公共普法与公共法律服务相关的,新则的文章总结了一部分如下,蓝色方框是我加上的,我想提醒大家注意,这是司法部未来规划的法律服务向下探索。

法治建设的根基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推动,更是自下而上的建设,需要全国各省各市各县各区各街道各村都能普及的公共法律服务。很显然,年入千万或者数百万的律师是不会去普及公共法律服务的,那么就需要什么呢?新鲜血液!

最后,讲讲我的观察

最后,请原谅我说说我的观察,我必须要说,法律服务是分层的,这个分层不是指三六九等,而是指专业领域的层次,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项目和案件,终究是只有极少部分律所和律师能够处理,而绝大部分律师,就只需要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做好自己的专业就可以。

上图方框之外的一些规划,和行业的大部分律师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哪些?——国际一流律所、涉外法律服务……等等,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法律服务的分层是由人才的分层决定的,正如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上清北一样,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做一流的律师。但为什么依旧需要更多的律师呢?因为司法部的规划并不是在未来让所有的律师都变成一流的律师,而是规划让每个地方都有专业律师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

资本市场业务、涉外业务、国际投资仲裁业务……看着是很高大上,对吧,但是这需要一定的平台,一定的能力基础,总需要擅长的人来处理,不擅长的就去选择自己擅长的就好。即使你只做一个房产律师,也并不妨碍你成为年入千万的大佬, @徐斌 徐律,你说我说的对吧?律师行业本来就跟整个世界一样,存在多种评价标准,并不是只有最顶尖的才值得关注。每个人靠自己的能力说话就好,只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成绩,就是专业律师。

总之,我支持司法部的规划,增加从业人数,扩大法律服务,真正让越来越多的人都有机会享受到真正专业的公共法律服务。而我们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尽力去在这个分层的行业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已。

另外,我真心建议各位都学习学习行业研究,真正掌握从数据当中挖据出有效信息的能力,不管是对于法律行业,还是对于律师执业都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我一直坚信,掌握Legal mind还不够,更需要有Business sense。如果一个律师都不懂商业,何谈专业?毕竟,律师只懂法律是不行的。

以上,我是 @郭律Esq


user avatar   xubinlv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意味着现在是考司考的好时候。

每年两会最高院都会给一个数据,就是这一年法院审理了多少案件,从2010年到2019年,几乎每年案件数量都在增加。经济发展是大背景,而随着年龄更迭,新的一代人受教育的程度更高,更愿意通过打官司而不是找关系解决纠纷。

我刚入行的时候,北京律师大概2万人,创收100亿。这两年北京律师人数一直在3万多,创收是200多亿,行业创收的增幅是大于人数增幅的。

除了京沪两个200亿,其他二线城市的法律服务市场总体创收都是增加趋势,已经不像过去唯京沪广深独尊。京沪大所的规模化也导致他们都在瞄准外地市场,这些带着新的经营理念的律所下沉,也自然会带来京沪广深以外的更多的法律服务业的就业机会。

再从入职工资待遇上看,我入行的时候,北京实习律师基本都没有工资,现在北京的实习律师基本都有几千块钱工资。

红圈所也是,从“2万元俱乐部”开始卷,现在已经比谁过3万起薪了。低年级律师的收入提高,本身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你不匹配更高的待遇,你就没办法从其他律所抢到人才。

随着疫情的影响,整体的经济形势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过去一些传统的业务模式随着逐步从蓝海变成红海,竞争日渐激烈,甚至一部分产品受疫情影响降幅较大,但是相应的,也有一些业务是增量。有人哭自然有人笑,市场大幅变化的过程中,肯定有人闷声发大财,也有人面对激烈的竞争会感到不适应。

从幸存者偏差角度讲,很多受限于执业初期招揽案源压力的新人律师会产生一种错觉,就是不是他的经验不足或者能力有问题,而是因为这两年司法考试放水,竞争对手增加了,所以才导致自己业务不理想。

我想给大家说的是,市场是很大的,就算你进门以后把门关了,后面的人进不来,也不意味着案子都是你的,没有生产力就没有业务增量。

要相信我们国家的宏观政策调控,也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够硬。


user avatar   hu-yiding-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选个毛

几个老头,谁能活到11月谁自动当选


user avatar   ji-dan-3-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选个毛

几个老头,谁能活到11月谁自动当选


user avatar   zhang-zheng-91-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外公是一个十多岁就开始做老师的人,全村的人老老少少都是他的学生,虽然他的知识不像现在这么系统,但是有很多粗浅但却有意义。

小的时候家乡环境差,刚开始上小学,在没有任何取暖设施的教室冻得手脚都快没有知觉了,就天天不愿意上学,哭闹。

外公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人投胎的时候,阎王爷就会问这个人:“你是想要立地就能走,还是想要三年屎尿泡。”回答立地就能走的,出生后就当了牛羊鸡鸭,一辈子蒙昧吃拉同室。选择了三年屎尿泡的就成了人,所有的人到这个世界上以后都要把苦吃个遍才能知道啥样的叫人。

在这些年里,每当我有什么不开心,我总是想起这句话。

虽然和这个问题不是很贴题,但是我一看到这个问题就想到了外公的话。如果出于故事的角度,你可以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孩子。




  

相关话题

  巴基斯坦政府通过法令:对强奸犯实施化学阉割,这意味着什么? 
  女子手机掉网约车上要求司机送过去,说话理直气壮且20公里不给油费,如果你是司机会怎么处理? 
  如何看待四川一女生租住1年房间发现「隐秘摄像头」?偷拍有可能入刑吗?房东的房子发现摄像头,负什么责任? 
  缺乏法律知识的普通人,打官司必须聘请律师吗? 
  为何做土方的大多都有黑社会背景? 
  17 岁生孩子,户口怎么上?触犯国家法律吗?怀孕了不生又怎么办? 
  在中国顶尖律所工作,是种怎样的体验? 
  现实中有哪些明明不可能打赢的官司,因律师的个人能力而逆转? 
  西安一嫌疑人杀死原单位 4 人后跳楼自杀,行凶后曾将照片发给记者,该案件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律师的哪些表现,会让当事人觉得很靠谱?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台网友票选最不喜欢「湾湾」称呼,国台办回应「是对台湾民众萌萌的昵称」?这是用语差异造成的吗?
下一个讨论
如果你在火车上遇到一个老人是上铺票,想和你换下铺,态度非常恶劣,但是给你甩了1000 块,你换不换?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