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美联储1月27日凌晨称维持原利率不变,但暗示很快加息并暗示将在3月结束量宽,能否成真?对我国有何影响? 第2页

     

user avatar   blackwarrior-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次比较意外的是鲍威尔说的今年以后每次会议可能都会加息,这可就不是打针吃药了,这是要往屋子里扔毒气弹,看谁先死。


3月份的加息已经确定,这说明美联储真真正正的从去年的坚持不加息,市场会自动调节和修复的鸽派转为了现在必须采取措施来制止通胀的鹰派。

3月加息从几个月连续通胀的物价指数来看,并不是特别奇怪,毕竟今年有中期选举,拜登肯定有改善通胀的政绩需求,不然民主党今年不用选了,党内党外的压力都会促使拜登会要求美联储做出更鹰派的决定,这倒是意料之中。

或者说去年11月拜登仍然提名亲共和党的鲍威尔继续担任主席,而不是亲民主党的美联储二把手,就是为了让鲍威尔今年有所作为压制通胀,因为民主党那个美联储主席候选人是个极端鸽派,不太会做出加息的决定。

这本来就是一种政治利益的交换,你鲍威尔想在民主党时代继续当官,OK,我不换人,但你给我把通胀压下去,这是拜登和鲍威尔心照不宣的利益交换。


所以3月份的加息,并不算奇怪,美联储在12月份会议上的讲话就开始有转向鹰派的迹象,恰巧是鲍威尔连任之后的第一次会议,所以我脑洞鲍威尔做出了某种对拜登承诺以换来连任,应该还是靠谱的。

但是这次的讲话比12月会议的发言可怕了很多,12月说的是不排除今年3次加息,这已经算是比较激进的发言了,但现在说每次会议都可能会加息,今年可是还有7次会议,那就是还要加息7次,这就太疯狂了。

一次加息0.25%,7次就是直接干到1.75%,算上现在的利率0.25%,就是将达到2%,就等于说直接把利率升了8倍,这肯定不是为了遏制通胀,这是要打七伤拳的金融战。


银行拆借利率越高,资金就会从市场逐渐回流到银行手里,因为随着银行利息的价值越高,市面上盈利率较低的投资方式就会变得不如存银行来得划算。

所以升高利率一向是解决市面资金过热或是通胀的有效方法,但是这个方法肯定也是有缺点的。

最明显的就是会让股市的资金出逃,引起股市崩盘,因为政府的政策颁布太明显,效果也太直接,机构投资者和散户都不是傻子,当所有人根据政府的措施来调整未来预期的时候,集体一致的出逃更会放大这种恐慌,会引起比政策颁布还严重的恐慌情绪。

就像1月27号的a股暴跌,八成是机构投资者对太平洋对岸美联储宣布这次消息的悲观反应,就想想隔着一个大洋,随便放了个消息都会有这么大的影响,要真这么搞,美股会有比a股大得多的反应。

另外加息带来的很重要的麻烦是,当银行利率提高,市面流动资金回流到银行,市面会出现流动性过紧,企业会因为资金的紧张开始收缩经营规模,经过多次传导,社会增长可能会停滞,接下来就是失业率增加,股市崩盘,人均收入变低,可支配资金变少等等,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甚至最终引爆经济危机。


加息本身是一个储存弹药的过程,减息是一个释放利益的过程。当丰收的时候,我们把粮储存起来,等到灾年的时候,我们就开粮仓救济。

减息的时间,市面上的钱多了起来,人人都有钱赚,有钱拿,虽然可能会引起通膨,但至少这时候大家都有工作都有钱拿。

而加息的时候,往往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就是现在工作很辛苦,但是政府觉得这个痛苦暂时可以承受,先拿走一部分市面上的盈利,以备灾年。

所以加息的时候,往往是要经济非常好,并且有些过热的时候,才采取的手段,还要一点一点来,防止经济停滞,经济通缩。


美联储本来是预计用3,4年的时间逐渐加息,回复到19年时的状态。但是如果今年真的加息7次,那会给现在还在疫情的经济增长直接按下暂停键,对美股,对就业,对增长,对美债都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股市暴跌,就业暴跌,增长停滞,市场流动性紧张引发金融危机都是非常有可能的。所以我对鲍威尔是否真的要这么做,还是不太敢相信。当前美国是有通胀,但有严重到需要一年加息7次这么极端么?

加息的危险可比开闸放水大家都有钱领的宽松时代大多了,美股暴跌,失业率疯狂上涨的政治风险他们承受得起?


假如,我是说假如,美联储真的今年要加息7次,我倾向认为美国想发动金融战,引全世界的美元回流,引发全球所有国家的经济危机,等全球混乱,民不聊生后,再去用升高的美元去收购经济危机后汇率被压低的各国优质资产。

通过低价收购海外的优质资产,来缓解内部的经济危机,等到收割完毕再放任美元贬值,使得美国债务贬值,从而完成美国的吞噬。

加息7次这个太离谱了,因为对本国伤害太大,如果真这么干,他的目的肯定是冲着美元回流而来,就是宁可自己国内经济停滞也要弄死其他国家。


现在很多国家都是依赖发行国家债券进行国家投资和充盈财政,一旦美金开始回流,本国货币会立即暴跌,没人再去买本国国债,国债马上变废纸,这时候国家没钱发给国民工资,必然会引发经济崩溃。

而且不仅是经济结构过度依赖债务,疫情期间所有国家都在开仓放粮,每个国家为了保证国民和企业在疫情失业期间能够有活命机会,都毫不犹豫的在减息,把钱像自来水一样撒出来,以求本国经济不死。

这个时候美国如果利率提高的速度这么快,力度这么大,一年就到2%,其他国家根本玩不起。美元升值这么多,海外美元会疯狂回流到本土。

其他国家要不就是为了防止美元回流,不得不把本国货币也加息,甚至加息到比美国还厉害,但这样国内经济必死,利率这么高谁还投资啊,直接存银行多省事。

如果不加息,那美元回流,本国货币贬值,本国债券就不可能有人买,财政崩溃,一样是死。

所以这一波美国是疯了,他有那么多盟友,欧洲的,亚洲的,南美的,全都不管了?他为了度过难关,想拉全世界的经济下水。

中国肯定是扛得住,美国收割不着中国,中国有工业支撑,外贸强劲,财务健康,人民币坚挺,但这一波欧洲以及很多很多国家可能不会幸免。


咱毕竟不是美国的财政部和美联储高层,我不清楚美国内部到底是出了多大的纰漏,要搞这么狠的手段,我猜是因为未来4年美债有10万亿左右的债券要到期兑现,可能美国是还不上了,所以现在杀红眼了,要搞钱。

再具体的美国财务信息就不是一般人能查出来的了,反正我对今年美联储加息7次这个事半信半疑,很可能是鲍威尔在吓唬人。

如果成真,说不定提前躺平的土耳其,因为已经适应了货币贬值反倒能活下来,未来真是很难预料,也不知道美国这是怎么了。


user avatar   dabai-zx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联储开始探出獠牙。

之前被称为“鸽王”的鲍威尔,在1月27日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后,发表了超鹰的言论。

鲍威尔称,不排除未来每次议息会议上都加息。



今年美联储一共有8次议息会议,也就是说,今年剩下7次议息会议美联储有可能都加息。

这侧面支持了摩根大通之前今年加息7次的比较极端看法。

所以,美国国债市场收益率马上出现暴涨,也就是债券价格再次暴跌。

特别是两年期国债收益率,应声飙涨8%,是相当恐怖的。



而美股也在鲍威尔讲话后,直接高台跳水。

从涨3%,到翻绿。



所以美联储这番“超鹰”表态,还是大幅度超出市场预期。

其实早在去年11月30日的听证会上,鲍威尔就出现180度大转变,不再是以前的“鸽王”,开始转鹰。

当时,鲍威尔才刚连任一周,就开始放飞自我,我在去年12月4日,有专门做了一期视频,来跟大家分析美联储大变脸的事情。



不过,由于美联储过去这些年谎话连篇,再加上去年的通胀暂时论让美联储成为了笑话。

所以,虽然美联储三个月前就开始大变脸,但很多人还是不当回事,仍然认为美联储不可能加息。

但大家要小心狼来了效应,美联储是谎话说多了,说真话反而没人信了,但这句真话往往是最危险的。

去年4月,美联储开始抛出通胀暂时论,我就跟大家说,美联储撒谎成性,通胀暂时论只是美联储拖延时间的谎言。

而且我当时还认为,美联储2022年可能会货币大转向,因为美联储最终会迫于通胀压力,而不得不加息。

所以,美联储虽然撒谎成性,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无视美联储的预期管理。

因为相比无视现实的“通胀暂时论”,当前美联储大幅度货币转向,是建立在客观通胀压力基础上。

我们也不能太轻视美联储,美国金融霸权虽然是摇摇欲坠,但毕竟还在。

可以战略上藐视敌人,但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特别是当前美国在开始走下坡路,有重大金融风险的情况下,不排除美联储有可能通过激进的加息,并且制造局部冲突,来加速美元回流,强行对全世界进行金融收割的可能性。

当然,美国这样做属于破釜沉舟,一个搞不好,美国可能会把自己搞沉。

但是从货币周期规律来说,美联储显然也不可能真的无限印钞下去,降息周期持续太久了,必然会迎来加息周期。

美国确实不想加息,但他是不得不加息。

本文我会就此来详细分析,欢迎大家点赞关注。



假如美联储今年真的加息7次,这显然并不是正常的加息手段。

上一轮货币转向,美联储是2013年就开始说要缩减购债,2015年底才首次加息,并且一直到2018年才连续加息并缩表。

前后至少有4年的缓冲时间。

但这一次,美联储只给了5个月的缓冲时间。

这说硬着陆都是轻了,简直是加速俯冲。

所以,美联储货币转向,虽然主要原因,是为了遏制通胀。

但并不只是单纯为了对付通胀那么简单。

再看近期美国一直极力渲染俄乌危机,不断到处拱火,试图制造局部冲突。

我去年提到过的,美联储加息周期里,美国会通过制造局部冲突,来加速美元回流,这个可能性,现在看已经是非常大了。

鲍威尔的这番超鹰表态,已经相当于吹响美联储挥动收割镰刀的信号枪。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天A股北向资金出现146亿流出。



北向资金在元旦后的这波A股下跌过程里,整体还是流入居多。

但今天美联储这个信号枪一响起,还是有一些外资热钱直接应声出逃。



目前外资持有A股总市值是达到3.56万亿,占A股总市值比例为4.2%左右。

这个占比虽然不大,但考虑到很多“软骨头”内资机构都会盯着北向资金看,北向资金起到的“羊群效应”还是很强的。

而且目前外资的持仓金额,仅次于公募基金的5.76万亿。

从这个角度看,也不能过度轻视外资的影响。

我在两年前文章里也提到过这样的可能性。

美联储降息周期,逼迫我们大放水,推高我们资产价格泡沫化。

而一旦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这些低位买进的外资,也会趁机高位卖卖卖,戳破我们资产价格泡沫,并回流美国购买美债,缓解美国债务压力。

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在美联储加息周期前,去大放水,任由资产价格泡沫化。

不过,幸好我们A股在过去这两年,整体估值还是有压住的。

虽然上证50和沪深300都在去年创出超过2015年的高点,一些热门板块也存在局部泡沫化的风险。

但A股整体还是被压得比较实,这个看上证指数就知道了,去年一直围绕着3500点来回震荡。

所以,美联储想要收割我们,还是很困难的。

我们在这个月也开始下调MLF利率,这是在美联储已经即将加息,而且全球股市已经开始暴跌的情况。

这也符合我上个月提到过的,下一次央行连续降息,会是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全球股市大跌的时候。

我们可以回溯A股过去这20年跟央行降息的一个映射规律。



前面两次央行连续降息4次的周期,一次是在08年次贷危机爆发期间,一次是2015年股灾爆发期间。

这就是金融股市的复杂性,金融市场是有混沌效应的,各方信息交织,不能孤立去看待问题。

所以,这一轮美联储的加息周期,想要对我们收割,还是比较困难的。

别看这些外资有一部分可能在美联储加息周期,脚底不牢选择出逃,但外资他们敢砸,我们一些准备好的资金,比如养老金在低位的谷底就敢接。

目前养老金投资规模已经达到1.09万亿,但大部分都是投资固收、国债等低风险品种,投资股市的比例还是比较少的。

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持有131股,合计持股市值231亿元。

所以,我过去两年其实也提到过很多次。

怎么观察历史大底是否出现,可以看养老金有没有大规模驰援股市。

而且养老金的持仓,也是我们可以重点参考的一个股票池。

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个人思路,仅供参考而已。

总之,美国现在想要成功对我们收割,是很难的。

所以,美联储会如此“恐吓”市场,就一点都不奇怪了,说白了,有点着急。

我之前也分析过,今年美联储最大可能就是加息4次,3月~9月加息4次,每次加息25个基点,利率加到1%。

加息4次后,美联储会看一下美国到时候的通胀情况。

假如通胀就出现较大回落,比如回落到3%以下,那么美联储大概率就会偃旗息鼓。

假如美国通胀仍然维持在5%左右,虽然有回落,但仍然高烧不退,那么美联储的确有可能出现加息7次这样的极端情况。

一旦美联储加息7次,几乎可以肯定美股今年将大幅走熊。

因为美股过去这两年的疯狂上涨,已经存在较大的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这是基于美联储疯狂印钞,才被吹大的气球。

现在美国要大幅度收水,这个被过度吹大的气球,肯定是要被放气缩水的,整体估值会降低。

这中间要是一个处理不好,美国是有可能因此爆发金融危机的。

鲍威尔在今天凌晨还特别强调“美联储将会避免金融系统崩溃”



这句话是重点针对“长端美债”,也就是美国10年期国债。

换句话说,对美联储来说心头大患并不是美股的下跌,而是美债的崩盘。

但在鲍威尔今天凌晨讲话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是应声上涨,一点都不给鲍威尔面子。



因为当美联储不断强调“可以避免美债崩溃”,这实际上意味着,美债还真有崩盘的风险。

而且我认为,光靠美联储并没有能力避免美债崩溃。

得美联储加上美军才有这个能力。

当前美国短期收益率价格暴涨,不断缩减跟长端收益率的利差。

这意味着美债市场出现巨大的抛压。

现在美联储都还只是嘴炮加息,美债市场就表现如此不堪。

假如美联储今年真连续加息7次,美债市场想不崩都难,这才会真正撼动美国根基。

因为一旦美债市场崩盘,最糟糕的结果是,美国财政部想要发债可能都发不出去。

到时候,美国如果想要不债务违约,就要美联储重新大放水印钞,直接下场购买美债。

但这等于说,美国除了印钞已经别无他法,是彻头彻尾的债务货币化,到那个时候美元信用就会遭遇重创。

这才是美国的死穴。

我去年说过很多次,美国终将面临是救美股,还是救美元的两难选择。

现在看,美国似乎是想放弃美股,来救美元。

并且在救美元的同时,又要避免美债崩盘。

这就需要大量国际资金涌入购买美债。

但国际资金正常情况下,看美国表现这么糟糕,谁会给美债接盘?

那么美国自然只能制造一些局部冲突,来加速美元回流,让国际避险资金涌入购买美债。

这是美国的一线生机。

搞清楚这一点,我们就不能轻视美联储的加息决心。

连鲍威尔这样的“好好先生”在连任后突然大幅度转鹰,这只能说明,美国如果再不加息,可能面临的危机要更加严重。

但美国即使这样破釜沉舟,所面临的风险也很大。

美国在成功收割别人之前,自己先撑不住直接沉了的可能性也不小。

这种情况下,美国的行为举动,是会很极端的。

我认为俄乌危机很大程度还只是美国虚晃一枪,美国的真正目标还是在我们身上。

美国这次破釜沉舟,要能赢,才有一线生机。

但假如美国输了,那么只会反过来加速美国霸权的衰亡,到时候别说加速美元回流了,反而会加速美元崩溃。

美国虽然想法很美好,但现实估计是比较残酷。

所以,去年我还不太确定,美国是否有这个魄力去破釜沉舟。

但现在看,美国很可能是已经做出选择。

其实从世界稳定的角度来说,我也不希望美国霸权是以这种“加速俯冲”的态势走向衰亡,因为容易造成重大危机,是硬着陆。

如果美国能不破釜沉舟,而是在5-10年的更大周期里,让美国霸权在温水煮青蛙里慢慢衰亡,来软着陆,对世界来说风险更低。

不过,从美国元旦过后的这一系列表现看,美国选择破釜沉舟的可能性是在急剧增加。

我认为不得不防。

在美联储这次发出信号枪后,1月27日北向资金大幅度流出,人民币汇率在持续坚挺后,也出现单日0.5%的贬值幅度。



再加上A股元旦后,这异常的下跌走势。

我认为,一场金融博弈,是早已经开始了,只是很多人都意识不到。

本周初,很多人还把股市下跌的原因,完全归咎于俄乌危机。

这个其实是不太靠谱的。

又不是我们跟乌克兰打,其实正常对我们影响不大。

元旦后全球股市大跌,更多是受美联储不断提高嘴炮加息力度所致。

西方舆论渲染俄乌危机对金融股市的影响,其实是为了给美联储打掩护。

让人们忽略真正导致全球股市下跌的主因,是来自美联储的大幅货币转向。

包括美国这样极力渲染俄乌危机,我认为也是为美国的金融博弈服务。

从这个角度看,就不奇怪,A股为何会这样比较极端的连续下跌一个月。

这本身就不是正常下跌。

我是从2019年底就写过万字长文,来提醒最近这两年有可能爆发世界经济危机,也基于此预期,才在过去这两年不停跟大家提示风险,是希望大家能够躲过这次世界经济危机。

假如美联储今年真敢连续加息7次,那么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是很高的,进而可能出现连锁反应,导致世界经济危机的出现,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这个前提是要看美联储是不是真敢连续加息7次,这个我认为目前还是有变数的,还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只是存在这样的风险,大家不得不防。

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大家要多多独立思考,自主决策。

本文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和关注支持!


user avatar   xuanj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目前的观点依然是认为,美联储号称一年有可能七次加息,纯属于放嘴炮。就算是加个三四次都得是战战兢兢,反复打足预期让市场充分适应。

曾经的美国有资格这么干,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沃克尔把利息加到过两位数,那个年代的美国是真的生猛。

但是今天的美国,早就今非昔比了。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苏联解体后,美国彻底玩脱了,克林顿还好,只能说是感冒级别。小布什两任就把美国彻底搞成了重度肺炎。受不了的美国人民把奥巴马选上了台,高喊change的奥巴马什么也没能change,等于是吃着安慰剂扛了八年。而后面的民粹头子特朗普上台后又是一百八十度转弯,直接各种副作用严重的激进举措拼命上,美国债务再次飙升。

到了今天,巨额国债,高企的美股,拉胯的国内制造业,以及越来越强的对手,这一切都决定了美国根本没有能力再像五十多年前真正的强力加息。美股崩盘还是小问题,美债一旦发不出去,整个美元体系都要完蛋。

虽然美帝的对手也是满身毛病,各种潜在问题,但是比较底子比现在的美国要更经得起操一些。政府债务没有那么重(虽然居民债务非常严重),A股市场整体估值不高,国内的工业体系完善且还在升级。最大的问题就是房地产再加上居民债务了。

美帝如果真的敢快速加息,一年就把利息加2%。那我真的要佩服美帝,这是极端刚烈的七伤拳举动,等于发动金融战争了,不管最后谁输谁赢,整个世界的经济都会面临巨大的危机,相比起来08年简直是拂面清风。考虑到大家都是一身毛病而且体格差距不大,就算最后是赢家也是惨胜。


user avatar   shen-pe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挑衅?美帝要大规模入侵了?好可怕呀。

"吾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汝知之乎?"

"阿妹用兵如神,战必胜,攻必取,吾亦素知。昔日板门店签条约之际,西贡挥铁拳之时,喀布尔空中飞人之日;波斯湾跪伊朗,伊拉克割麦,叙利亚偷石油,丢盔弃甲阿富汗,坠机沉水于南海……此皆无敌于天下也!”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二战后,美帝打赢过任何一场大规模热战吗?朝鲜、越南、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他们达成了哪一个战略目标?

别说中国、俄国这个体量的国家,他们在面对伊朗、朝鲜的时候,又有多大胆量发动热战?所谓美军“打了几十年的仗”,实际上就是在那些极为弱小、没有战略纵深的国家打治安战而已。

我不是说美帝军事实力不行,而是说在现有的国际环境下,普世帝国的那一套玩不转了,你核弹再多、飞机再多、航母再多,也不可能完全征服一个国家和地区……打仗不是玩SLG游戏,点点鼠标就能解决“军事、政治、经济”一系列综合问题,打仗是要面对“人”的问题……打仗还要考虑对手的实力,美军如果真的要在南海挑起战火,来几个航母编队也得沉海底喂鱼去。

今天的美帝内虚外肿,还要穷兵黩武,除了骗国会的经费、烧纳税人的钱,得不到任何好处。

搞霸权主义就是“十个指头按跳蚤,一个都按不住”。

打仗打的是系统化的工业、制造业,美国制造业严重空心化,很多战斗机的生产线都没有了,造个军舰还要用振华重工的港口机械呢;美国军队里的工程师已经开始有大量的印度人;美国负责核武器维护管理的,已经有大量的文盲二流子了;虽然摔了飞机,卡尔文森号航母上的官兵正在做瑜伽呢……

美军军工看起来还能苟延残喘,但你看现在烧军舰、撞潜艇、摔飞机的“印度化”水平……你能想象他们全力开动战争机器的模样吗?

不是我瞧不起美帝,我认为他们现在唯一有效的进攻手段……是全国肆虐的新冠病毒、以及感染新冠的美国人。


user avatar   mu-han-36-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常

第一点,你要知道,许多上了年纪的大人和老人,尤其是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人,他们是不会普通话的,即便是普通话,音调啥的也特别怪,听起来有点怪里怪气的。比如我堂妹,今年17岁,从深圳回山东老家,她从小就在深圳长大,所以她的话是普通话,但是我妈就只会用山东话跟她聊天,所幸山东话跟普通话差距算是比较小的,所以我妹妹可以听懂。

第二点,大多数人都是容易忽视自己存在的问题的,包括我自己,很多时候都容易只顾及自己的感受,并且忽视自己存在的问题,用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是从人的视角来看,老鼠是在偷东西,但是从老鼠的视角来看,它是为了自己生存而获取食物。所以说,你男朋友家里的亲戚并不一定是排斥你,只是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你不懂潮汕话,外加他们也有可能不懂普通话,所以造成了这种情况。

第三个,有很多问题都是缺乏沟通交流引起的,当你觉得尴尬的时候,你一定要向你男朋友表达你的感受,因为你是客人,尤其是你的这种情况,讲究主随客便。你是因为你男朋友才跟他们一家人产生联系的,所以说你男朋友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有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跟你男朋友说,如果跟他说了,他依旧不在乎你的感受,或者说他们家人依旧不改变,那就说明他或者他们家人没有把你放眼里,反之,如果他们主动跟你聊天,或者你男朋友帮你翻译,说明他们家里人可能只是一时疏忽,对你还是挺在意的

在我们这里有个说法,家庭和不和睦,主要看男人,一个好男人是可以有效沟通婆媳矛盾的,帮助婆媳之间化解矛盾,让婆媳更加和睦,所以,结合上面几点来看,你需要做的是跟你男朋友说,看你男朋友的态度和行动,还有你男朋友行动之后他的家人的做法,记住,好的关系,一定要少想多说多做。


user avatar   yuan-fang-qing-m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滿淸主要是防漢,害怕漢人通过對外開放,借此推翻自己的統治,閉關鎖國也是為了防漢制漢


user avatar   Ray_Kim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同意,中国体育代表团这次挺正常的,疯了的是中国网民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3 月 13 日美股大幅高开,道指涨超千点,美股回血了吗? 
  如何看待茅台股价突破 2000 元, 股市总市值超 2.5 万亿元? 
  如何看待2021年4月8日A股行情? 
  20200416股市分析和20200417股市预测怎么样? 
  为什么美联储再三表示不会提前加息,而“市场”依然有“美联储会通过加息面对通胀”的预期呢? 
  如何评价白宫的美国史上最壕发钱计划(2万亿美刀,成人1200刀,儿童500刀)? 
  如何看待美联储与澳洲联储等九大央行建立临时美元互换机制,美元地位真的这么牢不可破吗? 
  20200714股市分析和20200715股市预测怎么样? 
  20191105股市分析和20191106走势预测怎么样? 
  东方航空美股股价跌超7%,波音公司跌3.6%,本次事故对东方航空公司会有何影响? 

前一个讨论
请问为什么历朝历代的屠城只有清朝为人所唾弃,而项羽和朱元璋等人的屠城很少有人提及?
下一个讨论
美国海军正打捞坠入南海的 F-35C,分析人士称「美军怕中国抢先」,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2024-06-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