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主火炬点燃仪式? 第4页

                 

user avatar   wkir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概原计划是火炬插上去后,那个写满国家名字的雪花,咔嚓,从内到外就变成红色的了。( ・᷄৺・᷅ )

估计最后忍了,还是太保守了。(・᷄ᵌ・᷅)


user avatar   chen-lan-xiang-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他的大家基本都说了,我就说一个很戳我的点吧,不管是刻意设计的,还是现场突发小“事故”,都挺让人动容的。

当代表着90个国家和地区的雪花向火炬靠拢的时候,有一朵雪花掉队了,就在她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一朵已经到达火炬周围的雪花发现了她,然后飞快地向她奔跑过去。

跑到她的跟前,牵住了迷失雪花的手,然后缓缓向中心的火炬奔赴过去。

在她们奔赴火炬的一路上,脚下星光璀璨,最终那朵迷失的雪花回到了大家的怀抱,所有的雪花共同组成了一颗心。

如果这是老谋子刻意设计的,那这朵迷失的雪花指的应该就是我们国家某个地区吧!

孩子在雪地里迷了路,做母亲的,还有兄弟姐妹都会奔赴过去,牵着她的手让她回家!


user avatar   qian-li-ma-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插上火炬的那一刻,所有的国家铭牌全转变成红色的,汇聚成一朵赤色的雪花。。。。。那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世界必将是赤色的世界:)


user avatar   xie-jing-wei-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说一个可能很多人都不敢说的话:22年冬奥会的点火仪式与火炬,绝对比08年夏奥会的好,且在整个奥林匹克史上都得有一席之地,能与之媲美的只有92年巴塞罗那那惊魂一箭。

首先,得先承认,从开幕会的综合质量来讲,08年开幕式至今为止,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他奥运会开幕式可能给你印象深刻的只有一个点火仪式,可能外加1到2个节目,可08年北京,那几乎是每个节目都是载入史册级别的经典,从倒计时,到很多奥运会开幕式只是拿本国名人走个过场的升国旗仪式,到五环展示、卷轴、印刷术、航海、武术、“我和你”下的孩童笑脸,乃至于往往最枯燥的运动员入场式,emo都别出心裁安排了一个地板上“所有运动员共同完成的画卷”,让人印象深刻。

唯独只有两个节目,如今谈论的相对较少:一个是木偶戏,另一个是点火仪式

木偶戏的相对平庸是有原因的。首先,这个节目的安排设定上本来就是一个“过渡节目”,让主舞台上的演员有时间先撤走,为下一个主要节目做准备;另外,看过张艺谋北京奥运的纪录片都知道,这个节目实际上是给一个被取消的大节目的参与者一个补偿,给那些为了开幕式辛苦了整整几年的参与者们一个在全世界老百姓面前亮相的机会,本来就带有这emo的“私心”——虽是“私心”,却也是人情味满满。

而点火仪式,确实是相对地“拉胯”了。

注意,这里的“相对”,是相对08年其他逆天级别的节目而言的,如果纵向比较奥运百年历史,那emo在这里的表现还算是较为优秀的,至少算是平稳落地,让整个神一般的开幕式圆满地结束了,有始有终,至少火炬的外观设计的不错,卷纸形状很有特色,记忆点很强。

但你要说有没有比08年北京更好的火炬?除了同样堪称神迹的92年射箭,00年悉尼的水中火炬同样很出彩,12年伦敦与16年里约,虽然开幕式整体质量都在下滑,但唯独火炬部分,我觉得做的比08北京要精彩。

以上提到的所有火炬设计,除了92年、00年也是大火炬以外,12年、16年的火炬规模相比08北京都在缩小,点火的方式也比08北京简单,可为什么反而比08年更令人有印象呢?

其实,奥运会所谓“点火”部分,往往是由两个方向的设计组成:火炬的外形(形)与点火方式(道)。而要搞创新,也往往从这两个方向去搞。

翻看一些历史上奥运会开幕式相关图片与影像资料就会发现,新千年以前,开幕式点火部分,人们主要往“道”的方向去创新:上楼梯点火、上楼梯+火道点火(84洛杉矶)、电梯升降点火(64东京)、滑轨点火(96亚特兰大),等等。而“道”上创新的巅峰,肯定就是92巴塞罗那的射箭了,而在新千年以后,无论是04年雅典的“火炬低头”,06年都灵东奥与14年索契东奥的“烟花点火”,08年的“空中飞人”,感觉都没有那么“惊艳”了。人类在“点火方式”的创意上,目前确实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

那么我再问问你,我上面那些注重“点火方式”创新的奥运会,除了还算比较有特色的08北京卷轴,你们还记得哪个奥运主火炬的“外观”吗?

都没啥印象了吧?感觉不就是一个高台,然后高台上架着一个大火盆,然后,没了?

哪怕是强如92巴塞罗那,你是不是也只记得射箭了?如果我让你不查阅任何资料,画出这个主火炬的大致形状,你是不是也无从下笔?

这就是一昧“求高求大”带来的负面效果,大家都“高”,都“大”,反而没有记忆点了。就像山珍海味天天吃,好莱坞特效大片天天看,那也有吃吐、看腻的一天。

好在,00年悉尼与08年北京还是给大家提供在“形”方面的一些创新思路,00年是水下的火炬,08年是卷轴,到后面10年温哥华东奥我记得是几根冰柱子,都不错,都开始在外观设计上有些记忆点,但终究还是逃不掉高台+大火炬的思路。

而12年的伦敦,我觉得就彻底把火炬外观设计的思路彻底打开了。

谁说一定要“一个”大火盆?我每个参赛国都给一个小火盆,一百多个小火盆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火炬”,行不行?

既达成了火炬的壮观效果,又有类似“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寓意。还好看!还跟以前很不一样!厉不厉害?

16年里约的火炬也很惊艳,火盆变小了,但是,我火盆后放一个旋转的机械反光装置,星星点点的火光在整个夜晚的赛场里旋转,如斗转星移,不仅省钱、环保,还更加梦幻,更是因成为史上第一个动态主火炬而青史留名。

回想一下,无论是12伦敦还是16年,在“点火方式”上并没有什么太大创新,但它们给人留下的记忆却如钢印般深刻。这其实就预示着,奥运会点火仪式的创新,已经进入了一条新赛道,要换新思路了。

不能再一昧追逐“更高更大”,更“新”,做前人未做之事,才是历史的大方向

(在此点名批评14年索契、18年平昌与20年东京的点火仪式,既没有“道”上的创新,也没有“形”上的突破,依然是老套的高台大火盆模式,尤其是20年东京,其设计之平庸乃至于丑陋,堪称奥运史上之耻)

而如果说,92年的巴塞罗那是“道”方向上创新的巅峰,那么“形”方向上创新的巅峰,当之无愧,就是我们22年北京东奥——而且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一个巅峰,后人很难超越。

先单单从外形上看:

  1. 首先,各个国家的雪花组成一个大的主火炬台,可能很多人想到了12年伦敦。但是12年伦敦的“郁金香花瓣”名义上是代表着每一个参赛国(地区),实际上也确实雕刻着参赛国(地区)的名字,但是火炬上的火一烧起来,什么国家地区名称标志都看不见了,又变成了一个某种意义上的“大火盆”。而这一次,我们是清晰地,用着每个人都能看得见的大字体,把每个国家地区的名称都在雪花里展现了出来,这一次,是真真正正的第一次,“参赛国(地区)”,或者说“参赛者们”,成为了主火炬台上的主角,是真真正正,由每一名运动员构成的火炬台;
  2. 前文已述,哪怕是12年伦敦与16年里约,在“形”上有如此大胆的创新,依然是“底下有个东西拖着火”的这种“火盆”的基本思路。可是你们回看22年北京冬奥的时候注意观察一下,我们的这片雪花,下面是没有“托”着的东西的,它是从上方被吊起来的,整个呈现一个“悬浮”的状态,可以说是奥运史上第一个“悬浮”的主火炬。也是,本来就是纷飞的雪花,轻盈、浪漫,富有想象。很多人都把“中国人的浪漫”当做本届冬奥开幕式的关键词,并举了很多例子。在我看来,这个“悬浮的雪花”,才是整场开幕式“中国式浪漫”的巅峰;
  3. 有人嫌火苗太小,镜头拉远看不到。而我认为恰恰相反,这种“小火苗”才更容易“被看到”。我们中国艺术讲求一个“留白”,一幅画关键往往不在于画了什么,而是“没画什么”,或者反过来讲,“没画”的部分,才会更加凸显出“画出”的部分。如果一张纸,满满当当全是线条、墨水、颜料,你的眼睛反而不知道看哪儿了,而如果空白的纸上,随意几缕青烟,一轮小小的弯月,你反而能更加注意到这轮弯月。火炬也一样,一个大火炬,烧的太旺了,火焰的亮色撑满了整个镜头,等到镜头移开或拉远,你反而不太会去注意它,只是把它当成开幕式现场的一种照明工具。但像22年北京冬奥这种,一缕小小的,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火苗,却点缀在这么一张巨大的雪花中心,你反而会非常在意它——至少我在电视上看开幕式的时候有这么一种感觉,当镜头拉远时,我的眼睛反而是在死死地盯着雪花中央的一点亮色,只要镜头给到这片雪花,我的眼睛就情不自禁往雪花中心看,主动地寻找这点火光。这可能是奥运史上最小的主火炬,却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主火炬。

哪怕不分析其内涵,光是单纯从外形上来讲,以上三点的设计理念,让后人同时达到并超越,就已经是难上加难。这一次,我们确实是做了前人未做之事——不对,不是“做”,而是“做尽”了前人未做之事,一步跨越到另一条赛道创新之路的最顶端,“走所有人的路,让所有人都无路可走”。你想搞“环保”,没有我节能;你想搞行为艺术,搞标新立异,搞离经叛道,在“点火”环节,有比“不点”这种行为更艺术、更标新立异、更离经叛道的吗?未来的人类再想超越这里的火炬,恐怕就要等真正的“高科技无火方案”或者“太空远程激光方案”的出世了。

而这个主火炬所代表的意义,那更是有无数种解读方法。emo老爷子在采访中只是点了一个“环保”,可是国内外社交网络平台上我已经见到无数种有理有据的解读了:有日本人说这代表“病痛与动荡年代下微弱的和平之光”,有中国人从中国人特有的角度出发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用英文说(不知道是来自哪个英语国家,甚至是否来自英语国家,只是在外网用英语表述)代表全人类各国共同守护文明之火的,还见过说“雪花上的各个国家本身就代表着人类五彩缤纷的文明之火”的……真的,这解读角度,太多了,太广泛了,我还从来没见过单单是一个奥运火炬台的设计,都能引来那么多那么广泛的解读与讨论的。这就是咱们中国人“留白”美学特有的韵味。


说实话,我跟很多人一样,一开始看到这样的点火仪式,难免有些错愕,但总是意犹未尽,忍不住去回想,回想着回想着,竟然察觉出之前发现不了的美感来。08年北京的点火就是二锅头,图的就是一股冲脑的劲儿,劲儿冲完了就没了;而22年北京的点火就像老酒细品回甘,越品越有味道。真的,论“高级”,论“艺术”,22年北京的点火爆杀08年北京点火不止一个层次,爆杀其他点火仪式也不止一个层次了。

法国人压力大啊!虽说法国也好歹是个有些文化底蕴的国家,而且正如网络上戏称“法国人输谁都行,就不能输一个英国人”一样,我觉得他们的开幕式至少不会比12年伦敦的差——其实12年伦敦的质量放在整个奥运史里面都能排的上前列的了——但跟伦敦一样,没办法,北京的朱玉在前,无论是夏奥还是冬奥,各种方面都太难超越了。所以我也建议大家,要适度放低些期待,以更加平和、开放的态度去迎接未来的所有奥运会,也不要天天逮着人家去嘲讽。这次22年冬奥开幕式已经展现了我们这种淡定自如的大国心态了,作为大国国民,咱们自己的心态也得跟上啊,对吧?

不过,我还是有一些隐隐的小期待,你说欧洲也有自己的航天机构与航天科技,万一,我说万一,他们真的将火炬成功搬到太空了呢?

从整个人类发展历史、整个奥运历史的角度来看,其实我是希望有这样的创新在不远的将来出现,超越北京的。人,要向上走,要向前看,如果一个事物的巅峰总是处在过去,正如人类奥运会开幕式的巅峰永远停留在08年,点火仪式的巅峰永远停留在22年,那么这个奥运会开下去,其实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记得16年里约闭幕,东京8分钟惊艳世界以后,当国内所有人都在哀嚎要“超过北京”的时候,我在b站写下了这个评论:

其实超越了北京,我觉得没有什么,我甚至认为,这是应该的。毕竟北京奥运会已经是整整八年以前的事情了,这八年间,我们人类的科技水平、审美水平都在提升,本来,奥运会作为全人类的盛世,代表着全人类文化的精粹,也肯定要有逐年的提升。然而已经八年过去,北京奥运会依然是巅峰,这说明什么?说明08年北京开幕式的审美水平,整整领先了世界八年!这已经是前无古人,而且很有可能后无来者的成就了!哪怕未来日本开幕式超过了我们,在人类的历史中也会有这么一条记录: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审美领先时代12年,为后世奥运会开幕式确立了一个全新的范式与标杆。这难道还不够吗?
人类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后浪推前浪是难免的,对于这一点,我们的心态要打开一些,不必过分自傲,当然也完全没有理由自卑。八年前的北京,已经把东亚文明的传统性展现的淋漓尽致了,也正因为如此,四年后的日本已经没办法在“传统”层面超越我们,只好“另辟蹊径”,展现“现代”的东亚了,08年北京与20年东京,我觉得完全可以作为东亚文化传统与现代相互辉映的印证,没必要去比较谁更好谁更糟,我们只是展现了文化的不同面向罢了,各自都有各自的精彩!
期待20年东京奥运的开幕式能够将奥运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然后……东京就拉了……

没想到,“现代性”最终还是靠我们来展现了。

说是自豪也真是自豪,说是唏嘘也真是唏嘘。工业化后的人类进入了新世纪,怎么除了我们以外,大家反而都越来越不行了呢?

我们可是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啊!这样拉胯的人类,怎么建设的好啊!

如今,我把这段话再次送给两年后的法国,我对于法国依然有着这样的期待。没错,身为中华民族,我很骄傲我的国家一直代表着奥运的巅峰,可作为一个目标是星辰大海的现代中国的国民,我也期望,咱们人类的高度,不要永远只停留在十几年前。08年,已经太久远了,该往前进了!

法国,你可得支楞起来啊!


user avatar   huang-zhi-xian-gong-zuo-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台湾运动员黄郁婷,在网路放穿大陆奥运队服练习的照片,在台湾被网暴。
而且政客媒体,不论蓝绿,都跳出来对她叫骂。
她把照片撤下,还是不能平息网暴。
官方还说,本来想把她掌旗手的身分撤换,只是时间紧迫,才无法换。

2
开幕式入场时,大家都看到了。
黄郁婷跟另一位台湾选手,两人全程面容严肃,连笑容都不敢有。
好像是,如果显示了在冬奥如何开心,就是对台湾的背叛了。
等着回台湾被清算吧。

3
如果黄郁婷穿日本队服拍照,笑容灿烂呢?
如果黄郁婷穿美国队服呢?
会不会不但不受网暴,反而觉得光荣呢?

4
为什么黄郁婷不可以在练习时,穿着大陆选手送她的队服呢?
因为,台湾人已经不被允许自觉是中国人了。
台湾人是更不能对奥运表示喜欢、赞叹、光荣、喜欢。

5
开幕式入场唱名时,唱名“Chinese Taipei 中华台北”。
央视主播称呼时,称为“中国台北”。
所以台湾蓝绿,可不高兴了。
连蓝媒媒体人都众口一声说:“中国大陆在吃我们豆腐”。
好像“中国台北”就没有尊严,“中华台北”就有尊严了。
这样的自嗨,只能让人清楚明白。
“中华”不是“中国”?
因为必须强调,跟中国没有关系,不是一国的。

6
但,中华台北难道不正是中国台北?
Chinese Taipei,就不是中国台北?
在“中华”跟“中国”的一字之差纠结,正是台独脑残的症状之一。
蓝与绿,在脑残这件事,已经趋于一致。
一致脑残的原因,是因为对自己身为中国人这件事,已经失去真正的认同。

7
但你可不能拆穿。拆穿了,蓝绿会立马齐心协力,恨不得一口吞了你。
为什么?
因为,他们吃的,是台湾意识的饭。
不管是媒体还是政客,吃喝拉撒睡,都靠台独反中养活。
反正我此时此刻讨好,有钱赚,有选票,这才是真理。

8
这两件事,都很清楚的表明,台湾主流社会,在台独系统性,长期化的洗脑工程下,早已经不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越来越多蓝媒,在提到大陆的时候,跟随台独,很顺口的说“中国如何如何”。
所以,我早说了,人一独,脑就残。
台独像病毒,一但被洗脑,病毒就潜伏在意识形态里。
逐渐自我复制,控制人体大脑。
他们会陷入平行时空,在宇宙间创造一个“台独共和国”。
在台独的元宇宙里,虚拟已经成为现实。
自己骗自己,开心得很。

9
当然,主要是因为美国撑腰。
美国压制中国,太需要玩弄台湾以制中。
大陆跟台湾,被他们假装成两个国家的关系。
不但是两国,还是敌国。
所以,黄郁婷怎么可以穿他国或敌国的队服拍照呢?
但是,你真不认两岸同属中国的关系。
怎么不赶快宣布台独建国呢?
还真不敢。
所以就加紧一切的台独洗脑工程。
Make believe翻成中文,就是自己让自己相信。
让人民都习以为常,在不宣布“台独建国”的状况下,认同自己不是中国人。

10
你如果说出事实:两岸,是国家尚未统一的状态。
你如果说,台湾本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你如果拆穿,即使在台湾的体制下,台湾也还是中国的一部分。
他们立刻恼羞成怒,当你是叛国贼。
其实啊,有病得治。
道理现摆着,台湾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只是人类的天性是,洗脑是有用的。
被洗久了,是真有可能认贼作父。
历史上的汉奸多的是,台独也就是那样罢了。
脸皮厚是厚,气数也撑不了很久。

11

有病得治。

要望闻问切,还得根治。

药方只有一个,赶快统一吧。

台湾百病丛生,都是因为国家没有统一。

统一治百病。

当国家统一了。

台独们,会连夜磕头表忠心。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张艺谋:谁说老子只会大红大紫大场面大体积搞装修?今天就跟你们玩个小哒!


user avatar   zhang-heng-14-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组关于程序员的漫画,觉得用来回来这个问题很贴切!侵删

最后和程序员身边的朋友们嘱咐一句,就算程序员的工位再乱,也不要帮他整理。否则,当心会毁灭世界哦

-----------------------------------------我是分割线-----------------------------------------

请各位大佬支持一下我的这篇原创问答:


user avatar   shen-pe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不是愚人节,但胜似愚人节。

因为就在刚刚——戴森,发布了一款耳机

这款耳机,是「头戴式耳机 + 空气净化器」的结合。

不仅支持主动降噪,解决噪音污染;还支持空气净化,解决空气污染。

一箭双雕。


你没看错,戴森首款「空气净化耳机」真来了——

戴在头上的空气净化器

这款耳机名为「Dyson Zone」。

初看上去,它的造型充满金属感,就像耳机和口罩的结合体。

主角刚从 2032 年的空气污染重灾区穿越回来,告诉我们音乐和新鲜空气可以一起进入大脑。



戴在头上的空气净化器——第一次觉得戴森能有一个产品和它的名字如此契合。

净化空气

戴森在这款耳机上提出了「移动净化」的概念。

也就是说,让你不仅在家,走进各个城市的雾霾里也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Dyson Zone 这里用到了两种净化系统。

首先是移动净化技术。

两侧的耳机腔体内,塞入了「双重净化系统」,内含马达,可以主动吸入外界空气,接着过滤污染和有害气体。



戴森研发出了一种「静电式过滤媒介」。

它能够主动吸引空气中的灰尘和颗粒物。



这样就能把摩托车头套一样的大滤网,变成小尺寸、纤细的滤网,放进耳罩里。



经由过滤之后,外界空气就会传递到前面的面罩里。

然后,就是创新呼吸气流技术。



戴森新创了一种无接触式的面罩。

空气将从耳机两侧进入口鼻中间,然后再从中间呼出,持续输送洁净的气流,整个过程都是无接触的。



等于直接在你的嘴部打造一个洁净空气的呼吸区。



净化噪音

耳机造型都来了,不能放歌说不过去了。

戴森把移动净化的概念,和声学系统结合,然后 Dyson Zone 就变成了一个能空气净化的耳机了。



这个耳机的耳罩能够完全包裹耳朵,还搭载了主动降噪技术,外部能捕捉外界噪音。



同时,内部配备了一种算法,在噪音接近耳机时进行降噪。



为了保持好的音频质量,戴森还设计了很大的音腔,扬声器驱动器,以及配合宽音域的频率响应。

但具体听感如何,等爱范儿后续来评测吧。

重新定义「耳机」

戴森没做过耳机,但空气净化戴森可是老行家了。

一直以来,戴森每一件产品都在持续创新和颠覆,产品也非常多元,比如无叶无噪音的吹风机、不伤发的卷发棒、能用一辈子的自然光照明灯……



但戴森的核心技术,依然是空气净化。

从一开始的无线无尘袋吸尘器,到能加湿空气、净化空气、取暖和凉风的各类无叶电风扇。

这款空气净化耳机,戴森也表示是经过了 30 年的过滤技术积累,研发了 6 年,进行了 500 多个模型的迭代。



2016 年,戴森内部提出了「移动净化」的概念,接着就开始了全球城市的空气调研。

两年后,他们开始测试产品,发现将过滤网放在耳机内,能达到最好的空间净化效果。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耳机要和口罩连在一起。



2019 年开始,产品开始根据不同人脸设计不同模型,继续打造产品内部零件的适用性,还有净化技术和降噪技术的融合。

毕竟将一大堆复杂的净化系统,放进两个小小的耳机腔体里,的确不是什么简单事。



最后,才有了这款未来感满满的移动净化设备。

在全球空气污染一直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款空气净化耳机实现了便捷的户外空气净化,倒也是一个很符合当下的应景产品。



而且戴森首席执行官 Jim Rowan 之前就在采访中提过,(中国消费者) 喜欢拥抱新技术,对于颠覆性产品持相当开放的态度。

疫情当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呼吸这件事。



不过,它是个空气净化耳机,没有防护等级,不能当防疫口罩用。

无论如何,我们很高兴看到,可穿戴设备的未来,至此出现一个新的可能。


user avatar   feng-rui-82-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翻译:

这叫侮辱。


user avatar   yang-fan-44-84-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喜欢烘焙,刚开始,偶尔做做蛋糕,面包。我的建议准备如下就好,其他东西可以根据喜好慢慢添制。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相关话题

  为什么国羽女将陈清晨在世界奥运会上连续爆粗口反而获得国内的赞同呢? 
  专业角度分析,陈一冰的得分为什么低于巴西的选手? 
  游泳运动员孙杨事件后,为什么几乎没有什么名人为他说话? 
  高中生如何成为拳击手? 
  如何评价05年超白金一代国青队? 
  游泳,长跑,自行车等竞速项目的「战术」是怎样的? 
  日媒报道「韩方抱怨冬奥村食物不好吃让记者惊讶,『日本选手觉得好吃』」,你有什么想法? 
  在足球世界杯上获得三连冠的难度,相当于在NBA获得几连冠? 
  谷爱凌和易烊千玺是真般配,有没有在一起? 
  有哪些运动是贵族运动(仅限于sports)? 

前一个讨论
印度一场婚礼上出现「马克思」和「列宁」,共产主义对当地带来哪些影响?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何同学的视频《我用108天开了个灯......》?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