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武汉从来没有做过大一统朝代的首都,甚至没有出过东晋这种占据半壁江山的像样的割据政权?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ming-24-76-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么多发言,就没人说道点子上呢?

武汉的地理位置,在古代,怎么会可能优越?

武汉每年都发大水,每年都大面积被淹,没人知道吗?

武汉三镇,被长江和汉江分开,以前根本没有能力建大桥,没人知道吗?

在这建都城,是怕自己国家太稳定了吧?

城南,城东,城北,城西,还得划船……

城墙,简直没办法建……

另外,如果被进攻了,好几个缺口,怎么防?敌人直接从上游坐船飘下来就进城了……

冷兵器时代,看气候,看地形,选这么差的地方当首都,这个皇帝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user avatar   hekai-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画了一张图,大家请看,武汉市,位于华中地区的湖北省,是湖北省的省会。武汉处在长江中游,是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城市。又是汉江与长江交汇处,横跨长江、汉江两江三岸。顺长江而下,可至华东入东海;逆长江而上可深入广阔的西南腹地;逆汉江可入西北地区。陆路北上可入中原、华北;南下可经湖南至华南、南海。

如果是发展经济那真的是可以将九省通衢的优势发挥的玲离尽致,不亏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当得起湖北天下之腰的地理位置,只要武汉经济一起来,周边省市河南湖南安徽很大部分人才会被吸引到武汉,可以轻轻松松的吸血,毕竟经济发展的好,交通又方便,四通八达,来去自如。其实这也是现在各个省都要培养一个超级大市的目的,没办法啊,你不培养一个大市吸血周边小市,你就被别的省吸血啦,那还不如我自己内吸…………

但是这些地理优势在军事上完全会变成劣势,整个江汉平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漏斗,面对北方政权的时候除了襄阳这个口子,几乎无险可守。秦岭-大别山一脉造就了得天独厚的襄阳防线,但也意味着襄阳失守,整个武汉湖北乃至于整个东南门户洞开,防线瞬间崩溃。所以这也是南宋一丢失襄阳没几年就亡国的原因。(看第一张图)

这时候对一个割据在武汉的政权来说,九省通衢的优势,简直会变成噩梦,周边全是敌人。你说我一个割据在江浙的,只要守好淮河防线练好水军就好了,别人家就过不过来了,偶尔还可以去隔壁湖北偷个野。四川平原就更不要说了,坐拥汉中防线和大巴山天险,以及三峡天险,我是不好发出去,但你也别想打过来啊,你看我把蒙古大汉都守死了,所以一般四川都能割据到最后的,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

但你割据湖北武汉呢,北方佬天天想南征,没水军怎么打南京,那我只能通陆路先打襄阳了,我干不过水军,比步兵和骑兵我怕过谁;那帮子安徽江苏佬有天天想西征,同在一条船上的,我干不过骑兵,不敢北伐,难道我的水军还怕你,找个机会,来个白衣渡江;万一四川的都跟刘备一个样,没有沉迷于蜀中锦绣繁华,天天想出川背刺我,我总不能都有陆逊火烧连营吧;还总有那帮子两广湖南江西的天天想戳我屁股,要我一挑二已经过分了,这是要我单挑全中国啊?


user avatar   zhang-hao-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割据政权有啊,孙权迁过武昌,再就是陈友谅父子俩,不过总共也没几年吧……


user avatar   shen-lin-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可以非常简单易懂地说明,武汉的前身武昌府和汉阳府,

武昌(鄂州)的地位实际上是岳飞驻军后慢慢凸显,在元朝成为了湖广的政治中心才真正的建立起来的。

建立起来的原因古书说得很清楚,就是经济偏向东南后自然而然的一种选择。

而其他古都在成为省一级的中心城市已经非常久了,比如洛阳在周朝是就是成周(周朝的国都之一)。而河南省的名字就来自于洛阳。洛阳是实打实的千年古都+省中心。

武汉在中古之前连省中心城市都不是,那就更不可能成为国都。

所以中古之前不必考虑武汉。考虑荆州作为国都的可能性都大于武昌。

中古之后,从元朝开始,武汉最有可能登顶的时候就是陈友谅,陈友谅打败朱元璋,鄂中鄂东有可能直隶,武汉有一定可能成为国都。但也不全部。

清朝中后期以来,武昌府的地位随着湖南湖北在地方诸侯势力中迅猛发展,党羽遍布南方各省,势力庞大。

作为两湖的政治中心,武昌府的地位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汉阳府分出的夏口厅成为了新的租界——汉口租界。在通商贸易就占据了一个先机,隐然是内陆的商贸中心。

政治+经济的双重中心地位才有今天的武汉市的地位。

所以武汉市的地位最高的时候应该是民国和建国初的中南局中心城市时期。

这其实还有一个长江水患治理的原因在里面。

建国初长江的大工程就是荆江大堤,保卫武汉。

整个湖北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在三峡没有修建的时候,鄂中鄂东都有水患危险。

当年黄石鄂州等地(明清属于武昌府)的国企干部每年都有个职责就是去填筑堤坝防讯。三峡修建起来才逐渐好起来。

这是工业社会,农业社会的水患能怎么样了?

水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历史事件“宁汉合流”了解一下,就是“宁”和“汉”各半壁江山。一讲历史就会涉及敏感词,删帖、禁言。不讲了,自己搜。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武汉是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的合称。武昌这座城市最初建立,就是三国时东吴孙权,在此建都并称王称帝。而且,在武昌定都的八年,也是孙权一生叱咤风云、极有作为,堪称时代主角的八年。

所以,说「武汉不能为首都」的说法本来就是片面的。

孙权攻取荆州,斩杀关羽后,面对刘备复仇大军东出,他将大本营从长江下游的建业(今南京)迁到了武昌,以便就近接应迎击蜀军的陆逊军团。

在相持经年后,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四万中军精锐全军覆没,冯习、张南、傅肜等军中一线骨干战死,沙摩柯率领的一万武陵蛮军同样全灭,黄权率领的江北军团万余人叛投曹魏。此后,又有孟达率上庸郡叛投曹魏,刘备既愧且恨,焦头烂额,无颜面返回成都,就在白帝城一病不起。

短短几年,蜀汉政权的两次惨败,前后折损兵马超过十万人,大将重臣和军中骨干损失无数,不论疆域、兵员、人才,和巅峰时期相比,均只剩下一半甚至更少,确已遭受重创,元气大伤。

此刻,孙权又改弦更张,绝交魏国。曹丕大怒,下令三路大军大举南侵,结果,吴将朱桓于羡溪之战,只用五千人就大破曹仁数万大军;吴将朱然于江陵之战,面对曹真、夏侯尚、张郃等众多魏国名将,坚守半年,名震中夏。

将三路魏军尽数击退后,孙权派遣使者拜谒病重的刘备,向四面楚歌的蜀汉重新示好。刘备就算心中再如何痛恨,作为一个政治家,为着本政权的长远利益,也不得不强咽苦果。

刘备一死, 诸葛亮执政, 孙权又趁蜀汉人心不稳, 鼓动 南中豪强雍闿孟获等人起兵,席卷南中三郡, 杀建宁太守正昂, 越嶲郡将焦璜,牂柯从事常颀, 将益州太守张裔绑缚至吴国。

诸葛亮不得不遣使访吴,请求孙权放还张裔,并停止对南中叛军的支持。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讨价还价,当诸葛亮挥军南征, 杀雍闿,降孟获,收复南中后,也不得不为了维系和孙权的盟约,放弃自称“汉室正统”的大义名分,并最终承认孙权的帝位合法性,两国实现空前但非绝后的“二帝并尊”。

得到了自称继承两汉法统的蜀汉政权的认可后,孙权从“吴王”变“吴帝”,就不再只是自说自话的闹剧,因而也具有了相对的合法性。

在石亭之战,陆逊率九万吴军,三路合围,重创魏国的曹休军团十万人,斩首超过万人,缴获牛马骡驴车乘万辆,军资器械无数,令曹魏此后数十年兵锋不敢南进,孙权终于可以放心称帝,此后,也终于将都城从武昌迁回建邺,此举也是对盟友蜀汉政权的示好,以示东吴再无西进之意。

而整个时间线中, 如雍闿孟获等南中豪强,很明显只是被孙权当做重建蜀吴同盟的棋子,卖了个好价钱。

孙权在这十年间的战略操作,近乎出神入化!他不断示弱,却又狠下煞手,将刘备、曹操、曹丕等天下枭雄尽数戏耍,迫使千古奇才诸葛亮也不得不妥协,不但成功称帝,更获得了一个持续整整四十年的稳定吴蜀联盟,还让东吴的国力兵力和版图始终保持了对蜀汉两倍以上的优势,因而在吴蜀同盟中占据相对优势地位,不至于重蹈赤壁之战后,被刘备这个此前附庸竟“反客为主”的覆辙。

相反,将首都迁回建业的孙权,就再不复昔日雄心,对诸葛亮北伐也只是虚应故事,安享江南半壁的太平江山,垂垂老矣时,更闹出了被辽东公孙渊所欺,望洋兴叹,无能狂怒;引发“二宫之争”,迫害贤臣,逼死陆逊,最后竟让孺子即位的昏聩之举。此等晚节不保,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孙权最终的历史风评。

而在孙权迁都回建业后,武昌就成为吴国陪都,同时也是荆州地区的首府。孙权将太子孙登、众皇子及尚书九官等均留在在武昌,令陆逊坐镇武昌,辅佐太子,总揽荆州及扬州豫章等三郡事务。

其后,孙权的孙子孙皓,面临司马氏晋国已经兼并巴蜀、四分天下有其三的劣势局面,也曾短暂迁都武昌,意图进取,无奈百官军民一致反对,留下「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的童谣,彰显着东吴立国数十年后,大多数人早已无进取中原、抗衡北朝之志,但求苟安于江南的心态。

很快,就引发了“施但之乱”,劫持了孙皓的弟弟孙谦谋反。乱事平息后,孙皓也不得不妥协,迁都回了建业。

而此后武昌也一直是南朝重镇,如一度权倾朝野的东晋权臣王敦就坐镇于此。南宋初年,岳飞驻节荆湖,筹备北伐的大本营也在武昌。岳飞的封爵,武昌郡开国公,鄂王,都是因此驻地得名。

元朝末年,朱元璋争霸天下的最强对手陈友谅,同样是以武昌为都城。

对南朝政权来说,比起偏居下游的南京,武昌才是更好的进取之地,才是普遍共识。

进入近现代以后,武汉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从武昌首义时建立的“中华民国军政府”,到北伐时期成为“武汉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到抗战时期一度成为“国民政府”从南京西迁入重庆期间的实际首都,有过三次成为临时首都的经历。

最后,除了南京(建业)、武汉(武昌),孙权在武昌定都期间,还下令从原交州中,分出南海等郡,首次设立了广州,这三座中国南方的重要都会,竟都是孙权奠定,这又是他往往被忽略的一大历史功绩了。

ps:中国历史上,现在的“武昌”和“鄂州”本就是一个城市。一直到民国建立,才把原属武昌府管辖的武昌县,改成了鄂城县。

新中国成立,鄂城划归黄冈专区,1983年,才成立了鄂州市这个地级市。因此,绝不能用近年来两市分治的现实,来否认1700多年前的历史。


user avatar   lijial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地方要成为首都,首先它得……高出水面。

大家还煞有介事地分析,也是醉了。武汉古代是湖啊,没说过「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吗?云梦泽逐渐缩小,解体为星罗棋布的小湖泊的过程中,武汉也主要是沼泽,直到现在还是「百湖之城」,地势低洼,一下暴雨就要「看海」,这样的地方在古代怎么做首都呢?


user avatar   WUH19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武汉土著来一发

武汉的地理格局是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之后形成的

成化改道之前,亚洲第一大河长江以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江在荆州交汇。那时,汉阳(汉口汉阳那时候还没分家呢)大部分是沼泽,没法住人和形成城区。汉江改道之后,把汉阳切成了汉阳和汉口两部分,依然是沼泽。现武昌是现鄂州的(建国后地名对调过)郊区,各种湖塘,也不具备人口密度形成城市的条件。

经济格局是清末张公堤(1905)修建以后才出现的

然而汉口水患频发,诸事不宜。清末张之洞张公堤(清光绪31年,类似满城挖?)之后才有了稳定的码头和人口,有了通商贸易,汉口才成为大家口中的经商贸易好口岸,中国好码头。

政治格局是建国(1949)才有的事情

民国时期经历了短暂的发展,也是以汉口为主(武昌在流水右侧,地转便向力的原因,并没有汉口适合做港口)。建国后武昌和江北合并成武汉市,武昌鄂州地名对调(人家苏东坡在黄州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望的是江正对面的今天的鄂州。口耳相传的武昌鱼不在武昌,在鄂州樊口),为了发展武汉,在武昌各种挖山填湖,才有了各位现在在地图上看到的武昌。之前沙湖比东湖(当年东湖也比现在大)还大,大家可以在地图上比划一下,再把各位山头去掉。看看大东门小东门什么的,就知道老武昌的地界了,也就一丢丢地方。

武汉自古不是什么好地方

有兴趣的还可以去查一查,湖北为什么简称“鄂”,就知道古代鄂州究竟是不是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了。

以上。


user avatar   hikaliv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只翻了几个前排回答,居然没有一个人说出来………

当年武汉还在湖里啊!!!!!做个蛋的首都啊!!!!你当中国皇帝是深海龙王吗?????????????????????????!!


真是闭着眼胡扯历史,问,为什么赤壁之战的时候,曹魏军没有使用055导弹驱逐舰炮击建康城?前排打那些骗赞的谁来回答下!!!!!!


user avatar   chu-tu-xian-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古武昌现鄂州没有被武汉市吞并。

孙权称帝于古武昌,短暂定都于古武昌,之后在那呆了八年后才离开。

古代大武昌府并不是没有割据政权的。




     

相关话题

  李建成为什么输给了李世民? 
  怎么评价在抖音上对着张之洞照片说晚辈拜见李大人,下面还几十万人点赞赞同的? 
  如何看待 22 日湖北刑释人员确诊病例从武汉来京事件? 
  有明、清朝大缸,唐宋大缸有不有? 
  为何在知乎上讨论明朝灭亡很少有人批评朱家宗室? 
  历史上有没有一听就让人落泪的话? 
  武汉年薪25w算高吗? 
  安阳发掘的「曹操墓」是曹操墓还是冉闵墓考古界有定论吗? 
  如何评价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公正处(不是公证处)是什么机构? 

前一个讨论
导弹到底有多强?
下一个讨论
英国作为没落的老牌帝国国民性格依然骄傲,但中国作为更加老牌的帝国,为什么骨子里却不是那么自信与骄傲?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