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字词,除此之外你也没别的选项。
其实这算不上什么新闻,延迟退休在去年3月的十四五规划里就写明了:
“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原因也很直观:
一,十四五期间的新增退休人员会超过4000万人,这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16岁至59岁)减少起码3500万人。
去年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是8.82亿,十年前是9.37亿。之前十年里每年减少550万,未来五年是每年减少700万,起。
有意思的是:翻资料时我发现,12年是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首次下降。12年比11年少了345万人,引发了不少社会关注。
但当时的口径是:
“顺应这一变化很重要的办法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者技能、适当灵活调整就业方式等办法,延长中国的 ‘人口红利’”。
12年时65岁以上老人占全国人口约9.1%,去年是14.2%,突破两亿人。因此不仅是劳动人口在变少,而且整体还在变老。
所以12年时还能聊劳动生产率,现在就直接聊延迟退休了。
二,老龄化加上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基本等于社保体系的必然亏空。
我国养老金就三块:
一,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两大类的基本养老保险。这是支柱,覆盖10亿人,占养老总资产的七成。
城乡居民那块是必亏的(每月发一百多那种,农村为主);
城镇职工(签劳动合同那种)那块的结余会在27年达到峰值,6.99万亿元。如果没有额外财政补贴和国有资产划入,按现在的老龄化曲线,35年耗尽。
如果按省划分的话,全国大半地区已经亏空了,主要靠跨省调剂来顶(拿其他省份的上缴养老金来支付)。只有山东、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北京7地是有净贡献的,其中广东贡献了养老金跨省调剂的三成。
二,职业和企业两大类的年金。
前者是覆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到4000万人;后者是覆盖较正规的企业的职工(其中国企缴费占四分之三),大约2700万人。
这块占了养老总资产的三成,兑付可靠,金额可观,很好。
但覆盖人数撑死7000万人,总人口占比5%不到,差不多是6000万体制人和六七百万高端打工人。
三,商业保险和基金的个人养老。这块资产占比万分之三,太小众。
劳动年龄人口在减、养老金按测算要亏,那结论很简单:
尽可能拉高劳动年龄人口,实在不行就改劳动年龄范围。
这样一则劳动人口有了,起码能贡献低水平就业的税收消费;二则发放养老金期限延后,社保支付压力减轻。
推迟退休是既定事实,不必纠结。
最后,我个人真字词。
原因很简单:我国是未富先老,将来的养老金标准很可能不足以支撑老年人的主要生活及医疗开支。
首先农村为主的城乡居民养老就已经支撑不了,多数每月不到两百元,这也就买点米面。
其次,现在的普遍压低社保缴纳标准和低水平就业,很多人退休时也就每月一两千。我当你每月三千元好了,可二十年后的通胀水平不好想象。
估计届时还是会有很多老年人出来做基础工作以帮衬家用,就像韩国那票六十来岁送快递的老大爷那样。
延呗,不然还能咋的?
现在ZF招个临时工都只要45岁以下的,你让60岁的人去哪里找工作?集体扫大街?
据我不太成体系的物理知识,
“弹性”,应该是物体发生形变后,能恢复原来大小和形状的性质,即能屈能伸。
“弹性”同时也是个经济学名词
大致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一般上班时间是早上第一节课前到就行。
根据教师“弹性上下班”,要求要7.15就要到了;
一般下班时间是放学时间后走就行了。
根据教师“弹性上下班”,经常把会开到18.30。
哦,平时还不能迟到早退。
80后,孩子还房贷养老三座大山背着。很多90后农村孩子甚至没有传说中的六个钱包来支持买房,想背三座山的资格都没有。
而退休返聘人员,拿着一份高额的退休金,再就业于领导岗位,专业技术和领导能力不行?没关系,资格老就行。月总收入是年轻人的好几倍。
而个人社保缴费几乎每年都在上调。
延迟退休?我为什么要主动选择延迟退休?早退休早拿退休金再找一份工作拿双份钱不香吗?
就离谱,一方面是人太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是老龄化严重,缺人?一边缺人,一边找不到工作?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