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杨振宁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如何评价他对中国以及科学界的贡献? 第1页

     

user avatar   yue-ru-bei-zhong-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杨振宁对世界贡献很大,对国内也有不小的贡献,邵逸夫去世后,很多香港名流都没去悼念,他那么大年纪,还带着翁帆去了,鞠躬致意,所以我也对他印象很好。

但过去一年,他应该没做感动中国的事情吧,这个奖项不应该给他,这不是论资排辈拼功劳,乱分猪肉,既是对奖项的不尊重,也是对获奖者的不尊重。


user avatar   er-da-ye-79-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杨振宁先生在抗战期间一直在国内,抗战结束才为了求学报国冒着生命危险借道印度坐船去美国求学(他在美国的一次访谈讲过,在印度被滞留了几个月,一度考虑放弃去美国),最开始攻读的是实验物理,为了学成回国参与国家建设,因为操作能力太差出了几次事故不得不放弃,改行做理论物理,很快取得诺奖级成果,之后非常明智地决定暂时不回国(不懂的,傅作义一个侄子也是美国回国的物理学家,最后归宿是夹边沟);而且作为一个最前沿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的研究对当时的中国一点实际帮助都没有,如果回国搞两弹一星只能改行再做他不擅长的工作,没有他的参与中国两弹一星都搞出来了,还需要浪费这样一个不世出的天才吗?于敏已经让我很感慨,他本是有心做理论物理的也天赋极好,那个年代如果到国际前沿也很可能成一代宗师,但是他最后成了氢弹之父,对当时的国家是巨大贡献,但是也可能让中国少了一个能立足于人类科学高峰的科学家。我们牺牲了一个于敏已经足够了,还有必要牺牲另一个吗?

杨振宁五十岁之后(懂一点中国现代史的会明白1971年之后疯狂散去,国内秩序稍微正常了一些)年年回国(文革后最早回国的海外科学家),和美国联邦调查局和抹黑中国的美国媒体不懈做斗争,去了中国各种犄角旮旯的大学讲课(1970和1980年代的中国二三线城市里的大学,招待所连个抽水马桶都没有,闹不好很多还是公厕公共澡堂子);在美国退休后就帮助清华大学筹办高等研究院,自己满世界筹款;前夫人去世后马上回国,亲自执掌高等研究院,招进姚期智王小云等顶级研究者,一个姚期智就对清华教育科研影响巨大;老先生95岁以前天天去办公室,一直在发表学术论文。他七十多岁就驼背那么厉害是吃喝玩乐搞的? 他一百岁以前哪年是享清福的? 有一个知书达礼年轻漂亮的女人愿意和他搭伴过日子,这是帮祖国照顾好一个国宝科学家,喷的人都是是非不分。

各种视频网站上都可以看到过去二十多年杨老在国内各种大学研究院的讲座,哪次他不谈中国的发展? 诸位不妨找一段听听,恐怕不难感受到他比比他小一两代的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得多, 除了有更开阔的世界观文明观,对于中国他很多想法看法非常像建国初期的老共产党员,因为他是亲历过中国积贫积弱战乱不断的年代的,比中国所有的网络喷子都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国。

另外有鉴于太多人拿两弹一星和邓稼先来压杨振宁,我只能说这些人缺乏常识自以为是:邓稼先1950年回国,1952年就是中科院副研究员,1958年才被调入两弹一星项目,他回国的时候是为了搞原子弹? 他回国是单身,1950年代初和许鹿希结婚,许希鹿父亲是许德珩,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五四宣言》起草人、九三学社创办人、新中国历任水利部长、政协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要是家庭成分不行,邓稼先断无可能加入两弹一星项目。杨振宁呢?1949年在美国已经和杜致礼结婚,杜致礼父亲是解放战争战犯杜聿明(蒋介石也因此迫害留在台湾的杜致礼母亲和弟弟妹妹),1950年代一直在监狱里,杨振宁敢回国? 他就算回国以他的成分能进什么国防项目? 太多人不了解那个时代就敢妄自评价这种伟人,着实可笑。

杨振宁先生给本科生讲物理课的那个学期我正在清华上本科,当年他讲课教室是六教,应该不早于2004年,很可能是2005年,我当年对物理没什么兴趣没去听,很遗憾。这两年网上喷清华是美帝人才基地和清华毕业生都去美国定居的谣言太多了,和通过造谣污蔑杨先生很像,我前些天写了篇文章讲清华毕业生的海内外分布,


澄清了清华过去四十年毕业生只有十分之一在海外长期居住(在美国的只有一万多人),也讲了长期居住在海外包括美国的清华校友给中国做的大量贡献(第一篇里我有几段讲了这些人当年留在海外对中国发展的巨大意义),文章被清华校友总会认可也转发过,奈何头条和微博这种首要的信息平台都压根不支持辟谣(两个地方但凡在谣言底下评论区发有理有据的信息链接,头条上会被屏蔽对方看不到,微博经常不显示),就链接贴在这里,欢迎大家阅读和转发,让更多国民了解真相不被谣言误导太重要了!无论是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那代人,还是改开后出国从事科研身体力行帮助国内科技发展的科技工作者,都值得尊敬!


user avatar   wang-ping-25-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user avatar   cheng-feng-po-lang-de-ye-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各位,这是逼着知乎也上地理定位系统吗?

空间越来越小,就会失业的啊。


user avatar   wang-qing-yang-68-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借这个问题写一写杨老对粒子物理学的贡献吧,一直想写的。

杨老的绝大多数研究论文都可以在这里查到:

被引用量最高的四篇工作是:杨-米尔斯理论、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对双光子衰变的限制(朗道-杨定理)、规范场和纤维丛的联系。我主要想介绍前两个,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两项工作。

1. 杨-米尔斯理论

这项研究的题目是《同位旋守恒和同位规范不变性》,是众所周知的Yang-Mills理论的开篇之作。杨-米尔斯理论又被叫做非阿贝尔规范场论,我觉得在介绍它之前,先要介绍一下什么叫“规范场论”,这可能要花比较长的篇幅。

1.1 什么叫规范场论?

规范场论,把名字展开就是:具有 规范 对称性 的 场 的理论。这样就有三个问题,什么是场?什么是对称性?什么是规范?
(1)先来说场,这个很好理解,把时空中每一点都定义上一个量,这个东西就叫场。比如空间中每一点都定义一个温度,我们就有了一个“温度场”。再比如空间中每一点都定义一个电磁矢量,我们就定义了电场和磁场。在粒子物理的语境下,我们说的场通常是指基本粒子对应的物质场,比如光子对应于电磁场,电子也对应于电子场,所有基本粒子都是它们所对应场的量子激发态(至于什么叫量子激发态,这就涉及到量子场论的话题了,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展开介绍了)。
(2)再来说对称性。所谓的对称性其实就是“在xx变换下的不变性”。比如说一个东西左右对称,就是把它左右变换一下它还保持原样。再比如球对称,就是你给这个东西做任何旋转变换,它都保持不变。场也可以有对称性,前面我们说场是在时空中逐点定义的量,如果你给每个点的场量都做一个xx变换(主要是数学上的抽象变换),整个场系统的物理规律保持不变,那就可以说这个场系统具有xx对称性。
(3)再说说规范对称性,这个其实不太好形容,你可以理解为对于一个由场构成物理系统,在给场做xx连续变换的时候,时空中每一点的场量做xx变换的程度都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系统的物理规律仍保持不变,那么就可以说这个系统具有xx规范对称性。

规范场论的思想起源于1918年,德国数学、物理学家外尔(Weyl)尝试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统一引力与电磁力,他假设了我们的宇宙具有一种规范的“标度对称性”,并由此推导建立了一套理论,这就是规范场论的开端。可惜的是,我们现在的宇宙并不具有这种标度对称性(对于极早期宇宙其实不一定),因此外尔的假设最终宣告失败,不过规范场论的思想与研究方法保留了下来。

时间到了1929年,外尔把自己的规范对称性的思想应用到了电磁场和量子力学当中,这次他用对了地方,这是规范场论的第一次成功应用。现在大学的物理专业学量子力学和电动力学都会学到这些有关规范对称性的内容。1941年,泡利(Pauli)把规范场论应用到了量子场论当中,认为电荷守恒定律来源于所谓的整体U(1)对称性(一种数学上的抽象对称性),而物质间的电磁相互作用起源于定域U(1)对称性。这第一次将对称性与相互作用的起源联系了起来,展现了规范场论深层次的意义。由于U(1)对称性在数学上属于一种最简单的“阿贝尔群”,所以泡利的这个规范场论也叫阿贝尔规范场论。

1.2 杨振宁和米尔斯做了什么?

答:他们把泡利的阿贝尔规范场论推广至了具有更复杂对称性的“非阿贝尔规范场论”。让我们回顾一下他们论文的题目——《同位旋守恒和同位规范不变性》,可以看到,他们研究的是一种叫做“同位旋”的对称性。在数学上,这属于SU(2)对称性。简单来说,同位旋对称性最开始是假设的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之间具有的对称性。我们都知道质子和中子是两种不同的粒子,但它们质量很接近,一个是938.3MeV一个是939.6MeV(注:1MeV=1.78×10^-30 kg),所以人们认为它们之间应该具有一种同位旋SU(2)对称性,使得它们虽然各方面都不同但质量相近。

杨和米尔斯二人认为,同位旋对称性可能也和电磁相互作用的U(1)对称性一样是一种规范对称性,只不过更加复杂。可以仿照泡利的阿贝尔规范场论的方法,来建立一种针对更复杂对称性的非阿贝尔规范场论,用于描述质子、中子等粒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强核力)。他们的这篇论文就是推导建立了这个理论。

不过,同位旋对称性实际上并不是一种规范对称性,只是在核子层面上的一种近似对称性。杨和米尔斯把理论建立起来之后也发现,这个理论中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必须是无质量的,但实验上探测到的传递核子间强相互作用的粒子( 介子)是有质量的。也就是说,他们建立了非阿贝尔的规范场论,但一开始这个理论并没有用对地方。这个粒子无质量的问题是相当严重的,因为大家在研究弱相互作用(弱核力)的时候也发现,传递弱相互作用的粒子也应该是有质量的。所以最初的杨-米尔斯理论也不能拿来描述粒子间的弱相互作用。

由于以上的原因,杨-米尔斯理论一开始并没有被大家重视。直到后来大家建立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时候,安德森、南部阳一郎等人发现可以利用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来赋予粒子质量,杨-米尔斯理论才被人们重新重视起来。大家发现,虽然杨-米尔斯理论不能应用到核子层面上的强相互作用,但可以应用到弱相互作用(必须结合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与夸克层面上的强相互作用。打个比方就是(可能不太恰当),杨-米尔斯理论就像是一把精致的美工刀,它拿来砍树并不好用,但拿来雕刻却是非常好用的。最终,温伯格、盖尔曼等“雕刻家”拿这把美工刀雕刻出了精妙绝伦的雕塑,也就是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

1.3 一些常见问题

(1)杨-米尔斯理论在整个粒子物理中的地位如何?
答:整个粒子物理的底层基础大概分为最基本的量子场论、微扰论范式和重整化理论、路径积分理论、杨-米尔斯理论、对称性自发破缺理论、夸克模型这六部分吧,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就是在这六部分基础之上构建起来的,现在量子场论的教科书基本也都是按这个顺序写的。所以杨-米尔斯理论是粒子物理的底层基础之一。

(2)杨-米尔斯理论自1954年提出之后又经过了怎样的发展?
答:最初的杨-米尔斯理论面临着三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是传播相互作用的粒子的质量问题,前面已经说过,在60年代初打上了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的补丁之后解决的。
第二个问题是量子化的问题,就是说杨-米尔斯理论刚提出的时候并不是一个量子理论,没法导出所谓的“费曼规则”去研究量子层面上的东西。这个问题也是在60年代才解决的,费曼、法捷耶夫、波波夫等人通过在理论中引入“鬼场”,成功对理论进行了量子化。
第三个问题是重整化的问题,所谓的“重整化”是粒子物理里面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方法,一个理论只有“可重整化”才能用来计算具体的物理过程。有质量的杨-米尔斯理论一开始是没法做重整化的,这一度让人们考虑放弃这一理论。幸好1971年,特霍夫特和韦尔特曼的工作实现了有质量杨-米尔斯理论的重整化,才算是拯救了这个理论。
除了以上三方面发展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进展。比如和纤维丛的联系、振幅计算、格点规范理论等等。

(3)杨-米尔斯理论在1954年前后也有其他物理学家想到了,为什么不提他们的贡献呢?
答:的确,泡利 肖 内山龙雄他们也注意到了非阿贝尔规范场论,但他们出于种种原因没发表,这没办法。一项研究只有发表出来供大家讨论评议,才能够谈论对这项研究的贡献。

(4)是杨-米尔斯“理论”?还是杨-米尔斯“方程”?
答:这两个概念其实都有,而且不是一回事,但重要的是“理论”而不是“方程”。因为这项研究的重要性体现在根据规范对称性来推导出描述相互作用的理论,重要的是这种理论方法。而“方程”只是理论的拉格朗日量对应的经典拉格朗日方程,这个东西在整个理论体系当中实在谈不上有多重要。所以我很不明白为啥不少介绍杨老的回答或文章里面都强调的是杨-米尔斯“方程”(怀疑都是互相抄的。。。)

今天先写这些吧,关于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我过两天再写。


user avatar   yi-tong-tian-xia-86-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翻开srednicki或者peskin量子场论书。撕去所有含有Yang的纸张,会发现课本薄了三分之一

然后如果把我最近读的10篇文献找出来重复上述操作,文献就不见了


再来谈谈自己的物理学学习与研究中与杨振宁的“见面”。

众所周知,中国人其实对于近代科学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贡献。最容易理解这一点的就是高中之前的物理课本里面没几个中国人命名的东西。我一进入大学学习格里菲斯的量子力学之后不过瘾,继续学习樱井纯的《现代量子力学》,第一次看到了物理课本里面出现中国人的名字:就是杨振宁,李政道有关宇称不守恒的工作。当然这也只是简单的介绍(但是我学的是第二版,现在已经有第三版了。)

那时我刚刚进入大学物理系,其实并不清楚自己的方向。但是自己很清楚自个儿练死劲没有用,得找个老师入门前沿的研究。但是入门什么研究呢?我知道这样一句话“迷茫的时候,选择就艰难的道路”。于是就在学校官网看了个遍,看到有一位老师做的是看起来最厉害的方向:量子场论,特别是杨米尔斯理论有关的散射振幅,弦理论。这“杨”是哪位啊?(笑)

于是我兴致冲冲地发邮件,我还留着呢。(现在看来这邮件写的太幼稚了吧。。简直就跟看了科普的初中生差不多。。。)

这是接近大一上期末发的,搭嘎老师居然很久不回复,让我有点裂开。终于在我考完了大学第一门考试之后出考场的时候他回复了:

然并卵,是一封劝退信。哪怕我后来在办公室和他交流了2个小时之后还是劝退。。让我非常难受。可是不能放弃!我只能埋头苦学,最后终于在大二上学期开学的时候获得了老师的认可进入课题组。

但是这和杨振宁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就是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出现让我改变了自己的研究兴趣与方向。在学习苏汝铿的统计物理学的时候,本身就对于这门学科感到惊奇。还看到相变理论一节介绍了杨-李相变理论。但是更让我疑惑的是,杨振宁你不是研究基本粒子,量子场论什么的吗,咋还在这里有贡献?

这时我才认真搜索一下两人的学术轨迹。原来两人本身就不仅仅在高能物理上成就极高,在统计物理领域也是究极大师。后来在黄克孙的《统计力学》中,看到了有关杨-李单位圆定理的介绍。查阅有关的历史才知道这一方法的伟大:当时国际上统计物理学界普遍认为配分函数并不能直接告诉我们有没有相变的发生(这样的想法感觉也合理,毕竟课本上面都是看化学势嘛),也就是说配分函数并没有蕴含体系所有的信息。可是杨-李方法直接将配分函数延拓到复平面,经过正确的计算否定了这样的论断。我认为只是统计物理学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再次捍卫了配分函数的地位(虽然前沿的统计物理学研究很少是就靠配分函数就行的)。为什么强调这是正确的计算呢?那当然是有个人做了错误的计算啊!(错误交换了求极限于求导的次序,虽然几乎任何时候都可以换,但是这里就不行),这个算错的人叫梅逸,是集团展开法的创始人,也是大牛,课本里面都会提到他。

真正震撼我的是李政道的一句话(啊这,好像跑题了):我觉得统计物理学是最完美的理论,因为依据简单的假设可以得出如此丰富的物理结果。

这句话真的就说到我心坎上面去了。统计物理学的确让我感觉“物理味道”非常浓。而苏汝铿的书最后一节专门谈到统计物理学的发展,包括基础性问题(时间之箭,可逆佯谬,各态历经),和非平衡问题。我意识到这才是更感兴趣的内容。从这一刻起,我把方向定为了统计物理学。

但是此时还在大一寒假啊!难道不向着高能理论前进了?那也太屑了,才努力几个月就quit了。当然不是!恰恰是因为我将方向调整为统计物理理论,我才越来越重视高能理论。因为我在学习中意识到,量子场论和统计物理的关系,实在是太紧密了(此处略)。

于是我在加入了高能理论组的同时还向统计物理数值模拟的一位老师发了邮件。这一次我感觉我专业了点

就如同我文中说的,很多杰出物理学家都是从统计物理学白手起家。包括杨李二人

然后在这个课题组这边,老师让我先入处理一个静电体系的计算问题。这需要涉及lattice gas模型以及其变种。在初次阅读大量文献的时候我感到好奇。突发奇想:这么nb的东西是谁先想出来的?我打算用最笨的方法,顺着参考文献一个一个往下找。最终我找到了这一篇:

这tm谁啊,居然2792引用,逗我呢!当时看那么多文献没一个中国人的(这是典型的错误研究方法,进入第一件事情是找老师和学长学姐有关的文献试着看看。大家不要犯这种低级错误)。对于这名字还没反应过来,点进去CN Yang一看:

啊这。。。。。

原来我一直就没有脱离出杨振宁的“领土”啊

在统计物理数值模拟捣鼓了一年之后感觉(期间也在高能理论组跟进)自己还是不想弄数值模拟。纯理论才是自己感兴趣的。或者说,计算机是一个工具,但是不想所有的时间都在捣鼓计算机。于是还是终止了模拟的工作。回到了高能理论组来。

高能的老师非常欢迎和看好我,说你看一篇文献给咱讲讲吧:

SYM是?Supersymmetry Yang Mills......

......

慢慢的我在amplitude方向逐渐学会了点东西。最近也经常查看老师的发的文章

之后还会遇到杨振宁吗,我想是肯定的

我的知乎头像是我自己做的(当然我现在qq头像不是这个了,早就改了),正是Yang-Mills理论的作用量

Yang-Mills理论是对于量子电动力学highly nontrivial的推广。将阿贝对称性推广到非阿贝的。规范群是U(1)就是量子电动力学,规范群是SU(2)就管弱相互作用(我不了解),规范场是SU(3)就是量子色动力学(暑研我将会去入门有关此的工作)。

正是这起源于法拉第的场论,来自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电动力学铸造了现在的杨米尔斯理论,而这给标准模型奠定了基础,为通向所谓终极理论(如果存在)铺开了坚实的道路。我将之作为头像(而背景图是玻尔兹曼积分微分方程的守恒形式,是非平衡统计物理里面很重要的工作。)。配图以美丽的北极光(这就是电磁波,受到杨米尔斯理论的支配),来形象地表达这这一成就的震撼。


user avatar   juan-a-21-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杨振宁对整个科学界的贡献我就不多提了,毕竟物理水平有限,没学过,也说不清楚。虽然我看网上的截图,央视好像把杨老最大的贡献的名称都说错了。

个人认为,杨老对中国科学界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

帮助建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请来了姚期智、翁征宇、王小云等著名科学家。杨老将自己在美国工作时的部分积蓄和大部分在清华领取的薪酬都捐赠给了基金会。

改变了清华大学物理系的面貌。杨老以敏锐的视角,制定了凝聚态物理的重点发展方向。请来了以薛其坤为代表的出色的科学家,并以自己的影响力推动国际合作和物理系建设,极大地提供了清华大学物理系的水平和地位。说白了,以前清华是一所工科院校。

关心中国一些重大的科学工程以及科技政策,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包括推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建设和反对对撞机。

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回国后,由于年龄原因,杨老自然过了工作的高峰期,但仍然发表了27篇学术论文,其中13篇是纯物理学研究论文。在一次不愉快的《物理评论快报》(PRL)投稿经历后,作为PRL创始人之一的杨老,将全部工作发表在《中国物理快报》(CPL)上,以实际行动支持了中国科学期刊建设。

回国后,亲自给大一学生上物理课。努力改变国内大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的风气,虽然改变风气的效果也就那样。


user avatar   mars-50-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华人中出了这么伟大的物理学家是我们的荣幸。

出了伟大的人物不去珍惜是我们的失败。


user avatar   li-hj-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远看张牙舞爪,近看基操勿六。

这个玩意其实中消协几乎每年都发,变着花样发。


20年,直播带货大火,中消协发布双11消费提醒大家直播带货槽点多:

19年中消协没发,但是让各市消协发了,提醒购物时保护隐私:




18年同理,第一条是提醒支付安全:



17年自己出来发了,那年微商很火,所以第一条提醒大家警惕微商讨论:


16年 提醒大家防范商品信息“表里不一”风险:


15年,电商才兴起没多久,跟16年提醒差不多的意思,要求商家保证货品与明示相符

……

更早的不想找了,想看的大家自己去查。


这么一梳理,消协这个提醒,真是反映了一部宏大的中国电商发展史啊,什么火提醒什么。


我感觉,消协的营业频率就比圣诞老人略高一点,平时毫无存在感,消费者维权也做的不突出。


只有一年出来营业2次,刷刷存在感。

一次是315,一次是双11。


在双11这么大的消费节点,不出来说说话,实在是说不过去。


但提醒了这么多年,今年终于被人们看到了。


可敬可贺,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要相信坚持的力量!


今年被看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两年各大媒体的新媒体能力提升了。


懂得提炼其中一句最扎心的话作为新闻,博取眼球和流量。


「双11有可能全年最贵」,一句话能扎穿多少剁手人的心。


但你看看往年,没人报道提炼,你会知道它其实孜孜不倦给你提醒了好多年吗?


论炒作,还是得向媒体老师们看齐!


user avatar   hai-jia-3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差点儿就买票了,临了去了趟豆瓣。

哎!




     

相关话题

  科研工作者是否会相信一些「伪科学」? 
  有没有一刻你觉得地球生物圈环境很脆弱有想要保护她的冲动,你是怎么做的? 
  知道一种水溶液的凝固点,怎么求它的沸点?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病毒的最终目的是消灭所有宿主,还是其它? 
  你在生活中用过最高端的物理知识是什么? 
  如果在守门员的手套里加一个气泵机关,在扑球的瞬间把球吹歪会怎么样? 
  中文生物学期刊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如何看待同济大学 72 岁女教授趣味科普物理知识同时劝家长们不要鸡娃不要焦虑,你怎么看待「鸡娃现象」? 
  在透过网纱看东西的时候,为什么移动着看透明度更高? 
  世界上都有哪些有毒的美食? 

前一个讨论
美国副国务卿称「如俄罗斯停止在乌军事行动,西方将取消针对俄方新制裁」,俄罗斯会就此停战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德国援助乌克兰 2700 枚「苏制防空导弹」?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